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的名师大家
任子义。赵堡太极拳老拳师任子义先生善于将复杂的武术理论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强调内功修炼的重要性,为西安公认的教授赵堡太极拳最好的拳师。
陈继辉,男,汉族,48岁。
赵堡太极拳张清扬师父是中国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陈清萍。张清扬是中国武术家、太极拳宗师,被誉为太极拳第一人。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太极拳的研究和推广上,并在太极拳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赵堡太极拳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文化,始于明万历年间(1596年)由山西王宗岳传于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蒋发,在赵堡镇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赵堡太极拳源于陈式太极拳,由陈式太极拳发源地河南陈家沟的陈青萍(公元1795-1865)传授。陈青萍入赘距陈家沟5公里的赵堡镇,将太极拳传到赵堡镇,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特点的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派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发。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每个历史阶段都是其存在的一部分,历史学家把1840年“ *** 战争”以来的历史发展分为:近代、现代、和当代三个时期,1840年之前为古代时代。
解读赵堡太极拳内功诀
1、坐功在养生调气上与站功有相同效益,不同点是站功对锻炼人腿的支撑稳衡力有特别作用,而坐功对锻炼人的尾骨支撑稳衡力有特别作用。两者在拳艺中各有重要功能,可以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代替。
2、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
3、和式太极拳不尚用固定的招法去练习技击,在身体阴阳变化时形成的朋、捋 、挤、按、采、挒、肘、*,也称上八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也称中八法或身八法)踢、蹬、套、勾、缠、扫、插、膝。
4、静:就是安恬静静、心平气和的意思。意:太极拳是“以意行气”,练意不练力的内功拳。柔:是轻柔、柔嫩。慢:学拳不克不及性急;在锻炼时应自始至终顺从其美,渐渐运转。真:就是仔细。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传承历史
武当太极拳的传播,先是由武当张三丰祖师传于山西的王宗岳,而由王宗岳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同时王宗岳还传于浙江温州的陈州同,自此,张三丰之武当内家拳即分为北南两大派在中国北部与南部而逐渐流传下来。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文化,始于明万历年间(1596年)由山西王宗岳传于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蒋发,在赵堡镇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喻老师所传承的赵堡太极拳为108式 其中有一部分式名如“翻掌”、“铁扇一挥”、“雀地龙”、“三步捶”、“霸王敬酒”、“跌叉”、“当头炮”等,与现行赵堡太极拳的式名有所不同。而且,称为“武当真传太极正宗”。
赵堡太极拳的部分传承线: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伯、王柏青--张宗禹--张彦--陈清平--张敬芝、和兆元、牛发虎、武禹襄、李作智、李景元、任长春等。
赵堡太极拳的部分传承线: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伯、陈秋阳、王柏青--张宗禹--张彦、霍文毅--陈清平--张敬芝、和兆元、牛发虎、武禹襄、李作智、李景元、任长春等。
由陈青萍所传的另一个序列经由和兆元传和敬之。
赵堡太极拳简介
1、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文化,始于明万历年间(1596年)由山西王宗岳传于河南焦作温县赵堡镇蒋发,在赵堡镇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2、由赵堡太极拳传人王海洲演述,严翰秀整理。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赵堡太极拳是太极拳中著名的流派,在太极拳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本书详述了赵堡太极毒的特点,赵堡太极拳的技术体系、练习要领。
3、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发。
4、赵堡和式太极拳简称:和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又称为代理架、承架。和式太极拳创编人和兆元(1810---1890),河南温县赵堡镇人,自幼喜爱武术,聪颍勤奋,师承赵堡镇一 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
5、赵堡太极拳,始于蒋发。 明朝末年,有南方道人 云游至山西,随缘而传“丹功拳技”给王林桢。1596年,蒋发拜师王林桢,学艺七年。
6、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派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