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蒋勋最喜欢的诗】,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蒋勋最喜欢的诗:蒋勋:最迷人的春天,都在诗词里2、蒋勋最喜欢的诗,这位小众诗人只用一首诗就艳压全唐1、蒋勋最喜欢的诗:蒋勋:最迷人的春天,都在诗词里
《春江花月夜》:生命最后的归宿
《春江花月夜》的美学意识非常现代,它在充分的自我独立性当中,去欣赏另外一个完全独立的、与它不同的生命状态。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全部是在大自然中独立出来的生命状态,与道德无关。
这时候,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大释放:春天就是春天,春天与道德无关;一条江水有江水的规则;月亮有自己圆缺的规则;夜晚有夜晚的规则,全是自然现象。整首诗都在讲自然现象,把人的是非带到了大的宇宙空间中。
张若虚是一个文人,当时他走到北马南船的交界,看到了春天,面前是长江流水,又刚好是月圆之夜,花也在开放。
可是他所到之处地方根本看不见大海,在我看来,这是因为他的精神状态扩大了。
“春江潮水连海平”中的“海”是他生命经验的扩大,因为他并没有在海边。诗人用这种蓬勃的空间感,扩大了自身的生命领域,诗中的“海”并不是他所看见的。
“空”就这样被推演出来。一切都只是暂时现象,是一种存在,可是“不存在”是更大的宇宙本质,生命的本质或宇宙的本质可能都是这个“空”。不只是视觉上的“空”,而是生命经验最后的背景上的巨大的“空”。
唐代其实是我们少有的一次“离家出走”,个人精神极其壮大。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时,我们会感觉到他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着自己,面对着宇宙。
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对于其他的生命可能不重要,可是对这天晚上的张若虚而言,所有的事物都有意义,他看到了鸿雁,看到了鱼在翻腾,水面上出现了波纹,然后他留下了一首诗。
一千多年以后,我们在一个好像跟诗人毫无关系的环境里面,读这首诗,我们感受到了张若虚当时感受到的生命状况。
诗前面的部分,有的时候江水是主题,有的时候花是主题,有的时候月亮是主题,现在所有的主题一起出现,仿若一部交响曲。我一直用交响曲来形容这首诗。
本来小提琴有独奏,大提琴有独奏,长笛或者法国号也有独奏,但结尾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个统合,这首诗也是这样。所有的主题逐个出来一次,为我们阐述了生命的最后归宿。
《春雨》:情深至此的经验
《春雨》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是一首典型的情诗。我们不知道对象是谁,不知道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不知道恋爱状态如何,诗中只是在讲心情的状态,里面有一种浪漫与神秘混合的感觉。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怅卧新春白袷衣”,春天把袍子脱掉了,换成白布做的袷衣。因为外面在下雨,所以没有出去,而是卧在床上,心情很寥落。注意第一个字“怅”,这个字有一种惆怅,一种谈不到哀伤,有淡淡的忧郁。
这首诗里面用了很多很精彩的色彩关系,尤其是白与红。白是冷色调,里面有一种荒凉,有一种寂寞,有一种空灵。红是热情,是一种饱满,是一种温暖,是一种体温的触觉。
隔着雨相望,没有办法接近,没有办法讲话。相望怎么会冷?这首诗的意象用到这么迷人,用冷去形容一个人看另外一个人的感觉。所有的热情慢慢降低,降成低温状态。“红楼隔雨相望冷”将极度的热情一下降到冰点。
这的确需要诗人高度的才分,不止是才分,可能是才情。有时候你会觉得在李杜的诗里没有这种对于一个事物细节的深情描述。
李商隐的诗很神秘,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的爱情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而是他自己生命中最美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一种很奇特的悲悯与缠绵。
真正在现实里,缠绵常常会幻灭,有时候反而是在神秘的意境当中会一直发展。他的情诗非常特殊,事件总是那么迷离,那么不确定。
我觉得李商隐的诗最有趣,是一个可以用无数事物去替换的数学上的“X”,完全是不可知的状态。李商隐的可能性实在太大了,你会发现他其实在讲自己生命里面的神秘经验,对美的眷恋的神秘经验,情深至此的经验,对象其实是模糊的。
《蝶恋花》:春天是留不住的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雨横风狂三月暮”,三月的春天,正是天气变化的时候。“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黄昏的时候把门关起来,可是无论怎么关着门,怎么不忍心去看外面的百草千花,还是留不住春天。
春天你是留不住的,岁月也是关不住的,这是对时间的感伤。
“泪眼问花花不语”,这里面又产生了一个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相似的感情延续,可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比较平淡,而“泪眼问花花不语”很深情。
含着眼泪去问花,可是花也没有回答,最后的结论是“乱红飞过秋千去”。
从这样的句子里,我们可以大体看到北宋这一代知识分子内心保留着的幻灭情绪。我不觉得这幻灭有什么不好。
有权力和财富的人少掉这个部分会是粗鄙不堪的,正是在权力和财富当中,他感觉到生命本质的无常,他才会有宽容。
我非常不赞成很多人说读这样的文字会使人消极、悲观,我从中看到了生命的本相:花是会凋零的,春天是会过完的。
在了解这个本相以后,生命仍有执着,以泪眼问花,它会变成一种深情,而这大概也是宋代知识分子最迷人的部分。
(END)
【推荐阅读】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看到美》
《最孤独的时刻是跟自己的身体告别》
《豢养“考试机器”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被隔离的闺房,禁锢不住爱情》
2、蒋勋最喜欢的诗,这位小众诗人只用一首诗就艳压全唐
石冷《春江花月夜》插画
一、“春江花月夜”真正的含义《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张若虚,他的诗作留存下来的非常少,可是后人提到这首诗,称它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做诗人做到这样真是很过瘾。
我第一个想跟大家交换的意见是关于题目的。可能你们在很多地方听到过“春江花月夜”这个名字,有一首民乐的曲子就叫做《春江花月夜》,其实它早先的名字叫《夕阳箫鼓》;很多中国的画家也爱画这个主题。
张若虚写了这首诗以后,“春江花月夜”这个名称就延续下来,变成了美好时光、黄金岁月的代名词。
“春江花月夜”到底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会认为断句的时候应该断在“春江”两个字后面,下面是“花月夜”, “春”是在形容“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春天的江水。那“花月夜”的中心词就应该是“夜”——有花有月亮的夜晚,听起来其实挺俗气的。
《春江花月夜》插画
将“春江”理解为春天的江水可能是一个错误,最有趣的是,这五个字全部是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
我将这五个名词看作一首交响曲的五个乐章,整首曲子有五个主题,分别是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和夜晚。五个主题在交错,它们之间发生了三棱镜般的折射关系。
这首诗之所以迷离错综、意象丰富,是因为它的五个主题都是独立的。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像欣赏交响诗一样,一个乐章一个乐章慢慢地欣赏。
二、最重的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第一段显示出平缓与自然。诗人不准备采用一种惊人的方式开始,只是描述自己站在江河的前面,感觉到花在开放,月亮在升起来,夜晚在来临……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书法局部
当他慢慢地带我们进入“江流宛转绕芳甸”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已经觉得自己的身体像诗人体验到的那样,跟河流一起蜿蜒流转在花的土地当中。这个感觉很特别。
这里用到“宛转”两个字。“宛转”是唐诗常用的表达,白居易写杨贵妃最后被赐死时说“宛转蛾眉马前死”。“宛转”是心情上的迟缓,我们有时候觉得一个情感很粗糙,就是因为太直接了。
张若虚画像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在公元七世纪左右,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花朵,然后他问: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见月亮的人?这个句子字面意思一点都不难懂,可我们听到这个句子会吓一跳。
任何一个黄昏,我们在西子湾看到晚霞,如果问是谁第一个在这里看到晚霞的,那就问到本质了。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么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书法局部
唐诗之所以令我们惊讶,就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力量,也就是宇宙意识。大部分朝代的文学没有宇宙意识,可是唐诗一上来就涉及了。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念天地之悠悠”也是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如此巨大的、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的茫然。这是《春江花月夜》第一段当中最重的句子。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这么重的句子出来以后,接下来怎么办?他接着给出一个非常平凡的空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他完全用通俗的内容来把“江畔何人初见月”这么重的句子收掉,第一个段落就此结束。
《登幽州台歌》插画
唐诗好就好在可以伟大,也可以平凡、简单,什么都可以包容。如果选择性太强,格局就不会大。
比如南宋的词,大多非常美,非常精致,但包容性很小,通常只能写西湖旁边的一些小事情。
而唐朝就很特别,灿烂到极致,残酷到极致。我们常说“大唐”, “大”就是包容。
三、最美的诗句:“愿逐年华留照君”下面起了另外一个部分,从宇宙意识转到人情感的主题。我们看结构中的呼应,不只是四句一段,九段组合出来的结构,甚至是两个大结构之间的对话关系,很有开创一代诗风的气度。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先是写实,一片白云飘走,刚刚发芽的青色的枫树,接着镜头推出扁舟子,然后从扁舟子开始把镜头调到明月楼,从明月楼推出女性心情的复杂。
“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卷不去”, “拂还来”,这么多哀愁与思念,全部在讲情感的若断还连,无情的时候都是断的,有情的时候又都连接起来。
《春江花月夜》插画
大部分的情感是在安定与不安定的状态当中,就是又好像断又好像续,这是最奇怪的状态,但所有情感的特征大概都是如此。
而在情感中,通常的情形是“此时相望不相闻”,就是没有可能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的牵挂是最大的。牵挂、思念、幻想的时候,情感大概是最饱满的。“此时相望不相闻”也是在讲情感的牵连。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愿逐月华流照君”是非常美的一个句子,也是唐代诗人在描写宇宙间的深情与人的深情时出现过的最美的句子。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从这里开始结尾。我想这首诗的重要,是因为它将整个宇宙经验扩大了,也许我们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做注解。
《春江花月夜》插画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四、诗是遗忘的过程我总觉得诗是一个遗忘的过程,越忘得干净它越容易跑出来跟你对话。我相信好的诗不是专业研究的对象,好的诗是活在口边的,它常常被人脱口而出,契合了生命在刹那的状态跟经验。
诗其实是很好玩的,最不容易学到诗的感觉的地方可能是大学课堂,讲到最后的时候全部变成嚼蜡烛。我也很害怕自己在讲诗的时候成了这样。
有一年春天我在巴黎,忽然抬头看到前面的一棵树,花瓣全部飘落,一下呆住了,“昨夜闲潭梦落花”这一句就出来了。
很多储存在我们心里的零散、破碎的小片段,在生命的某些经验中会忽然活过来,活过来不是因为我们阅读它,反而是因为我们忘掉了它。
罗渊《江天一色无纤尘》
希望大家读过这首诗,一走出去就忘掉,把它忘得干干净净,有一天,你不要盼它,它就会回来。
它会变成你生命的一个部分,躲在角落里,忽然就告诉你“江天一色无纤尘”,也许在希腊,也许在高雄,你也不知道它在什么样的时刻等着你。
本文关键词:蒋勋金句,蒋勋经典,蒋勋最喜欢的诗人是谁,蒋勋的情诗,蒋勋最喜欢的诗人有哪些。这就是关于《蒋勋最喜欢的诗,蒋勋:最迷人的春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