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能养吗,怎么养
水温:不能低于22度。换水:每隔半月左右换水一次。疾病防治: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药物防治常见疾病。
普通鱼塘就可以养殖笋壳鱼,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5-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12厘米以上苗,此前投喂米糠等饲养的虾苗、小鱼可以作为一部分供应笋壳鱼的吃食,期间适当补充一些碎鱼块(该鱼为上位口,嘴巴比较大,鱼块更利于它的吃食)、人工饲料(一般为河豚料、鳗料)等即可。
笋壳鱼的养殖注意
1、进行分塘操作时,应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高温对笋壳鱼的伤害。另外,由于笋壳鱼需要频繁进行分塘,所以必须准备几口池塘以分养不同规格的鱼。至少要准备3口以上池塘,如果没有多个池塘就养不好笋壳鱼。
2、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pH值保持在6-7,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死亡。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3、此时应逐步转喂新鲜鱼糜混鳗料或海藻诱食剂增强食欲,以粘结鱼糜,减少浪费饲料、污染水质,每亩设5-6个食台为宜。
笋壳鱼池塘养殖技术(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因此透明度不必太高。pH值保持在6-7,pH值过高会引起体表粘液脱落而造成死亡。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水质要求 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一30公分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
放养密度:以育苗方式的养殖密度为5000尾/亩,该养殖方式密度比较大,养成大苗再过进网箱、围网中养殖。一次性养成的放养密度为3000-3500尾/亩。
养殖密度:每亩放养笋壳鱼大规格苗种3000~3500尾,同时放养白鲢50尾及青虾20千克。白鲢、虾与笋壳鱼的混养,构成了良好的食物链,虾不仅是笋壳鱼的最佳饵料,同时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饵料,保持水质稳定的作用。
水温:笋壳鱼对水温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温对它们食欲的影响比较大。一般来说,在22度以上是比较好的。若是低于22度,就会严重影响它们的食欲。水质:在养殖笋壳鱼的时候,保证水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泰国笋壳鱼应该如何进行养殖?有哪些关键要领呢?
1、笋壳鱼养殖 *** 场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
2、进行分塘操作时,应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高温对笋壳鱼的伤害。另外,由于笋壳鱼需要频繁进行分塘,所以必须准备几口池塘以分养不同规格的鱼。至少要准备3口以上池塘,如果没有多个池塘就养不好笋壳鱼。
3、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粪。人工鱼巢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方式。养殖密度:每亩放养笋壳鱼大规格苗种3000~3500尾,同时放养白鲢50尾及青虾20千克。
4、注意选择本地人工孵化的鱼种而一般不应购买国外鱼种,在目前还不存在种质退化的情形下,多代产的鱼种成活率会更高。尽可能选择越冬后的鱼种。笋壳鱼的养殖期长达l8个月,要经过越冬阶段。
5、鱼塘要求 普通鱼塘就可以养殖笋壳鱼,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5-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