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37式分解拳谱
1、三十二太极拳分解教学 预备式的时候吴式太极拳八劲,两脚并步吴式太极拳八劲,身体直立,要保持舒松、自然、端正、平静的状态。 0起势吴式太极拳八劲:左脚分开半步与肩同宽,两手慢慢前平举,屈蹲、按掌,要保持沉肩、含胸、顶头、立腰,两手轻轻的按到腹前。
2、这套传统吴氏太极拳共83式,分解为326动,每式都以奇、偶数为组的双数动作。奇数为开,偶数为合。开合有序,顺其自然,进舒退深,动作幅度大,应付八面,坦然处之。步法稳,身法定时斜中正,动时要立身正直,进退自然。
3、精简37式太极拳套路,是将传统85式套路上不重复的动作,基本按原顺序组合改编而成的。其创编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缩短时间,有利于在短时间里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
太极拳八大劲法是指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太极拳 八大劲法掤 拳论曰:“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掤吴式太极拳八劲,屈臂呈弧形举于体前吴式太极拳八劲,掌心朝内吴式太极拳八劲,力达前臂外侧。 向外走劲叫掤。
2、四正是:掤、捋、挤、按吴式太极拳八劲;四隅是:采、挒、肘、靠。太极拳学派把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最基本的手法,称之为“太极八法”。它是太极拳所有拳式的基础,这八法的劲别是各不相同的。
3、太极拳的特点:心静体松,呼吸自然,轻灵沉稳,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虚实分明,柔中寓刚,以意导动。
4、特点一:意气运动——主要是将内在的意识贯注于外部动作之中,并促使在动作中表现出注意力的专一,坚强和活泼无滞。
5、气、形三者合一。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舒展园活,敏捷自然,练时双足虚实分明,全趟练起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每转身时以“开”、“合”相接,所以又称“开合活步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创办人 吴鉴泉(1870年--1942年)吴式太极拳八劲,满族人吴式太极拳八劲,本姓乌佳哈拉氏,中华民国成立后随 *** 习俗,取汉姓吴(以吴与乌谐音),河北省大兴县人,自幼从其父全佑学太极拳。
特点 吴氏太极拳以柔化着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亦以柔化见长。素有“君子拳、药拳、长寿拳”之美称。
王茂斋(1862-1940)山东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吴式太极拳八劲的师兄。在当时威望极高。
吴式太极拳的简介?
吴氏太极拳特点是吴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动作轻松自然,连续不断,拳式小巧灵活。拳架由开展而紧凑,紧凑中不显拘谨。推手动作严密、细腻,守静而不妄动,亦以柔化见长。
吴式太极拳是一种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太极拳的流派之一。主要从杨氏太极拳的拳式发展创新的。杨式太极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拳式基础上逐步修订的。
吴式太极拳是虚实分得最为清楚的太极拳,它不但要求两腿在每个动作中单腿负重,虚实分清。还特别强调每个动作都要注意分清上下肢的虚实,也就是拳论所说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吴式太极拳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等。
概述迫百年来吴式太极拳传统八十三式套路至今广为盛传。它有松、柔、圆、缓、匀等特点,体现出完整直协调、使练者周身内外都获得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