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优游涵泳(优游涵泳下一句)

导读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优游涵泳(优游涵泳下一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探理宜柔,优游涵泳,始可以自得;决...

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优游涵泳(优游涵泳下一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探理宜柔,优游涵泳,始可以自得;

决欲宜刚,勇猛奋迅,始可以自新。

译文

探求事理方法要循序渐进,仔细品味参悟才会心有所得。欲望断决要果敢坚决,做事勇猛迅速,才能有所创新。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而能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烦意乱,空手而归。

蒋介石年轻时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养成了许多坏毛病。1919年7月24日,他回忆辛亥革命时的个人经历,在日记中对自己写下了“荒淫无度,堕事乖方”的八字考语。由于这些坏毛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朋友们不大看得起他。1920年3月,戴季陶醉酒,“以狗牛乱骂”,蒋介石一时激动,闪过与戴拼命的念头,但他旋即冷静下来,检讨自己,“彼平时以我为恶劣,轻侮我之心理,于此可以推知”, “我岂可不痛自警惕乎!”

为了克服年轻时期形成的这些坏毛病,蒋介石曾以相当精力阅读道学著作,企图从中汲取营养。1919年5月24日日记云:“今日研究性理书,思发愤改过,以自振拔,甚矣不求放心也久矣。”所谓“性理书”,指的就是宋明以来道学家的著作。蒋介石不仅读,而且选抄对自己进德有用的语录,写入日记,甚至作为自己的箴言或座右铭。

例如:

1919年,他为自己选择的箴言是“静敬澹一”四字;

同年8月,增改为“精浑澹定,敬庶俭勤”八字。

1923年1月5日,他模仿道学家的做法,自制铭文:“优游涵泳,夷旷空明,晔然自充,悠然自得,此养性之功候也。提纲挈领,析缕分条,先后本末,慎始图终,此办事之方法也。”在此之后,他仍然觉得意有未足,又抄录道学家常说的“修己以严,待人以诚,处事以公,学道以专,应战以一”诸语,作为对自己立身处世的要求。

宋明道学有所谓理学和心学两派。前者以朱熹为代表,后者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蒋介石涉猎过朱熹的著作,例如:

1923年1月4日日记云:“晨兴,思良友,窃取乎朱子‘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二语以自循省。”可见,他对朱熹的学说有所了解。哲学史上有所谓朱陆异同之争,或是朱非陆,或是陆非朱,蒋介石对两派均无所轩轾,日记中也常有读王阳明著作的记载。

如:1926年11月17日日记云:“车中闷坐,深思看阳明格言。”

在这一方面,他是兼收并蓄的。

宋明以后的道学家中,蒋介石最喜欢曾国藩,很早就用功研习他的著作。

1921年日记云:“晚标签《曾文正公全集》。此书曾经一番用功,甚叹遗失于永泰之役。今得复见,不啻旧友重逢也。”永泰之役,指1918年9月蒋介石在福建讨伐李厚基的一次战斗。此战中,蒋介石中敌缓兵之计,仓促中弃城出走,仅以身免,随身携带的曾国藩著作连同日记等物遗失殆尽。蒋既自称“此书曾经一番用功”,可见,他在曾著上是下过大功夫的。

20年代,蒋介石仍然喜读曾国藩的著作。

1922年岁首,他曾节录曾国藩的“嘉言”作为自己的“借镜”。

其内容有:“虑忘兴释,念尽境空”;“涵咏体察,潇洒澹定”; “韬光养晦,忍辱负重”; “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言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爱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军事之要,必有所忍,乃能有所济;必有所舍,乃能有所全”等。

1925年1月2日,他又将曾国藩的“惩忿窒欲”、“逆来顺受”、“虚心实力”、“存心养性”、“殚精竭力”、“立志安命”等“嘉言”抄在当年日记卷首。可见,他在力图按曾国藩的训导立身处世。其后,蒋介石多次在日记中给予曾国藩以高度评价 。

除了曾国藩之外,蒋介石也很敬佩胡林翼。胡有云:“林翼至愚,当不自作聪明;亦惟林翼颇聪明,当不自用其愚。”

1922年3月,蒋介石读到这段话,不禁悚然叹惜,日记云:“乃知我自作聪明,实为至愚之人,以后当知针砭也。”

胡集中曾论及“愚公移山”、“精卫衔石”等古代寓言或神话,蒋介石读后深有所感。日记云:“因知成功之难,非一朝一夕之可能也。凡吾今日之事,计须三五年,始得告一段落,岂可意马心猿,犹豫不决,轻举妄动,去就随便乎!以后应不再作回家扫墓之想,想吾母有灵,当亦以此为慰也。”胡集书牍中云:“所望有兵柄者,日夜悬一死字于卧榻之旁,知此身之必死则于以求生,或有生机。”蒋介石读后特别将它们节录下来,用以自励。

蒋介石之所以重视个人修养,不同时期有不同作用。早年是为了做“古来第一圣贤豪杰”。五四运动爆发,蒋介石从中看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他当时在修身上对自己的要求,应是上进、自强的表现。其后,蒋介石投身国民革命,参加广东革命根据地建设,反映出传统道学中“民胞物与,宏济群伦”思想对他的影响 。北伐战争期间,国共矛盾逐渐尖锐,蒋介石处境困难,他企图通过修养锤炼自己,应付环境,获取突破难关的意志和力量。1927年以后,蒋之地位已定,继续修养则是为了做“中华民国代表”。

但个人认为,站在一个国家领导的层面上,以一个曾国藩的文章为主导思想,本质没有错,但格局 是不是小了点呢?或者说有一种刻舟求剑的形式问题所在呢?而忽略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而走到了人民的对面。看来读什么书,对领导人的影响是挺大的。

阅读《曾文正公全集》对于个人修养是没有问题的,用来济世,还是缺了点什么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个人 都在经历着只属于自己生活,世界的丰富多彩和个人空间的狭窄使阅读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阅读打开了我们个人的空间,让我们意识到天空的宽广和大地的辽阔,让我们的人生道路由单数变成了复数,让我们的灵魂从贫瘠走向丰腴。

读书原为自已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孙子兵法》原文因为写得太简单,很多人都看不明白,因此吸引了各朝各代的军事家和文人为其作注解。

其中有十一个人的注解被后世所承认,流传至今。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曹操以外,剩下的十个人大多集中在唐朝和宋朝。

其中唐朝五个人,宋朝四个人,包括唐代大诗人杜牧。

为什么这两个朝代的人作的注解流传下来的最多呢?

看看他们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就知道了。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家经常发生战争,为了打胜仗,大家都在研究兵法。研究的人多,研究成果自然也多了起来,基数大,优秀成果出炉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宋朝的情况也差不多。

说到底,都是现实社会需求的驱动,或者说是当时的社会热点。

就好像最近经常看到有人发:已经成功地把自己手机上的页面从冬奥会刷成谷爱凌,接着刷成俄乌专场。

唐宋时期,信息传递没有我们现在便捷,热点的转移也没有这么快,但道理是一样的。

因为是热点,关注的人多,学习的人多,普及的人也多,推出的成果自然也就多了。

这样一个热点接着一个热点转移,一波人接着一波人关注、研究和普及,民众不断接收各方面的讯息和知识,以前不知道的,通过各种报道,现在知道了,慢慢知道得越来越多,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启发民智的过程。

本文优游涵泳(优游涵泳下一句)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华山派出所 华山派出所图片

下一篇: 股东可以向银行贷款吗吗 公司股东可以在银行贷款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