吴式太极拳基本招术教程
接前式,左掌向东方下按,腰部转向东方,同时右掌下落与耳齐,指尖向东,转腰时带动两脚,以左脚跟为轴,脚尖翘起,转向东方,同时以右脚尖为轴,脚跟转向西方落实,身体重心落坐于右腿成虚步,眼看东方偏下。
吴式太极拳在转身时要求实腿转动,多以重心腿跟为支点转动。旋转时要求以腰带胯、以胯带腿、以腿带膝、以膝带踝、以踝带足,节节贯穿,不可逾越,在外观上成各肢节逐节变动之势。
太极起4 动:⑴ 两腕前掤掌托球,⑵ 右脚抓地左步移。⑶ 两脚落实筑地基,⑷ 两掌下采水面按。揽雀尾①8动:⑴ 退步圆撑推左掌,⑵ 两臂交叉上步挤。⑶ 退步圆撑推右掌,⑷ 两臂交叉上步挤。
对头部的要求:吴式方架太极拳对头部的要求是:下颏微收,项直竖,头顶百会穴微有上顶之意。所谓上顶之意,并不是真的用力上顶,而只是有其意而已,术语谓之虚领顶劲。
吴式太极拳108式口诀 预备势 第一势来并步站,眼要平视松下肩,左胯右抽落右胯,左脚向左跨步来。 预备势来开步站,收心忘事归练拳,呼吸自然内畅长,眼要平视神内含。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步法一:前进 这个前进步法中,就包含了三大动作,分别是弓箭步、逼步、连枝步。 人体的对应窍位是会阴穴,属肾经。如欲前进,意想会阴,眼神向前上看,有助于顺畅前进。
武派太极拳的技击性?
1、武式太极拳太极拳三尖相对的立身中正是指头顶百会穴与支撑腿的脚跟上下串成一条直线与大地垂直。 第二阶段太极拳三尖相对:改架子阶段 这是凝固架子锤炼自己的阶段。所谓改架子就是改正自己在练拳过程中不符合拳理要求的姿势太极拳三尖相对,使之走向正确。
2、侧弓步武式太极拳侧弓步的基本要求是:先坐实一腿太极拳三尖相对,另一腿向前外侧迈出太极拳三尖相对,先以脚跟着地,脚尖向外撇,随着重心前移使全脚踏实,两脚成丁八字,前腿弓,后腿蹬,成侧弓步。
3、弓步前腿膝盖不得超过足尖,後腿不挺直高拔。
4、杨澄甫将杨式太极拳的练法总结为十要,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武式:太极拳艺的特点“因敌变化,借力打人”。
5、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6、武派太极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在近二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太极拳发挥的功用效能依次有三:一为技击(略),二为健身(略),三为修养。
太极拳的主要步型有哪些
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弓步、马步、虚步、丁字步、仆步、歇步、独立步、平行步、半马步、倒插步、拗步、侧开步、斜行步、盖步、上步、进步、跟步、退步等等。
太极拳走架的主要步法有上步、退步、进步、撤步、跟步、擦步、盖步、垫步、插步、横进步、碾步、跳步等等。上步:后脚向前上一步或前脚向前上半步。退步:前脚向后退一步。进步:双脚相继向前各上一步。
太极拳的步法有以下7种: 1.开立步:两脚平行站立,脚尖朝前,虚实不分,起势、合太极式的步法为开立步。
丁步、虚步、马步、仆步等基本武术步型。二十四式中用的最多的步型是弓步,如野马分鬃、搂膝拗步等都是弓步,其实太极拳的步型是不断变化的,以腰为轴,不断的旋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