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小常识 > 正文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关于【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4、党和国家为什么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1、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镇,全国高校如何回应党和国家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呼唤,回应党和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高等教育的智慧和力量?

为此,本报特别开设“科教兴国 人才支撑”专栏,约请来自东西南北中不同地域的高校书记或校长撰文,请他们回答:高校如何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

党的二十大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作出科学谋划,对党带领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这一新的部署既坚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都把“创新发展”列为诸多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立德树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关键在一个“新”字。“新赛道”意味着我们要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动权。诸多传统产业发展变化的实践已经提醒我们,“新赛道”需要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具体举措。高等教育变革要回应世界关切,开展新的技术革命;要回应国家关切,坚持“四个面向”;要回应社会关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高校与社会深度融合;要回应人民关切,持续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如何创新?我们要准确把握教育的目标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效,推进教育重大问题取得新突破。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在交叉学科领域,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原创性研究,增强高质量科技成果的供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产业链、供应链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助力行业企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要把发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交叉学科的深度融合上,我们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让创新要素充分流淌在教育和经济产业各个环节,互相激荡,形成合力,走好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道路。

储能行业前景广阔,国内外市场对该“新赛道”皆有很高预期。捕捉到社会需求后,西安交通大学于2020年2月被批准设置“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针对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而形成的储能技术性问题和储能产业发展的经济性问题,培养能从事储能及其交叉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人才。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要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西安交通大学与米兰理工大学深度合作,创建西安交大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落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首批240名学生于2022年9月正式入学,为创新港与“秦创原”国际化内涵建设注入了活力。

学科交叉,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创新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用科技创新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为实体经济赋能,科技创新必须和实体经济深层次融合。这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刚需”,也是国家发展对高校的要求。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着眼国家发展的重大领域和行业产业,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有效动力,这样才能真正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高校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世界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靠的是学科的不断细分和深入研究。近现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很多重大发现和重大问题的解决常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相互交流和渗透。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产业结构变化催生新的学科组织方式,市场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性正在催生科研方式的转变,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的深度融合、加速融合成为新趋势。这个时代的自主创新靠的是什么?是交叉学科。交叉学科不仅能够涵盖原有学科尚未涉及的知识领域,弥补原有知识体系的缺口,还能够成为连接学科知识的纽带,推进科学的整体融合与革命性变化。世界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表明,在学科的交叉点上往往会产生新的前沿和方向。因此,我们必须从交叉学科中寻找创新的新领域。当前很多领域的基础研究也都具有跨学科性质,例如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认知科学、神经系统科学等。

交大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近年来,西安交通大学在探索21世纪中国大学新形态和新路径的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改革。

一是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加强对青年人才干事创业平台的保障。创新港围绕理、工、医、文四大领域建立了八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400多个科研基地、智库,深入推进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通过先行先试、破题示范,主动探索21世纪现代大学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经验,打造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创新引擎。我们用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总窗口的示范引领效应,充分发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方面的特色优势,积极建立新型研发平台,以校企联合双导师制培养人才、攻关科技难题,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互动融合。此外,还依托中国西部海外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广泛吸引全球优秀青年人才,着力打造西部人才和科教高地,为青年人才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产出大成果搭建坚实平台。

二是坚持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引领,以大科学装置、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大科研平台为支撑,布局一批“从0到1”的基础研究项目,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成果,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学校联合共建40余家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有组织的科研,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为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西安交通大学一附院获批国家医学中心首批“辅导类”创建单位,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9个“揭榜挂帅”任务和7个平台中心,建设世界一流的研教医型医院。“十四五”期间,医学学科发展将主打“医工结合”,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面向原创新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新疗法、医疗装备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医工、医管结合为学科增长点,扩大学科优势和竞争力。

三是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开创国际交流民心融合新局面。西安交大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积极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在把握安全原则前提下,通过拓展深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高校的交流合作,在全球教育治理和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实施全球校园计划,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交换等多种形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合作新模式,创办西交利物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米兰理工联合设计与创新学院等一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同时面向全球加强人才引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化世界科技前沿交流合作,促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才高地建设。

西安交大将更加聚焦立德树人主责主业,更加自觉履行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在持续推进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内涵建设、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路径、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在推行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交叉学科新赛道上,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集聚度、活跃度、开放度、贡献度、辐射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交出西安交通大学奋进新征程的优异答卷!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王树国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2、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科技是国之利器,世界上的现代化强国无一不是创新强国、科技强国。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由发展中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如果我们不能在创新领域取胜,就不能掌握全球竞争先机和优势,迈向现代化强国就会失去支撑。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以科技强国支撑现代化强国。2、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要素驱动力明显减弱,新动能还未全面接续,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只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在我国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一个根本性变化,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3、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等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重大技术变革,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正在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进而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我国既面临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唯有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先地位。

4、党和国家为什么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实行起来基本不可能。都是骗人的,都是一厢情愿的。

中国不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就根本没有创新。

中国的科技研发机构还有大学一个个都是衙门,都很浮躁,抄袭成风。根本就没有创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现在想的是怎么买房子买车去哪里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这样的知识分子让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水中月,镜中花。

中国最关键的问题在人。中国的两弹一星没有当初那些留美留欧回国的科学家根本就不会成功。他们根本就不是为了钱回国的。

中国现在的科学家跟当年的那些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本文关键词: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初中政治,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政治,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九年级政治,请你说说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这就是关于《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高考分数线什么时候出来,高考成绩出来后多久出分数线(这5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下一篇: 五象是什么,五象是什么网络(耗资3200亿的广西南宁新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