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王培生吴氏太极拳 王培生吴氏太极拳37式现场指导3

吴式太极拳的体用原则

重心必须稳定,开合必须讲究虚实对称。尤其是三盘(胸臂以上为上盘、腰胯为中盘、腿为下盘)功夫必须协调。要注意以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下盘是基础,上盘则以顶头悬(虚领顶劲)作为纲领。

吴式太极拳注重行气、养气,要求呼吸自然、平稳。由平稳呼吸而自然发展到深呼吸,才能动中生静、静中养心、以意行气。吴式太极拳强调养练结合,认为养生就是练功,练功也是养生。追求以养促练,养练双修。

练拳时,周身的关节、肌肉,除维持姿态的部分要适当吻合、紧张之外,其它的关节、肌肉,凡能够舒松的部分必须做到自然松开,达到不加思索地任自然运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吴式太极拳轻松自然的深刻内涵。

王培生的武学著作

王培生的主要著作有《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粘杆》《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势》,并且以中英文两种版本向国内外发行,为武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年在北京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太极刀金牌。是年在沈阳与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团交流技艺,令日本拳师躬身钦佩,因而王培生先生被日本《阿罗汉》杂志尊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名扬海内外。1982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这段太极拳史上的轶事,王培生先生多次向我们讲述过。太极泰斗吴图南先生在《太极拳之研究》一书中也有详细的描述,与王培生先生所讲大同小异,只在个别细节上略有出入。

王培生的南吴北王

1、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90年代末,王培生作为北京吴氏太极拳掌门人他与上海鉴泉拳社吴英华社长,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形成吴氏太极拳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吴北王”,对吴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于是有南吴北王之说。南派比较纯,北派与其他拳种结合得比较好,比如八卦拳,形意拳以及陈氏太极拳等。

3、年,王茂斋继续在北京执教,吴鉴泉应邀前往南方教拳。双方在长期的教拳实战中,通过不断加强对拳理拳法的研究、体悟,又都各有发展,形成了吴式太极拳的“南吴北王”的局面。

4、吴式太极拳有南吴北王之称,南派发展于吴公议、徐致吴英华、马岳梁、吴图南,北派发展于王子英、赵铁厂、杨禹廷等。吴式太极拳也是当今人们练习较多的,吴式太极拳在历史上也有很长的时间。

5、南吴北王 全佑在京弟子中王茂斋令人瞩目,他与吴鉴泉齐名,素有“南吴北王”之赞誉。“南吴”是吴鉴泉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吴式太极拳系。“北王”就是王茂斋先生。

6、8年吴鉴泉应邀南下教拳,后又成立“鉴泉太极拳社”形成了历史上太极拳界尊称的“南吴北王”的历史格局,以后吴家又把吴式太极拳传播海外为吴式太极拳在南方和海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式太极拳的练法?

吴式太极拳重视练心、练气、练身三方面的结合。没有意识的引导王培生吴氏太极拳,小圈转关的技术是不可能练出来的。

重心右移身法整,腰略右转扣左脚,重心回移左腿上,右脚虚点动意生。左手向下向后转,松肩挑腕收耳旁,腰向右转迈右腿,弓步搂膝打掌成。双手转腕履势成,挤势同前斜角用,按法同上方向变,变化方向练心灵。

在练拳时,时时式式做到头端、身正,肩平、腋虚,眉展、胸涵,拨骨、沉肌,提肛、举尾,吸胯、抽腰,不偏不倚,不摇不晃,上下协调、内外如一,中正安舒,稳如山岳,动如流水。要心专、神敛、意松。

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所谓含胸,实际上就是将胸部的肌肉尽量放松。具体做法是:上身正直,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然后再长呼一口气,胸部肌肉自然往下放松。在练架子中,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就可以王培生吴氏太极拳了。

分解吴式太极拳的白鹤亮翅

1、首先双手呈一个抱球的状态,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然后冲左脚,左脚尖轻点地,两手现在是呈抱球状。然后顺势右手上抬,左手下按。右手在体前亮掌,左手按在左手体侧。

2、白鹤亮翅的动作:(1)提右膝,腰向左转,双手打开。(2)落右脚,脚尖内扣。(3)重心前移,提左膝,腰微右转,双手合抱。(4)虚步展开,腰部回转,白鹤亮翅。

3、吴式太极拳37式分解教学第二段分解要领是起势、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动作连贯、重心转移、呼吸配合、意念集中等。起势: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永恒之塔捏人数据魔族女小孩脸(永恒之塔捏人数据)

下一篇: 16小时断食法,14小时断食的正确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