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县令掌管一个县,那时的一个县有多少官员呢?
一般来说,一个县有吏员十余名,小县可以少至数名,大县可以多至三十余名。衙门的杂役众多,一般的县要有二三百人,大县往往有千余人乃至数千人。
清朝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有编制吃皇粮的官吏额定是27000余人。具体到一县,官员不过10至20个,大小县略有不同:设知县、丞、尉、主簿、典史、巡检、司狱、课税、教谕、训导。每个职务仅一人不设副职,典史人数可略多一些。
因此,每个县真正拥有品级的官员,基本上都在10个以下。至于县衙的衙役、小吏们,都没有品级,在吏部也没有备案,属于临时性人员。衙役和小吏可以世袭,因此对于本地人的诱惑力很大。
不同朝代,人数不同,但是古代县 *** 的官员,连县长算在内,基本是三到五人。主官一个,县令,正七品,或称县长、知县,为一县最高军政长官。附官,三-五个。
清朝军队一镇有多少人
清军新军的编制每镇兵员为12500—12600人。每镇辖步兵两协(每协4038人)、马标(1117人)、炮标(1836人)、工兵营(667人)、辎重营(764人)军乐队(51人)。每协辖两标,每标 *** 人。每标辖3营,每营659人。
镇是清朝新军的最基本编制单位,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师。在清朝新军中,一个镇的编制通常为12000人左右,包括步兵、骑兵、炮兵等多个兵种。协是清朝新军中比镇高一级的编制单位,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旅。
北洋新军一个镇下辖两协,一个镇满编是12000人,除掉镇直辖部队,一个协差不多就是5000官兵。实际上到1912年北洋军除了作为禁卫军的第一镇是齐装满员以外,其他各镇都是不满编的。
咸丰帝北狩热河前,驻扎三镇清兵(一镇4000人左右),分别是依克唐军·奉天军,还有被打散的湘军余部及少数绿营兵。中法战前加驻(盘踞)北洋军。
在清朝的正二品高官,权利有多大?能调动多少军队?
1、清朝中期总兵所管辖的部队的总数量大概在60多万,但是有水军和陆军的总兵有70多个。其中13个水军总兵,由于其特殊的水上作战所以部队较少,陆军的总兵每个人平均下来也就不到一万人。
2、大清朝总兵为正二品,管辖兵力少的三千左右,多的一万左右。绿营编制,为高级军官,相当于后世军分区司令,一般北方一个省两三个总兵,但广东常保持在八个左右。总兵如果转业当文官,降两级。
3、清朝时期,清朝绿营兵的总数大在六十三万人左右,当时,朝廷主要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七十三名总兵,如果平均来算的话,清朝每个总兵所能掌握的军队大概在九千多人左右,但实际状况并不都是按平均数来算的。
清朝总兵管多少兵
1、大清朝总兵为正二品,管辖兵力少的三千左右,多的一万左右。绿营编制,为高级军官,相当于后世军分区司令,一般北方一个省两三个总兵,但广东常保持在八个左右。总兵如果转业当文官,降两级。
2、正常情况下,清朝时期在全国设有总兵定员83名,其中,陆路总兵约占70名,水路约13名,统辖中国十八省614防营约63万兵力。顺便说一下清朝的兵制。清初兵制可分为旗兵与汉兵两大类。
3、清朝中期总兵所管辖的部队的总数量大概在60多万,但是有水军和陆军的总兵有70多个。其中13个水军总兵,由于其特殊的水上作战所以部队较少,陆军的总兵每个人平均下来也就不到一万人。
一个县令有多少个兵
1、古代县令是文官没有兵的清朝一个县令管多少兵,清朝一个县令管多少兵他手下的称为衙役。兵是只有武官才能统领。衙役其实就是古代徭役的一种清朝一个县令管多少兵,就是青壮年在县衙进行社会无偿服务。
2、在较为重要的地点,才会有驻扎绿营兵。---非常分散,从十来个到三四百不等,但极少超过500人集中驻扎。他不属于县令管理,由兵部或者当地的总督、提督、总兵……千总把总等管理。
3、东汉时期一个县的兵力在数百人左右。东汉光武帝刘秀改革兵制,中央军多采取招募,地方郡县不设常备军。遇到战争,临时招募士卒组成军队,将原来的西汉时期的征兵制改为募兵制。
4、京师守卫军队或者多达10几万,有时候也就驻防1 2万人,比如唐朝玄宗皇帝时期的一个平卢节度使,设在营州(今辽宁朝阳),下辖2军有75万人。以次类推算下吧,还有明初仅宣府一镇就有将近10万官兵。所以说没有答案。
5、根据推测不超过一千。刘备带领五百兵马前去迎战黄巾军,但是眼前的黄巾军竟然有五万之众,想想清朝一个县令管多少兵你要是刘备的士兵,你也会害怕,但是初出茅庐不怕虎的刘备、关羽、张飞二人不但没有害怕,还主动挑衅大骂其叛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