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孟母戒子的文言文解释,孟母戒子文言文解释习题解释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孟母戒子的文言文解释,孟母戒子文言文...
今天来聊聊关于孟母戒子的文言文解释,孟母戒子文言文解释习题解释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孟母戒子的文言文解释,孟母戒子文言文解释习题解释,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2、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
3、其母知其喧(xuān)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4、”其母引刀裂其织③,以此戒之。
5、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xuān)矣。
6、 注释:方:正。
7、诵:背书。
8、 辍:中止。
9、乃复进:乃,于是;就;复进:继续背。
10、 喧:遗忘。
11、 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12、 引:拿起。
13、 裂:割断。
14、失:忘记。
15、复的:又译文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
16、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
17、(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
18、”(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
19、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20、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相信通过孟母戒子文言文解释习题解释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