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经过、意义?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张学良部队的战局失利以及后来面对 *** 的停战对峙,导致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战。
时间、地点和经过: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的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表明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
时间:193112 地点:西安经过: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 *** 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调停。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接下来分享西安事变背景和结果。
张学良一生做了哪两件大事,一让他被骂一世,一让他成为英雄?
故而,对于张学良而言,有大错,但也有大功。就以东北易帜以及西安事变而言,最起码当时的额张学良考虑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换言之,张学良也是配得上 “民族英雄”的称号。
张学良是民国时代的英雄。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件事是易帜归国,接受蒋介石,中央政权的管辖,一件就是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就不能不说张学良以及父亲在东北的历史。
张学良这一生做出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不抵抗入关,第二件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这些都反映出张学良的人物形象。第一,他绝不是其父亲一样的强势军事长官,他没有太多的军事能力。第二,在关键问题的决策上,他常常优柔寡断,前怕狼后怕虎,算不上一个非常有担当的军事家。
张学良一生中的三件大事:“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
张学良丢了东北三省为什么不遗臭万年?
1、张学良面对当时的日本关东军,执行了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轻而易举占领了东北广袤而富饶的土地和所有的武器装备,如果当时张学良做了抵抗,中国怎么会死这么多人,抗日怎么会抗八年。
2、直到西安事变,张学良才算是捞回来了一点正面形象,不然他肯定要遗臭万年了。人这一辈子很容易轻易的做出各种决定,但是这个决定是否是正确或者是错误的,并不能在当时可以立马显现出来,也并不能在当时立马给出判断。
3、张学良之所以不抵抗就丢掉东北的原因 后来张学良曾经跟人说过:自己之所以会命令东北军不还手就退出东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怕还手会导致矛盾激化,怕给日本人发动真正侵略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