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棣死因之谜真相】,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朱棣死因之谜真相:朱棣死因蹊跷,远征蒙古途中两次遭埋伏,朝鲜史书:这事不能说2、朱棣死因之谜真相,死后为何遭子孙嫌弃1、朱棣死因之谜真相:朱棣死因蹊跷,远征蒙古途中两次遭埋伏,朝鲜史书:这事不能说
朱瞻基自幼深得朱棣的喜爱,11岁时跟随皇爷爷朱棣北巡,在成堆的皇孙中就他一个人有着这样的特殊待遇。13岁时,他被册立为皇太孙,冕服如皇太子。朱棣常和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说:“此他日太平天子也。”祖孙二人感情深厚。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却死在了远征途中。《明太宗实录》对朱棣之死的记载不多,给出的官方解释是:朱棣在榆木川自然死亡,大臣杨荣和太监马云等人商议决定秘不发丧,派人火速赶往京城向皇太子报丧,太子朱高炽派长子朱瞻基去接回朱棣遗体。
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朱棣真的是自然死亡吗?朱瞻基对爷爷的死,是什么反应?
01 《李朝实录》疑点
据朝鲜的《李朝实录》记载,朱棣此次远征留下几个谜团,可以说死的很蹊跷。
其一,明军在返回途中为什么会中埋伏而损失惨重?
朱棣在榆木川驾崩之前,东路军曾遭到鞑靼人的致命打击,年事已高的朱棣看到战败的惨象劳心而死,某种程度上来讲,朱棣是战死的。
榆木川大战后,明军在兀良哈遭遇了朵颜三卫的埋伏,就连大明军队里的朝鲜籍将士也被俘虏了好几千人。
其二,永乐二十年,朱棣第三次重创兀哈良后,《明实录》中有两年时间一个字也没提到“兀哈良”三个字,直到朱高炽登基半年左右才提到,之后记载的一直是朱高炽训斥兀哈良三卫,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其三,第五次远征的鼓动者和先锋官金忠,为什么在朱棣遭到伏击时不见了踪影?
金忠是谁呢?
朱棣第四次远征蒙古时,带着大军在漠北草原上漂了几个月,却连敌人一根毛也没捞着,感觉很丢面子。恰好这时,东蒙古鞑靼部领主也先土干率部属和妻子归降,朱棣正苦于没有战功,见他来归,龙颜大悦,后来赐他姓名“金忠”。
此次远征,金忠请求任前锋,征讨阿鲁台。作为先锋官,又曾是蒙古将领,他应该跟着朱棣率领的骑兵,可是关键时刻却没了踪影。明军遭遇鞑靼人的袭击,而金忠就是鞑靼人,永乐朝传他是阿鲁台部属的一个王子,在他做先锋官时,又偏遇到突袭,难道是巧合吗?
细细分析一番,可以推出很可能是金忠串通了鞑靼、兀哈良三卫陷害明成祖朱棣,可是没有直接的证据。
明军中有朝鲜将士,目睹了这些惨状,虽然《明实录》里没有记载,可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却说“其时事,不可说”。太子朱高炽公开称老爹是自然死亡,朝鲜大臣们自然不好公开说什么。
是不是隐瞒了什么?为什么不可说呢?是担心朱棣五征漠北却死于兵败,毁了一世英名?
02 对朱棣之死,众人保持沉默的原因推测
纵观《明太宗实录》,对朱棣之死记载的十分简略,而且死后十几天全是空白。看来朱棣之死在当时是十分忌讳的问题,很可能皇帝是战死的,或是被战败气死的,很丢大明帝国的面子。
随驾大臣张辅、杨荣、金幼孜如果按实汇报,问起责来会吃不了兜着走,落个没保护好皇帝的职责。《明实录》的负责人是杨荣、金幼孜等人,他们对发生的事十分清楚,可为什么不记录,就是这个原因。
好在事情还不算太糟,金忠后来竟然“平安”回到了大明京城。
聪明人明仁宗朱高炽息事宁人,对参加北征和护驾的一干人等都进行了赏赐,只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不过,他能顺利登基,杨荣等人还是有功的。
随后《明实录》的记载又十分耐人寻味,金忠在朱棣之后的洪熙与宣德年间备受恩宠,明仁宗和明宣宗待他极好,金忠还在宣德三年朱瞻基第一次北巡时立了战功。难道金忠不是蒙古间谍?
金忠归降本身就令人费解,如果他不是间谍,那么朱棣前几次远征漠北时,连个蒙古人的影子都很难遇上,为什么第五次远征让他当先锋官,在快到北京家门口时却两次遭到蒙古重创?
《明太宗实录》对金忠的评价是“在虏中以黠桀自豪”,编修《明太宗实录》的杨荣、金幼孜等人是朱棣第五次远征的亲历者,为何要如此记载金忠?
对于此事的合理解释,很可能是:虽然杨荣、金幼孜等人心知肚明,认为金忠是蒙古人的奸细,可是又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况且明军战败也不光彩,如实记载恐怕遭后人诟病。再说作为随军大臣,对这一切也是有责任的,所以大家就把这事给淹了。
继位的朱高炽肯定也是知道内幕的,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当了十几年太子,被老爹压得死死的。老爹一直不喜欢他,早就想让老二朱高煦继位,在他南京监国期间,还派人严密监视。如今老爹死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既然老爹死了,就不要再伤及无辜了吧,再说倘若公布老爹战死,丢的是大明的脸。
03 朱瞻基为爷爷复仇
明仁宗在位时间很短,十个月就突然驾崩,随后便是比朱高炽还有心机的明宣宗朱瞻基登基。
他登基后只字未提皇爷爷朱棣的死因,也没有表现出对兀哈良和金忠的半点怀疑。因为之前朱高炽已经给兀哈良三卫下发宽恕罪行的诏书。
兀哈良三卫自宣德皇帝登基后就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地派人前来朝贡。但是奇怪的是只有一次是富余和泰宁两卫贡使一起朝贡,其他都是泰宁与朵颜结伴朝贡,福余单独来朝贡。另外,朱瞻基在封官职时,对福余特别优待。
对待金忠,朱瞻基仍然特别关照,优厚对待。这难道是为了打消归降北虏的怀疑?
朱瞻基登基后,完成了几件大事。宣德元年忙着平定叔叔朱高煦叛乱和调兵交趾(今天的越南)平乱,宣德二年撤兵交趾,宣德三年忙着废皇后胡善祥,立孙贵妃为皇后。
忙到这年夏秋之交时,朱瞻基开始了第一次北巡。他说:每年秋季胡虏都要来边境抢掠,我将带领大家趁着农忙快要结束时到边关巡视一下,要多准备些人马!
朱瞻基此行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
事实上他这次北巡一开始就往东北方向跑,当时崛起的是瓦剌,不是鞑靼和兀哈良,按理说朱瞻基就算不去攻打日益强大的瓦剌,也应该去西北吓唬夷虏吧,可是他偏偏去了兀哈良,还碰巧遇到了兀哈良虏寇,后来他又两次北巡,怎么没有这么凑巧?
这说明朱瞻基此次北巡是奔着兀哈良而去的,还在那里埋下了奸细。
在他率大军到达石门驿巡边时,接到边关飞报,发现蒙古兀哈良在边境侵扰,按理说应该马上出击,可是朱瞻基似乎很笃定,直到第五天才亲自率领3000精兵,出了喜峰口出击。
此次朱瞻基痛击兀哈良不是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整体,而是前两卫。从他从容镇定、准确无误地打得他们丢盔弃甲上看,很可能是通过了三卫之一的福余这根内线,掌握了有置朱棣于死地嫌疑的兀哈良其他两卫的情报,以突袭的方式,实现宽河大捷。
金忠此次北巡也随军而来,心思缜密的朱瞻基没有让他当先锋官,而是自己亲自带头去打。
小结:朱棣第五次远征漠北,死得十分蹊跷,种种迹象看来,是被蒙古的奸细害死的。明仁宗息事宁人,没有公布真相,工于心计的朱瞻基很聪明,也没有追究爷爷死亡的原因,但是咽不下这口气,在宣德三年第一次北巡,真实目的应该是为爷爷报仇,不仅解了国仇家恨,还大大地振奋了守边将士的士气。
2、朱棣死因之谜真相,死后为何遭子孙嫌弃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若要评选明朝最杰出的皇帝,很可能或许都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二人都堪称是千古一帝。其中朱棣以藩王身份起兵造反,并且成功登基大宝;他带兵亲征,痛击蒙古部族,军事能力在历代皇帝之中超群;他开展了世界上首次大规模航海,将天朝威名远播四方;他下诏编修《永乐大典》,留下无法超越的文化丰碑......可以说,这些功绩都是史无前例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帝王,其牌位却差点儿被他的子孙后裔丢出太庙。
▲嘉靖皇帝朝服像
这件事发生在朱棣死后一百多年,即嘉靖皇帝在位时期。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明武宗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援引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原则,在武宗驾崩前五天以皇帝名义颁布敕令,令14岁的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其父兴献王朱祐杬病逝于两年之前),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明武宗堂弟——兴王朱厚熜为新任皇帝。
▲远眺太庙
按理说,一位外地藩王能够如此幸运地进京做皇帝,不说对太后等人唯命是从,起码也应该感恩戴德。然而朱厚熜刚迈进紫禁城就开始了斗争——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母亲成为太后,并把父亲牌位放进太庙祭祀。然而,按照传统,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生父不过是一个小小藩王,根本没有做过皇帝,不可能进入太庙。况且朱厚熜之所以能够当皇帝,是以明孝宗朱祐樘继承人的身份来继承皇位的,他应该尊奉伯父朱祐樘为皇考。
然而嘉靖皇帝却死活不同意,坚持要尊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皇考,称明孝宗为皇伯考。此外,他还坚持要让兴献王进入太庙,嘉靖皇帝甚至还为此殴打大臣,造成了流血事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到最后,大臣们实在是拿嘉靖皇帝没有任何办法,无奈做出妥协,允许嘉靖皇帝奉自己父亲为皇考,奉明孝宗朱祐樘为皇伯考,这才结束了持续多日纷争。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该怎么办?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自古以来,历代王朝基本都有“天子七庙”的规定。简单地说就是,天子的太庙里只能放七位皇帝,如今太庙里已经满员了,嘉靖皇帝如果想把自己的父亲放进去,就得从中间踢出一个。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毫无疑问是必须放在太庙中的。那么在剩下的皇帝之中,按照亲远疏近,挑选出血缘关系最为疏远的一个皇帝踢出去,这样才可以放进自己父亲的牌位。除了朱元璋外,跟嘉靖皇帝关系最疏远的就莫过于朱棣了。
▲明成祖朱棣蜡像
然而朱棣何等传奇,为大明王朝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动朱棣的牌位不就等于动大明江山的根基吗?满朝大臣一个个哭天喊地,哀求嘉靖不要动朱棣的牌位,为防止嘉靖把朱棣的牌位丢出去,众人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把朱棣的庙号从“太宗”给改成了“成祖”。就常理而言,被称为“祖”的牌位都是不能动的,这样一来群臣才算是保下了朱棣的牌位。
嘉靖皇帝眼看着朱棣的牌位已经不给动了,那就只能动下一位——也就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朱高炽做太子的时候很不受待见,即位以后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可以说是太庙中七个皇帝中“最软的柿子”。于是,仁宗朱高炽的牌位被丢出太庙,放在后殿的角落里。
▲明仁宗朱高炽像轴
就这样,嘉靖皇帝最终实现了把自己父亲供奉在太庙的心愿,把兴献王加封为“明睿宗”,在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进入太庙。不过明成祖朱棣虽然逃过了被移去太庙的命运,可他的儿子却没办法跟他一样幸运,惨被嘉靖皇帝父亲——也就是自己的四世孙所取代,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参考文献:
《明史》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本文关键词:朱棣死于什么病,朱棣死因之谜真相是什么,朱棣死因之谜真相视频,朱棣离世,朱棣死于何处。这就是关于《朱棣死因之谜真相,远征蒙古途中两次遭埋伏》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