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代道经大全】,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历代道经大全:道经三洞十二部,都是谁说的?2、历代道经大全,堪舆宝典青囊经探秘1、历代道经大全:道经三洞十二部,都是谁说的?
据说所有佛经都是佛祖所说。佛教徒犹恐人们不相信,在每部佛经之前,都要加上“如是我闻”四个字,以证明此经为写者阿难尊者亲听佛祖所说。那么三洞四辅十二部的道经又是谁说的呢?
道教的经书并不只是一位尊神所传授。道教认为,道经有四种来源。
第一种来源,道经为凝空结气,自然成章。最高级的道经是天地自然凝结而成的产物。听上去玄妙,其实并不难理解。因为道家有“道可道,非常道”的传统。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道经浑然天成。这个观点后来被佛教禅宗所借鉴。中国禅宗声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很快就收获大量信徒。
第二种来源,道经为浮黎协晨,圣人演妙。道教中浮黎指浮黎元始天尊,协晨为仙人居住之地。所谓圣人演妙,具体就是说道经都是元始天尊所说,由太上道君传授,太上道君即三清之一的灵宝天尊。这个观点在唐朝颇为盛行,想来是受到佛教一定的影响。道经中有很多“元始天尊说XX经”、“灵宝天尊说XX经”、“太上老君说XX经”,都是这样一个来源。
第三种来源,道经为天书下降,玉宇方传。道经代表了“天心”,因此称为“天书”。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道经《太平经》就自称为“天书”,代表上天的意志。最有名的天书下降事件出现在北宋。
北宋与辽大战,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输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宋真宗为了挽回民心士气,想到了“神道设教。”为了导演好这出闹剧,宋真宗甚至还不惜自降身段,贿赂当朝宰相王旦。皇帝贿赂大臣,堪称千古奇闻。
一切准备就绪,宋真宗对大臣们说:“朕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将半,方就寝,忽室中光曜,见神人星冠、绛衣,告曰:来月三日,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朕竦然起对,已复无见,命笔识之。自十二月朔,即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以伫神贶。”“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即是一种典型的道经形成来源。
第四种来源,道经为代出圣师,撰述灵旨。道教承认,历代杰出的圣师,撰述的“灵旨”即取得道经的地位。例如灵宝派早期的经文,都是东晋末年葛巢甫所撰述。著名的《南华经》即《庄子》,本来没有“经”的地位,被称为《南华论》。到了唐玄宗时也被正式尊称为《南华经》。
有一种圣师撰述的灵旨在道教中也非常常见,即“通灵降授”。曾作为道教主流的上清派道经,就是通过玄师杨羲真人通灵传授的。通过这种通灵降授的模式,杨羲真人得到南岳夫人魏华存的真传,形成了上清派的传承体系。
从上述四个源流可以看出,道经其实是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道门中的高人凝结智慧和修行经验,继而递相传授而逐渐成文的。道经对道教的发展和道士的修行十分重要。祖天师张道陵慕道修行,苦于没有道经指点,因此功力迟迟不见增长。后来张天师在嵩山石室之中得到《黄帝九鼎丹经》,从此功法大进,终于在龙虎山炼成金丹。除了修行的功法,道经三洞四辅十二部还有很多关于医药养生、心理学、文学、历史等多方面的宝藏知识,期待后人去挖掘。
2、历代道经大全,堪舆宝典青囊经探秘
堪舆宝典《青囊经》探秘(十五)——下卷无极而太极,理寓于气,气囿于形,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历代道经大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历代道经大全
堪舆宝典《青囊经》探秘(十五)——下卷无极而太极,理寓于气,气囿于形
我们前面对《青囊经》上卷和中卷进行一些探秘,难免挂一漏万、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上卷主要是一些原则问题、中卷主要是机制规律问题,那么,下卷就是结果问题。所以,下卷又叫化成。
由于《青囊经》成书于战国先秦时期,历经千年发展之后,才有了罗盘出现。所以,《青囊经》不可能描写现代罗盘的内容和用法。
那么,《青囊经》作为中国第一部风水典籍,被后来诸子百家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解读、去应用、去发展而形成了今天诸多风水流派,就不奇怪了。
但不管今天风水流派有多少种,什么八宅派、玄空派、杨公派、过路阴阳、三合长生派、形势派、峦头派、理气派、形法派、五行派、翻卦派、金锁玉关、奇门派等等,等等,都无外乎两种派别:峦头与理气。
但不管他是峦头还是理气,都不能逾越《青囊经》的理论。
你的理论与《青囊经》相悖的话,就是伪学风水。
为什么这样说呢?《青囊经》好比建筑物的基础,任你地表建筑物设计得多么精美华丽,基础不牢固就会倒下来了。
《青囊经》是风水学说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指路明灯。你如果抛开《青囊经》而去大谈特谈风水法术,你就是假货。
各位可以对照检查,你的风水技术是不是符合《青囊经》的原理思想?如果符合,还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不符合,趁早不要去害人害己了。
首先我不站在任何派别一边,因为很多派别的一方宗师,都有我的朋友;其次,我不做风水业务,只是纯粹研究学术的;第三,几十年来,我崇尚的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
夸夸其谈谁不会?真正老老实实静下心来做学问的,凤毛麟角。
好了,今天不扯了。我们继续做点正经事,为网友贡献点有用的知识、传点真经,是我的初衷。
“经曰:无极而太极,理寓于气,气囿于形”
《青囊经》说:混沌的无极状态而产生极端,自然规律隐藏在生气里面,而生气局限于形势之内。
这话有点拗口。我们还是分开来解说一下。
无极,就是没有端点,混沌杂乱无章的样子,理不出头绪。混沌开初盘古间,就是无极;
太极,就是最“什么什么”的端点,就是冒头出来的头绪。
无极而太极,意思就是在混沌的宇宙之中,逐渐会产生一些最厉害最极端的状态出来。
理,就是自然规律,就是道理。这个道理是本来的含义,不是今日白话文的“道理”含义,是原本天道、地道、人道的规律,就叫“道理”;
寓,居住,隐藏的意思。
气,生气,生发之气,地气。
理寓于气,就是自然规律隐藏在生气里面。
囿,就是划定的范围,有一定边界的范围。这个“囿”字不常用,它是“口”(读围,不读KOU口),加上“有”组成。意思就是用什么围起来的一个范围,就叫“囿”。
那么理解了这个字的含义,就理解了“气囿于形”的意思。
“气囿于形”,意思就是:生气,始终在地形的有形的范围之内。
没有形的地方,就没有气。比如突然断裂的沟壑、岩石,突然塌陷的溶洞、火山口等等,这些地方已经没有形的,就没有生气。
生气不会跑到形外去,要好好理解这句话哦。我们在中卷里,学到一个词,叫“形止气蓄”,就是说一个地形在截止的位置,气,就储存在哪里,与气囿于形,是相通的概念。
本下卷再次强调,结穴不能超出形的范围,你超出了形的范围,就接不到气。明白了吗?
“气囿于形”就是告诉你这个事的。一般形止的地方,就是“龙”的边界。如果你到离边界很远的地方去结穴,就离开了生气的范围,无论你的立向多么精美绝伦,都没有生气。
结穴,一定要在生气的范围之内。我们再把整个句子连起来解说一遍:
“无极而太极,理寓于气,气囿于形”,就是看起来整个世界杂乱无章,只要你用心寻找,就会找到一些极点,这些极点或者是阳,或者是阴,或者是阴含阳,或者是阳含阴,只有这些地方才有生气,这些生气里面有自然规律,你找到了这些生气的地方后,就不要离开生气的范围,因为生气局限于地形之内。
那么,《青囊经》为什么会这样来划定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呢?
就是水源问题。这些有生气的地方,多数都是有好水的地方。
所以,风水强调“得水为上”,这是古代人们的最迫切是生存需求。
现在,当然自来水了,不一样了。我们来看看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寻找水源的呢?
过去,挖一口水井,就是找风水先生勘测的。一口顶级的水井,水质没得说,让人健康长寿,让人聪明。
我小时候听祖父讲,有个什么地方看见一个八十岁的老人哭鼻子,问他为什么?说是被父亲打了。八十岁还有父亲?然后去问他父亲,说儿子把爷爷的什么东西搞烂了。这就奇了,八十岁不但有父亲,还有爷爷,爷爷一百二十多岁了。在那个“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这算奇迹了。后来人们研究发现,这家之所以人长寿,就是因为它的水井的水。水井里有千年的活首乌在生长。当然这个是故事,也许是真的。至少说明,在古代,水质、水井,对生存居住是想当重要的。
有些水质不好的地方,生出来的后人真的就是傻、痴、呆、愚、顽。这个你不得不服。
我们来看看古代风水师总结的找水井经验,是不是符合《青囊经》?
一,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当然,这个是结穴的地方,也是形止的地方)
二,一山叠一山,有水在里边(同样是形止的地方)
三,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同样是形止的地方)
四,两山夹一嘴,下面有泉水(形止的地方)
五,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沟岩是形止的地方)
六,凸山对凹山,好水在中间(阴阳匹配的地方)
七,弯对弯水不干、山扭头有水流。
总之,这些结穴的地方,一般就是有水源的地方。
所以,风水术中指的水,就是有可能挖出好水源的地方。不一定要大江大河、小溪山谷才认为是水。这个风水师不可不知。
现代科技,就不一样了。家家自来水,自来水还经过检测、消毒才输送给各家各户。
但同样的,不同城市的水质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缺水的城市、一个水受到污染的城市,是不适宜居住的。楼兰古城,就是因为水源消失而消失;宜宾五粮液、仁怀茅台酒,他们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水源和气候。
所以,现代人选择居住城市,仍然应该首选水源水质。这个必须引起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那些化工污染、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尽量算了吧,为了你的子孙后代。
本文关键词:道经排行,道经都有哪些,道经大全经文,道经目录,道教全部经书。这就是关于《历代道经大全,道经三洞十二部,都是谁说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