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刀头舔蜜什么意思】,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刀头舔蜜什么意思:国学经典译注:《菜根谭》「三」评议篇2、刀头舔蜜什么意思,刀头舔蜜的解释1、刀头舔蜜什么意思:国学经典译注:《菜根谭》「三」评议篇
【三】评议篇
○八二、小中见大 大中见小
物莫大于天地日月,而子美雲:“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事莫大于揖遜征誅,而康節雲:“唐虞揖遜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人能以此胸襟眼界吞吐六合,上下千古,事來如漚生大海,事去如影滅長空,自經綸萬變而不動一塵矣。
【译文】
物体没有大过天空大地太阳月亮的,然而杜甫却说:“日月是笼中的鸟雀,天地是水上的浮萍。”事情没有大过迎揖逊让征伐诛灭的,然而邵雍却说:“唐虞谦让不过三杯酒,汤武交争只是一局棋”人们能够用这样的胸襟眼界容纳天地四方,古今久远年代,事情到来犹如沤泡产生在浩瀚的海洋,事情过去如同幻影湮灭在辽阔的天空,自然是经纬纲纶万般变化也不能移动一粒微尘了。
【注解】
子美:即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日月籠中鳥,乾坤水上萍:诗见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北风随爽气,南斗避文星。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王孙丈人行,垂老见飘零。”大意为:李勉南行,节度广州,“斧钺下青冥,楼船过洞庭”两句极壮其威严浩荡,而“青冥”二字尤为峻洁,吾人之权力出于天赐,宜其浩浩荡荡,风行洞庭也。接以北风、南斗、爽气、文星,皆助其高兴而发其高格也,随、避二字涵蕴进退,得礼教之旨。此四句写他人。然则转到自己时,便有空前之感慨。日居月诸,我身多难,笼中之鸟今仍在笼中,固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也!庄子曰,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今既感吾人之境遇,忽又悟天地之广大似乎仍处在更大之包裹中。明此义,承乾坤一语,顺水推舟也,无非此理。然后引出不堪之原因,当此送别之时,你我皆已垂垂老矣,以此故,相送不能再见,使人悲伤。更进一步观之,则老年犹自飘零,一生大半在飘零中度过亦可推知矣!
揖遜征誅:揖逊,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宋·叶适《外论一》:“自景德 元年与契丹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迎揖,迎接时作揖为礼。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南人宾至不迎,相见捧手而不揖……北人迎送并至门,相见则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逊让,亦作“逊攘”,犹谦让。《汉书·萧望之传》:“不奉法自修,踞慢不逊攘。”颜师古注:“攘,古让字。”征诛,讨伐。《荀子·乐论》:“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伐,讨伐。唐·邵谒《战城南》诗:“武皇重征伐,战士轻生死。”诛灭,屠戮除灭。《战国策·中山策》:“抚其恐惧,伐其憍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
康節:即邵雍(1011-1077),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谥康节。其先江北范阳人,幼随其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又称百源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的代表人物之--,创立北宋象数先天之学。
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
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诗见邵雍《伊川击壤集卷之二十·首尾吟一百三十五首之一百一十五》:“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可叹时。只被人间多用诈,遂令天下尽生疑。唐虞(一云罇前)揖让三杯酒,汤武(一云坐上)征诛(一云交争)一局棋。小大不同而已矣,尧夫非是爱吟诗。”句意为:唐尧虞舜的谦让不过三杯酒,商汤周武的交争只是一局棋。由于道家圣人代表的老子,与儒家圣人代表的孔子等人,随处推崇以三代以上的圣帝明王的作标样,用来阐扬上古传统文化君道的精神,因此而有宋代大儒邵康节写出微言大义的名句:“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的历史哲学。尧、舜都是内圣外王、出世而入世的得道明君,所以能在进退之间,互相揖让而禅位,杯酒言欢,坦率自然,绝无机诈之心。时代愈后,人心不古,到汤武革命,便用征诛手段,这便等于在棋盘之间的对弈,权谋策略,煞费心机,已与自然之道大相径庭了。明·李贽《杂说》曰:“尧夫云:‘唐虞揖让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夫征诛揖让,何等也,而以一局觑之,至眇小矣!呜呼!今古豪杰大抵皆然,小中见大,大中见小。举一毛端,建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此自至理,非干戏论。”
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广度。唐·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吞吐:吞进和吐出,比喻出纳、隐现、聚散等变化。宋·范成大《望海亭赋》:“惊玉池之破碎,漾银盘而吞吐。”
六合:天地及东南西北,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成玄英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天下;人世间。清·潘耒《赠杜于皇》诗:“男儿无家復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
上下千古:上下,犹言古今。《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王先谦补注:“上下谓古今也。”千古,久远的年代。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睢水四》:“追芳昔娱,神游千古,故亦一时之盛事。”上下千古,即古今久远年代。
沤:〈名〉水中浮泡。苏轼《九日黄楼作》:“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沤泡,水泡。《随园诗话》卷一引元·胡天游诗:“巧悬沤泡住,危累弹丸佳。”
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统称经纶。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见○三二【注解】。经纬,织物的纵线和横线。比喻条理、秩序。《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孔颖达疏:“言礼之於天地,犹织之有经纬,得经纬相错乃成文,如天地得礼始成就。”纲纶,即纲常纶理。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古今有不可亡之理。理者何?纲常是也。”纶理,犹伦理。纶,通“伦”。事物的条细。《管子·幼官》:“定方用胜,定纶理胜,定死生胜,定成败胜。”
一尘:一粒微尘。常喻事物的微小。南朝·宋·鲍照《野鹅赋》:“虽陋生於万物,若沙漠之一尘。”
○八三、好名伪善 避名善为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君子,不當過求于小人也。
【译文】
君子喜好名誉,就会引发欺骗他人的念头;小人喜好名誉,犹如介怀畏惧他人的心思。所以人人都喜好名誉,就会开启诈伪善良的门户。促使人们不喜好名誉,就能杜绝作为行善的道路。这样讥谏喜好名誉的人,应当严厉指责君子,不应当过分要求小人。
【注解】
好名:爱好名誉;追求虚名。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
怀:〈动〉本义想念,怀念。《说文》:“怀,思念也。”心里存有,怀藏。《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注:“在衣为怀,在手为握。”介怀,介意,指把不快或令人忧虑的事存于心中。《南史·张裕传》:“勿以西蜀介怀。”
诈善:假装为善。汉·王充《论衡·答佞》:“观其阳以考其阴,察其内以揆其外,是故诈善设节者可知。”亦谓行诈以为善。《后汉书·张湛传》:“人或谓湛伪诈,湛闻而笑曰:‘我诚诈也。人皆诈恶,我独诈善,不亦可乎?’”
讥:〈动〉本义旁敲侧击地批评。《说文》:“讥,诽也。”进谏,规劝。《广雅》:“讥,谏也。”讥谏,劝谏。《后汉书·崔琦传》:“管仲相齐,乐闻讥諫之言;萧何佐汉,乃设书过之吏。”
○八四、防绵里针 远刀头蜜
大惡多從柔處伏,哲士須防綿里之針;深仇常自愛中來,達人宜遠刀頭之蜜。
【译文】
重大恶行多数从柔和地方伏击,贤哲人士必须防备绵帛里的刺针;深重仇恨常常自恩爱当中到来,通达的人应当远离刀头上的蜜汁。
【注解】
大恶:大恶行,大罪过。《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先君有共德,而君纳诸大恶,无乃不可乎?”
哲士:哲人,贤明的人。贤哲,贤明睿智。见○七九【注解】
绵里针:比喻外柔和而内尖刻。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笑里刀剐皮割肉,绵里针剐髓挑觔。”绵帛,丝绵绢帛的总称。《后汉书·董卓传》:“河东太守王邑 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刺针,指尖细象针那样的东西。《山海经·西山经》“枳叶而无伤”晋·郭璞注:“枳,刺针也,能伤人,故名云。”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左传·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孔颖达疏:“谓知能通达之人。”晋·葛洪《抱朴子·行品》:“顺通塞而一情,任性命而不滞者,达人也。”
刀头蜜:刀头上的蜜汁。成语“刀头舔蜜”,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语本《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八五、持恒守一 葆真人品
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
【译文】
把持身心涉足世事,不可以跟随环境变化而变迁。必须是强大火力熔化金属中保持清凉微风的和美而化养万物,严冽霜雪肃杀万物中坚持和蔼气度的和善而亲近自然,阴沉霾雾蔽翳天空中秉持智慧日光的明朗而豁然开朗,洪大波涛翻倒大海中守持岩坻柱石的稳固而巍然屹立,这才是天地间真正的为人品质。
【注解】
流金:谓高温熔化金属。多形容气候酷热。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九:“臣闻理之所开,力所常达;数之所塞,威有必穷。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结风。”
清风穆然:清风,清微的风,清凉的风。唐·杜甫《四松》诗:“清风为我起,洒面若微霜。”穆然,和敬貌。《资治通鉴·晋元帝永昌元年》:“宫省穆然,必无虞也。”胡三省注:“穆然,和敬之意。”清风穆然,即“穆如清风”,指和美如清风化养万物。语本《诗经·大雅·烝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毛传:“清微之风,化养万物者也。”郑玄笺:“穆,如也。吉甫作此工歌之诵,其调和人之性如清风之养万物然。”
严霜:凛冽的霜,浓霜。《楚辞·九辩》:“秋既先戒以白露兮,冬又申之以严霜。”严冽,犹凛冽。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霜雪依然极严冽。”
和气蔼然:和气,古人认为天地间阴气与阳气交合而成之气。万物由此“和气”而生。《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温和的气度。《礼记·祭义》:“有和气者必有愉色。”蔼然,温和、和善貌。宋·施彦执《北窗炙輠》卷上:“伯淳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閒。”和气蔼然,即“和蔼可亲”,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语本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蔼然可亲。”
阴霾:天气阴晦、昏暗。唐·柳宗元《梦归赋》:“白日邈其中出兮,阴霾披离以泮释。”阴沉,指天色阴暗,云层厚重。南朝·宋·鲍照《还都口号》:“阴沉烟塞合,萧瑟凉海空。”霾雾,尘雾。《后汉书·郎顗传》:“时气错逆,霾雾蔽日。”
翳:〈动〉遮蔽,掩盖。《广雅》:“翳,障也。”蔽翳,遮蔽,隐蔽。南朝·宋·谢灵运《登永嘉绿嶂山》诗:“践夕奄昏曙,蔽翳皆周悉。”
慧日朗然:慧日,佛教语,指普照一切的法慧、佛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荫法云於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昏夜晓。”李善注引刘蚪曰:“菩萨圆浄,照均明两,故曰慧日。”朗然,光明貌。《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慧日朗然,即“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语本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智慧日光明朗而豁然开朗。
洪涛:大波浪。汉·张衡《西京赋》:“长风激於别隯,起洪涛而扬波。”
坻柱屹然:坻,〈名〉水中的小洲或高地。《说文》:“坻,小渚也。”《尔雅》:“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小渚曰沚,小沚曰坻。”岩坻,崖岸。《文选·木华〈海赋〉》:“若乃巖坻之隈,沙石之嶔,毛翼产鷇,剖卵成禽。”李善注:“郭璞《上林赋》注曰:‘坻,岸也。’”柱,〈名〉本义屋柱。《说文》:“柱,楹也。”柱石,顶梁的柱子和垫柱的础石。唐·元稹《有鸟》诗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囓栋梁成蠧木。”屹然,稳固挺立貌。唐·杜甫《赠司空王公思礼》诗:“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坻柱屹然,即“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八六、爱知割舍 识力扫除
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舍;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译文】
爱惠是万般缘分的根源,应当知道割爱舍弃;意识是众多欲望的本源,需要努力打扫清除。
【注解】
爱:〈名〉惠,仁爱。《韩非子》:“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爱惠,慈爱仁惠。南朝·陈·徐陵《陈武帝下州郡玺书》:“爱惠以抚孤贫,威刑以御彊猾。”
割舍:丢开,舍弃。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愿娘子稍自割捨。”割爱,舍弃所爱。宋·黄庭坚《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诗:“青云已迷津,浊酒未割爱。”
识:〈名〉见识,知识。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思想或意识。南朝·宋·颜延年《五君咏》:“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意识,佛教语,佛教六识之一,即由意根所起之识,亦称法识。南朝·梁武帝《浄业赋序》:“除此二障,意识稍明,内外经书,读便解悟。”
【注039】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八七、不可矫俗 不可趋时
作人要脫俗,不可存一矯俗之心;應世要隨時,不可起一趨時之念。
【译文】
做人行事要脱离庸俗,不可以留存一点矫正世俗的心念;应付世事要顺应时势,不可以起动一点趋附时势的念头。
【注解】
作人:语本《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作人”。做人,指立身行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敦)问温(指温峤)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脱俗:脱离庸俗,不沾染庸俗之气。见○五七【注解】
矫俗:矫正世俗。唐·司空图《丁巳元日》诗:“自乏匡时略,非沽矫俗名。”谓故意违俗立异。清·昭槤《啸亭杂录·黄雅林》:“诗画仿郑板桥 ,有意矫俗,反使性灵汩没。”
应世:应付世事。清·刘大櫆《吴锦怀墓志铭》:“(文采)童儿时,即早具应世之才,而祖父母尤爱怜之。”
随时:顺应时势,切合时宜。《国语·越语下》:“夫圣人随时以行,是为守时。” 韦昭注:“随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
趋时:亦作“趍时”,迎合潮流;迎合时尚。唐·白居易《陈中师除太常少卿制》:“不背俗以矫逸,不趍时以沽名。”趋附,趋承依附。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孙策)因此激怒,言:‘我为不如吉耶?而先趋附之。’”时势,时代的趋势,当时的形势。《庄子·秋水》:“当尧舜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紂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注040】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一•集法》同文。
○八八、不违求全 不逐非分
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译文】
宁可有保全声誉的毁谤,不可以有超过常情的赞誉;宁可有平白无故的灾祸,不可以有不是本分的福气。
【注解】
求全之毁:毁:毁谤。一心想保全声誉,反而受到了毁谤。语本《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过情:超过实际情形。《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孙奭疏:“虚声过实,君子耻之。”
无妄之灾:无妄:意想不到的。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周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非分:不合本分,非本分应有。晋·葛洪《抱朴子·交际》:“市虚华之名於秉势之口,买非分之位於卖官之家。”
○八九、释回增美 转祸为福
毀人者不美,而受人毀者遭一番訕謗便加一番修省,可釋回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橫逆便長一番器宇,可以轉禍而為福。
【译文】
毁谤他人的人不美善,但承受他人毁谤的人遭遇一番讥讪毁谤就增加一番修身反省,可以去除邪僻而增加美善;欺侮他人的人不是福,但承受他人欺侮的人遭遇一番横祸厄运就增长一番器识气宇,可以转变祸患而成为幸福。
【注解】
讪谤:讥讪毁谤。《关尹子·九药》:“不可以轻忽道己,不可以訕谤德己。”
修省:修身反省。唐·薛用弱《集异记·凌华》:“謫官闤扉,伺其修省,既迷所履,太乖乃心。”
释回:谓去除邪僻。唐·柳宗元《柳常侍行状》:“故处心积虑,博蹇之道,表于朝端;弼违释回,朴忠之诚,沃于帝念。”即“释回增美”,语本《礼记·礼器》:“礼,释回,增美质。”郑玄注:“释,犹去也;回,邪辟也;质,犹性也。”后以“释回增美”谓去除邪僻,增加美善。
横逆:横流逆行。宋·苏舜钦《屯田郎荥阳郑公墓志》:“大中祥符 八年夏四月,暴雨十日不絶,山谼客水钟於河,河弗胜兼任,湓噎横逆,大决於凝阳。”犹横祸,厄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梅》:“睹子面,浊气尽消,横逆不足忧也。”
器宇:度量,胸怀。唐·王勃《秋日饯别序》:“论其器宇,沧海添江汉之波。”器识,器量与见识。晋·陆机《荐贺循郭讷表》:“前蒸阳令郭訥风度简旷,器识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气宇,胸襟,度量。南朝·梁·陶弘景《寻山志》:“於是散髮解带,盘旋巖上,心容旷朗,气宇调畅。”
转祸为福:把祸患变为幸福,指把坏事变成好事。《战国策·燕策一》:“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
○九○、梦幻泡影 如露如电
夢里懸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後假;閑中演偈談玄,言言酷似,說來雖是用時非。
【译文】
睡梦里悬挂金饰佩戴玉器,样样事情就像真的,睡梦里虽然真实觉醒后虚假;闲暇中讲演偈颂谈论玄理,句句言语极其相似,说起来虽然是用的时候不是。
【注解】
悬金佩玉:悬挂金饰佩戴玉器。宋·张元干《沁园春·梦与道人对歌》词:“任紆朱拖紫,围金珮玉,青钱流地,白璧如坻。”借喻升官发财。宋·陆游《立春前四日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诗:“珮玉珊珊謁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
演偈谈玄:讲演偈颂谈论玄理。偈,〈名〉佛经中的唱词。偈颂,梵语“偈佗”的又称。即佛经中的唱颂词。每句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以至多字不等,通常以四句为一偈。宋·苏辙《全禅师塔铭序》:“自是言语偈颂,发如涌泉,不学而得。”谈玄,谈论玄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於谈玄。”谈论宗教义理。唐·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十一·灵润》:“加以性爱林泉,捐诸名利,弊衣麤(cū同“粗”)食,谈玄为本。”
○九一、福来不喜 祸到不忧
天欲禍人,必先以微福驕之,所以福來不必喜,要看他會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禍儆之,所以禍來不必憂,要看他會救。
【译文】
上天欲要祸害人,必然先用微小福分骄纵他,所以福气到来不必欢喜,要看他会不会受用;上天欲要佑福人,必然先用微小灾祸儆戒他,所以灾祸到来不必忧虑,要看他会不会解救。
【注解】
骄:〈动〉轻视。《孟子·离娄下》:“骄其妻妾。”骄纵,骄傲放纵。《后汉书·袁绍传》:“麴义自恃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儆:〈动〉本义警戒,戒备。《说文》:“儆,戒也。”儆戒,告诫人使注意改正缺点错误。《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
【注041】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缺二“所以”句。
○九二、荣辱共蒂 生死同根
榮與辱共蒂,厭辱何須求榮;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
【译文】
荣耀与羞辱共一蒂,厌恶羞辱又何必追求荣耀;生存与死亡同一根,贪恋生存就不必畏惧死亡。
【注解】
共蒂:即“並蒂”,亦作“并蔕”,两朵花或两个果子共一蒂。唐·杜甫《进艇》诗:“俱飞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蒂,〈名〉本义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
贪生:过分眷恋生命,多含贬义。《韩非子·难言》:“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以为贪生而諛上。”贪生畏死,贪恋生存,害怕死亡。语本《汉书·文三王传》:“今立(刘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踰於须臾。”
○九三、大直若屈 存心净洁
作人只是一味率真,蹤跡雖隱還顯;存心若有半毫未淨,事為雖公亦私。
【译文】
做人只是一直单纯地直率真诚,行踪形迹虽然隐蔽还是显露了;用心倘若存有半点的没有洁净,行事作为虽然公正也有点偏私。
【注解】
大直若屈: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亦作“大直若诎”。语本《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盖谓是乎?”
一味:单纯;一直。见○七一【注解】
率真:直率真诚。《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只是一个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得佔人寸丝半粟的便宜。”
踪迹:行踪。唐·牟融《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季子金,半生踪跡任浮沉。”行动;行为。明·徐渭《女状元》第三出:“后来又有一箇光棍,叫做昌多心,説这箇小印记儿,入他罪不得,他既有这样踪跡,就好改做大的出首。”形迹,人的举动和神色。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三:“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主任的形迹来,简直是一个勤快诚实的招呼员。”
存心:专心,用心着意。元·柯丹邱《荆钗记·议亲》:“且自存心奉母,何须着意求官!”
事为:作为,行为。见○○三【注解】
○九四、智小趣卑 不可谋谈
鷯佔一枝,反笑鵬心奢侈;兔營三窟,轉嗤鶴壘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謀大,趣卑者不可與談高。信然矣!
【译文】
鹪鹩占用一根树枝,反而笑话大鹏用心奢华侈大;兔子营造三个洞窟,反转嗤笑堡垒高而危险。智慧低下的人不可用来谋划大事,趣味卑下的人不可与他言谈高论。确实如此了!
【注解】
鹩佔一枝:鹩,〈名〉《玉篇》:“鷦鷯,小鳥,在葦。”鹪鹩(jiāo liáo),鸟名,形小,体长约三寸,羽毛赤褐色,略有黑褐色斑点,尾羽短,略向上翘,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常取茅苇毛毳为巢,大如鸡卵,系以麻发,于一侧开孔出入,甚精巧,故俗称巧妇鸟,又名黄脰鸟、桃雀、桑飞等。佔,(zhàn)同“占”。鹩占一枝,即“鹪鹩一枝”,鹪鹩做窝,只占用一根树枝。比喻一个安身之处或一个工作位置。语本《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鹏:〈名〉本义大鹏。《说文》:“朋,神鸟也。朋,古文凤。鹏,亦古文凤。”大鹏,传说中的大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唐·成玄英疏:“大鹏既得适南溟,不可决然而起,所以举击两翅,动荡三千,踉蹌而行,方能离水。”
奢侈:挥霍浪费,追求过分享受。唐·罗隐《秦中富人》诗:“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奢华,奢侈,豪华。《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生来的是富家,从幼的喜奢华,财物撒漫贱如沙。”侈大,盛大;宏大。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听其言,则侈大而可乐;责其效,则汗漫而无当,此皆好名之过深。”
兔營三窟:三窟,三个洞穴。通常都说成狡兔三窟,出自战国时代孟尝君的故事,指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收买薛地民心、使齐王重用孟尝君及为孟尝君立宗庙于薛之事,致使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四》:“冯諼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復凿二窟。’”后以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兔营三窟,即“兔三窟”,“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祸。宋·苏轼《过岭》诗之一:“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鹤:〈名〉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广韵》:“鹤,似鹄长喙。”黄鹤,鸟名,即鹤。南朝·宋·汤惠休《杨花曲》之二:“江南相思引,多叹不成音。黄鹤西北去,衔我千里心。”
智小谋大:指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语本《晋书·庾亮传论》:“智小谋大,昧经邦之远图;才高识寡,阙安国之长算。”
信然:确实如此。《后汉书·段颎传》:“熲於道伪退,潜於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熲。”
○九五、留分侠气 保全真心
貧賤驕人,雖涉虛驕,還有幾分俠氣;英雄欺世,縱似揮霍,全沒半點真心。
【译文】
贫贱敢于傲视他人,虽然涉嫌盲目自傲,还是要有几分侠义气概;英雄如果欺骗世人,纵然好似奔放洒脱,全然没有半点真切心意。
【注解】
骄人:傲视他人,向他人显示骄矜。明·文徵明《何元郎傲园》诗:“适意乾坤聊肆志,放言贫贱敢骄人。”
虚骄:亦作“虚乔”,无相应的才能或力量而盲目地自傲。汉·刘向《列女传·齐相御妻》:“寧荣於义而贱,不虚骄以贵。”
侠气:豪侠的气概,见义勇为的气概。宋·苏轼《答范祖禹》诗:“而今太守老且寒,侠气不洗儒生酸。”
挥霍:奔放,洒脱。明·方孝孺《关王庙碑》:“是气也,得其灵奇盛著则为伟人。当其生乎时,挥霍宇宙,顿挫万类,叱电噫风,雄视乎举世,故发而为忠毅之业。”
○九六、莫贪钩饵 解脱笼囵
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圇。
【译文】
酒糟粃糠不是为了猪彘肥壮,为什么偏偏贪图钓钩下的诱饵;文锦纨绮岂能因为牺牲贵重,什么人能够解脱牢笼中的囫囵。
【注解】
糟糠:酒滓、谷皮等粗劣食物,贫者以之充饥。《荀子·荣辱》:“今使人生而未尝睹芻豢稻粱也,惟菽藿糟糠之为睹,则以至足为在此也。”酒糟,造酒剩下的渣滓。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酢法》:“酒糟酢法:春酒糟则釅,颐酒糟亦中用。”粃糠,瘪谷和米糠。喻琐碎、无用之物。《庄子·逍遥游》:“是其尘垢粃糠,犹将陶铸尧舜者也。”成玄英疏:“穀不熟为粃,穀皮曰糠,皆猥物也。”
彘:〈名〉本义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小尔雅》:“彘,猪也。”猪彘,指猪。《荀子·正论》:“今人或入其央瀆,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
何事:为何,何故。晋·左思《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锦绮:锦〈名〉本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说文》:“锦,襄邑织文。”文锦,文彩斑烂的织锦。唐·柳宗元《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绮,〈名〉本义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说文》:“绮,文缯也。”纨绮,精美的丝织品。唐·韦元甫《木兰》诗:“易却紈綺裳,洗却铅粉妆。”
牺:〈名〉本义做祭品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说文》:“牺,宗庙之牲也。”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周礼·地官·牧人》:“凡祭祀,共其牺牲。”郑玄注:“牺牲,毛羽完具也。”
囵:即“囫囵”,含糊,糊涂。《朱子语类》卷三四:“道理也是一箇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圇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 一本作“鶻沦”。元·汤式《一枝花·自省》曲:“想思梦不觉,囫圇谜难猜。”
○九七、读书穷理 识趣为先
琴書詩畫,達士以之養性靈,而庸夫徒賞其跡象;山川雲物,高人以之助學識,而俗子徒玩其光華。可見事物無定品,隨人識見以為高下。故讀書窮理,要以識趣為先。
【译文】
琴瑟书籍诗歌绘画,达理人士用它培养性情心灵,而平庸的人徒然欣赏它们的形迹现象;山岳河川云彩景物,高雅的人用它助长学问见识,而粗俗的人徒然把玩它们的光彩华美。可见事物没有一定的品味,它随着人们的识别见解用来作为高下区分。所以研读书籍穷究事理,要以识见志趣为先。
【注解】
琴书: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
达士:明智达理之士,见识高超、不同于流俗的人。《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性灵:内心世界,泛指精神、思想、情感等。唐·孟郊《怨别》诗:“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
云物:云气、云彩。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景物,景色。宋·范成大《冬至日铜壶阁落成》诗:“故园云物知何似,试上东楼直北看。”
高人:超人,不同凡俗。《商君书·更法》:“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於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惊於民。”蒋礼鸿锥指:“高人,过人也。”志行高尚的人。多指隐士、修道者。唐·李咸用《题刘处士居》诗:“干戈谩道因天意,渭水高人自钓鱼。”
识见:见解,见识。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某人在涵养上用功,某人在识见上用功。”
穷理:穷究事物之理。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二》:“为学之道,莫先於穷理;穷理之要,必在於读书。”
识趣:识见志趣。宋·叶适《<黄子耕文集>序》:“不若刻二书巾山之上,使读之者识趣增长。”
○九八、不尚铅华 不落空寂
姜女不尚鉛華,似疏梅之映淡月;禪師不落空寂,若碧沼之吐青蓮。
【译文】
美貌女子不崇尚梳妆打扮,好似稀疏梅花映衬着淡淡月光;禅宗师傅不坠落空洞枯寂,宛若碧澄池沼吐绽出青色莲花。
【注解】
铅华:用铅粉等物梳妆打扮。宋·陈造《田家谣》:“中妇輟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
淡月:不太明亮的月亮或月光。见○四七【注解】
空寂:空虚寂寞,空洞枯寂。见○四八【注解】
碧沼:碧,〈名〉本义青绿色的玉石。《说文》:“碧,石之青美者。”〈形〉青绿色。《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绿碧青丝绳。”碧澄,(水、天空)碧蓝而明净。沼,〈名〉本义水池,积水的洼地,上古时期,池和沼都表水池,塘在中古时期才表示水池。一说圆曰池,曲曰沼。《说文》:“沼,小池也。”池沼,池和沼。泛指池塘。晋·潘岳《闲居赋》:“池沼足以渔钓,舂税足以代耕。”
吐:〈动〉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说文》:“吐,写也。”长出,如:吐穗。开放,如:吐葩(开花)。吐绽,犹裂开。明·唐寅《川泼棹》词:“碧碧草沿堦,海榴半吐绽。”
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南朝·梁·江淹《莲花赋》:“发青莲於王宫,验奇花於陆地。” 胡之骥 注:“观音大士生於王宫,坐青莲花上。”
【注042】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十二•集倩》同文。
○九九、须有雅量 勿过精明
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痴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污之雅量。雖戒痴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译文】
清廉官吏大多没有后嗣,因为他过于清净了;痴拙的人每每多有福气,因为他近乎厚道了。所以君子虽然重视清廉耿介,不可以没有含忍垢辱容纳污蔑的高雅度量。虽然鉴戒痴拙顽劣,也不必具有明察渊鱼清洗污垢的精干聪明。
【注解】
无后:没有后嗣。《左传·成公八年》:“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 《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太清:本意天道,自然。《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成玄英疏:“太清,天道也。”引申指太古无为而治之时。《淮南子·本经训》:“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高诱注:“清,净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此处作字面解,过于清净。
痴人:愚笨或平庸之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痴人,不识仁义,不知富贵,并由天命。”天真而与世无争的人。宋·陆游《冬至后一日书》诗:“痴人痴到底,更欲数期颐。”痴拙,愚笨。明·李贽《寄京友书》:“佛祖上仙所以孜孜学道……在世间顾目前者视之,似极痴拙。”
廉介:清廉耿介。《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故人多爱之而不敬也”裴松之注引《辂别传》:“(輅)常谓:‘忠孝信义,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细直,士之浮饰,不足为务也。’”
含垢纳污:垢,耻辱;污,污蔑。容忍耻辱和污蔑。指气度大,能包容一切。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垢辱,犹耻辱。晋·夏侯湛《抵疑》:“消磨灰烂,垢辱招秽。”
雅量:见三国·魏·曹丕《典论·酒诲》:“汉荆州牧刘表好酒,为三爵,大曰伯雅,次曰中雅,小曰季雅。伯雅受七升,中雅受六升,季雅受五升。”后世因称人善饮为“雅量”。形容宏大的气度,亦指气度宏大。唐·杜甫《移居公安赠卫大郎钧》诗:“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
痴顽:谓藏拙,不合流俗。宋·陆游《杂感》诗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独有痴顽二字奇。”愚蠢顽劣,愚蠢无知。有时亦用作谦词。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一》:“蝇最痴顽,无毒牙利嘴,而其搅人尤甚。”
察渊洗垢:察渊,即“察渊鱼”,渊鱼,比喻隐秘之事。《旧唐书·武宗纪》:“接壤戎帅,屡奏阴谋,顾髫齔之所矜,岂渊鱼之是察。”古代谚语“察见渊鱼者不祥”,指明察太过,知道别人隐私者不祥。《列子·说符》:“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知料隐匿者有殃。’”宋·刘克庄《鹊桥仙·乡守赵计院生日》词:“从今也莫察渊鱼,做到不忍欺田地。”洗垢,即“洗垢求瘢”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屑;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察渊洗垢,即明察渊鱼清洗污垢。
一○○、周密拘逼 疏狂性真
密則神氣拘逼,疏則天真爛漫,此豈獨詩文之工拙從此分哉!吾見周密之人純用機巧,疏狂之士獨任性真,人心之生死亦於此判也。
【译文】
周密则精神气魄拘束逼迫,疏狂则心地单纯坦率自然,这难道只是诗歌文章的工巧拙劣从此分别吗!我见过周到细密的人纯粹应用技能才巧,疏放狂逸人士唯独任凭性情真率,人们心灵的生死也在这里可以判断了。
【注解】
拘逼:谓遭受逼迫。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
天真烂漫: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语本宋·龚开《高马小儿图》:“此儿此马俱可怜,马方三齿儿未冠。天真烂漫好容仪,楚楚衣裳无不宜。”
岂独:难道只是,何止。唐·杜甫《有感》诗之四:“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簫韶?”
工拙:犹言优劣。唐·黄滔《唐昭宗实录》:“明试殿庭,题目尽取於《典》《坟》,赋咏用观其工拙。”
工巧,精致美妙。汉·王充《论衡·自纪》:“文不与前相似,安得名佳好,称工巧。”
周密:周到细密。《荀子·儒效》:“其知虑多当矣,而未周密也。”杨倞注:“周密,谓尽善也。”
技巧:指工艺、文艺、体育等方面精巧的技能。宋·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诗:“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才巧,才艺技巧。元·刘祁《归潜志》卷八:“(李屏山)于文甚细,説关键、宾主、抑扬,于诗颇麤,止论词气才巧。”
疏狂:豪放,不受拘束。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词:“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疏放,放纵,不受拘束。唐·杜甫《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狂逸,狂放不羁。明·杨慎《词品·潘逍遥》:“潘閬字逍遥,其人狂逸不检,而诗句往往有出尘之语。”
性真:性情真率。唐·陆龟蒙《添酒中六咏》序:“鹿门子示余《酒中十咏》,物古而词丽,旨高而性真,可谓穷天人之际矣。”指天真烂漫。明·张居正《应制题百子图》诗:“少小看头角,嬉游总性真。”
一○一、傲霜冲雅 欲益反损
翠筱傲嚴霜,節縱孤高,無傷沖雅;紅蕖媚秋水,色雖艷麗,何損清修。
【译文】
翠绿筱竹傲然严冽寒霜,竹节纵然孤立高耸,没有伤害冲和淡雅;鲜红芙蕖媚悦秋天池水,色彩虽然鲜艳美丽,何必损害清纯修行。
【注解】
欲益反损:益,得益;损,损害。原想有所得益,结果反受损害,形容事与愿违。语本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动而见尤,欲益反损。”
筱:〈名〉小竹,细竹。《说文》:“筱,箭属,小竹也。”翠筱,绿色细竹。
傲严霜:傲霜,不为寒霜所屈。宋·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傲然,坚不可屈貌。陶铸《松树的风格》:“去年冬天,我从英德到连县去,沿途看到松树郁郁苍苍,生气勃勃,傲然屹立。”严霜,凛冽的霜,浓霜。宋·王安石《拒霜花》诗:“落尽羣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严冽,犹凛冽。鲁迅《书信集·致周作人》:“霜雪依然极严冽。”寒霜,寒冷的冰霜。唐太宗《赋得临池竹》诗:“贞条障曲砌,翠叶贯寒霜。”傲严霜,即傲然严冽寒霜。
节纵孤高:节,〈名〉本义竹节,泛指草木枝干间坚实结节的部分。《说文》:“節,竹约也。”竹节,竹子各段之间相连突出的部位。唐·李洞《秋宿梓州牛头寺》诗:“詔散松梢别,棋终竹节收。”喻坚贞。宋·范成大《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诗:“纷纶草木变暄寒,竹节松心故凛然。”孤高,孤立高耸。唐·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诗:“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冲雅:典雅,淡雅。明·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上》:“吕圣功之清浄,李太初之冲雅,王孝先之沉毅,其学所入虽不同,固各有所得。”冲和,语本《老子》:“冲气以为和。”后以"冲和"指真气﹑元气。淡泊平和。明·宋濂《〈田氏哀慕诗集〉序》:“卷中诸诗,丰縟而紆徐,粹雅而冲和,固皆一时之杰作。”
红蕖:红荷花。蕖,芙蕖。宋·王安石《筹思亭》诗:“数株碧柳苍苔地,一丈红蕖緑水池。”
媚:〈动〉本义爱、喜爱。《说文》:“媚,说(悦)也。”媚悦,讨好,取悦。 宋·苏轼《影答形》诗:“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秋水:秋天的江湖水,雨水。见○七二【注解】
清修:谓操行洁美。《隶释·汉酸枣令刘熊碑》:“清脩劝慕,德惠潜流。”清纯,清正纯洁。唐·张九龄《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体资清纯,动适玄妙。”修行,修养德行。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又有臧逢世,臧严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修行清白。”
一○二、贫难用情 富难好礼
貧賤所難,不難在砥節,而難在用情;富貴所難,不難在推恩,而難在好禮。
【译文】
贫困卑贱的难处,不是困难在砥砺气节,而是困难在以真实的感情相待;富足尊贵的难处,不是困难在广施恩惠。而是困难在以真诚的礼义相待。
【注解】
所难:谓难以做到(的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实惟太尉,刘宗以安,挟功震主,自古所难。”
砥节: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
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礼记·祭义》:“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推恩:广施恩惠,移恩。《孟子·梁惠王上》:“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好礼:好,〈动〉喜好,喜爱。《淮南子·精神》:“好憎者,心之暴也。”礼,〈名〉礼节。《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好礼,即喜好礼节,以真诚的礼义相待。礼义,礼法道义。礼,谓人所履;义,谓事之宜。《礼记·冠义》:“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於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
一○三、浓艳损志 淡泊全真
簪纓之士,常不及孤寒之子可以抗節致忠;廟堂之士,常不及山野之夫可以料事燭理。何也?彼以濃艷損志,此以淡泊全真也。
【译文】
显达尊贵的人士,常常不如孤苦贫寒人家弟子能够坚守节操奉献忠诚;太庙明堂的人士,常常不如山岭原野的农夫能够处理事务考察事理。为什么呢?前者由于浓重艳丽损害了志向,后者由于恬淡浄泊保全了天性。
【注解】
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显达尊贵)。唐·李白《少年行》之三:“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孤寒:见○七四【注解】。出身低微。宋·欧阳修《论班行未有举荐之法札子》:“其间虽容时有滥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获进。”
抗节:坚守节操。唐·王烈《酬崔峝》诗:“荣宠无心易,艰危抗节难。”
致忠:致,〈动〉奉献,献纳。《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忠,〈形〉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致忠,即奉献忠诚。
庙堂:太庙和明堂。《楚辞·刘向<九叹·逢纷>》:“始结言於庙堂兮,信中涂而叛之。”王逸注:“庙者,先祖之所居也。言人君为政举事,必告於宗庙,议之於明堂也。”朝廷,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庙堂窄士,即在太庙明堂议事的人士,借指王公大臣,泛指为官者。
山野:山岭原野。元·朱德润《沙湖晚归》诗:“山埜低迴落鴈斜,炊烟茅屋起平沙。”喻指民间,与“朝廷”相对。宋·苏轼《谢南省主文启五首·王内翰》:“顾惟山野之见闻,安识朝廷之忌讳。”
料事:处理事务,亦特指处理政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
烛理:英明治理。《汉书·元帝纪》:“朕承至尊之重,不能烛理百姓,娄遭凶咎。”考察事理。《朱子语类》卷五二:“若非烛理洞彻,胸次坦然,即酬酢应对,蹉失多矣。”
浓艳:色彩浓重而艳丽,华丽,常代指鲜艳的花朵或浓妆艳抹的妇女。见○六五【注解】
淡泊:恬淡,不追名逐利。见○六五【注解】。浄泊,恬静淡泊。汉·班固《变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
全真:保全天性。三国·魏·嵇康《幽愤诗》:“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一○四、宠不汲汲 穷不戚戚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译文】在荣耀恩宠旁边就有羞辱等待着,没必要扬扬得意;在困厄贫穷后面有幸福跟随着,何必要戚戚嗟嗟。
【注解】
汲汲:心情急切貌。《礼记·问丧》:“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 孔颖达疏:“汲汲然者,促急之情也。”引申为急切追求。《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
荣宠:指君王的恩宠。《后汉书·来历传》:“耿寳託元舅之亲,荣宠过厚,不念报国恩,而倾侧姦臣。”泛指荣耀。清·陈天华《猛回头》:“若是战死了,都到死者家里庆贺,这家也就不胜荣宠,全无哀戚的心思。”
扬扬:得意貌。《荀子·儒效》:“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揜其口,则扬扬如也。”即“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困穷:艰难窘迫。宋·陆游《心太平庵》诗:“困穷何足道,持此端可死。”困厄,困苦危难。汉·王逸《九思·悼乱》:“仲尼兮困厄,邹衍兮幽囚。”贫穷,贫苦困厄,谓缺少财物,困顿不顺。《荀子·性恶》:“仁之所在无贫穷,仁之所亡无富贵。”
戚戚:忧惧貌,忧伤貌。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戚戚於贫贱,不汲汲於富贵。”即“戚戚嗟嗟”,亦作“戚嗟”,忧伤嗟叹。明·方孝孺《答刘养浩书》之二:“每观古之名士,少遭挫抑,则戚嗟怨悼,若无所容者,深病其无识。”
【注043】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三•集峭》同文。
一○五、看破色身 认真法身
古人閑適處,今人卻忙過了一生;古人實受處,今人又虛度了一世。總是耽空逐妄,看個色身不破,認個法身不真耳。
【译文】
古人清闲安适的地方,今人却要忙碌地度过了一生;古人真实享受的地方,今人又要白白地度过了一世。全都是因为耽误空闲追逐虚妄,不能看透看穿色身,不能真切认识罢了。
【注解】
闲适:清闲安适、安逸,优游自在。见○六九【注解】
虚度:白白地度过。唐·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独倚破帘闲悵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总是:总归是,全都是。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妄:〈形〉虚妄,极不真实。《广韵》:“妄,虚妄。”
看破:看透,看穿。见○一七【注解】
色身:佛教语,即肉身。《楞严经》卷十:“由汝念虑,使汝色身。”
法身:佛教语,谓证得清净自性,成就一切功德之身。“法身”无漏无为、无生无灭,无形而随处现形,也称为佛身。各乘诸宗所说不一。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八:“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本法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功德法而成身,故名为法身。”
一○六、志远奋翼 通达回首
芝草無根醴無源,志士當勇奮翼;彩雲易散琉璃脆,達人當早回頭。
【译文】
灵芝仙草没有根系甘甜泉水没有源头,远大志向的人应当勇敢地振奋羽翼;美丽彩霞容易消散晶莹碧透物件轻脆,豁达豪放的人应当及早地回过头来。
【注解】
芝草无根醴无源:芝草,灵芝,菌属。古以为瑞草,服之能成仙。晋·左思《魏都赋》:“德连木理,仁挺芝草。”芝草无根,比喻人的成就,没有任何帮助,出于自己的努力。醴,〈名〉本义甜酒。《说文》:“醴,酒一宿孰也。”此作“醴泉”解,甜美的泉水。唐·韩愈《驽骥赠欧阳詹》诗:“飢食玉山禾,渴饮醴泉流。”指及时之雨。汉·王充《论衡·是应》:“《尔雅》又言:‘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醴泉乃谓甘露也。”芝草无根醴无源,即“芝草无根,醴泉无源”,此语出自虞预(三国末年晋朝人物,经学家,史学家。字叔宁,会稽余姚人-今浙江余姚,本名虞茂,犯明穆皇后母讳,故改名作预。着有《晋书》、《会稽典录》等。)《会稽典录》中虞翻寄其弟的书信:“长子容,当为求妇,远求小姓,足以生子而已。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芝草无根,醴泉无源。”不管虞翻此语是否是客气话,但其“天之福人不在贵族,芝草无根,醴泉无源”无疑是对子女,对自身的一种人生态度,可以和秦末陈胜的“王候将相就有种乎”媲美。换成现在的说法,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天之福人”句的意思,就是有福之人不一定就出生在贵族,福人是上天赐与的,如同灵芝没有严密庞大的根系,清甜的泉水往往找不到它的源头。福人之福,即是这个人的全部,除了运气,他还需要知识、观念、态度——而这些,是需要后天去弥补的,比如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做人和活命的道理。虞翻写此信的时代,想必门第观念已重,而他从来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的这些特别的言论和作为,一部份是源自他的性格,还有一部分应源自他一直所探究的学术——像《易》,说的就是如何避祸趋福。虞翻书信中对儿媳的要求,其实是他对《易经》中人生命运的理解和体现。
志士: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奋翼:犹奋翅,多以喻人振奋而起。汉·贾谊《鵩鸟赋》:“鵩廼叹息,举首奋翼。”羽翼,禽鸟的翼翅。太平天囯·洪大全(1823-1852,清末湖南天地会首领。湖南兴宁,今资兴县,位郴州市东北人。原名焦亮,亦称焦大。自开“天地会”山堂,称“天德王”。旋至永安加入太平军,因形势危机,曾于夜间潜逃。被追回囚禁,一说东王杨秀清既忌其才、又恶其说。1852年4月7日在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至城东平冲途中为清军所俘。他要求投降,被解往北京,在狱中写有诗词及《自述》,6月,被凌迟。)《临江仙》词:“几时舒羽翼,万里取长风。”比喻辅佐的人或力量。唐·杜甫《收京》诗之二:“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
彩云易散琉璃脆:引之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易散,美丽的彩霞容易消散,比喻好景不长。宋·许顗《彦周诗话》:“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宜恕于斯人。”琉璃,一种有色半透明的玉石。宋·戴埴《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於众玉,其色不常。”诗文中常以喻晶莹碧透之物。宋·苏轼《赠眼医王生彦若》诗:“琉璃贮沆瀣,轻脆不任触。”喻眼球。
回头:向后转头,回过脸来。晋·刘琨《胡姬年十五》诗:“回头堪百万,价重为时年。”谓有所觉悟而改变原来的想法或行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自古皆以浮生若梦,相公只要梦中得觉,回头即是。”
一○七、不作水凫 勿为辕驹
少壯者,事事當用意而意反輕,徒汛汛作“水中鳧”而已,何以振雲霄之翮?衰老者,事事宜忘情而情反重,徒碌碌為“轅下駒”而已,何以脫韁鎖之身?
【译文】
年轻力壮的人,每件事情应当用心处理心情反而轻松,仅仅随波逐流做那河水中的鸭子罢了,怎么能够振奋御云凌霄的翅膀;体衰年老的人,每件事情应当忘记情感情意反而厚重,仅仅风尘碌碌做那车辕下的马驹罢了,怎么能够摆脱牵韁挂锁的身躯。
【注解】
用意:谓用心研究或处理问题。唐·韩愈《论孔戣致仕状》:“(戣)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觉衰老,忧国忘家,用意深远。”
汛汛:亦作“泛泛”,“氾氾”,漂浮貌,浮行貌。《诗·小雅·采菽》:“汎汎杨舟,紼纚维之。”《楚辞·卜居》:“寧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氾氾若水中之鳧,与波上下,偷以全无躯乎?”引申为随波逐流。清·王闿运《会试始萍生赋》:“浮江海而不沉,游清浊而无忤。岂汎汎以全躯,惟依依以保素。”浮浅;寻常。《朱子语类》卷七四:“汎汎做只是俗事,更无可守。”广大无边际貌。《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凫:〈名〉动物名,俗名野鸭。《广韵》:“凫,水鸭也。”
徒:〈副〉独,仅仅。《资治通鉴》:“徒见操书。”
云霄:天际,高空。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泛指高远,深厚。唐·武元衡《夜坐闻语寄严十少府》诗:“多负云霄志,生涯岁序侵。”御云,乘云,驾云。南朝·陈·张正见《上之回》诗:“龙媒躡影驶,玉輦御云轻。”凌霄,凌云。宋·王安石《孤桐》诗:“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翮:〈名〉本义羽毛中间的硬管。《说文》:“翮,羽茎也。”泛指鸟的翅膀。
忘情:无喜怒哀乐之情。唐·杜甫《写怀》诗之一:“全命甘留滞,忘情任荣辱。”引申为感情上不受牵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凤》:“生失望,乃辞叟出,而心縈縈,不能忘情於青凤也。”情感,人受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如喜、怒、悲、恐、爱、憎等。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碌碌:烦忙劳苦貌。唐·牟融《游报本寺》诗:“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即“风尘碌碌”,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明·金毓峒《金鹤冲诗·按部泾原韩国主招宴暧泉二首(其一)》:“风尘碌碌惜年华,选胜陪游帝子家。”
辕下驹:指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亦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唐·杜甫 《别苏徯》诗:“赠尔秦人策,莫鞭辕下驹。”省作“辕驹”。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韵》:“出尘皆野鹤,歷块匪辕驹。”
缰锁:缰绳和锁链,比喻束缚,拘束。唐·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潜躯委韁锁,高步谢尘坱。”
一○八、五分安稳 十分溃败
帆只揚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穩。如韓信以勇備震主被擒,陸機以才名冠世見殺,霍光敗于權勢逼君,石崇死于財賦敵國,皆以十分取敗者也。康節雲:“飲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離披。”旨哉言乎!
【译文】
帆只要扬起一半,船就能平安。水只要像注入五分,容器就能稳定。比如韓信因为勇略俱备震撼君主被擒拿,陆机因为才华名望卓冠当世被杀害,霍光失败于权威势力威逼君主,石崇惨死于财产赋税匹敌国家,都是用了十分获取失败的人了。邵雍说:“饮用美酒不要让人成为酩酊大醉,欣赏鲜花小心不要以至分离凋敝。”真是微旨诤言啊!
【注解】
韩信:(?—前196年),字重言,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人,西汉开国功臣,初属项羽,后归刘邦。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淮阴侯韩信的雄才大略令人折服。他不是樊哙、曹参一类的攻城略地的猛将,也非孙膑、庞涓一辈的军事家,而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将之才,“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韩信在登坛拜将时,有段精彩的议论。他详细,深刻地分析了项羽、刘邦各自的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项羽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而刘邦则是“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之后,他更是预见性地提出:“今天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是故,后人认为这段话可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并驾。《史记·淮阴侯列传》蒯通劝韩信时说:“……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也。” 楚王韩信被汉高祖擒时,韩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故当亨!”
勇:〈形〉本义果敢,胆大。《说文》:“勇,气也。”勇略,勇敢和谋略。唐·杜甫《上白帝城》诗之二:“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备:〈形〉本义谨慎、警惕。《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完备,齐备。《广雅·释诂三》:“备,具也。”俱备,完备,完全;具有。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晾鹰台》:“西北有冈隆起,古洞深邃。昔人曾以烛入,行里许,见瓷瓮贮油,一鐙荧然,什物俱备。”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名门,祖父吴丞相陆逊,父吴大司马抗,都是东吴名将。“世皆奕奕,为当代显人”。吴亡后入晋,官至平原内史、前将军,故称“陆平原”。后为司马颖所杀。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陆机才华出众,少有异材,文章冠世,与弟陆云,世称“二陆”。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所写的章草《平复帖》流传至今,是书法中的珍品。他先后为吴王司马晏的郎中令、赵王司马伦的相国参军、成都王司颖的平原吏,成都王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又,又以机为河北大都督。兵败,为宦者孟玖所诬,处死于军前。临死,他想起故乡的鹤鸣声,对陆云慨叹道:“华亭鹤唳,岂可闻乎?”《诗经·鹤鸣》是歌咏乱世贤者归隐的,可见陆机后悔未作归隐的选择。唐太宗李世民在亲自为《晋书.陆机列传》写《专论》时,十分沉痛的为陆机之死叹息道:“上蔡之犬,不诫于前,华亭之鹤,方悔于后。卒令覆宗绝祀,良可悲夫!然则三世为将,衅钟来叶;诛降不祥,殃及后昆。是知西陵结其凶端,河桥收其祸末,其天意也,岂人事乎!”陆机之死,原因却是他“积极入世”、“杀身成仁”的殉道精神。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乱世中,陆机所以忍辱负重,图谋建功立业,一方面是要凭借仕途功名,振兴家族;一方面是他始终以“志匡世难”、“兼济天下”为己任。
才名:才华与名望。宋·陆游《读李杜诗》:“才名塞天地,身世老风尘。”
冠世:谓超人出众,天下一流。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灼灼淮阴,灵武冠世。”卓冠,超越。《后汉书·郎顗传》:“絜白之节,情同皦日,忠贞之操,好是正直,卓冠古人,当世莫及。”
霍光:字子孟,约生于汉武帝元光年间,卒于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的同父异母之弟。霍去病去世,霍光做了汉武帝的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待遇,负责保卫汉武帝的安全,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在跟随汉武帝时期,他谨慎小心,受到汉武帝的极大信任,同时,他也从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汉武帝病死,霍光正式接受汉武帝遗诏,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霍光秉持汉朝政权前后达2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霍光去世,宣帝曾亲自前住探望。大臣魏相通过许皇后的父亲上了密秘奏章,指陈霍氏一门的骄奢放纵。霍光去世后,这种情况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密谋发动政变,最终在公元前65年被灭族。
权势:权力和势力。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兄将富贵等浮云,弟切功名好权势。”
石崇:(249~300),西晋文学家。字季伦。祖籍渤海南皮(今属河北),生于青州,故小名齐奴。石崇年少敏慧,勇而有谋。20余岁任修武县令。元康初年,石崇出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在荆州劫掠客商,遂致巨富,生活奢豪。后拜卫尉,是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成员。永康元年(300)贾谧被诛,赵王司马伦专权,石崇因参与反对赵王伦的政治活动,被赵王伦亲信孙秀诬杀。
财赋:财货贡赋;财货赋税。清·严允肇《哀淮人》诗:“财赋一以空, 猗顿 皆 黔娄。”财物。《旧唐书·郭子仪传》:“公私财赋,一皆遏絶。”
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引自邵雍《伊川击壤集·安乐窝中吟之十一》:“安乐窝中春欲归,春归忍赋送春诗。虽然春老难牵复,却有初夏能就移。 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披。人能知得此般事,焉有闲愁到两眉。”教,〈动〉本义:教育,指导。《说文》:“上所施下所效也。”叫,让。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教善才服。”酩酊:大醉貌。唐·元稹《酬乐天劝醉》诗:“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离披,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朱熹集注:“离披,分散貌。”分离貌。 唐·贾至《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衰残貌;凋敝貌。唐·白居易《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旨:〈名〉意思,意义。《宋书·谢灵运传论》:“妙达此旨,始可言文。”微旨,精深微妙的意旨。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究洞圣人之微恉。”
言:〈名〉话,言语,口语。《诗·郑风·将仲子》父母之言。诤言,直率地规劝人改正过错的话。 清·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亚父无諍言,奇计非所望。”
一○九、附势窃利 犹如自毙
附勢者如寄生依木,木伐而寄生亦枯;竊利者如蠳虰盜人,人死而蠳虰亦滅。始以勢利害人,終以勢利自斃。勢利之為害也,如是夫!
【译文】
阿附权势的人犹如寄居生存依靠树木,树木伤伐寄居生活也就枯竭;窃取利益的人犹如蠳龟虰螘盗窃他人,他人死亡蠳龟虰螘也就灭亡。开始以势力利益损害他人,最终以势力利益自我毙命。势力利益造成的危害,就像这样!
【注解】
附势:阿附权势。《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寔繁有徒。”孔传:“贤而无势则略之,不贤有势则附之。”
寄生:寄居生存。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依附他人而生活,亦指自己不劳动靠剥削别人而生活。《管子·八观》:“有地君国,而不务耕耘,寄生之君也。”
伐:〈动〉本义砍杀。《说文》:“伐,击也。”《广雅》:“伐,杀也。”败坏,损伤。宋·秦观《治势下》:“重被猛术。国本必伐。”伤伐,犹损害。宋·马永卿《懒真子·修养》:“修养之士,当书《月令》置坐左右。夏至宜节嗜欲,冬至宜禁嗜欲。盖一阳初生,其气微矣,如草木萌生,易於伤伐。”
蠳:(yīng)《字彙補》:“音嬰。龜名。”汉·張衡《南都賦》:“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李善註引《抱朴子》:“蠳龜噉蛇。”蠳龟,传说中的一种能食蛇的龟。又名摄龟、呷蛇龟。晋·葛洪《抱朴子·登涉》:“云日鸟及蠳龟,亦皆啖蛇。故南人入山,皆带蠳龟之尾、云日之喙以辟蛇。”
虰:(chéng。)《廣韻》:“同朾。”《爾雅·釋蟲》:“蠪朾螘。”郭註:“赤駁蚍蜉。”朾螘,大赤蚁。朾,通“虰”;螘,通“蚁”。《尔雅·释虫》:“蠪,朾螘。” 邢昺疏:“其(蚍蜉)大而赤色斑驳者名蠪,一名朾螘。”
盗人:窃取他人财物。汉·王符《潜夫论·遏利》:“盗人必诛,况乃盗天乎!”
为害:造成祸害,加害。《汉书·翼奉传》:“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
一一○、贪杯失血 且忌偷安
失血于杯中,堪笑猩猩之嗜酒;為巢于幕上,可憐燕燕之偷安。
【译文】
在酒杯中丧失血性,可笑猩猩的嗜好饮酒;在帷幕上营造巢穴,可怜燕子的贪图安逸。
【注解】
失血:本意病症名。血不循经而妄行,如衄血、呕血、咳血、唾血、便血、尿血等各种出血,总称失血,即由于大量出血而使体内血液含量减少。此处作“丧失血性”解。血性,指刚强正直的气质和品性。清·洪昇《长生殿·骂贼》:“虽则俺乐工卑滥,硜硜愚暗……只这血性中,胸脯内,倒有些忠肝义胆。”
堪笑:可笑。《封神演义》第七九回:“堪笑 徐芳 徒逆命,枉劳心思竟何从!”
嗜:〈动〉本义爱好。《说文》:“嗜,嗜欲,喜之也。”嗜好,喜好,特殊的爱好。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岂能弃交修赊,抑遗嗜好,割目下之近欲,修难成之远功哉!”
燕燕:燕子。《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孔颖达疏:“此燕即今之燕也,古人重言之。”安适貌;和乐貌。《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毛传:“燕燕,安息貌。”
偷安:只图目前的安逸,苟安。《史记·秦始皇本纪》:“小人乘非位,莫不怳忽失守,偷安日日。”
一一一、若无若虚 不矜不伐
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然進而觀于大海之鵬,則眇然自小。又進而求之九霄之鳳,則巍乎莫及。所以至人常若無若虛,而盛德多不矜不伐也。
【译文】
野鹤站立鸡群中,可以说是超然出众无可匹比。但是进一步观看在大海上的鹏鸟,就自然眇小了。再进一步寻求那九霄云外的凤凰,就高也得不能比及了。所以修养高超的人常常是宛若虚无,品德高尚的人大多不恃才夸耀。
【注解】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语本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
无侣:无可匹比。南朝·梁·王僧孺《为人有赠》诗:“曼声古难匹,长袂世无侣。”
眇然:弱小貌;微小貌。明·何景明《樊少南字说》:“蠛蠓之子翔於蚊睫, 离娄视之眇然无有也。何也?所托者小也。”
九霄:天之极高处,高空。唐·武衡《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巴江暮雨连三峡,剑壁危梁上九霄。”即“九霄云外”,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厉九霄,志凌千载。”
巍:〈形〉本义高大。《说文》:“巍,高也。”
至人:旧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见○七九【注解】
虚无:道家用以指“道”的本体。谓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谓清静无欲,无所爱恶。《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盛德: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少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譖庸回,服谗蒐慝,以诬盛德。”杜预注:“盛德,贤人也。”
矜伐:恃才夸功,夸耀。宋·苏轼《石鼓歌》:“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一一二、贪心失察 疑心偏颇
貪心勝者,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後;疑心勝者,見弓影而驚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視有為無,造無作有。如此,心可妄動乎哉!
【译文】
贪图之心过胜的人,追逐野兽看不见泰山就在前面,弹射鸟雀不知道深井就在后面;猜疑之心过胜的人,看见弓影就惊吓为酒杯中的蛇,听到人言就相信为市井上的虎。人心一有偏颇,就看到有当作没有,臆造没有作为有。这样,人心可以胡乱行动了!
【注解】
弹雀:射雀。《论衡·书解》:“蛢弹雀则失鷜,射鹊则失鴈。”语本《子·让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后以“弹雀”比喻轻重倒置、得不偿失的行动。
疑心:猜疑之心。《管子·法法》:“上无固植,下有疑心。”
弓影杯蛇: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语本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
人言:别人的评议。见○二六【注解】。宋·苏轼《次韵滕大夫》之三:“早知百和俱灰烬,未信人言弱胜强。”
妄动:轻率行动,胡乱行动。宋·周密《齐东野语·诛韩本末》:“任情妄动,自取诛僇。”
乎哉: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宪问》:“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一一三、祸生有本 福至有因
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果種花,花結果,須知福至有因。
【译文】
飞鹅扑向火焰,火焰烧焦飞鹅,不要说灾祸产生没有本源;果实种出花朵,花朵结成果实,要知道福气到来有所因缘。
【注解】
谓:〈动〉说。《广雅·释诂二》:“谓,说也。”
无本:没有本源,没有本始。《礼记·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一一四、争强显胜 空手徒劳
車爭險道,馬騁先鞭,到敗處未免噬臍;粟喜堆山,金夸過斗,臨行時還是空手。
【译文】
车辆争夺险要道路,马匹驰骋先行鞭策,等到失败的地方不免后悔不及;稻粟喜欢堆成山峰,金银夸耀用斗计量,将要离开的时候还是一无所获。
【注解】
争强显胜:犹争强好胜。争为强者,事事处处都喜欢超过和压倒别人。语本《群音类选·北腔类·海神记·王魁诉神》:“恐怕他褒贬村,争强显胜各挝俊,惟求鸨儿心内喜。”
往返徒劳: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语本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
先鞭: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语新语·赏誉》“少为王敦所叹”刘孝标注引《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后因以“先鞭”为先行、占先的典实。唐·高适《别韦兵曹》诗:“逢时当自取,有尔欲先鞭。”
噬脐:亦作“噬齐”。自啮腹脐,喻后悔不及。《左传·庄公六年》:“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杜预注:“若囓腹齐,喻不可及也。”
一一五、风雨摧花 霜雪傲竹
花逞春光,一番雨、一番風,催歸塵土;竹堅雅操,幾朝霜、幾朝雪,傲就瑯玕。
【译文】
鲜花逞芳春天的阳光,一阵雨打,一阵风吹,催促回归尘埃土壤;翠竹坚定高雅的情操,几多霜凌,几多雪侵,傲然成就珍贵美好。
【注解】
逞:〈动〉本义通,通达。《说文》:“逞,通也。”逞芳,谓花儿盛开发出芳香。元·戴良等《对菊联句》:“逞芳固的皪,鬭媚益晶荧。”
雅操:高尚的操守。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英声超北地,雅操迈东乡。”
霜凌:寒霜侵凌。唐·戴叔伦《晓闻长乐钟声》诗:“霜凌万户彻,风散一城闻。”
瑯玕:亦作“琅玕”似珠玉的美石。《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孔传:“琅玕,石而似玉。”孔颖达疏:“琅玕,石而似珠者。”比喻珍贵、美好之物,比喻优美文辞。明·杨珽《龙膏记·旅况》:“裁锦字,吐琅玕,有才无命説应难。”
一一六、恋金谷劫 甘敝缊终
富貴是無情之物,看得他重,他害你越大;貧賤是耐久之交,處得他好,他益你深。故貪商旅而戀金谷者,竟被一時之顯戮;樂簞瓢而甘敝緼者,終享千載之令名。
【译文】
富足尊贵是没有情义的事物,看待得他越重,他伤害你越大;贫穷卑贱是耐事持久的朋友,相处得他越好,他增益你越深。所以贪图商务旅行而留恋金钱稻谷的人,竟然被那一时的显贵杀戮;乐于箪食瓢饮而甘心缊袍敝衣的人,终究享有千年的美好名声。
【注解】
耐久:能够经久。清·吴伟业《题画·菊花》诗:“几度看花花耐久,可知花亦是多情。”耐事,指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宋·陆游《秋兴》诗:“平生最耐事,霜雪亦满鬢。”持久,维持长久,长期坚持。《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耐久朋,谓能长久保持友谊的朋友。《旧唐书·魏玄同传》:“玄同素与裴炎结交,能保终始,时人呼为‘耐久朋’。”宋·陆游《寓叹》诗:“眼底谁为耐久朋,倚肩按膝一乌藤。”
商旅:行商,流动的商人。《周礼·考工记序》:“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郑玄注:“商旅,贩卖之客也。”唐·元稹《遭风》诗:“自叹生涯看转烛,更悲商旅哭沉财。”
金谷:指钱财和粮食。汉·扬雄《大司农箴》:“时惟大农,爰司金穀。”
显戮:本意明正典刑,陈尸示众。《书·泰誓下》:“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泛指处死,加罪而死。晋·潘岳《西征赋》:“加显戮於储贰,絶肌肤而不顾。”此处作字面解,显,显贵,显达尊贵。《陈书·袁敬传》:“家世显贵,貲产充积。” 戮,杀戮,杀害,屠杀。唐·杜甫《佳人》诗:“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
箪瓢:盛饭食的箪和盛饮料的瓢,亦借指饮食。晋·陶潜《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劲气侵襟袖,簞瓢谢屡设。”即“箪食瓢饮”,语本《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敝缊:即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缊袍敝衣。”(穿着旧袄破衣。名词做动词用。缊,旧絮。敝,破。)
令名:美好的声誉。南朝·宋·鲍照《行京口至竹里》诗:“君子树令名,细人効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
一一七、处阴敛翼 世路开坦
鴿惡鈴而高飛,不知斂翼而鈴自息;人惡影而疾走,不知處陰而影自滅。故愚夫徒疾走高飛,而平地反為苦海;達士知處陰斂翼,而峭岩亦是坦途。
【译文】
鸽子厌恶铃声就远走高飞,它不知道收敛羽翼铃声就自然止息;人们厌恶影子就疾速行走,他不知道处于阴荫影子就自然湮灭。所以愚昧的人徒劳快速离去远走高飞,平坦的地面反而成为苦恼的海洋;通达人士知道处于阴荫收敛羽翼,陡峭的岩壁亦然还是平坦的路途。
【注解】
开坦:开阔平坦。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盘山》:“石开坦可布席,容十百人。”
敛翼:收拢翅膀,比喻隐退。晋·潘岳《寡妇赋》:“雀群飞而赴楹兮,鸡登栖而敛翼。”
疾走:快速离去;快步走,快跑。宋·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久闻三游洞,疾走忘病婴。”
坦涂:平坦的道路。唐·韩愈《寄卢仝》诗:“往年弄笔嘲同异,怪辞惊众谤不已。近来自説寻坦涂,犹上虚空跨緑駬。”
一一八、浪生悲喜 妄別媸妍
秋蟲春鳥共暢天機,何必浪生悲喜;老樹新花同含生意,胡為妄別媸妍。
【译文】
秋天的虫子春天的鸟雀共同畅扬天赋灵机,没必要无端产生悲痛喜悦;老朽的树木新鲜的花草共同蕴含生机意态,为什么胡乱分别美丑好坏。
【注解】
暢:《廣韻》:“通暢。又達也。”畅扬,宣扬。清·王闿运《王仲章碣》:“赞卫瓌化,畅扬高志,同舍百人,莫不欢然。”
浪:〈副〉徒然,白白地。悲喜:悲与喜,亦谓又悲又喜。《淮南子·原道训》:“乐作而喜,曲终而悲,悲喜转而相生。”
生意:生机,生命力,意态。见○六三【注解】
胡为:何为,为什么。明·高启《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妄:〈副〉本义,胡乱。《说文》:“妄,乱也。”
媸妍:美丑。唐·李贺《美人对镜歌》:“媸妍一镜固两般,狐妇怀奸心胆寒。闺中少女色庄丽,眉颊不妨终日看。”犹好坏,贤愚。宋·范仲淹《任官惟贤材赋》:“其或未精黜陟,弗辩媸妍。”犹高下。宋·苏轼《赠潘谷》诗:“世人重耳轻目前,区区张李争媸妍。”
一一九、宁开福路 勿筑祸基多
栽桃李少栽荊,便是開條福路;不積詩書偏積玉,還如築個禍基。
【译文】
多栽种桃花李花少栽种荆棘,就是开辟一条幸福道路;不积累诗文书籍只积累珠玉,好比构筑一个灾祸基础。
【注解】
桃李:桃花与李花。《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也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荆:〈名〉本义一种灌木,又名楚。《说文》:“荆,楚木也。”荆棘,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晋·张载《七哀》诗:“蒙笼荆棘生,蹊逕登童竪。”比喻奸佞小人。《楚辞·东方朔〈七谏·怨思〉》:“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王逸注:“荆棘多刺,以喻谗贼。”
还如:恰似,好比。南唐·李煜《子夜歌》词:“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一二○、迷真逐妄 自筑屏障
萬境一轍原無地,著個窮通;萬物一體原無處,分個彼我。世人迷真逐妄,乃向坦途上自設一坷坎,從空洞中自築一藩蘺。良足慨哉!
【译文】
万般境界如出一辙原来没有地方,显著一个穷困显达;万众事物同功一体原来没有处置,分别一个彼此你我。世间的人迷失真性追逐虚妄,这是在平坦道路上自我设置一道坷坎,从空旷洞达中自我构筑一道蕃篱。非常足以感慨的了!
【注解】
一辙:同一车轮碾出的痕迹,喻趋向相同。晋·卢谌《赠刘琨》诗:“惟同大观,万涂一辙。”即“如出一辙”辙:车轮碾轧的痕迹。好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语本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一:“此四人之过,如出一辙。”
无地:没有地方,没有土地。《淮南子·泰族训》:“春雨之灌万物也,浑然而流,沛然而施,无地而不澍,无物而不生。”没有大地。汉·扬雄《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无天何生?无地何形?”
著:〈形〉本义明显,显著,突出。《小尔雅》:“著,明也。”
穷通:困厄与显达。《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於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南朝·梁·刘孝标《辨命论》:“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閼纷纶,莫知其辨。”
一体: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仪礼·丧服》:“父子,一体也;夫妇,一体也;昆弟,一体也。”即“同功一体”指功绩和地位相同。语本《史记·黥布列传》:“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宋·秦观《孙莘老挽词》之一:“同功一体尽调元,独抱沉疴反故园。”
无处: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赵岐注:“我在齐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高诱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
迷真:迷失真性。唐·吕岩《敲爻歌》:“如鼎沸,永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
妄:〈形〉虚妄,极不真实。《广韵》:“妄,虚妄。”虚妄,荒诞无稽。明·刘基《松风阁记》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尘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虚妄耳。”
坷坎:坎坷;坑洼。茅盾 《虹》四:“象半醉的人,她的眼前挂着一片红霞。现实的坷坎,这样地就熨平了。”
空洞:空无所有,空虚。宋·林逋《深居杂兴》诗序:“鄙夫则不然,胸腹空洞,譾然无所存置。”道教语,谓化生元气的太虚之境。唐·吴筠《游仙》诗之二四:“空洞凝真精,乃为虚中实。”空旷,空寂广阔。唐·鲍溶《沙上月》诗:“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洞达,畅通无阻。宋·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凡人之肌骨,五臟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
蕃篱:篱笆,引申为屏障。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夫蕃篱之鷃,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
良:〈副〉很,甚,极其,非常。《水经注》:“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一二一、聪明反误 懵懂子细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译文】
非常聪明的人,细小事情必然糊涂;非常懵懂的人,细小事情必然观察。因为观察是迷糊的根源,糊涂是聪明的巢窟。
【注解】
子细: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怀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小心,留神。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相公且子细,秀才子口头言语,岂可便信?”
朦胧:模糊不清貌。宋·周密《甘州·灯夕书寄二隐》词:“敧枕听新雨,往事朦朧。”犹言糊涂。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我待要题箇话头,又不知他可也甚些机彀,倒不如只做朦朧,为着东君,奉劝金甌。”
懵懂:糊涂,迷糊。宋·许月卿《上程丞相元凤书》:“人望顿轻,明主增喟,懵董之号,道傍揶揄。”
伺察:侦视,观察。见○三九【注解】
一二二、悠闲镇定 宽洪长厚
大烈鴻猷,常出悠閑鎮定之士,不必忙忙;休徵景福,多集寬洪長厚之家,何須瑣瑣。
【译文】
伟大功业深远谋略,常常出自悠闲镇定的人士,不必要急急忙忙;吉祥征兆洪大福分,大多聚集宽洪长厚的人家,何必要琐琐碌碌。
【注解】
大烈:烈,〈名〉功业。《资治通鉴》:“兼仗父兄之烈。”大烈,即伟大功业。
鸿猷:鸿业,大业。南朝·宋·谢庄《求贤表》:“臣生属亨路,身渐鸿猷。”深远的谋划。明·张居正《答楚抚院王见峰书》:“顷者,陵工告竣,仰仗鸿猷,费省工坚,功高赏薄,尚当有待也。”
忙忙:形容事务繁冗,不得空闲。唐·高骈《遣兴》诗:“浮世忙忙蚁子羣,莫嗔头上雪纷纷。”急匆匆的样子。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休徵:吉祥的征兆。唐·元稹《遭风》诗:“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颜师古注:“休,美也。徵,证也。”
景福:洪福,大福。《诗·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宽洪:亦作“宽宏”,胸怀宽阔,气量弘深,能容人。《逸周书·宝典》:“七宽弘,是谓宽宇,准德以义,乐获纯嘏。”
长厚:恭谨宽厚。清·李渔《奈何天·锡祺》:“加惠贫民,实为长厚。”
琐琐:犹惢惢(suǒ),疑虑不定。《易·旅》:“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李镜池通义:“琐琐,是惢惢的假借,三心两意,疑虑不一。《説文》:‘惢,心疑也,众三心,凡惢之属,皆从惢。”即“琐琐碌碌”猥琐(庸俗不大方)庸碌(平庸无作为)。唐·柳宗元《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色平气柔,言訥性鲁,无特达之节,无推择之行,琐琐碌碌,一孺子耳。”
一二三、切行大善 务求真修
貧士肯濟人,才是性天中惠澤;鬧場能學道,方為心地上工夫。
【译文】
贫寒的人肯心救济他人,才是自然本性中的惠爱恩泽;热闹场合能够学习道义,方是心灵见地上的积功累行。
【注解】
肯:〈动〉愿意,心甘情愿、乐意。《诗·魏风·硕鼠》:“莫肯我顾”。肯心,甘心;称心。元·刘君锡《来生债》楔子:“这银子是我肯心儿愿与,更论甚么得之有可敢失之无。”
性天: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惠泽:惠爱与恩泽。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其所用也,不越於妻妾之戚属;其惠泽也,不出乎近习之庸琐。”
闹场:旧时迷信,在赛神活动中,被鬼神附身的人,手持杠子,在戏台上沿场舞弄,边喝酒,边随口应答别人所问休咎,谓之“闹场”。《醒世姻缘传》第八六回:“昨日到大王庙 还愿,那妇人被 柳将军 附在身上,在那里闹场。”
学道: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宪,贫也,非病也。”
心地: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唐·寒山《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见地,见识,见解。宋·洪迈《夷坚丁志·薛士隆》:“ 士隆 学无所不通,见地尤高明渊粹,刚正而有识。”
工夫: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唐·韩偓《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注044】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一二四、一念清明 淡然无欲
人生只為欲字所累,便如馬如牛,听人羈絡;為鷹為犬,任物鞭笞。若果一念清明,淡然無欲,天地也不能轉動我,鬼神也不能役使我,況一切區區事物乎!
【译文】
人的一生只是被“欲”字拖累,就犹如马牛,听从他人羁牵箝络;成为鹰犬,任凭他人鞭挞笞罚。如果一个念头清察明审,淡泊没有欲望,天地也不能改变我,鬼神也不能差使我,更何况一切微不足道的事情人物呢!
【注解】
马牛:马和牛。《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牛马。比喻迫于生活供人驱使从事艰苦劳动的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尊堂病废,不能理家人生产;弟坐食,一无所操作,贤夫妇何为作马牛哉!”
羁络:马络头,控制。南朝·宋·鲍照《蜀四贤咏》:“如令圣纳贤,金璫易羈络。”羁牵,羁绊牵制。《旧唐书·裴度传》:“恐臣统率诸道,或有成功,进退皆受羈牵,意见悉遭蔽塞。”箝络,犹箝勒,比喻控制约束。清·谭嗣同《仁学》二十:“及其箝络久之,胥一乡皆为所併吞,遂不得不供其奴役,而入租税于一家。”
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狗。晋·葛洪《抱朴子·任能》:“寻飞逐走,未若假伎乎鹰犬。”比喻受驱使而奔走效劳的人。《后汉书·陈龟传》:“臣龟蒙恩累世,驰骋边垂,虽展鹰犬之用,顿毙胡虏之庭。”后多含贬义,比喻受指使而纵威逞虐的人。犹走狗、帮凶。
物:〈名〉本义万物。《说文》:“物,万物也。”他人,众人。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损己以利物。”
鞭笞:鞭打,杖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宋·苏轼《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鞭挞,鞭打。唐·高适《封丘作》诗:“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驾驭,征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 笞罚,拷打责罚。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清明: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郑玄注:“察於事也。”
淡然:淡泊,不趋名利。唐·吴筠《黔娄先生》诗:“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
一二五、得失幻真 达人自辨
貪得者身富而心貧,知足者身貧而心富;居高者形逸而神勞,處下者形勞而神逸。孰得孰失,孰幻孰真,達人當自辨之!
【译文】
贪求获得的人身体富有但心灵贫瘠,知道满足的人身体贫困但心灵富足;身居高位的人形骸闲逸但精神劳累,身处低下的人形骸劳顿而精神闲逸。哪个得到哪个失去,什么虚幻什么真实,通达事理的人应当自己辨别它!
【注解】
贪得:谓贪求财物或权益。《文子·守平》:“故圣人食足以充虚,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餘,不贪得,不多积。”
形神:形骸与精神。《史记·太史公自序》:“凡人所生者神也,所託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注045】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无末三句。
一二六、不以顺喜,勿以拂忧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從快意處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
【译文】
大多数人以顺利境遇为快乐,而君子的快乐从逆厄境遇中得来;大多数人以拂逆心意为忧愁,而君子的忧愁从快慰如意处兴起。因为大多数人忧愁快乐用于情感,而君子忧愁快乐用于用于理义。
【注解】
逆境:不顺利的境遇。宋·刘过《泊船吴江县》诗:“逆境年年梦,劳身处处愁。”逆厄,困厄不顺。叶文玲《长塘镇风情·青灯》:“这盏孤零零地悬挂在断头碑上的青灯,似在无言地申诉着豆腐佬那未亡人的逆厄处境。”
拂意:不如意。清·张潮《〈快说续记〉小引》:“金圣叹与王斲山赌説快事, 王子丹麓续而记之。世有拂意者,于烦恼场中展读一过,不啻如醍醐之灌顶,甘露之洒心。”拂逆,违背,违反。宋·苏轼《省试策问三》:“安视而不卹歟,则有民穷无告之忧;以义而裁之歟,则有拂逆人情之患。”
快意:谓心情爽快舒适,称心如意。宋·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快慰,欣慰。苏曼殊《致高天梅书》:“顷接《南社初集》一册,日夕诵之,如与诸故人相对,快慰何言!”
一二七、自知愧悔 去恶迁善
謝豹覆面,猶知自愧;唐鼠易腸,猶知自悔。蓋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頭,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译文】
谢豹覆盖脸面,犹如知道自我羞愧;唐鼠变易肠子,犹如知道自我懊悔。因为“愧”“悔”二字,是我们人类去恶迁善的门户,起死回生的道路。人生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就是已经死灭的冰寒灰烬,已经枯朽的干槁树木了。那里去寻讨一些生存希望?
【注解】
谢豹:虫名。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虢州有虫名谢豹,常在深土中,司马裴、沈子常治坑获之。小类虾蟆而圆如毬,见人,以前两脚交覆首,如羞状。能穴地如鼢鼠,顷刻深数尺。或出地听谢豹鸟声,则脑裂而死,俗因名之。”
唐鼠:传说中的鼠名。《艺文类聚》卷九五引《梁州记》:“聟水北聟乡山……山有易肠鼠,一月三吐易其肠。束广微所谓唐鼠者也。”
易:〈动〉改变,更改。清·方苞《狱中杂记》:“狱词无易。”变易,变换,变化。唐·李白《古风》之九:“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去恶迁善:即“迁善去恶”,同“迁善黜恶”,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语本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语本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肊见起死回生。”
寒灰:犹死灰。物质完全燃烧后留剩的灰烬。金·元好问《甲午除夜》诗:“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復燃。”
槁木:枯木。《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槀木。”孔颖达疏:“止如槀木者,言音声止静感动人心,如似枯槀之木止而不动也。”唐·李山甫《山中答刘书记寓怀》诗:“骨将槁木齐,心同止水浄。”
生理:生长繁殖之理。《百喻经·种熬胡麻子喻》:“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生存的希望。《宋书·王敬弘传》:“年向九十,生理殆尽,永絶天光,沦没丘壑。”
一二八、知常行实 全真安福
異寶奇琛,俱民必爭之器;瑰節奇行,多冒不祥之名。總不若尋常歷履、易簡行藏,可以完天地渾噩之真,享民物和平之福。
【译文】
奇珍异宝,都是人们必定争夺的器物;瑰意奇行,大多冲冒不够吉祥的名声。总是不如寻乎平常的经历践履、平易简约的行为举止,可以完善自然社会浑沌淳朴的本真,享受民情风物和顺安平的幸福。
【注解】
知常: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行实:行为朴厚,实在。唐·韩愈《举荐张籍状》:“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声华行实,光映儒林。”
全真:保全天性。见一○三【注解】
安福:平安幸福。汉·焦赣《易林·讼之观》:“钦明之德,坐前玉食,必保嘉美,长受安福。”
异宝奇琛:琛,〈名〉本义珍宝,常作贡物。《说文新附》:“琛,宝也。”异宝奇琛,即“奇珍异宝”,珍异难得的宝物。语本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嗟呼,世不乏奇珍异宝,乏识者耳。”
瑰节奇行:瑰,〈形〉奇特,杰出。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瑰节奇行,即奇特的节操行为,也即“瑰意奇行”,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刘师培《文说·宗骚》:“瑰意奇行,超然高举。”
冒:〈动〉不顾,顶着。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冒风驰行。”冲冒,顶着,冒着。谓不顾危险、恶劣环境。唐·柳宗元《愚溪对》:“吾足蹈坎井,头抵木石,衝冒榛棘,僵仆虺蜴,而不知怵惕。”
易简:平易简约。清·魏源《复何竹芗同年论会计书》:“至救时务之书,宜易简不宜繁难。”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行迹,底细,来历。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红娘 对 生 一一话行藏。”
浑噩:浑沌无知,淳朴。元·袁桷《善之佥事兄南归述怀百韵》:“约制如竟寧,浑噩回正始。”
真:〈名〉本性,本原。《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本真,本源真相,本来面貌,犹天性,本性。明·宋濂《报恩说》:“爱如魑魅,幻化不一,能迷惑一切修善之士,颠倒错繆,丧其本真。”
民物:泛指人民、万物。汉·蔡邕《陈太丘碑》:“神化著於民物,形表图於丹青。”犹民情、风俗。明·申涵光《宿金提驿》诗:“暂宿恆南驛,重悲蓟北天。山河仍故国,民物忆初年。”风物,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和平:和谐,和睦。清·吴伟业 《赠文园公》诗:“君臣朋友尽和平,四海熙熙致清晏。”温和,和顺。《荀子·君道》:“血气和平,志意广大。”
一二九、心量无穷 人天同化
福善不在杳冥,即在食息起居處牖其衷;禍淫不在幽渺,即在動靜語默間奪其魄。可見人之精爽常通于天,天之威命即寓于人,天人豈相遠哉!
【译文】
赐福善良不在于奥秘莫测,就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其内心;贻祸淫恶不在于精深微妙,就在言行举止间掠夺其魂魄。可见人的精神常常连通于上天,上天的威权司命就隐寓在人生,上天人类岂能相去甚远呢!
【注解】
心量:佛教语,集起万有的精神现象的总称。《坛经·般若品》:“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胸怀,心胸。明·叶盛《水东日记·诸公才学心量》:“诸公才学心量之不能同,此亦可见。”
同化:同受教化。清·陈鳣《对策·巡守》:“道德太平,恐远近不同化,幽隐不得其所者,故必亲自行之。”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渐变成相近或相同。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它(诗)同化了绘画,又装饰了建筑(如楹联、春帖等)和许多工艺美术品。”
福善祸淫:指行善的得福,作恶的受祸。语本《尚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福善,赐福给善良的人。晋·刘琨《答卢谌》诗:“天地无心,万物同涂;祸淫莫验,福善则虚。”祸淫,谓淫逸过度,则天降之以祸。语出《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宋·蔡沉集传:“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贻祸,使受害;留下祸害。《新唐书·高宗纪赞》:“高宗溺爱袵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貽祸邦家。”
杳冥:谓奥秘莫测。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事涉杳冥,取验无所,亦皆靡载,同之闕疑。”
食息起居:食息,饮食和呼吸。《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起居,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汉书·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专指睡觉与起身。《管子·形势》:“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 食息起居,即日常生活。
牖衷:谓启发其内心。牖,通“诱”。 清·龚自珍《题吴南芗东方三图》诗:“顽哉鲁与齐,灵气不牖衷!孤负介海岱,海深岱徒崇。”
幽渺:亦作“幽眇”,“幽妙”,精深微妙。宋·朱熹《题沉公雅卜居图》诗:“言论覈幽妙,理乱穷端由。”
动静语默:动静,运动与静止,行动与止息。宋·陆游《雷》诗:“吾闻阴阳有常数,非时动静皆为灾。”语默,谓说话或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动静语默,即言行举止。
夺魄:惊心动魄,失魂落魄。唐·宋之问《嵩山天门歌》:“晚阴兮足风,夕阳兮赩红。试一望兮夺魄,况众妙之无穷。”
精爽:精神。《三国志·魏志·蒋济传》:“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
威命:犹威权,谓权力威势。《宋书·天文志二》:“是时长沙王擅权,后成都、河间、东海又迭专威命,是其应也。”司命,掌握命运。亦指关系命运者。《管子·国蓄》:“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天人:天和人。宋·司马光《答李大卿孝基书》:“阴阳之道,在天为寒燠雨暘,在国为礼乐刑赏,在心为刚柔缓急,在身为飢饱寒热,此皆天人之所以存,日用而不可免者也。”
相远:相异,差距大。《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一三○、隐恶恶大 显善善小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做坏事而畏惧别人知道,恶性之中还有向善的道路;做善事就急于让人知道,行善之处就是为恶的根源。
【注解】
犹〈副〉: 还,仍然。多用于书面语善路:向善的道路。恶根:罪恶的根源。
【评语】
道德修养是心灵的磨炼,而沽名钓誉之辈常以善举来装点自己的形象。每个人都有良知,作恶而知耻,惟恐被人知道,还有羞耻之心,就证明他还不为大恶,因为无耻之耻才是真正耻辱,即所谓恬不知耻。孟子说:“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因为羞恶之心,就是羞耻之心,知道羞耻就是表示还有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只有那些假借虚名掩饰丑行的人,才是世间可怕的伪君子。但是世俗的急功近得,往往为伪君子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人际的尔虞我诈则为作恶者铺平了繁衍的温床。行善是好的事情,任何人都应该努力为善,但是如果做了善事后,却希望快快把这种行为让人家知道,这就不是真心为善,不过是为了虚荣和野心而为善,这种人的善行之中掩藏著恶心的种子。一个正直的人在生活中必须以自己的正气来识别和战胜这些丑恶。《六祖坛经》记载一件事:“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遂出,坐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明良久。惠能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这是慧能在大庾岭头启发禅心,开示惠明的,其中“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意思是:“不思善,不思恶,正这个时候,又那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这里运用的正是禅宗不二法门。善、恶代表诸如黑白、是非、真伪、美丑、净垢、得失、迷悟等一切相对意识。我们二元对待的思维习惯地将一切事物相对地区分为善恶,然后执着一方,憎恶另一方。“正与么时”是相对认识尚未产生之时,“本来面目”存在于善恶二分法产生之前。重现“本来面目”就是要超越二分法而进入一念不生的境界。“不思善不思恶”的不二法门,遂成为禅宗精神超越的根本方法。“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
【注046】明•陈继儒《小窗幽记•卷一•集醒》同文。
一三一、烛残意冷 梦破身轻
紅燭燒殘,萬念自然厭冷;黃梁夢破,一身亦似雲浮。
【译文】
红烛燃烧将尽,万般意念自然厌倦冷漠;黄梁美梦破灭,整个身躯也像云彩飘浮。
【注解】
梦破:犹梦醒。金·党怀英《雪中》诗之一:“梦破窗明虚,开门雪迷空。萧然视四壁,还与嚮也同。”
烧残:燃烧将尽。宋·杨万里《梅露堂燕客夜归》诗:“梅堂客散人初静,椽烛烧残一尺红。”
黄梁美梦:黄米饭尚未蒸熟,一场好梦已经做醒。原比喻人生虚幻,后比喻不能实现的梦想。语本唐·李泌《枕中记》:“卢生欠伸而寤,见方偃于邸中,顾吕翁在旁,主人蒸黄梁尚未熟,触类如故,蹶然而兴曰:岂其梦寐耶?”
一身:指整个身躯。《南齐书·裴昭明传》:“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復何须?” 云浮:如云之飘散,形容短暂易逝。宋·陆游《夜坐》诗之二:“瓦裂人间事,云浮身后名。”
2、刀头舔蜜什么意思,刀头舔蜜的解释
刀头舔蜜,汉语成语,拼音是dāo tóu tiǎn mì,意思是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刀头舔蜜什么意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刀头舔蜜什么意思
刀头舔蜜,汉语成语,拼音是dāo tóu tiǎn mì,意思是比喻利少害多;也指贪财好色,不顾性命。舔: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成语出处:《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本文关键词:刀头舔蜜的拼音,刀头舔蜜是什么意思,刀头舔蜜的反义词,刀头舔血的近义词,刀头舔血图片。这就是关于《刀头舔蜜什么意思,《菜根谭》评议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