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 正文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关于【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胆经的准确位置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足少阳胆经”2、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

1、胆经的准确位置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足少阳胆经”

临床口诀:

胆经裤缝重叠行

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汗液疲倦态

腋下肿胀偏头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

眼花目黄有增生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起于瞳子髎穴、止于足窍阴穴,左右各44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光明穴,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它能治疗发热病,主要在足部以下,他的性质介于阴阳明之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第一个穴位,瞳子髎穴:

瞳子即瞳孔,髎指骨隙,穴在小眼角外缘骨隙中,横对瞳孔,故名瞳子髎。

瞳子髎穴在眼角外侧约一指腹的凹陷处,用食指在眼尾处以轻揉提拉的方式按摩15次,就可以有效预防细纹生成

用两手拇指用力垂直揉按瞳子髎穴,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钟,可治目赤肿痛、角膜炎、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症。

第二个穴位,听会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听,聆也,耳受声为听。会,有会合、聚会之义。耳主听觉,穴当耳前,为耳部脉气之聚会,以其主治耳聋气闭,针此可使声音得以会聚,为司听之汇。

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齿痛,口眼斜,面痛。

中医认为,保五官健康,常按摩听会穴。这是因为常按摩听会穴,具有治耳鸣,耳聋,齿痛,口眼歪斜,中耳炎,腮腺炎,下颌关节炎等功效。

第三个穴位,上关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上,与下对言。关,意指关键之处。此穴在颧弓之上缘,足阳明胃经下关穴之上,故名上关。关,指机关。穴在下颌关节前上方,与下关相对,故名上关。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耳鸣(耳聋)、中耳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牙关紧闭、牙痛、偏头痛、眩晕、脑充血、面肌痉挛等。

正坐仰靠或侧伏,按取耳前颧骨弓上侧,张口时有孔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四个穴位,颔厌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厌,合也。穴在曲角颞颥上廉,嚼物时,颔下与颞颥俱动,因颔车与本穴处有牵合之状,故而得名。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眩晕、耳鸣、鼻炎、牙痛、癫痫、小儿惊风、面神经麻痹等。

正坐仰靠或侧状,先定头维和曲鬓,从头维向曲鬓凸向前作一弧线,于弧线之中点定悬颅,再在头维与悬颅之间取颔厌。试作咀嚼食物状,其处随咀嚼而微动。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五个穴位,悬颅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悬,指悬挂。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本穴位于头颅两侧,上不及头角,下不及耳后,犹如悬挂其处,故名。

正坐仰靠或侧状,先定头维和曲鬓,从头维向曲鬓凸向前作一弧线,于弧线之中点定取。平刺0.5-0.8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牙痛、面肿、神经衰弱、脑充血、面赤、角膜炎等。

许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多揉揉悬颅穴,每次1~3分钟,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第六个穴位,悬厘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悬厘。悬,吊挂也。厘,治理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降浊分清。本穴物质为悬颅穴冷降下传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滞重的寒湿水气进一步下行,小部分清气则由本穴外输头之各部,本穴对天部的水湿风气有治理的作用,故名。

还有一种解释是:厘,指毫厘。穴在曲角颞颥下廉,同悬颅仅差毫厘,故名悬厘。

正坐仰靠或侧伏,于头维至曲鬓弧形连线的上3/4和下1/4处取穴。向后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偏头痛,耳鸣,癫痫,目外眦痛,齿痛,及三叉神经痛、神经衰弱、鼻炎、面浮肿等。

头晕目眩时,用食指和中指轻轻揉按悬厘,不适很快就能缓解:重按悬厘穴,可止偏头痛。

第七个穴位,曲鬓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曲鬓。曲,隐秘也。鬓,鬓发也,既为肾气所主之物又为血之余,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而性温热。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化雨而降。本穴物质为悬厘穴传来的天部寒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而降,所降之雨虽与天部气血相比而为寒湿,但仍为温热之性,故名。

第八个穴,率谷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率,循也。山间之凹陷处为谷。穴在耳上入发际一寸五分,循按穴处凹陷若谷,故而得名。

率即统率,谷即山谷,此穴在耳上,为以“谷”命名诸穴的最高者,如诸谷之统率,故名率谷。

正坐或侧伏,将耳部向前折曲,于耳翼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顶骨结节部疼痛、眩晕、呕吐、眼痛等。

头痛时,依头痛的程度,每天用清艾条悬灸率谷穴3~5次,每次15分钟,可止偏头痛。

第九穴位,天冲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天,指头顶。冲,含直通之意。穴在耳廓后上方,入发际直上二寸处,故名天冲。

天即天空,指头部,冲即冲要,此穴在头部两侧,为本经循行的冲要处,故名天冲。

正坐侧伏,俞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约率谷后0.5寸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主治偏头痛、癫痫、齿龈肿痛。头痛、牙龈肿痛时,可用中指指腹轻轻按摩天冲穴,很快就能止痛,效果非常好。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第十个穴位,浮白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浮,指高部。白,指明而显见。穴在耳后乳突后上方,其处高而显见,故名。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目痛、瘿气等。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上方,天冲与完骨的弧形连线的中三分之一与上三分之一交点处;或于耳根上缘向后入发际1寸处取穴。

划重点:用中指指腹每天早晚各揉按浮白穴1~3分钟,可治经常熬夜不睡觉或者经常失眠而引起的头发白。

第十一个穴位,头窍阴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头即头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头部耳后,善治耳目诸病,故名头窍阴。

主治头项痛,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等。

头窍阴穴有清胆热、通耳窍、利咽喉的作用。

正坐或侧伏,先取天冲、完骨,于两穴间与耳廓平行之弧形连线的下中1/3折点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

《医宗金鉴》:“从浮白下行耳后,高上枕骨下。”

第十二个穴位,完骨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完骨,即耳后之高骨,现称乳突。穴在完骨后下方,故而得名。

完骨穴找法: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  

完骨穴系胆与膀胱经之会穴,有疏风活络、清热明目作用,治口㖞面肿、头项摇、牙车急、齿龋、目眩及癫疾、头风等症。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癫痫、失语症、中耳炎、面神经麻痹、腮腺炎、扁桃体炎、失眠等。

第十三个穴位,本神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本,指根本。穴在神庭之旁,居头部。头为元神所在,穴为治神志病要穴,故名本神。

本神穴具有祛风定惊,安神止痛的功效。有泻胆火、清头目、宁神志的作用。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眩晕,癫痫;

2.其它:胸胁痛,脑卒中,中风后遗症。

前发际上0.5寸,神庭穴旁开3寸,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内2/3与外1/3的交点处。寒则点刺出血或久留针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第十四个穴位,阳白穴

阳为阴之对,白指光明,前额为阳,穴在前额眉上方,有明目之功,故名阳白。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阳白穴属胆经,为阳维之会,有疏风明目作用。主治目不能视,昏夜无所见。《备急千金要方》有:“目瞳痛痒,远视视弱,昏夜无所见。”针之可使眼目重见光明。

第十五个穴位,头临泣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头临泣。头,指本穴在头部,有别于足临泣之穴。临,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为由上而下。泣,泪水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寒湿水气并由天部降落地部。穴内水湿从天部滴落于地部。本穴物质为阳白穴上传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降水云气,雨滴由天部降于地部,如泪滴从上落下,故名。临池名意与头临泣同,池指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降水云气,富含水液。

该穴当目瞳孔直上入发际5分处,目者,泣之所出,穴临其上,故名头临泣。

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目翳,鼻塞,鼻渊,惊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条灸5-10分钟。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第十六穴位,目窗穴

目窗。目,肝之所主也,此指穴内物质为肝木之性的风气。窗,气体交换的通道也。该穴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头临泣穴传至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穴外所传之热,弱小的水湿之气吸热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传于穴外,故名。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主目赤痛,忽头旋,目佴佴远视不明,头面浮肿,寒热汗不出,恶寒。现代常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结膜炎、青光眼等。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第十七个穴位,正营穴:

穴在足少阳头部五穴之正中,为足少阳、阳维两脉之气所营结处,故名正营。

正坐仰靠,先取目中线,直上入发际0.5寸的头临泣,于头临泣直上四寸处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呕吐、牙痛、视神经萎缩等。

第十八个穴位,承灵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承,承受也。灵,神灵也,天部之气也。承灵名意指头之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胆经。本穴物质为正营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并吸湿冷降,头之天部的寒湿之气亦随之汇入穴内,本穴如有承受天部寒湿水气的作用,故名承灵。

主治头痛,眩晕,鼻渊,鼻衄,耳鸣,项强等。现今常用于治疗鼻炎。

取穴:正坐仰靠,在正营后1.5寸,当头临泣与风池穴的连线上取穴。

第十九个穴,脑空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穴在承灵后一寸五分,夹玉枕骨下陷中,居脑户穴旁,内应脑,为主治脑疾之空穴,故以为名。

正坐或俯伏,与凤池直上,以枕外隆凸上缘脑户穴平齐处。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该穴降浊分清。主治头痛,颈项强痛,目眩,目赤肿痛,鼻痛,耳聋,癫痫,惊悸,热病。

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感冒、哮喘、癫痫、精神病、心悸、耳鸣、鼻瘤、衄血、肩颈部痉挛等。

第二十个穴位,风池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穴处凹陷似池,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池。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主治中风、癫痫、头痛、眩晕、耳鸣、耳聋、感冒、鼻塞、鼽衄、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颈项强痛等。

正坐或俯伏,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当斜方肌上部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取穴。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头部以下的穴位,一共是24个穴位。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第21个穴位,肩井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肩即肩部,井即水井,此穴在肩上,局部凹陷如井,故名肩井。

这个穴位是比较熟悉的,练拳练功也经常用到的。有时候脖子僵硬,落枕,感冒之类的,这个穴位也是经常用到的。

正坐,于第七颈椎棘突高点至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出取穴。直刺 0.3-0.5寸。内有肺尖,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五劳七伤,颈项不得回顾,背膊闷,两手不得向头,或因仆伤腰髋痛,脚气上攻……若妇人堕胎后,手足厥逆,针肩井立愈。若灸更胜针,可针七壮。

第二十二个穴位,渊腋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渊,深也。穴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腋之深处,故名渊腋。

古代记述:胸满,瘰疬,胁肋肿痛,臂不得举。

近人报道:肋间神经痛,胸膜炎。

快速取穴:正坐举臂,从腋横纹水平沿腋中线直下4横指处即是渊腋穴。侧胸部,举臂,腋下3寸,第四肋间隙凹陷处,当腋窝中(极泉)与第十一肋端连线的上1/4折点。

第二十三个穴位,辄筋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辄筋。辄,古指车箱左右板上端向外翻出的平板,其作用是防止车轮之泥水的飞溅,此指胆经气血在此的变化为冷降下行。筋,肝胆所主的风气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风气。辄筋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湿后冷降归地。本穴物质为渊腋穴传来的湿冷水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从天部降至地部,气血的变化如同飞溅的泥水被挡下一般,故名辄筋。

针灸甲乙经》:“胸中暴满,不得眠,辄筋主之。”现代常用于治疗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呕吐、吞酸、神经衰弱、四治痉挛等。

特效按摩:每天用食指指腹揉按辄筋穴1~3分钟,可有效治疗气喘、胸胁痛、呕吐等疾病。

正坐或侧卧,开腋,与渊液前1寸,男子约与乳头平齐,当渊液与天溪(脾经)之间的凹陷处。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第二十四个穴位,日月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穴为募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因决断务求其明,明字,从日从月,故而得名。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

主治黄疽、胁肋疼痛、呕吐、吞酸、呃逆。

日月穴具有利胆疏肝,降逆和胃的功效。日月穴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的作用。又凡两穴挨近,则治症略同。辄筋、日月两穴所治之症,所差无几。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日月穴以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等胆本身疾病为主,稍用力指压,效果较好。

1、现代常用于治疗肋间神经痛、胆囊炎、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黄疸、疝气、腹胀等。

2、现代研究,针刺或电针日月穴对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以及胆囊收缩,利胆和排石作用。

正坐或仰卧,于锁骨中线之第七肋间取穴。斜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艾柱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二十五个穴位,京门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京同“原”,门即门户,此穴为肾募,肾主一身之原气,此为原气募集之处,故名京门。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京门穴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第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肾的募穴

京门穴具有健脾通淋,温阳益肾的功效。京门穴有和胃温肾、化气利水的作用。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肠鸣、腹泻、腰痛、胁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疝气痛、肋间神经痛、腰疼、高血压等。

侧卧或俯卧,于侧腰部第十二肋骨游离端下方取穴。直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第二十六个穴位,带脉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带,指束带。穴在季肋下一寸八分,带脉穴是足少阳胆经、带脉的交会穴。为带脉经气所过处,可主治妇人经带疾患,故名带脉。

用“带脉”来治疗妇科病,古时是常用之法,有调经止带及疏肝行滞的作用,最善消除诸经在此处的血瘀积热,同时也是治疗各种疝气疾患的必选经脉。

现代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白带多、膀胱炎、腰痛、下肢无力等。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带脉是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带脉在人体的腰部围一圈,是一条横向的经脉。人体上其他的经脉都是纵向的,这条经脉就好像一条绳子将所有的经脉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带脉。带脉能约束纵行之脉,足三阴、三阳以及阴阳二蹻脉皆受带脉之约束,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带脉还有固护胎儿和主司妇女带下的作用。

现在从经络角度,知道剖腹产的危害了吧,不到万不得已,慎之。

第二十七个穴位,五枢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五,中数也。五枢,即中枢之意。穴在带脉下三寸,当人身长度之折中处,又居髋部转枢之处,故名五枢。

主治小腹痛,腰胯痛,带下,疝气,及子宫脱垂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五枢穴主治腰腹、前阴等疾患:如男子寒疝、妇人带下、腹胀腹痛、腰脊酸痛、痃癖、便秘、瘛疭等。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快速取穴:从肚脐向下4横指处作水平线,与髂前上棘相交处即是五枢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第二十八个穴,维道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维,维系。维者,系也,束也。诗云:“絷之维也。”道,道路。具达之意,故名维道。本经循行到五枢穴时向腹前行交本穴,又从本穴折而后行,在其中起连接作用,为维系阴阳脉络之道路,故穴名维道。

侧卧,于五枢穴前下0.5寸,对腹股沟处取穴。直刺或向前下方斜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针灸甲乙经》 :“咳逆不止,三焦有水气,不能食,维道主之。”主治阴挺、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痛、腰胯痛。

第二十九个穴,居髎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居,处也。髎,此处指髋骨为宽大之骨,即今之盆骨。《玉篇》:“髎,髋也。”穴在髂骨上凹陷处,在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高点连线之中点,当端坐时正位于凹陷中,以其居则成髎,故名居髎。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疝气、少腹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腰痛、胃痛、下腹痛、睾丸炎、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白带多、膀胱炎、肾炎、阑尾炎、腰腿痛、髖关节及周围软组织诸疾患等。

侧卧,于维道后下方3寸,髂骨旁,当髂前上棘与大转子最高点之间连线的中点凹陷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两手拇指自上向下摩动居醪穴,每次左右各按摩1~3分钟,可治腰腿痹痛、瘫痪等症,肩周炎也有用这个穴位调理的。注意:结核病、溃疡病患者及孕妇禁用。

第三十个穴环跳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环,指环曲,跳,指跳跃。穴在髀枢中,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之,因其屈膝屈髋呈环曲,如跳跃状,故名环跳。

环跳穴具有祛风化湿,强健腰膝的功效。有疏经通络、强腰益肾、驱风散寒的作用。

主治腰胯疼痛、下肢痿痹、半身不遂等。现代常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腰腿痛、髋关节及周固软组织疾病、感冒、神经衰弱、风疹、湿疹、脚气等。

常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环跳穴,每次1~3分钟,可防治下肢痿痹、膝关节痛等下肢疾病。侧卧,伸下腿,屆上腿(成90度)以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脊柱,当拇指尖止处是穴。侧卧,于大转子后方凹陷处,约当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中1/3交点处取穴。直刺2-3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生活经验:

很多中老年人,腿部经常会有酸麻胀痛或者沉重感,这些症状会反复发作,久久都不能痊愈,腿部总是会感觉到凉凉的,天气热也不会有热的感觉,甚至不敢少穿些衣服,有了这些症状说明有了老寒腿,老寒腿属于痹症的范畴,主要病因是因为风寒湿邪侵袭,经络阻塞,所以不通则痛,导致了老寒腿。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放这么多图,其实也是为了突出此区域重点,常言道,胆经长寿经,有道理的。

拍打这几个穴位最好是白天,甚至是上午。有利于胆经排毒,促进脾胃的消化和肠胃的吸收。

女性月经期间就不要拍打了。气血比较弱的人,拍打这几个穴位一段时间后,气血升起来,月经有可能会推迟。这是正常的现象。

这样的保健拍打是要长期坚持的哈,不是几天就有效果的,八段锦,太极拳也是一样的,就当是一种锻炼。

还有需要注意的是,胆经的刺激也会让气升起来,这时候比较容易生气,再调理这个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一段时间后,你的心情就会很顺畅了。

还有就是年纪比较大的,血压比较高的,不要敲太快和太多,柔和些。孕妇也不要去敲。做过器官移植的人也不要用这个方法来养生。

足少阳胆经,第31个穴位,风市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风,风气。市,聚集。穴为风气集聚之地,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市。

直立位,两手下垂,当中指尖止处取穴。或侧卧位,于股外侧中线,距腘横纹7寸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温灸10-20分钟。

现代常用于治疗下肢瘫痪、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炎、脚气、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风市穴有祛风利湿、舒筋活络之功,主治腰腿酸痛,下肢痿痹,脚气,全身瘙痒。

治疗肝病高胆红素血症致瘙痒症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针刺双侧风市,垂直进针1~2寸,采用泻法,留针30 min。共治疗50例,治愈3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

足少阳胆经,第32个穴位,中渎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中即中间,渎即河流,此穴在股外侧两筋之中,形如河流,故名中渎。

中渎穴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中渎穴主治腰腿疾患:如腰胯疼痛,下肢痿痹,腰膝酸痛,筋痹不仁,半身不遂,脚气,下肢痿痹麻木,现代又用中渎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腓肠肌痉挛等。

胆囊有问题的人,按中渎穴肯定很痛,每天坚持敲打中渎穴对胆囊有保健和调理作用。

治疗胆绞痛:用1.5寸毫针于中渎压痛处垂直进针,施较强捻转提插手法,每日1次,8次为一疗程。

足少阳胆经,第33个穴位,膝阳关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外侧为阳。关,指关节。穴在膝关节外侧,故名膝阳关。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屈膝90°,膝上外侧有一高骨,其上方有一凹陷处即是膝阳关穴

现代常用于治疗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股外侧麻痹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脚气等。用中指指腹揉按膝阳关穴,有胀痛的感觉,可改善和治疗膝关节肿痛、挛急及小腿麻木等下肢疾病。

屈膝,于股骨外上髁后,当骼胫束与股二头肌腱之间凹陷处取穴。或于大腿外侧中线,阳陵泉直上3寸处定取。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足少阳胆经,第34个穴位,阳陵泉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陵即丘陵,泉即水泉,膝外侧腓骨小头隆起如陵,穴在其下陷中,犹如水泉,故名阳陵泉。

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

详细主治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1、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

2、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3、小儿惊风。

4、肩痛。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

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屈膝取穴。

按摩阳陵泉,能增加胆囊的运动和排空能力,减轻胆囊内压力,缓解胆囊炎等症。

刺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深刺可透阴陵泉,局部酸胀,有麻电感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足少阳胆经,第35个穴位,阳交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交即交会,此穴在小腿外侧,与足太阳脉交会,故名阳交。

阳交穴主治胸胁、神志和下肢等疾患:如胸胁胀满、颈项强痛、惊悸怔忡、癫疾惊狂、痦不能言、喉痹、髀枢痛、膝痛、足胫痿痹、霍乱转筋等。

用拇指指腹揉按阳交穴,每次1~3分钟,可治突发头痛、乳腺痛、坐骨神经痛等症。

正坐或侧卧,于小腿外侧,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处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足少阳胆经,第36个穴位,外丘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外丘穴主治胸胁、下肢等疾患:如头项强痛、胸胁支满、癫疾吐沫、肤痛、萎痹、寒湿脚气等。

外丘穴主治头项痛、胸胁痛,腿痛,脚气,下肢麻痹;以及肝炎,胆囊炎,坐骨神经痛等。

在日常中,经常遇到一些老寒腿。按摩或者艾灸外丘穴。外丘穴是胆经的郄穴,具有通络、止痛的作用,是止痛的良穴,常用来治疗各种痛症,尤其可以缓解老寒腿引起的疼痛。按揉外丘穴最好采取指压带揉动的方式,每次约3分钟,还可缓解急性胆囊疼痛、头痛等症。

足少阳胆经,第37个穴位,光明穴:

光明即明亮的意思,此穴属胆经,善治眼疾,使之重见光明,故名光明。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标准定位:光明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光明穴具有祛风明目、清热泻火之功效,主治目疾同时光明又有较强的疏通经络和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膝痛,下肢痿痹,目视不明,目痛,夜盲,乳房胀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等。

这个穴位用法非常大,而且很多见效,一定得好好记住。

麻痹性斜视

光明直刺1~2寸,太阳斜刺0.5~1寸。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均取患侧腧穴,得气后留针30 min。单用二穴治疗15例(均经眼科确诊为麻痹性斜视),除1例因工作调动中断治疗外,其余14例痊愈。

腰部扭伤

单侧腰扭伤只取患侧光明,两侧腰扭伤及腰椎痛者可取双侧光明。令患者坐在椅子上,常规消毒后直刺1~1.5寸,施以泻法,以获得明显的酸胀针感,同时让患者配合医者轻轻地活动腰部,留针15 min,每5 min行针一次。二般下针后患者即感到腰部轻松舒适,疼痛症状消除,呼吸畅通,出针后行走自如,诸症皆除。

青少年近视

配太冲,对青少年近视眼有效,针感达到眼部有38.2%。配外关、合谷为一组,配太冲为二组,两组交替使用,采用手法运针激发感传,可提高视力和改变屈光度。

青光眼和白内障

配肝俞穴、肾俞穴、风池穴、目窗穴、睛明穴、行间穴治青光眼和早期白内障。

足少阳胆经,第38个穴位,阳辅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阳为阴之对,外为阳,辅即辅骨,指腓骨,此穴在小腿外侧腓骨前,故名阳辅。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阳辅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

阳辅穴主治偏头痛,目外眦痛,胸胁痛,腋下肿痛,瘰疬,脚气,腰腿痛,下肢麻痹,以及坐骨神经痛等。头热如火、足冷如冰。

1.运动系统疾病:半身不遂,下肢麻痹,膝关节炎,腰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坐骨神经痛;

3.其它:颈淋巴结核,颈淋巴结炎,扁桃体炎。

现代常用语治疗偏头痛、颈淋巴结炎、颈淋巴结核、扁桃腺炎、半身不遂、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腰痛等。

用拇指指腹,用力上下推动阳辅穴1~2分钟,每5分钟按摩1次,共按摩4~5次,可治疗熬夜出现的头晕、口苦等症状。

足少阳胆经,第39个穴位,悬钟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悬,指悬挂,钟,聚也。穴为足少阳脉气聚注之处,又为八会穴之髓会。因穴在外踝上三寸,未及于足,犹如悬挂之状,故名悬钟。此穴当外踝上,正是古时小儿悬挂脚铃部位,故名悬钟。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悬钟,足少阳胆经;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处。主治: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胸胁胀痛。痔疾,便秘。下肢痿痹, 脚气。

本穴具有疏调肝胆气机、通经活络、祛风止痛、补髓壮骨之功效,是传统治疗中风病中经络所致半身不遂的要穴之一,亦可用于中风昏迷复苏后遗留半身不遂后遗症的治疗。

经常艾灸悬钟、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

现代常用于治疗落枕、偏头痛、半身不遂、颈淋巴结核、坐骨神经痛、膝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急性阑尾炎、小儿午蹈病、痔疮、扁桃腺炎、肾炎、衄血、鼻炎、动脉硬化症等。

足少阳胆经,第40个穴位,丘墟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丘即土丘,墟指山下之地,此穴在外踝前下方,外踝突起如丘,故名丘墟。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丘墟穴主治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等。

现代常用语治疗胸胁痛、胸膜炎、呼吸困难、胆囊炎、腋下淋巴结核、脚气、疝气、角膜炎、角膜白斑、坐骨神经痛、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腓肠肌痉挛等。

正坐垂足着地或侧卧,于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建外侧,距跟关节间凹陷处取穴。直刺0.5-0.8寸。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用拇指指腹按压丘墟穴,每天早上按揉200次,对目赤肿痛、颈项痛、胸胁痛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足少阳胆经,第41个穴位,足临泣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足临泣是足少阳胆经的输穴,五行属木;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带脉。

临,含上对下之意,泣,肝之液,肝开窍于目。穴为足少阳之输,属木,应肝,其气上通于目,主治目疾。穴临于足,又与头临泣相对应,故名足临泣。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足临泣系八脉交会穴之一,有疏调肝胆气机、清泻肝胆之火、清头明目、疏风散热之功,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穴。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目眩,目外眦痛,瘰疬,胁肋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足跗肿痛,足趾挛痛。

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临泣穴,以有酸胀、微痛的感觉为宜,可治疗女性乳房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针灸大成》:手足中风不举,痛麻发热拘挛,头风痛肿项腮连,眼肿赤痛头旋,齿痛耳聋咽肿,浮风瘙痒筋牵,腿疼胁胀肋肢偏,临泣针时有验。

快速取穴:坐位,小趾向上翘起,小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足临泣穴。

足临泣位于足背部,当第四、五跖骨结合部之前方凹陷处,当小趾伸肌腱的外侧。或于第四、五跖骨间,侠溪穴后1.5寸取穴。

足少阳胆经,第42个穴位,地五会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地即土地,地为下,指足部,五即五个,会即会合,分布于足部的少阳经穴有五,此穴居其中,为上下脉气会合之处,故名地五会。

正坐垂足着地,在足背第四、五趾骨间,第五长趾伸肌腱内侧凹陷处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地五会穴主治头、胸等部疾患:如偏头痛、目赤痛、耳鸣耳聋,内伤吐血、乳肿乳痈、腋下肿、腰痛、足背红肿等。

现代又用地五会穴治疗肋间神经痛,神经性耳聋,乳腺炎,结膜炎,腰肌劳损,足扭伤,肺结核,腋淋巴结炎等。

经常用拇指指腹按揉地五会穴,对足趾麻木等不适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足少阳胆经,第43个穴位,侠溪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侠通“夹”,溪即沟溪,此穴在第四、五趾的夹缝间,如处沟溪,故名侠溪。

侠溪穴具有平肝熄风,消肿止痛的功效。

治胸满、颔肿、耳聋、目眩、伤寒、热病、汗不出等症,须酌予攻补也。

头痛目眩、耳呜时,可按揉侠溪穴来缓冲。

《甲乙经》:胸胁支满,寒如风吹状,侠溪主之。斜刺0.3-0.5寸。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足少阳胆经,第44个穴位,足窍阴穴: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足即足部,窍即孔窍,阴为阳之对,开窍于耳目的肾和肝均属阴脏,此穴在足部,善治耳目诸疾,故名足窍阴。

足,相对于头而言,指足部;窍,孔窍;阴,指五脏之阴;目为肝窍,耳为肾窍,舌为心窍,口为脾窍,鼻为肺窍,本穴能治五脏阴窍之病,对头部耳目口舌鼻诸窍之病,本穴均有调摄之功,故名足窍阴。

快速取穴:坐位,第4趾趾甲外侧缘与下缘各作一垂线,其交点处即是足窍阴穴

[主治]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耳聋,耳鸣,喉痹,胸胁痛,足跗肿痛,多梦,热病。

《针灸大成》:主胁痛,咳逆不得息,手足烦热,汗不出,转筋,痈疽,头痛心烦,喉痹,舌强口干,肘不可举,卒聋,魇梦,目痛,小眦痛。

放血疗法:对于偏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等头目疾患,可取双侧足窍阴,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穴位局部速刺放血,挤出鲜血数滴,再用干棉球按压片刻,每日1次,3日为1疗程。足窍阴刺络放血具有上病下取、引邪下行、平降逆气之功,可疏通少阳壅滞之气血,则头痛、目赤可解。

头痛和牙痛时,用5根牙签捆在一起点刺足窍阴穴,每次100下

#头条创作挑战赛##我要上头条#

2、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

1、阳陵泉穴一一防治胆囊炎、胆石症

阳陵泉穴在小腿的外侧,具体位置在用腓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它是胆经合穴,也是胆经气血最旺盛之处,与胆的联系最密切,有胆囊炎、胆石症的患者,往往在这个穴位或这个穴位下一寸位置的奇穴(胆囊穴)处,有压痛(按压疼痛)或结节皮肤下的小硬疙瘩)等异常反应。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研究表明,针刺阳陵泉穴可以使胆囊的收缩加强,胆管运动和排空能力增强,胆汁的流量明显增多,按揉穴位可以起到与针刺相似的效果,所以每天按揉阳陵泉穴,加按胆囊穴,可疏利肝胆之气,起到防治胆囊炎、胆石症的作用。

阳陵泉穴也叫做“筋之会穴”,因为筋主持四肢和各个身体关节的运动,所以当身体的关节运动出现障碍时,比如偏瘫、膝关节炎、肩周炎、腕踝关节扭伤等, 一定要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促进机体的恢复。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2、光明穴一一明亮眼睛,预防眼病

光明穴在用腓骨前缘,外踝尖上五寸的位置,将外踝尖与腿窝横纹间分成16份,外踝尖上第五份,腓骨的前缘即是穴位的准确位置。中医认为,“肝主目”,眼睛与肝密切相关,而肝与胆是相表里的脏腑关系,所以胆经上的穴也可以治疗眼病,这种取穴方法也称“上病取下”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这个穴的穴名正是来自于它的主治作用一一可以使人眼睛明亮,恢复光明, 才叫做光明穴。所以经常按揉光明穴,可使眼睛明亮,还可防治青少年近视,消除中年人的眼疲劳, 预防干眼病和老年白内障等疾病。

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

3、风池穴一一清脑明目, 防治头痛

风池穴在脑后,用大拇指与食指沿着后颈部的两条大筋(两侧斜方肌)外侧缘的凹陷向上推,当推至凹陷的上端,与后脑勺(枕外粗隆)下缘相齐平的位置便是风池穴,是风邪容易侵袭的地方,因此,冬天要戴围巾保护颈部。

风池穴是疏散头部风邪的要穴,可辅助治疗感冒、头痛、 眩晕、目赤肿痛、鼻窦炎、耳鸣等,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类型的头痛,平时按揉风池穴可以清头明目,提高学习及工作效率。

可以用两手拇指的指腔(手指肚)在两侧风池穴同时按揉。

本文关键词:肝经的准确位置图片及功效,胆经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走向,女人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胆经的准确位置图解。这就是关于《胆经的准确位置图,真人胆经穴位运行路线图(最完整的经络笔记)》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更多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犇涌向乾》百科知识网站:!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新疆男篮(新疆男篮退赛原因)

下一篇: 超宠重生bl(耽美之兄弟恋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