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台湾泥鳅养殖密度 台湾泥鳅苗放养密度

泥鳅养殖密度1平方多少为宜

1、一百至三百条。放养密度不应过大,工厂化高密度养泥鳅鱼一平方米放养量还要跟据池塘的淤泥有多深,一般一平方放养一百至三百条适可,一百斤可产六百到一千差不多吧,关健是怎么喂养。

2、给你算中等密度,一亩放苗3000斤,100平方给你按二分地,500斤比较合适,但提醒你,如果是水泥池的话这个密度就大了。放150条左右的。如果你技术不错的话,可以再放小一些的。180条左右的。

3、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120尾泥鳅。泥鳅在2龄期就可以性成熟,一年产卵多次,繁殖速度快,生长速度快,是小面积养殖的成功典范。

4、泥鳅养殖一亩地需用鳅苗5-10万尾左右。一般情况下,泥鳅的养殖密度每亩池塘可放3-4cm长的鳅苗5-10万尾左右。

我想养殖台湾泥湫,求养殖技术

1、(2)稻田养鳅。在稻田放养泥鳅,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

2、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 *** 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

3、池塘建设 在养殖泥鳅的池塘周围,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坡度60℃~70℃,深度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塘周围要用网、塑料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蛇、老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

4、泥鳅养殖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2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怎么培育台湾泥鳅苗?

应将氧气袋放入培育池水中台湾泥鳅养殖密度,约20分钟泥鳅苗适应鱼塘水温后,选择背风向阳、无浑水的地方,在池塘边将泥鳅苗缓慢放入鱼塘。一般每亩放泥鳅水花60-80万尾左右比较适合。

④饲养管理 a.前期培育(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苗种用1千克黄豆磨成15千克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投喂1次。

培育鳅苗的池塘条件苗种培育以土池为好,面积以30-100平米为宜,池深40-60公分,池中开挖鱼溜,以利其栖息和避暑防寒。

建池。选择靠近水源、避风向阳的地方修建养殖池塘,池深控制在一米左右,建好池子后需用水泥抹平,等其干后倒入适宜深度的肥泥与清水。放种。

其次,适宜的土质,以保水力强的壤土或黏土为好,沙土最差。土质要求肥沃疏松、腐殖质丰富、耕作层土质呈酸性或中性、泥层深20厘米左右。为台湾泥鳅养殖密度了便于管理,养泥鳅田面积以333~667平方米为好。水稻品种选择单季中稻或晚稻。

台湾泥鳅如何养殖

饲养池建造 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鳅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

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勤检查堤坝,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鳅;经常使用有机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鸭、黄鳝、蛇等进入池内伤害泥鳅;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过冬。 适时捕捉。

泥鳅养殖 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活在15—30℃范围内,饲养在最适24—27℃的水温范围。2由于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所以无论米糠,或者麦、蝇蛆都可以作饵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据采食情况自行确定。

放养时间 泥鳅水花孵出1-2天黄苗后(4-5天)变黑后即可下塘。下塘前要试水,确保水质水温没有问题。试水后视天气情况选择下塘时间。

播种。泥鳅苗上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1500-2000只/m2。鱼苗投产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cm时,可根据水情适当追肥。

如果家里养泥鳅,首先要给它足够大的生存空间。以水族馆为例。让它自由活动,身心愉悦,它才能正常成长。泥鳅属于底栖物种,应安排在水族箱底部。如果用河泥,当然符合它的习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资不抵债的最佳处理办法(资不抵债)

下一篇: 电脑监控录像软件 电脑监控视频软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