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技术
1、.人工催产繁殖。为了提高泥鳅卵子泥鳅繁育养殖技术的受精率泥鳅繁育养殖技术,亦可采用人工催产繁殖。催产时间在4-5月份,要求天气晴朗,水温在22-28℃。
2、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人工繁殖 亲鳅来源 亲鳅最好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3、现就泥鳅泥鳅繁育养殖技术的人工繁殖及规模化养殖作简单的介绍。 泥鳅的人工繁殖 亲鳅的选择与雌雄鉴别 人工繁殖用的亲鳅一般不易长期蓄养。最好是采集临近产卵期的天然泥鳅经强化培育后进行人工繁殖。
4、人工繁殖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选择好亲鳅: 选择健壮的亲鳅,用于繁殖的亲鳅,可以到公厂捕捞,也可以从集贸市场上选购,亲鳅要求无病无伤,体长10厘米以上的二年生泥鳅。
泥鳅怎么养殖和繁殖?
泥鳅养殖场场址的选择应尽可能达到:水源要充足可靠;水质清新无污染;给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交通便利;电力有保障之地。
稻田养殖鱼苗的来源养殖泥鳅的鱼苗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自己繁殖。
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可在池角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提高水温,确保泥鳅安全越冬。养殖管理。
.人工催产繁殖。为了提高泥鳅卵子的受精率,亦可采用人工催产繁殖。催产时间在4-5月份,要求天气晴朗,水温在22-28℃。
苗池整理:泥鳅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内孵化。在鱼巢放入前10~15天,对育苗池进行清整。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池(育苗池)水下20厘米处搭好网架,把鱼巢平铺在上面。
泥鳅的养殖技术
1、泥鳅泥鳅繁育养殖技术的饲喂过程中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2、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
3、泥鳅养殖技术是泥鳅繁育养殖技术: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
4、养殖泥鳅的稻田,要避免使用石灰,并少施农药。为了提高泥鳅产量和起捕规格,应适当投饲施肥,一般投喂米糠、麦麸等,也可适当施用人畜粪。秋季收稻后,可灌深田水继续养殖,于翌年开春耕田时,再将泥鳅捕获上市。
5、泥鳅要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百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度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6、投喂 *** 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水质调控。
泥鳅的养殖 *** 和技术
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植物、小动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2、播种。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
3、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
4、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5、泥鳅应保持在24-27℃的最适水温范围内。泥鳅是杂食性鱼类,故可用米糠、小麦、蝇蛆作饵料,一般一日三次。摄食率通常由摄食量决定。
6、泥鳅的养殖 *** 和技术如下:池塘建造 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
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除了一周换一两次水,还需要经常施肥,保持水的黄绿色。
场地:养殖泥鳅需要选择有干净水源、安静的地区,养殖前需将鱼塘用生石灰消毒,并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鱼苗:养殖泥鳅之前需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鱼苗,放养之前,需将鱼苗消毒。
泥鳅养殖技术是: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
泥鳅养殖技术是:建设场地 想要养殖泥鳅,就要在场地的建设上开始准备。
泥鳅要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百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度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泥鳅苗可以用食用盐加水来试,在水里面加入适当的食用盐,将泥鳅放进去,如果能正常的活动,才能挑选。水温低于5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
养殖泥鳅的技术是怎样的
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
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天早晚各撒一次。泥鳅长到2cm时,加深水位至50cm,施肥水质,每天早晚各喂一次。泥鳅的养殖水质非常重要。
场地:养殖泥鳅需要选择有干净水源、安静的地区,养殖前需将鱼塘用生石灰消毒,并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鱼苗:养殖泥鳅之前需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鱼苗,放养之前,需将鱼苗消毒。
泥鳅养殖技术是:池塘条件 池塘养殖泥鳅,可选靠近水源区域,面积以200-400㎡为宜,池塘水深在40-50厘米,水质偏酸、池底平坦淤泥少。
要捕获泥鳅,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办法,以确道保池内有一定数量的鳅苗,利于继养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