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关于【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那些年的结婚证长啥样?“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2、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文物说时代中的结婚证

1、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那些年的结婚证长啥样?“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而今年(2021年5月20日)的520

可谓“千载难逢”

谐音更为浪漫:

“爱你爱你我爱你”

很多喜欢仪式感的新人

都会选择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

与自己的另一伴喜结连理

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领取属于两个人的“小红本”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我们所说的这个“小红本”,就是由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的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的法律文书,也就是俗称的结婚证。但有人也许不知道,这个“小红本”其实是从2004年才开始被全国统一使用的。在此之前,各省市可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来制定婚姻登记办法。婚书上的文字、图案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其背后也是婚姻观念、文化、制度的演变。

今天,我们就结合记者采回的信息

来追溯中国历史上

那些年使用过的结婚证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2004年至今

2004年沿用至今的结婚证。是全国统一之后的样式,封皮为枣红色,内有牡丹花图样。大小为9.5cm×12.8cm,正中间印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金色的国徽,国徽下方是金色的结婚证三个大字。结婚证外观简洁,颜色鲜艳,一目了然。证书内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发布了《民政部婚姻管理司关于统一引发婚姻证件式样及说明的通知》对结婚证的规格、内容、格式、字号、材料、图案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说明。结婚证采用了护照式样,封面是红色皮革,印有国徽,内芯是粉红色花纹并带五角星水印钱币纸。这个时期的结婚证与现在所统一的结婚证外观相似,封面上只是多了汉字对应的汉语拼音。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1986年

1986年《关于制法发<结婚证>等统一式样的函》规定了结婚证为6开对折,在此之前,结婚证还没有对折这样统一的形式要求,大多还是奖状式。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间,结婚证上的图案由传统文化中有吉祥寓意的图案符号改成与社会生产发展有关系的口号与标语。并以亮丽的红黄绿为结婚证上的主色调。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1955年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各省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需要自行拟定婚姻登记办法》,制定了统一的结婚证书式样,规定了尺寸、版式特征、文书格式、公章内容,但花边花纹还可以自行选定。证上文字统一为“双方自愿结婚,经审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相符,应予登记,特发给本证”。背景字体来源于《婚姻法》中的隶书繁体的“互爱互敬”。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结婚证书在版式和文字上大同小异,但图案风格百花齐放。一类是传承传统文化色彩的吉祥纹样,另一类是反映了新中国、新社会和新婚姻法的风貌。这个时期的婚书图案有的延续了民国时期的传统。莲花、鹭鸟、芦苇一起出现的纹图,称为“一路连科”,意味一路荣华。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1930年

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第一部中华民国《民法》,规定婚约由男女当事人自己订定。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明确规定《龙凤帖》和《鸳鸯礼书》不再使用;婚书的名称开始现代化,演变成 “伉俪证书”“结婚证书”“自由证书”等;婚书中的内容开始出现“今以双方意志相投,性情相契,堪与偕老”,“经双方同意“等词语,表示尊重子女个人意愿。结婚证上的文字,延续了古代婚书以诗句祝福的方式,但语言更加简约、质朴,情感丰沛:“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珠联璧合欣看红线紧系花好月圆喜卜白头永偕”等。结婚证正文内容还保留有包括证婚人、介绍人、家长、婚姻当事人的签名和私章。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婚书了既沿用了古代常用的龙凤、神祇,也有一些新的元素出现。仙女在中国神话中总是代表着对理想爱情的追寻,像牛郎与织女、嫦娥的故事总是经久不衰。

在民国时期的婚书中,仙女以送子娘娘的形象出现。下图上的仙女们有的手抱童子,有的手持莲花。莲花与果实莲蓬是同时生长,也暗含生育特征,婚书四周又用莲花点缀,以此借喻“早生贵子”。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清代

清代的婚书都比较大,可以像奏折一样折叠,图片是具有代表性的《鸳鸯礼书》,长达1.1米,大部分内容均是图画,由于当时的情况是新人不会在婚礼结束前见面,所以他们的般配与否在于两人的生辰八字,所以婚书上唯一的文字就是当时比较受重视的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

清末民初

清末民初受到欧洲婚嫁习俗的影响,兴起“文明结婚”。举行”文明结婚“的男女双方到纸店或者是书店买两张印好的婚书,婚礼上证婚人当众宣读证书,而后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娘分别在结婚证上盖上自己的印章。政府印制颁发、盖有政府印章或贴有印花税票的是得到政府认证的“官制婚书”,证明婚姻关系成立,这时的婚书也就具有了近代婚姻的法制性和契约性。

可见早期的结婚证质地有宣纸、硬本、绢面、毛边纸等,以手写居多,1912年后改用油墨硬刷,词藻华丽优美。1949年以前,中国民间的婚嫁习俗一般沿袭旧制,联姻的关键不是男女双方当事人同意,而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当时的婚书上介绍人、主婚人、订婚人、结婚人以及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名字,都要写出来,有的还要写清楚订婚或举行婚礼时的饭庄,各种名称排了长长一串。如今,婚姻已由当事人自己做主,婚书已变成体积小巧的结婚证。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虽然结婚证上的文字和图案

越来越简便

但这“一纸婚书”的分量却只增不减

借用一句老话:

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

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愿天下有情人

终成眷属

文字参考:上观新闻 记者:梁传明

来源: 贵州广播电视台

2、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文物说时代中的结婚证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新思想孕育结婚证新形式

近代以来,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和西方婚恋观念的输入,中国传统婚恋观受到巨大冲击,婚姻目的、婚姻媒介、婚姻决定权、择偶标准等都发生重大变化,结婚证书也由婚书变为结婚证。最早提到“结婚证”一词的法律条文,应该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部以国家名义颁布的“婚姻法”,其中规定“男女结婚须同到乡苏维埃或城市苏维埃举行登记,领取结婚证”,正式确立了婚姻自由的原则。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婚姻条例》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标志着苏维埃政权下新的婚姻制度的确立。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1932年4月4日江西省兴国县第八市乡苏维埃政府颁发的

结婚登记证(武汉革命博物馆藏)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让结婚证书出现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新娘、新郎的名字并列在一起,结婚登记证中除结婚人外,双方父母、媒人、证婚人等不再出现。结婚登记证上的文字简化为“双方同意自愿结婚遵照苏维埃婚姻法令经本政府登记此证”。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新中国带来结婚证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更加致力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其中,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是新中国出台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童养媳、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等行为,实行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婚姻政策,切实有力地保障了广大妇女儿童的权益,将中国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下解放出来。《婚姻法》规定凡年满20周岁的男子和年满18周岁的女子中的自愿结婚者,必须到市乡政府登记才能结婚,并由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签发结婚证书,证明婚姻关系有效成立。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1956年武汉市武昌区西大街办事处颁发给

赵源礼、岳金秀的结婚证书(武汉革命博物馆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结婚证上多使用“结婚证书”和“结婚证”名称,1955年之后,国家颁发的婚姻法律文书上统一使用“结婚证”三字。20世纪50年代结婚证书沿用民国后期的奖状制式,讲究简洁,薄薄的纸面上除了用繁体字竖排写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等内容外,基本没有其他华丽的装饰。从1952、1953年开始,结婚证上逐渐出现和平鸽、棉花、稻穗、红旗、双喜等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图案。到了60、70年代,结婚证变为折叠式,有封面和内里,封面常用毛主席头像、红旗、太阳等图案做装饰,封底和内页常会印上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勤俭节约、计划生育”等文字成了结婚证的标配。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1972年结婚证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新时期引领结婚证新风尚

改革开放后,随着新时期历史任务的转变,结婚证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1986年民政部办公厅发布结婚证统一式样的函之前,结婚证边框图案内容,明显呈现出简化的趋势,原来广泛使用的语录和向日葵等符号开始减少,而传统吉祥图案,如牡丹、荷花和龙凤等题材重新回归版面。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逐步完善,婚姻管理朝着更加严谨和规范化发展,1980年、1986年和1994年先后颁布了3个婚姻登记办法或条例。1994年,民政部在全国统一了婚姻登记证的使用,即“护照式”结婚证。规格比原来缩小了一半,封面印有国徽,并且首次增加了身份证号,更加正式、规范并方便携带。

2004年1月1日起,为适应婚姻登记工作手段信息化的要求,民政部决定启用新版结婚证,封面改为枣红色烫金,男女双方合照上盖有婚姻登记专用钢印。内页是用定向定位安全防伪水印印钞纸印刷,封皮双夹层内藏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证书”及圆形“双喜”字样水印暗纹,须验钞机和紫外灯照射方可荧光显示。证件内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监制印章”,证件印制号为全国统一编号,这一版本也是我们现今正在使用的结婚证。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新版结婚证(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

时代中的结婚证,结婚证里的时代。无论时代变迁,还是社会发展,结婚证将两个人的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从此之后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结婚证改变的只是形式,它始终代表着神圣的婚姻,诠释了美好的爱情。

亲爱的朋友,来晒晒你的结婚证和爱情故事吧,欢迎投稿至whgmbwgbgb@163.com。

审核:袁亚妮

责编:万 玲

图文:邓艳梅 刘成婧

编辑:刘 翔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下辖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文明单位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地址:武昌红巷13号

电话:027-88850322、027-88851096

开放时间:9:00-17:00

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公交576、916、14、25、514、530、539、542、566、576、607、804路

地铁5号线司门口黄鹤楼站

来源:武汉革命博物馆

本文关键词: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有哪些,民国结婚证上的内容,民国结婚证值多少钱啊,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书,民国时候结婚证那段话。这就是关于《民国时候的结婚证内容,“5·20”带你追溯中国结婚证变迁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世界经典电影排行榜,最适合电影爱好者的十大经典电影推荐

下一篇: 大妗姐是谁请的 大姨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