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蛇的资料】,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关于蛇的资料:老中医与蛇(上):关于蛇,你了解多少?2、关于蛇的资料,关于蛇的资料简介1、关于蛇的资料:老中医与蛇(上):关于蛇,你了解多少?
作者简介
文章较长,请耐心阅读。
蛇,在浩瀚的大千世界里,可谓古老的动物。","content"古往今来,不管人们对蛇类崇拜也好、赞美也好,仇恨也也好,这都表达了他们对蛇类的错综复杂的感情。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大招》中就有:“魂乎归来,南有炎火千里,蝮蛇蜒只……王虺骞只……”,可见南方蛇类甚多,危害较大。","content"有《蛇赋》曰:“曲线之美,首推吾蛇。体曲如蟠,锦身似绣。四灵之一,人称小龙。逢冬而眠,审藏用之机;候春而出,顺阴阳之数。无手足之用,享无穷之寿。腹小能吞象,志大可化龙。居有洞穴,行无迹踪。”在国人十二生肖之中,蛇排第六,属于最顽强的属相。","content"
有《蛇赋》曰:“曲线之美,首推吾蛇。体曲如蟠,锦身似绣。四灵之一,人称小龙。逢冬而眠,审藏用之机;候春而出,顺阴阳之数。无手足之用,享无穷之寿。腹小能吞象,志大可化龙。居有洞穴,行无迹踪。”在国人十二生肖之中,蛇排第六,属于最顽强的属相。","content"
但是,现实生活中,提起毒蛇,人们就厌恶、恐惧,谈蛇色变,对蛇充满神秘感。本人在治疗毒蛇咬伤之中,遇到不少趣闻轶事,不妨道来,知蛇长见识,趣闻共欣赏。
我们认识蛇吗?
人类与蛇共存于地球,可不知蛇比人类资格老得多。迄今已生存约1.35亿年,它们是动物王国的元老之一。
蛇的祖先是有四肢的,一般认为蛇目是由古代的某类晰蜴演化而来的。而蛇类配备的新武器——毒牙而成为毒蛇距今也有2500多万年的历史。当蛇在地球上早已捷足先登,几百万年前人类才姗姗来迟,此时,不管人类是否喜欢或讨厌它,蛇类就已经成为人类周围环境中的组成部分,也成为威胁着人类生存的有害动物之一。
据文献记载,动物王国的居民多达150万种,而现今世界上生存的蛇类已知约有2700种,隶属12科400属,其中毒蛇有600余种。
蛇类王国家族众多,地球上除南、北极外,世界各地都有蛇的踪迹。蛇目的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温带次之,寒带最少。水平分布范围,向北达北纬67°,向南不超过南纬40°。蛇类的垂直分布的最高纪录为4800米。全世界只有新西兰没有蛇类存在,这大概是因为新西兰是在白垩纪中期脱离亚澳大陆主体,当时蛇类正在北半球发展进化,还未能向南深入新西兰岛。
由于人们触摸蛇体时有一种冰凉的感觉,于是称蛇为“冷血动物”,其实并不尽然。准确地说,蛇类应称为“变温动物”,因为蛇类体内能产生少量的热,没有完善的保温结构和调节能力,很容易散失,需要从外界获得必需的热,故蛇的体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温度。一般来说,蛇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8℃~30℃,气温低于10℃时,蛇类不太活动;如果将蛇置于40℃以上环境中,往往经过一段时间即死亡。
蛇的运动方式是靠身体在地平面上左右弯曲摆动。每一个弯曲的外侧是着力点,靠承受反作用力推动蛇体蜿蜒运动。蛇类的运动速度,一般每小时2~3公里,速度快的每小时也有5~6公里,与人的步行速度差不多。蛇还能游泳。
蛇的舌细长,前端有两叉,舌上没有味蕾,所以无味觉作用。它只是嗅觉的助手,经常从吻鳞中的缺刻处伸出口外,闪动不停,接收空气中的各种化学分子,缩回口内,送到锄鼻器中去产生嗅觉,而鼻腔的嗅觉反而成为次要了。
在蝮亚科的蛇种,如五步蛇、竹叶青等,其头部两侧、鼻孔与眼之间各有一个凹陷叫做颊窝。它是感觉温热的器官,对红外线的照射接受特别敏感,能分辨出很小的温差,而且能确定发射热射线物体的位置,所以又叫“热测位器”。具有颊窝的毒蛇,夜间有扑火的习性,所以在夜间捕捉要特别注意。
蛇类一般吞食活的动物。各种蛇的食性有所不同。蛇的食物有蚯蚓、昆虫类、鱼类、蛙类、晰蜴类、鸟类、鼠类、甲壳类、哺乳类等。每种蛇只嗜食其中的的一、二种或几种。多数蛇在咬住食物后,就慢慢地把它吞咽下去。有的毒蛇多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先咬动物一口,注入毒液,待动物中毒死去,才重新把它咬住吞下去。蛇吃蛇的情况相当普遍,如眼镜王蛇、王锦蛇等常以别的蛇为食。
蛇类的寿命,在饲养条件下,较小型蛇类可活十多年,较大型蛇种则可活达20多年或更久。至于蛇寿千年之说,只是传说而已。
冬天时,蛇喜欢睡觉,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冬眠。冬眠是蛇对冬季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性生理状态,是蛇类长期同大自然作斗争而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这时候,蛇一般多蛰伏在略高而干燥的地方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不食不动,全身的新陈代谢降至最低水平,以缓慢消耗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的最低需要。有研究发现,同种的或不同种的蛇往往几十条或成百条地群集在一起冬眠。有时在蛇冬眠的洞穴内还经常发现有蛙、鼠等其它动物,但这种同穴现象至今还没有比较满意的解释。在中国,冬眠期约在一般头年的大雪季节至次年的惊蛰季节。蛇类出蛰后,摄食频繁,每年的七、八、九月份这段时间蛇类最活跃,故民间有“七横、八吊、九上树”之说。
蛇有蜕皮的现象。这是因为蛇的体表被覆有角质化的鳞片,而且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蜕去旧的角质层。蛇一般每年蜕皮3次,但人们看到蛇蜕皮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年幼的蛇生长速度快,蜕皮的次数就多些;食物丰富时生长速度也比较快,蜕皮次数也要多一些。蛇蜕皮是从口唇的皮肤开始的,接着是头部、颈部、躯干,最后整个蛇身从旧皮尾部末端脱出,完整的蛇蜕活脱脱如一条蛇在飘动。
蛇类在自然界中堪称强者,但它的天敌也不少。蛇类的天敌中,鸟类中有鸢、鹰、白头鹞等;哺乳动物有穿山甲、刺猬、黄鼠狼、獴、野猪等均能捕食蛇类。棘胸蛙(石鳞)本是蛇的食物,有人发现过五步蛇被棘胸蛙拖入水中致死。而如今,蛇类的天敌是人类,人类的乱捕滥杀是造成蛇类锐减或某些种属将要消失灭绝的主要原因。
蛇,祸兮福所倚
蛇与人的关系密切,我国古代甲骨文的“虫”、“?”、“它”等字,都是指蛇。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有记载:“它,虫也。从虫而长,像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也,故相问无它乎”。我们上古时代的祖先穴居野外,彼此见面时都要问一声遇到蛇没有。
蛇与人类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结下了不解之缘。远古,人类经常遭到毒蛇的攻击,多数不是丧命就是残废,人们就把毒蛇与猛兽相提并论,故有“毒蛇猛兽”之成语,用来告诫人们对毒蛇要时刻提防,并有所谓“见蛇不打三分罪”之俗语。
毒蛇对人类危害严重。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数十万人被毒蛇咬伤,文献报道印度全年蛇伤人数达30~50万人,死亡3万多人。我国统计资料表明:
01我国陆地毒蛇有10种,海生毒蛇也有10种;
02蛇伤死亡率为5%~10%,有剧毒的眼镜王蛇的咬伤死亡率高达90%以上;
03蛇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者占25%~30%[1]。
蛇,历史又证明是人类的良伴益友。随着社会与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蛇类特别是毒蛇的综合利用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对其认识也有了很大改变。
蛇可消灭鼠害与虫害。由于大多数蛇类为鼠类的天敌,一只黑乌蛇每年可吞食百余只老鼠;草原蝰蛇在夏季能大量捕令昆虫,90%以上是蝗虫……故蛇在大自然中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保护森林、草原、农业和减少人类疾病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被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列为保护动物之一。
蛇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以蛇肉为食有2千多年的历史,汉代《淮南子》与唐代《酉阳杂俎》等书中都提到广东人吃蛇、用蛇肉烹做佳肴的事,现今蛇肉常为“座上宾”供人享用。蛇皮可作工艺品原料,用蛇皮制成的乐器音质优美动听,还可制成各种各样的皮包、皮革、皮鞋、钱包等,又因其外皮花纹丰富多彩,备受人们青睐。
蛇在医学上的贡献源远流长,作用独特。蛇胆清火,蛇酒祛湿驱寒,蛇蜕、蛇干入药,一身是宝。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世界名著《本草纲目》中列蛇类17种,加上附种及诸蛇等在20种以上,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蛇毒价比黄金,在医学上有独特的用途和独特的疗效,可用于止痛、止血、抗凝、溶栓、降脂、去纤、扩冠降压、抗衰防老、抗癌以及治毒蛇咬伤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而许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寄托在蛇上,故人们称蛇是天然的药库,蛇毒是人类的福音。
福建多蛇而崇蛇。东汉时许慎的《说文解字》注:“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福建自古多蛇,居住于福建的古代氏族把蛇奉为图腾,作为崇拜的偶像。八闽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温,山丘起伏,河谷错综其间,森林植被茂盛,蛇类易于滋生繁衍,闽地崇蛇,有其渊源。尤其是闽中的樟湖镇,崇蛇风俗绵延不断,传承至今,现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和每年的的元宵节(从正月初五至正月廿二)都是以崇蛇为主的节日活动,被称为中国罕见的古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的龙是虚拟动物,比拟为帝皇、天子的化身,其来源于大蛇的图腾,加以美化,绘成驼颈、鹿角、鹰爪、虎掌、牛耳、免眼、鱼鳞、马鬣等综合形象的图腾,传递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
有人说“爱蛇护蛇,功德无量”。总体来讲,蛇类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应当学会利用蛇类资源,化害为利,象意国蛇村,人蛇为友;印度蛇院,蛇如家亲,这不仅可以在这个地球村里营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倡导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和涵养生态平衡,持久造福于人类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1]覃公平主编.中国毒蛇学[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9
来源:莆田涵江医院 范育斌
2、关于蛇的资料,关于蛇的资料简介
蛇(学名:Serpent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或在低等蛇类横裂的泄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周身被鳞;头部形状各异,鼻孔位于吻侧,但终生海栖的海蛇科(Hydrophidae)种类则居于吻背;眼球外有保护性的透明皮肤,瞳孔圆形、垂直椭圆形或水平椭圆形,无活动性眼睑,晶体几呈圆球形;舌细长分叉;前颌骨(仅蟒科蛇类具齿)、上颌骨、腭骨、翼骨和齿骨上附生着齿尖后弯的牙齿,然而齿的大小、数目及其结构则随不同蛇种而异;尾部明显地短于头体长,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蛇的资料?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蛇的资料
蛇(学名:Serpentiformes)是脊索动物门、爬行纲下的一类动物。体细长,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无四肢或在低等蛇类横裂的泄殖孔两侧有爪状的后肢遗迹;周身被鳞;头部形状各异,鼻孔位于吻侧,但终生海栖的海蛇科(Hydrophidae)种类则居于吻背;眼球外有保护性的透明皮肤,瞳孔圆形、垂直椭圆形或水平椭圆形,无活动性眼睑,晶体几呈圆球形;舌细长分叉;前颌骨(仅蟒科蛇类具齿)、上颌骨、腭骨、翼骨和齿骨上附生着齿尖后弯的牙齿,然而齿的大小、数目及其结构则随不同蛇种而异;尾部明显地短于头体长。
蛇的栖息环境因种类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栖息的环境多种多样,有的生活于穴洞,有的生活在地面,有的生活在树上,又有生活在水中。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蛇是肉食性动物,所吃的动物种类很多,从无脊椎动物到各类脊椎动物。分布于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的所有地方。
蛇是历经1.3亿年的漫长进化发展而成的一个特殊生物类群,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蛇属于变温动物,进化程度较低,其分布和生存受气候影响较大,是一稳定性较为脆弱的生物类群。
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的收录,全世界有蛇3425种,中国有241种。据赵尔宓《中国蛇类》记载,中国有蛇类205种。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中国蛇类新种和新记录不断增多。
本文关键词:关于蛇的资料介绍,关于蛇的资料200字,关于蛇的资料大全,关于蛇的资料 英文,关于蛇的资料有哪些。这就是关于《关于蛇的资料,老中医与蛇:关于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