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长孙无忌的悲惨下场(长孙无忌的下场)

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长孙无忌的悲惨下场,长孙无忌的下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1位网友观点:  唐太宗...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长孙无忌的悲惨下场,长孙无忌的下场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第1位网友观点:

  唐太宗痛哭:“我没有皇后了,我的贤内助没有了,再也听不到皇后的规劝了。”捧着《女则》接着对着众臣说,“皇后写本书简直就是百事垂范!”随即,唐太宗遵循了皇后的遗嘱。

  636年,唐朝的好媳妇,唐太宗的妻子长孙皇后留下了遗嘱就病逝了。

  长孙皇后自知早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大限将至,弥留之际便找来了唐太宗说:“房玄龄跟陛下您做事最久了,他为人谨慎,很是,忠心希望你能深思熟虑,别轻易撤职,希望你能亲君子,远小人。”

  ”我的那些外戚,无德无能无才的人只是依靠我居高临下的,请陛下去掉他们的实权,按照标准发俸禄就可以了,否则以后很容易出大事。”

  “我一生从未做什么有益天下的大事。希望陛下在我死后以山为坟就可以了,不要修缮高坟,不要金银玉器,避免浪费国家资源损耗劳役,俭薄送终即可。”

  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一直意难平。长孙皇后一生就只活了36年,但她却是皇帝身后最伟大的人,深深影响着唐太宗的一生,她一生几乎也是围着这三大遗嘱走。

  长孙皇后少时遭到同父异母的兄长赶出家门,投靠在舅舅家。在13岁的时候,舅舅一手操办了长孙皇后的婚事,嫁给了16岁的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开始了她的波澜壮阔的后半生。

  此时隋朝走向灭亡,新婚的李世民,军事天分突出,便负责征战沙场。长孙皇后,不能也一起出征,只能够默默在柔肠寸断地牵挂着。

  后来唐朝初建,李世民太过于出色,被太子李建成嫉妒,经常挑拨离间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无法顾忌这些事。长孙皇后为了扭转乾坤,尽力孝顺李渊,恭顺妃嫔,使得李世民没有了后顾之忧。

  李世民称帝后,长孙皇后管理着皇帝的后宫,她对后宫大度,在她的治理下,后宫一直风平浪静。她不争宠,因为唐太宗太忙啦,她不能再添乱。她的贤淑优雅智慧大度,也深得后宫尊重。

  为人处事方面她做得很好,在那个时代简直就是模范妇女,后来她还专门写了一本《女则》。

  长孙皇后经常劝太宗任贤纳谏,她经常说自己不会干预政事,却也始终干预着政事,只是巧取,是治政,并不是乱政。

  乡巴佬事件大家应该听过吧。有一天,唐太宗气冲冲地说道:“有机会为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不解,问乡巴佬是谁,他又为啥惹恼了他唐太宗。

  唐太宗便说明自己生气的原因,原来他觉得魏征经常在朝廷羞辱自己。长孙皇后听完后,便退出去,不一会穿了一身朝服出现在太宗眼前,说:“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正是陛下是个英明的君主,你做到了,君主英明则臣下正直。”

  唐太宗听后豁然开朗,魏征以直言进谏成为一代名相,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长孙皇后为了唐太宗能好好执政,还专门研究外戚专政对朝廷的危害,临终时,一直很担心这个问题,还特意交代唐太宗,不能给她的外戚实权。而且私下还请求她哥哥长孙无忌辞去宰相的职位,以求政治平安。

  作为一国之母,长孙皇后却没有奢侈无度,她始终极力保持节俭,一切已够用为好,后宫也一样如此。有一次,她儿子的奶娘向她抱怨太子宫中的用具太少,想添加一些,都被长孙皇后拒绝了。

  所以,她希望她死后不要厚葬也不出为奇怪。这在当时厚葬成风的唐朝贵族中,是极其难得可贵的思想。

  历代对她的评价很高,“太宗外有忠臣,内有贤后,天下安得不太平?”

  我对她的评价多到不可言语,连乾隆都把她当成了偶像,希望自己的老婆也可以成为长孙皇后这样的人,关于她的轶事很多,关注我,后面给大家慢慢道来吧。#长孙皇后##历史#

第2位网友观点:

  659年,武则天派人去杀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仰天长叹:“我堂堂当今皇上的舅舅,先帝的托孤重臣,为官几十年,如今却死在女人的手里,可怜呐!”说罢便自缢而死。

  武则天为何要杀长孙无忌呢?这其实是长孙无忌的咎由自取。

  长孙无忌年少时父亲去世,异母兄将他和妹妹、母亲赶出家门,他随母亲投奔舅舅高士濂。长孙无忌勤奋好学,雅有武略,与李世民成了布衣之交,也正因如此,高士濂将外甥女嫁给了李世民。

  晋阳起兵之时,长孙无忌去拜见李渊,李渊就让他辅助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逐渐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谋臣。

  而后,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不和,谋臣房玄龄找到长孙无忌,要他一起劝谏李世民先下手除去太子,长孙无忌说:“我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说而已,你的话正和我的心意。”

  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成功击杀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三天后立为太子。又过了两个月后,李渊禅位,李世民论功行赏,封长孙无忌为齐国公,功劳与杜如晦等四人并列第一。

  李世民即位之初,燕王李艺在幽州谋反,长孙无忌率兵讨伐,不料大军未到,李艺就被部下生擒斩杀,李世民下诏废去赐姓李,恢复本名罗艺。至此,既是功臣又是国戚的长孙无忌,深受李世民的礼遇,能够出入李世民的卧室。

  627年,李世民欲拜长孙无忌为相,长孙皇后反对,就私下命令哥哥不要接受,而长孙无忌也担心富贵至极会带来灾祸,一再恳请辞去相位,李世民无奈,只好给了他一个享受俸禄的一品官。

  直到633年,李世民又想任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推辞被驳回,他就让高士濂去提出请求,认为外戚担任三公会招来非议,李世民答复说:“我为秦王时,无忌就是我的得力心腹,以他的功绩、才干、声望,完全能胜任三公之职,就不要再推辞了。”

  四年后,李世民分封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位大臣为世袭刺史,但长孙无忌觉得与流放无异,就反对分封,李世民感叹说:“分封功臣,是要让你们的后代藩卫王室,反而心有怨言,我又怎能勉强诸位到封地去。”分封之事因此作罢。

  643年,李承乾谋反被废,李世民改立李治为太子,可是李世民很快就后悔了,欲废李治立吴王李恪,长孙无忌就说:“太子仁厚,是守成之君,储君至关重要,怎么能随便改变。”李世民方才打消了想法,长孙无忌由此怨恨李恪。

  649年,李世民病重,下旨让没生子女的嫔妃到感业寺出家,临终前命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辅政,并嘱咐褚遂良说:“无忌对我竭尽忠诚,我死了之后,你要保护好他。”

  到了五月,李世民驾崩,太子李治哭泣不止,长孙无忌对他说:“陛下把社稷交给殿下,你怎能只知哭泣?”于是长孙无忌秘不发丧,派人护送李治返回长安继位。

  李治继位之后,长孙无忌以元舅的身份辅政和主持朝政,长孙无忌一有进言,李治都优先采纳他的建议。

  一年后,李治在感业寺与武则天相遇,在王皇后的请求下,李治将武则天接进宫中封其为昭仪。当时长孙无忌深受李治信任,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立即下令将其处斩。

  653年二月,高阳公主夫妇谋反败露,长孙无忌就借机诬陷李恪也参与谋反,结果李恪被赐死,死前大骂:”长孙无忌陷害良善,若是祖宗有灵,必让长孙无忌一族覆灭!”而与长孙无忌不和的李道宗和执失思力,亦获罪流放。

  次年,李治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便与武则天到长孙无忌家中,赏赐金宝缯锦十车,又任命他的三位庶子为大夫,并以王皇后无子来暗示他。

  可是长孙无忌假装不明白,李治不高兴地怏怏而归,后来,武则天的母亲多次到长孙无忌家中请求,许敬宗也加以劝说,都被长孙无忌拒绝。

  655年,李治决定废皇后,就召来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和于志宁入宫商议,李勣以生病为由不来,褚遂良反对废后,而长孙无忌没有言明反对。为此李治上门拜访李勣,李勣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

  最终,李治还是将王皇后废为庶人,其家人流放,废王皇后七天之后,再次下诏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因长孙无忌接受赏赐,却不肯支持自己,对他怀恨在心。

  659年四月,许敬宗受武则天指使,派人去告长孙无忌谋反,然而李治不愿治长孙无忌的罪,哭着说:“我怎忍心给舅舅判罪,后代史官会怎么看待我?”许敬宗却以汉文帝杀舅舅薄昭为例劝说,李治便下诏对长孙无忌削官夺爵,流放黔州,其子流放岭南。

  七月,李治命许敬宗和李勣复审长孙无忌的谋反案,不料许敬宗派袁公瑜到黔州,就逼长孙无忌自缢而死,长孙无忌死后,其亲属都被流放岭南为奴婢。

  长孙无忌虽然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但败在武则天的手里,让人感到可悲……

  参考文献:《旧唐书》

第3位网友观点:

  反应不想吃,全景,太监劝皇上吃近,端下去吧(皇上),全景,太监回头,端走,皇帝特写,全景公共来报信,近景长孙无忌说参见皇上,皇上抬头看,长孙无忌现身,皇上询问你来了,太监回答,皇上站起(全),皇帝向前走并说话,中景,皇帝近景,长孙反应,皇帝单人镜头,全景长孙由近景到全景说佩服,主持人出来,主持人向右旋转动势,完全转,直接到中间,穿越回去,主持人把父亲拉回来打响指退后,父亲站在台阶下然后上去,父亲收脚站稳,儿子说祝父亲生日快乐,父亲反应,儿子抚摸父亲速度正常冷却一下,儿子说开心音乐上升,父子相拥,摄像师边拍边向后退,儿子和父亲慢慢走进剧组,主持人和全剧组给他们过生日,卡板。。。5月6日星期五:吹牛成片十预告片。中训围:1、2、3、59丶61、62

第4位网友观点:

  公元643年,李世民带着年仅15的李治步入两仪殿,他将众臣遣退,独留下房玄龄、长孙无忌、禇遂良、李世勣四人。突然,李世民拔出佩刀就要砍自己。禇遂良、长孙无忌等人吓了一跳,赶紧扑上前去一把抱住他……

  大家惊魂未定,长孙无忌就迫不及待地问皇帝要立谁为太子。

  李世民有气无力地说:“我打算立晋王。”

  长孙无忌马上抢着说:“臣等恭奉圣诏,如有异议者,臣请皇上格杀勿论!”

  李世民把脸转向李治,说:“你舅舅已经许你为太子,还不赶快拜谢!”(《资治通鉴》卷一九七:“汝舅许汝矣,宜拜谢。”)

  一脸懵逼的李治慌忙朝长孙无忌叩首,至此,贞观十七年的易储风波有了结果,李治登上了太子之位,而李治与长孙无忌也正式结了盟。

  同是外甥,长孙无忌为何反对立李泰而拥立李治呢?

  因为李泰强势不好把控,而李治年轻仁弱好摆布。长孙无忌的野心到此时已经昭然若揭了,只是他怎么也想不到,他亲自选出来的傀儡竟然是头披着羊皮的狼!

  李治是李世民嫡子中的老小,在他年幼时,哥哥们便已瓜分朝中势力。为求自保,李治一直都装得仁弱孝顺毫无杀伤力,哥哥们都没想过要防着他。

  甚至到了他已经能够与李泰一争太子之位时,李泰都还以为李治软弱可欺,还跑去威胁他:元昌已被处死,你和他一向友善,也该担心担心自己的脑袋了。

  而李治呢,也没有和李泰硬杠。他装出一副被吓到的样子,惶惶不可终日。李世民看他那样十分心疼,就追问缘由。于是,李治把被李泰威胁的事说了出来,不着痕迹的告了一状,让李世民对李泰生了疑。

  李治就是用这样一副软弱的假面孔骗过了所有人,让心怀不轨的长孙无忌拥着他一步步登上了皇位。

  在初登皇位根基未稳时,李治为了能借助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门阀的势力,对长孙无忌百般忍让。哪怕长孙无忌在朝中横行,清除异己诛杀李治的兄弟姐妹,李治也默不吭声,实在是能忍。

  后来李治羽翼丰满,他便借着“废王立武”的事件狠狠打击了关陇士族,将权利从门阀手上夺了回来。

  从头到尾,无论是长孙无忌还是武则天,都只是李治谋取皇权的棋子。

  事实也证明了,李治确实是个英明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还先后灭了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华夏版图达到了史上最大。

  可惜李治千算万算却算不过天,他才55岁就去世了。而他那个全能又长命的老婆武则天,就此失去了约束翻了天,把大唐改成了大周。

  试想,李治若是和武则天一样命长,一切决断都由他来做,武则天就翻不了天出不了头,就不会有一代女皇武则天。

第5位网友观点:

  然而,让李治和武媚大失所望的是,长孙无忌对这种强烈的暗示却完全不加理会,一直顾左右而言他。李治和武媚的脸上不约而同地罩上了一层浓重的阴霾,而长孙无忌则是一脸若无其事的表情,频频端起酒盅向天子敬酒。——《大唐兴亡三百年(全七册)》

第6位网友观点:

  公元628年的一天,唐太宗宴请群臣,席间他吃饱了撑得没事干,要大臣吟诗打趣,他大舅哥长孙无忌当场向欧阳询开炮:“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猕猴。”

  欧阳询长得獐头鼠目,耸肩埋头,但也不至于长得太砢碜寒酸,皇帝的大舅哥怎能拿来当笑柄,对他进行人身攻击呢?

  况且欧阳询还是一个大有学问之人,对于长孙无忌的口无遮掩,他立马来了一句:“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看似简单的一句打油诗,其实暗藏玄机,伤害力极大。

  长孙无忌是鲜卑族人,鲜卑人头上喜欢扎麻花小辫儿,常被恶搞蔑称为“索头”。

  而“漫裆”则更有讲究,唐朝时里面的裤头都是开裆裤,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一样,只有北方胡人才穿不开裆的横裆裤,又叫“漫裆”。

  长孙是朝中大臣还是皇亲国戚,当然早就已被汉化了,而这两个词其实是在嘲笑长孙无忌出身胡族。

  加上长孙无忌身材臃肿肥胖,除了嘲笑长孙无忌的出身外,还在暗戳戳骂他是一个“猪头”,只是徒有其表。

  果然,没等长孙无忌有啥反应时,李世民就先急眼了,立即制止两人,这样打嘴仗下去还得了。要知道长孙无忌可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而李世民祖先也是鲜卑人。

  唐太宗这纯粹是没事找事,让手下人给揭了短自取其辱,还不好发火。不过,这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换了别人,欧阳询的头可能早就不在颈脖子上啦。

  为什么呢?

  唐朝文化盛行,官员受汉文化熏陶,皆能出口成章,闲来没事就喜欢吟几句,看起来不仅有文化,还显得特有格调有品味。

  因此不仅文臣们喜欢吟诗作乐,连武官闲来没事也喜欢作诗。

  武将权龙襄,在沧州任地方行政长官时,他写的诗让手下人想笑又不敢笑,比如:“中央一群汉,聚坐打杯觥。”

  还有诸如“饱食房里侧,家粪集野螂“。让人看完不由捧腹大笑。

  此外,当时的唐朝算是个比较自由开放的社会,大臣们个个幽默风趣,即便在庄严肃穆的庙堂上,也敢幽默调侃一下。

  而这一切都与唐太宗的性格息息相关,他从小饱读诗书,从历代覆没王朝中汲取经验教训,除了思想不古板僵化,没有条条框框扼杀人性的朝堂规矩,还非常重视休养生息,从而开创贞观之治盛世局面。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历史冷知识##头条历史#

第7位网友观点:

  一天,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你妹妹给我生了三个儿子,现在他们为了争夺太子闹得手足相残,我心里烦得很。”说罢,抽出佩刀想要自杀。

  长孙无忌见状,立马上前抱住李世民,夺下他手上的佩刀交给站在一侧的晋王李治,待李治收好佩刀,长孙无忌慌忙跪下,问到:

  “圣上,您想立谁为太子啊?”

  李世民平复了情绪,看着站在身边的李治,对长孙无忌说:

  “我想立晋王。”

  听了李世民的答复,长孙无忌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长孙无忌不慌不忙,仍然是跪着回复李世民:

  “我等坚决服从圣上的诏命,要是有不同意的,就请斩首。”

  此时,站在长孙无忌身边的房玄龄和李勣知道大势已定,李治当选储君的决定已经不可动摇。

  废太子李承乾被李世民贬为庶人之后,房玄龄一度支持立魏王李泰为太子,这也是朝中新兴地主阶级的普遍想法,然而,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利益集团,却不想让李泰接班,李泰与房玄龄走的太近,日后若是登基做了皇上,房玄龄就有了拥护之功,到时候,朝中利益重新分配,新兴地主们的地位上升,关陇的高门大户必然是不升反降,这是长孙无忌不愿意看到的。

  再一个原因是,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这一年),魏王李泰已经24岁,李泰这样的年龄,围绕在他身边的政治班底已然十分牢固,即便是长孙无忌想要在李承乾被废之后向李泰伸出橄榄枝,李泰本人可能会答应,但是他身边的人,一定容不下长孙无忌再过来分走一杯羹。

  利益的绑定,向来就是这么的现实。

  对于长孙无忌来说,权力巅峰一直是他的常态,要想在李世民去世、下一任新皇登基之后继续保持这种状态,长孙无忌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听自己话的皇帝,而不是李泰这样的,杀伐决断,又有自己的政治班底、不受自己掌控的人。

  对比之下,刚刚年满十六岁的李治,才更符合长孙无忌的拥立条件。

  643年之前,李治从来都不是竞争太子的有力人选,一直养在宫中,没有班底,没有政治经验,这样的一个小白,对长孙无忌来说,方便控制,投资回报率也会更高。

  一年之前,15岁的李治刚刚迎娶了中书令柳奭(shì)的外甥女王氏为妃,按理说,皇子娶妻之后一般都会搬出皇宫,在宫外开府另住,但是李治好像并没有遵照这个制度。

  不开府,那些想要结交皇子的人便没有途径和他攀上关系,这种状态下,皇子能够依靠的势力,一个是自己的父亲皇帝,另外一边,就是自己老婆的亲戚,李治就属于这种。

  王氏,出生在太原,祖上跟李渊也算是沾亲带故,到了她父亲这一辈,只做到了河南罗山县县令的官职,但是,这并不妨碍她可以嫁给李治,因为她有个在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的舅舅柳奭。

  柳奭,河东柳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

  在河东柳氏和太原王氏的高门加持下,身为县令之女的王氏,完成了鲤鱼跃龙门的一跳,嫁给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就这样,李治通过姻亲,也与关陇集团绑定在一起了,这也是第二年长孙无忌支持李治的另外一个条件。

  643年的一天,魏王李泰眼看着自己的大哥李承乾逼宫失败被李世民贬为了庶人,心里五味杂陈,毕竟,在打倒李承乾这件事情上,自己多少也算是出了点力,李泰明白,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父皇李世民,最忌讳的事情就是兄弟手足相残,现在,李承乾被废,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是否还像之前一样呢?

  李泰心里没底。

  李世民疼爱李泰,这是朝野公认的事实,在长孙皇后还在的时候,李世民就把李泰的儿子接到宫中抚养了一段时间,这种待遇,在李世民众多的儿子当中,属实不多见。

  现在,李承乾已经没戏,如果李世民还一如既往地宠爱李泰,那太子的位置,指定就是他的了,抱着这种心理,李泰来到宫中,见到了李世民。

  “父皇,如果您选了我做太子,那么待我百年之后一定会将皇位传给弟弟,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

  李世民一听李泰这么说,很是感动,他本来就对李泰很疼爱,现在这个儿子又自己来服软,还向自己保证以后不会再兄弟相残,李世民一度心软,想要立李泰为太子。

  然而,李世民的这种心软,被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给无情地怼了回去。

  关陇门阀一致要求立李治为太子,反对李泰,而李世民本人,在权衡了诸多利弊之后,也终于向长孙无忌们妥协,于贞观十七年,立李治为太子,将李承乾和李泰一并,贬到了千里之外。

  李世民的考量是,若李泰为太子,日后登基,对李承乾难免会痛下杀手,自己现在苦心孤诣杀了逼宫的全体参与人员唯独留下儿子李承乾的性命,就是为了保全自己与长孙皇后的血脉,不管是李承乾,还是李泰,李世民都希望他们能够好好地活着,而能达到这一目的,就是选择李治为太子。

  李治年幼,跟这两个哥哥没有过节,又没有参与过夺太子位,日后想必不会对李承乾和李泰痛下杀手,如此一来,三兄弟都能保全。

  于是,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世民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不久之后,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太师,关陇贵族又一次押宝成功。

第8位网友观点:

  李治能力绝对在武则天之上。李治活着时候把武则天压的死死的,疆域面积最大,搞死了长孙无忌家族,害死了所有兄弟,所以年老时候,没有兄弟姐妹帮忙阻止武则天。

本文长孙无忌的悲惨下场,长孙无忌的下场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早孕症状自测表 早孕症状

下一篇: 团队管理的核心要素 团队管理六要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