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关于【曹丕与曹植七步诗】,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这首《斗牛诗》更惊心动魄2、曹丕与曹植七步诗,都是帝王家的泪

1、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这首《斗牛诗》更惊心动魄

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故事,早已被世人熟知。然而,这首《斗牛诗》却更为惊心动魄。

黄初元年,曹丕已经篡汉称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决定清除隐患。作为曾经的竞争者,曹植成为了他的眼中钉。曹丕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诗来,否则将遭受极刑。面对这样的生死考验,曹植吟出了那首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此诗不仅充满了悲痛之情,更暗示着兄弟之间的相残,让人心悸。

一次,兄弟二人在广袤的皇家园林中驱马狩猎,遥遥看到两头雄壮的牛在激烈争斗。

日头西斜,一头牛终于力竭,败下阵来。然而,胜者不慎将它撞入一旁的枯井,井壁陡峭,无路可逃。眼见此景,曹丕心生一计,他冷冷地对曹植说:“兄弟,百步之内,以斗牛为题,作诗一首。诗中不准言牛,若不能如我意,军法从事!”

曹植面临巨大压力,却毫不示弱。他沉吟片刻,百步之内随即便诵出一首惊心动魄的《斗牛诗》:

两肉齐通行,头上带横骨;

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惧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这首诗是曹植在狩猎时目睹两头牛相斗,为了应对曹丕的刁难而作。诗中描绘了两头牛激烈相斗的场景,同时又展现了曹植的才情和智慧。看似简单的诗,实则蕴含了深意。

诗中的“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写的是两头牛并排行走,头上的角相互碰撞。“行至凶土头,峍起相唐突”描绘了两头牛走到土丘上时,突然冲向对方,相互角斗的场景。“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意为两头牛都很强壮,有一头最终筋疲力尽,倒在了土里。“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则表明倒下的那头牛并非没有力量,而是因为不想与对方争斗而选择放弃。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这首《斗牛诗》不仅表现了曹植的才情和智慧,更展现了他淡然处世、不争斗的人生态度。面对曹丕的刁难,他并不惧怕,而是运用智慧应对。他的诗歌充满了感染力,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他的自信和骄傲,也展现了他在权谋之中保持独立的勇气。

《斗牛诗》与《七步诗》虽然都是曹植的代表作,但背后的故事却各不相同。《七步诗》表现了兄弟相残的悲剧,而《斗牛诗》则揭示了争斗无益的道理。这两首诗不仅展现了曹植的文学才华,更呈现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曹植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面对权力的争斗和世间的艰辛,他以淡然的态度去应对,用诗歌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斗牛诗》和《七步诗》都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生哲理的深刻表达。

历史总是充满了惊人的相似之处。当我们回顾曹植和曹丕的故事时,不禁会想到权力、争斗和人性之间的关系。兄弟之间的相互残杀、权力之争的背后,是人性中最基本的情感和道德的考验。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权力、地位和财富,但这些真的能够带来幸福和满足吗?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曹植的诗歌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珍惜亲情和友情,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用爱去温暖自己和别人。《斗牛诗》中的“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也许正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时候不是我们没有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情感和能量。

2、曹丕与曹植七步诗,都是帝王家的泪

一、曹丕与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作者曹植。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龊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2、曹植《七步诗》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曹丕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于是,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3、曹植《七步诗》的释义。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

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二、李贤《黄台瓜辞》与武则天

《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1、作者李贤。李贤(655年1月29日—684年3月13日 [1] ),字明允,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则天次子。武则天有四个儿子:李弘、李贤、李显、李旦。

永徽五年腊月(655年1月)出生,初封潞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以“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作为太子侍读。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李治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后,册立为皇太子, 期间三次监国,得到唐高宗称赞、朝野拥戴。

调露二年(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

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黄瓜台辞》。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2、李贤《黄台瓜辞》创作背景。相传太子李贤有感于母子亲情在权力斗争之下已荡然无存,乃作《黄台瓜辞》,以藤蔓比喻武后,因四个瓜先后被摘而感伤四兄弟性命朝不保夕,希望武后看后醒悟。

3、李贤《黄台瓜辞》的释义。黄台下种着瓜,瓜成熟的季节,瓜蔓上几长了很多瓜。摘去一个瓜可使其他瓜生长得更好。再摘一个瓜就看着少了,要是摘了三个,可能还会有瓜,但是把所有的瓜都摘掉,只剩下瓜蔓了。

《黄台瓜辞》诗以瓜与采瓜人比喻子与亲,以摘瓜喻骨肉相残,诗句通俗晓畅,寓意明了。

这首诗形式上为乐府民歌,语言自然朴素,寓意也十分浅显明白。以种瓜摘瓜作比喻,讽谏生母武则天切勿为了政治上的需要而伤残骨肉,伤害亲子。

开始两句描写种瓜黄台下,果实累累。诗人使用“离离”这一叠词,简括而又形象鲜明地点染出瓜熟时长长悬挂在藤蔓上的一派丰收景象。

接着写出“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的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一个“好”一个“稀”,言简意赅,形象鲜明,对比强烈,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生长变化的辩证规律,于轻描淡写中寄托了诗人的深远用意。

“三摘犹自可”使用让步修辞手法,以突出“摘绝抱蔓归”的可悲结局。诗人的原意是借以对武后起到讽喻规劝作用,希望她做事留有余地,切勿对亲子一味猜忌、过度杀戮。否则,犹如摘瓜,一摘、再摘,采摘不已,最后必然是无瓜可摘,抱着一束藤蔓回来。

《黄台瓜辞》这首五言古诗充分揭示并控诉了武则天的暴虐,讽刺意味很强。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三、《七步诗》和《黄台瓜辞》的比较

1、《七步诗》和《黄台瓜辞》格调上比较类似。曹植《七步诗》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黄台瓜辞》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

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

李贤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儿女们赶尽杀绝。

《七步诗》和《黄台瓜辞》都是六句三十个字,却表现出一个完整的主题思想。语言平易晓畅,体现了乐府民歌的特色。全诗运用比喻,寓意蕴藉深婉。

后人多将《黄瓜台辞》与相传曹植所作的《七步诗》相提并论,认为前者更胜一筹。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唐诗归》中评曰:“深有汉魏遗响,妙于《煮豆》歌”。清代书画家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里说:“哀词虑远,伤心刺骨。”清末民初翻译家王寿昌在《小清华园诗谈》写道:“章怀太子之‘种瓜黄台下’,意虽迫切而辞甚凄婉,闻者无不恻然动心。”

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

2、作者的命运比较。《七步诗》和《黄台瓜辞》两首诗都在控诉生在帝王家的痛苦。

只是曹丕闻后,有所收敛,放了曹植。

可惜,武则天并没有醒悟,在权力的诱惑下,已经杀了一个儿子李弘,并不在意多摘“一个瓜”,李贤被逼自杀。

也许武则天想:“我还没摘瓜呢,只是掐了掐而已。”

本文关键词:曹丕曹植七步诗文言文,曹丕与曹植七步诗对比,曹丕与曹植七步诗的区别,曹丕曹植七步诗是真的吗,曹丕曹植七步诗背景故事。这就是关于《曹丕与曹植七步诗,曹丕逼迫曹植作《七步诗》的广为人知》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潢川天气预报 潢川天气预报

下一篇: 中秋法定假日几天三薪 国庆法定假日几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