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墨客家具木材,墨本家具设计)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你想去这个地方走走吗?在中国秦皇岛北戴河,阿那亚图书馆静谧地伫立在黄金海岸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建成之日起,它就被誉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
这里远离繁华的都市,没有车水马龙,只用混凝土和木材搭建起来的灰色建筑物,在海天一色的沙滩上,的确有种原始的野生感。
图书馆、大海、无人之境,这几个元素结合在一起,孤寂之意油然而生。
与海风、潮水日夜相伴的图书馆,像等着有缘人造访的深山古刹,等他翻开一页书,解心中一个愁。
现在,到访的读者络绎不绝,多数人的初衷可能是想拍张具有孤独氛围感的网红打卡照。
可图书馆似乎天生有种神圣的魔力,再浮躁的人走进去,躁动不安的心也会被书香抚平。
在海边,抬头看风起云卷,低头品读一本好书,这不就是文人墨客寻找的诗与远方吗?
哪怕有人担心这孤独图书馆会变得越来越热闹,可图书馆本是没有门槛的天堂,多一个人走进去,就多一本书被看见,岂不是好事一桩?
#我的生活也是头条#
董宇辉对话《人世间》作者梁晓声,这才是文人墨客的对话,温文尔雅,谈吐大方,感觉都没听够!
在北京的直播间,梁老师讲到了自己创作《人世间》背后的故事。
“读您的书有一种温情、一种笃定、一种人性神闪耀的光辉,我们看过很多不同作家的书,其实如果一个人写书他目的不一样,他却写出来作品是千差万别的。”
“我想知道您书中那种温情、那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这首先是这样的,我写这部作品你到时候,这里边的人物,这个周父他身上有我父亲的影子,秉坤和他的木材厂的那些工友们的关系,也非常像我四弟和他的工友们的关系。”
“但是周围整部作品而言,至于这个秉义哥哥,还有姐姐周蓉身上,都或多或少,有我自身曾经特别想成的那样的一种人物的寄托。”
“在特殊的年代,他保持有亲情的独立的认识,我们都是这个非常尊敬能够保持自己独立思想,而不随波逐流的人。”
“除了这一点的话就是,亲爱的同志,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当我离开这个城市的时候,我离开人世的时候,我一定要对于我的生命,表达一种对于人世间,表达一种我是被友善、关怀、扶持和帮助一路簇拥着走过来的。”
“所以应该说这样的一个人是多么的幸运,那我个人觉得我要用文学作品,把我的这种感恩表达出来嗯!”
董宇辉说:“其实我我在今天您来之前,我从前天就开始一直在了解,我知道梁老师小时候比如也有一些贫困,也有一些经济上的困难,甚至他人生也经历的很多的挫折!
但是您刚才的描述,想到的反而是您受到的鼓励、善意、包容,您性格中的这些温情,这些善良、这些笃定、是有家庭的原因吗?”
梁老师回答:“有家庭的原因,但同时还有书,因为亲爱的同志,嗯有一点就说,我觉得实际上我们想成为一个好人,是从我们学做好人开始的。
等到我们读过的一些作品中有一些好的形象,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就会觉得,我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为什么不可能像他那样呢?
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多次之后呢你发现,你还真的就和你曾经心意的某部文学作品中的那个人,比较接近了!
因为写作的过程也是和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见贤思齐!
还有一点亲爱的同志!做好人的感觉肯定比做小人的感觉,对做坏人的感觉,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他在一个时期内他做了几件小人才做的事情的时候!他们那个过程一定不会是特别幸福、特别快乐,当他的小人行径嗯得逞的时候,有一个时期会是那样。
但是以后他会他会发现他身边可能聚集的都是和自己类似的人,他会发现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可能是离他而去,或者他想要接近都不可能!
如果我们也有能力,有才情,有多少但是我们这些都很一般的话,我们是一个向上向善的好人的话,你就会发现尽管你平凡,但是也会有那么多人会愿意和你在一起。”
@千阳漫聊 也许这就是读书人的魅力吧,在直播间的对话中,总是能够被读书人的温文尔雅所打动。
梁老师称呼董宇辉的那声“亲爱的同志”,让我们看到了长辈对年青一代的关爱与期待!
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也会进行一次次的选择,梁老师用真挚的语言也告诉我们,做好人的感觉肯定比做小人的感觉,对做坏人的感觉,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
在某一时期,可能会被眼前的利益而蒙蔽,尽管获得利益,但终将被反噬。
就像我们对待孩子一样,如果用粗糙的言行、举止对待孩子,短时间内,孩子的行为可能看上去很“听话”!
但是,将眼光放长远,这样的积怨一直堆积在孩子心中,最后爆发出来,也不是作为家长能够承受的住的!
所以,用爱与温情、包容对待身边的人,让我们也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世间
大家喜欢昨天的直播对话吗?
#头条# #我要上 头条#
——————————————————
@千阳漫聊 一级心理教师,两年全职妈妈,三地城市生活,全新成长之旅,关注我,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送心][送心]
#看看这是什么木料,手串#
沉香手串是瑞香科沉香属与拟沉香属的树结香而成的佛珠,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与贵族士大夫所钟爱的修身养性之物。沉香的香韵内敛,幽绵甘甜,香型有蜜香,果香,花香,药香,甘草香,奶香,清香甜等。沉香所在产区为东南亚热带地区,目前市面沉香主要是以印尼,菲律宾,越南为主。国产野生沉香非常少了,沉水的几乎难觅。
沉香是法缘,遇到每块好香都是福报,要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要学习沉香的精神(沉香因自身病变或者外力破坏导致其结油自保),明心见性。
人尽其才这句话在古代同样适用。写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南塘后主李煜,做个文人墨客就很好,偏偏要去做皇帝,结果最弄个国破家亡,连身边的爱妃小周后都保护不了,时不时就被宋太宗赵光义叫去伺寝,最后自己也被赐毒酒一杯而一命呜呼。宋徽宗赵佶,他的书法廋金体至今无人能超越,结果也是好好的书画家不当,也去当皇帝,结果丟了江山,自己也成了金国的俘虏,被受折磨而死,死后连尸体都让金人熬了油。明熹宗朱由校,木工活一把好手,他能用木头做成紫禁城的复制品,他也是很好的大国工匠不当,也去当皇帝,自己英年早逝,把濒临灭亡的江山扔给弟弟,最终还是改朝换代。所以说皇帝不是人人能当,做好本职工作是多么的重要…
古驿道上回龙桥 在仙海沉抗水库大坝以南300米的229号库界桩旁的七曲河上,有一座石板龙头桥,便是当地人景仰的回龙桥。桥为南北向,三墩两跨,中桥墩规整,呈东西向,驮着铺设桥面的八块厚重的条石,至少五、六十吨重。这八块大条石分两组拼成,中桥墩两端各四块,总长约10米,宽约2.5米,桥面厚约0.4米,桥高约3米。桥墩上游放龙头,下游放龙尾。头尾都是浅浮雕,虽不精美,但龙口大张,怒瞪圆眼,龙冠竖立,形态生动。龙头朝向上游,大有喝退吞掉洪水之势。关于回龙桥的形状,有人说最初修建的是上下两层的大石桥,现在看见的只是上桥,因七曲河泥沙淤积,河床升高,下桥早被掩埋。传说当年张飞在桥北20米处栽有三棵柏树,是人们歇脚的好地方,抗战时期大树才被砍去做木材了。也有人说回龙桥桥面原本镶嵌着三条龙,中间一条大龙,两边各有一条小龙。龙头朝上游抬头,龙尾朝下游卷起,组合成石桥的护栏。石桥附近有一片碑林,刻有远近文人墨客的墨迹。据说“青龙作乱掀巨浪,天王奉旨锁孽龙”两句涉及一段传说:以前川东北一姓潘的人婚后一年去世,其妻留下的遗腹子整整怀了12个月,孩子生下刚满三天,来一道士说男孩是青龙投胎,会大富大贵,起名潘龙,说罢转身离去。母子相依为命,以乞讨为生。小潘龙七岁那年,一阵风吹过后不见踪影,原来被那位道士带回山中传授神功高术。三年后修炼得道,向师父提出下山回家探母。师父答应后潘龙来到河边,显出青龙原形,跃入河中向上游游去。顿时天空大雨倾盆,河水暴涨,两岸农田、房屋淹没在汪洋之中,百姓苦不堪言。此事惊动玉皇大帝,下令托塔天王李靖捉拿青龙妖孽,终被镇住,不能翻身,于是河水回落,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绵阳县志记载:“绵州州北桥,廻龙桥治北四十里,乾隆二十二年何文、余乘健、赵尔美募修。”而按准确的方位,此桥是在老绵阳县城以东四十里。据当地文化人士考证和老年人讲述,回龙桥系三国蜀人所修,是古皇柏大道上的要津。古绵州驿道从现在的德阳市境内的金山铺进入现绵阳市境内的皂角铺,经石桥铺过涪江,进人绵州城(清康熙三十一年之前,绵州城在涪江东岸)。继续前行,过仙人桥,经滥泥铺,过抗香铺、蔡家桥铺至沉香铺,再到魏城驿,随后进入梓潼、剑阁,到达广元驿后一路出川。古时沉抗镇境内有沉香铺和抗香铺两处驿站,均在成都到长安的古蜀道上的一百零八铺之列。“沉抗”地名也因沉香铺、抗香铺二铺得名。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的奉济驿指的便是这处驿道,宋朝时改名为沉香铺。古驿道行至回龙桥,随着沉抗水库的修建,大坝拔地而起,古驿道就此中断,连同出名的沉香铺一起淹没在仙海的浩淼湖水之中。继续追寻古驿道的踪迹,应该是过回龙桥后,向东进入现库区水下的沉抗老街,然后上凤凰山,经凤凰山北面山腰逐步而上,到了尖包梁西面山嘴沉香亭处。沉香亭为2002年仙海风景区管理局所建,环库公路旁有古驿道纪念碑: “蚕丛鱼凫,开国何茫然。蜀道金牛,入川实称艰险。秦皇扫六合,即开入蜀之门户。益州刘璋迎先主于此道,而蜀相诸葛北伐中原,亦为进兵屯兵之要冲。至于一骑红尘妃子笑,更为后人所讪笑也。张献忠义师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均于此建立基地。伟哉!其驿道也。盛世稽文,故树碑以志。”本来环库公路尖包梁山崖上的碑刻和沉香亭都是见证古驿道的景观,但前些年这一片经营高尔夫球场,保安森严,稍有停留或想照相留念,便会遭到驱赶。所幸现在仙海区的努力下高尔夫球场已经关闭,游人又可自由来往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为了老百姓通行的便利,在修通到建华乡的公路后,把仅距回龙桥二、三十米的老蔡家桥改造成了能通汽车的石拱桥,现在24路公交车由此经过。回龙桥已经毫不起眼了,但仍然有一些抄近路的农民过往。沉抗水库的建设,是回龙桥见证的一件记入史册的大事。1997年,武引配套工程沉抗水库正式破土动工,1999年建成,库容1.04亿立方米,水面7平方公里。蓄水后,原沉香铺和沉抗街道沉入了水底,但一个崭新的仙海风景旅游区却又崛起。现正致力于打造集 “水景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养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西部一流水利风景区。目前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四川省安全社区。 回龙桥所在属于芙蓉溪支流长河堰流域。2015年春天去查看时,七曲河两岸杂草丛生,回龙桥几被茂密荆棘遮掩。今年再去已经豁然开朗,河道变宽,修了河堤,蔡家桥和回龙桥一目了然。原来仙海区实施了“引沉济芙”,综合治理芙蓉溪支流长河堰流域河道的工程,进行了河道清淤、疏浚和堤防、护岸相结合的河道治理,修建了生态河堤,现一期工程已竣工, 二期将于今年完成,将有效提高芙蓉溪补水条件,提升河道沿岸农业综合防洪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仙海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王天柱)
1996年夏天,山西忻州的一个小村庄,爱好收藏的罗军来到这里寻宝,因为这里还比较陈旧落后,也就意味着很多古文物不曾被发现,就算发现了,村民也不知道是啥,所以,很多文物收藏家都喜欢来这种贫穷的小村庄寻找。
罗军在这里转来转去,来到了一户老农家里, 他有些口渴,想讨碗水喝,老农很朴实,立刻送上水招待,罗军谢过后,一边喝水一边和老农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目光却四处打量着,看看家里有没有什么宝贝,可惜的是,老农家太穷了,没看到什么好东西,他很失望,便点起一根烟抽起来,老农见状,立马拿出烟灰缸,供客人弹烟灰。
就在这里,老罗睁大了眼睛,原来这个烟灰缸看起来不同寻常,他赶紧询问烟灰缸的来历,老农说,三年前他上山砍木头时,碰巧捡到的这个东西,看着可以当烟灰缸,就拿了回来,经过老农同意,他拿起来仔细观看,发现它有点像是宋朝的“鼓钉洗”,这时候的老罗故作镇定,就说这个烟灰缸挺好看的,自己想要,经过商量,老罗用两包烟换走了这个烟灰缸。
回去后,老罗把这个东西清洗干净,然后送到朋友的古董店里去鉴定,朋友看过后认为这是一件不错的物件,品相上乘,确定这是一件来自于宋代的“鼓钉洗”真品。
“鼓钉洗”是古代的一种文具,属于笔洗的一种,不在文房四宝之列,却同样是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物品,“鼓钉洗”主要在宋代宋徽宗时期的钧窑,龙泉窑中烧制,流行了一段时间后,逐渐消失,后来在金,元时期仿制得较多,时至今日,鼓钉洗已经无人用作文具使用,大多数为收藏家所收藏。
罗军的这件“鼓钉洗”,里面泛着淡蓝色的光芒,外圈还有闪闪的金黄色光芒,他的朋友爱不释手,愿意出6万元购买,罗军听到这个价格,高兴的不知所措,没想到自己随意带回来的东西能值6万元 ,要知道那可是在1996年,那时候我爸当工人,一月工资300,村里人都羡慕得不得了,何况是6万元,真可谓是天价了。
两年后,也就是1998年,罗军的朋友以30万的价格,把这件“鼓钉洗”卖给了一位古董商人,后来,又有位香港收藏家将其买走,再后来,它又出现在了拍卖会上,最终以180万的价格成交。
经过了泥土的掩埋和兜兜转转,从两包烟开始,到180万成交,震撼众人的同时,也不难看出,国人对古文物的追逐和历史所孕育出来的文化魅力。
三江风雨桥为什么被称为是世界第一的风雨桥?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
全球瞩目的中国神秘木桥,惊呆外国建筑师,整个桥身不用一钉一铆,历经百年风雨不朽不倒。这座大桥就是横跨在广西柳州浔江河上的三江风雨桥!看完不得不为中国建筑师的智慧点赞!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千百年来,人们爱桥、颂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过关于桥的诗句。中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所谓风雨桥,又称花桥、福桥,流行于南方部分地区。和普通的桥梁不同,风雨桥整体由桥、塔、亭等部分组成,全用木料筑成。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一条长廊式走道。
若是遇上阴天,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因而叫做风雨桥。
神奇的是,除了桥下的石墩外,桥身全部为木结构,并且不用一钉一铁,全用榫卯嵌合,支撑起庞大的风雨桥,非常惊人。
为什么三江风雨桥会被称为世界第一的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位于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浔江河上,是一座集侗族特色木构建筑技艺精华于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月牙形单桥拱。始建于1916年,桥上建有七个桥亭和292间桥廊,七个亭塔,各有特色。建筑上还装饰着双龙抢宝24对,鳌鱼12队。飞檐翘角666个,飞鸟666只,全桥共有888根落地柱,这些数字寄托了侗族人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的向往。
三江风雨桥的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中国工匠的智慧,侗族工匠们无需图纸,只有一个模型,完全可以说是玩积木般架起来的风雨桥,可见中国工匠的建筑技艺有多精湛。侗族的风雨桥结构复杂而精致,凝聚着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智慧,就连动手能力最强的德国人都自叹不如。
三江风雨桥之所以能被称为世界第一的风雨桥,自然有它的独特之处,它全长368米,宽16米,高18.6米。桥身无一颗铁钉,而是以榫衔接,让木构建筑也能坚如磐石。光是用在他身上的木材就多达1800多个地方。它将侗族木构风雨桥工艺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相结合,其长度和规模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数一数二。在它建成之后,迅速成为当地地标,并一举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曾有一位对风雨桥情有独钟的德国建筑师,在三江跟班学习架桥十年,最后带着模型回国,却还是无法架起风雨桥。毫不谦虚地说,只有中国的工匠才具备这种的。精湛的建筑技艺。广西的风雨桥不计其数,坚固程度并不低于石桥甚至是铁桥,他们成了中国一道道特色的风景线,令人无不感叹这些能工巧匠的技艺。
风雨桥到底有什么作用?
风雨多是建在溪河上,是用来连通河两岸的桥梁,风雨桥沟通了河流的这头和那头,方便了河两岸人们的生活。
第一,可以帮助过桥的人们遮挡风雨,所以这种建筑结构的桥也叫风雨桥,可以说这种类型的桥的名字太多了,可以叫风雨桥,回龙桥,永济桥,赐福桥。
第二,可以给过桥的人们休息,三江风雨桥全长共368多米,桥梁宽度16米,除了有桥亭外中间还有长木凳就是供过桥的人们休息用的,这座风雨桥两边的风景可以说有非常浓郁的侗族民族特色。
第三,可以在这种桥上还可以做一些小生意,俗语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风雨桥连通河两岸的人们,除了方便大家的生活外,这座桥也是非常具有文化意义的,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在这里做点小买卖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侗家族有种说法,人人都是一座生命的桥,每一个人来到世间都必须经过一座桥。每年的除夕之夜,侗家人还有祭桥的习俗,他们从自己衣服上抽出一缕棉线,带上一小包茶叶和一点盐巴,放在家乡的桥下。
修建一座风雨桥,更是将更多的生命接到人间,维护一座风雨桥,就是维护自己的生命。桥是渡河,也是渡人渡己。#头条创作挑战赛#
#文史知识局# 孤岛是黄河下游地区的一个小镇,距离黄河口入海口不足百里,文化如同黄河泥沙般在这里沉淀下来,带着独特、鲜明的湿地特色。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是一座城镇的魅力所在,彰显着她的历史和多年发展的积淀。孤岛镇有着油地军携手共建的历史,融汇了以黄河故道和万亩槐林为代表的湿地生态文化,继承了“铁人”开拓奋进的石油文化,孕育了以“拓荒牛”精神为代表的军垦文化,形成了以“石油文化、军垦文化、生态文化、楹联文化”为特色的鲜明文化体系。
1934年,黄河从一号坝改道,经老神仙沟、甜水沟、宋春荣沟三股入海的河道,把黄河三角洲与内陆分隔开来,形成了一片海岛,孤零零地处在荒漠之中,被人称为“孤岛”。那时的孤岛还是野草丛生的处女地,上年纪的人都记得一首民谣:“大孤岛,小孤岛,人被洪水赶着跑,吃的草籽糁,喝的牛马尿(咸水),大雁不落地,小鸟不搭窝……”。
五十多年前,为改变孤岛“春风扬沙遮人面,秋雨三日又汪洋,种一葫芦收一瓢”的局面,成千上万名共青团员,踏上了这块黄河泥沙淤出的新土地,吹响了开垦孤岛的号角。他们披荆斩棘,开荒植林,用战天斗地的雄心和炽热的豪情,播撒下了绿的种子。1960年3月9日,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同志来视察国营孤岛共青团林场,深为植树造林青年们的热情所感动,欣然挥毫泼墨:“黄河万里送沃土,渤海健儿奋双手,劈开荆棘建新舍,定教荒岛变绿洲。” “青年干的欢,大战渤海滩,造起千顷林,木材堆成山。”不到两个月时间,就开荒造林近万亩,多年来孤岛人不断为这片土地织补绿色衣裳。如今十万亩槐林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平原人工刺槐林。
1968年5月18日,一个令孤岛人兴奋的日子,3205钻井队钻探的“渤二井”冒出了乌黑的原油,当日产油13.2吨。孤岛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孤岛出油了!”孤岛当真成了宝岛,孤岛采油厂成为中石化原油年产量最高的采油厂。“旭日照苍穹,天地恢弘。黄河入海若蛟龙。车驰荒原尘土漫,一片轰鸣。故地又重行,井架凌空,蓦然回首变油城。时过境迁惊仰叹,扑面春风。”四十多年来,孤岛油田为石油石化工业和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孤岛镇也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石油第一镇。
1991年,孤岛采油厂还成立了胜利油田管理局第一个文学艺术联合会,先后创办了第一部纯文学刊物《孤岛文苑》,成立了黄河口书画院,建立了山东省作家生活基地,山东散文家协会创作基地,兴建了体育馆、艺术馆、图书馆等大批公共文化设施。1994年,胜利油田管理局文联、孤岛文联联合举办了首届槐花笔会,至今已经举办了二十届,文人墨客们每年齐聚槐林,留下了众多宝贵的诗文作品。地灵人杰,孤岛聚集培养了一大批文艺人才,现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4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1人,省部级摄影家协会17人,省部级书法协会21人,省部级美术家协会6人,市级各类协会会员125人。
2011年5月16日,“欣马杯”首届黄河口槐花笔会在孤岛举行,200余名文学艺术、摄影书法爱好者来到万亩槐林踏青采风,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诗文作品。这些作品被收录于《新淤地》、《孤岛文苑》结集出版。2012年5月18日,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在孤岛万亩槐林开幕,期间相继举办了开幕式及文艺演出、特色产品展、游槐林赏槐花活动、保护母亲河青少年植树行动等系列文化活动。东营市作家协会组织“槐花正香”百名作家进孤岛活动,来自山东省各地市的140多名作家喜游孤岛,用文字书写了他们对万亩槐林美景的留恋和对孤岛的欣赏。这些作品集结出版成《槐花正香》一书,《山东文学》还特别推出了槐花节特刊。
2013年5月10日,第二届黄河三角洲(中国·东营河口)湿地槐花节暨全国摄影展盛大开幕,一系列节庆活动相继成功开展。本届槐花节以“黄河湿地·槐花飘香”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孤岛的特色文化旅游资源。5月15日,全省200多名作家、诗人、楹联爱好者走进孤岛,相约槐林,在万亩槐林参加了诗词(楹联)朗诵会。优秀作品集结成《槐香之约》(第二届黄河三角洲湿地槐花节诗词(楹联)作品集)一书出版。朗诵会上还揭牌成立了黄河口(孤岛)文学创作基地和黄河口(孤岛)新文学创意研究院。12月24日,山东省作协首届文学期刊年会在孤岛隆重召开,省、市及28种文学期刊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成为见证我省文学期刊繁荣发展的一次盛会。楹联文化发展强劲,多次组织诗词楹联大赛,先后建设了永乐路、滨孤路、滨海路楹联文化示范街及朝阳六村楹联文化示范小区等楹联文化基地。2013年7月,孤岛镇被山东省楹联协会命名“山东楹联文化镇”,同年12月,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全国楹联文化镇”。#文史知识局# #孤岛# #孤岛采油厂#
原载【青年文学家】/《沉香》
文/罗耳
旧时,巳传世千年的沉香
《香赞》里领百香之风骚
却只沉醉在自己的香气里
一生清心寡欲,深居简出
直到燃烧殆尽,化作烟云
一只香炉,缕缕青烟
在佛寺伴僧人颂经、礼佛
在琴台伴伯牙子期琴瑟共鸣
在书院伴文人墨客吟诗作画
在茶道伴雅士抚琴,品茗
别离时,把根留在了香炉
香气袅袅后,灰飞烟灭
一粒树的种子却在烟尘中复活
我见过的沉香只是一块朽木
出自于一棵莞香树的伤痕
午后的阳光流淌进木头的纹理
浸润了一段有关沉香的前世今生
一个傍晚。森林里有一棵树
在风雨中召唤飘失的树叶
忽然,一阵雷电把树干劈开
树木痛苦地流出了泪汁
舔着伤口为自己疗伤
树的皮肤、骨膏里的汁液
在空中弥漫着芬芳的香气
一只蝴蝶或更多昆虫蜗居在伤口
被香气所陶醉,并融化在香液里
伤口最终愈合
并成了树木深重的伤疤
这就是沉香的成长历程
也是一棵树的伤痛史
作者简介
罗耳,原名罗继清,祖籍湖北,现居昆明。曾经从事新闻记者及报刊编辑工作,1997年“下海”经商至今。1985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散见《十月》、《星星》、《绿风》、《诗神》、《作家》、《鸭绿江》、《青年文学家》、《长江日报》、《海南日报》、《海口晚报》、《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齐鲁晚报》、《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报刊、文学网络。1994年因故停止诗歌创作,2019年底重拾创作。
西湖龙婆庙小记
#海口头条# 下午,应邀参加海口西湖龙婆庙公期,顺便将年前为考庙撰写人文历史一文,摘一段,小记。
西湖龙婆庙,民间为何却称龙婆西湖庙?这是因为,此地是先有乡民立龙婆庙在先,后才有文人墨客在此湖边筑石屋吟诗作赋在后,并将这座位于琼州府西边的湖取名“西湖”之缘故。
龙婆庙始建于何年?海南史志上记载不详,而乡村民间,口碑代代相传有关龙婆来历的,却始于宋代。
相传,宋代时,海口西南部羊山地区遭遇大旱,乡民颗粒无收,野外枯黄一片,只有现在的西湖一域绿树遮天。位于西湖东边现今大样村有一对母女,觅食到了现在的玉龙泉眼处,看到竹林中有两只大竹笋。于是,饥肠辘辘的母女俩赶紧一刀砍去,谁知一条巨龙竟腾空而起,巨龙藏身的土地顿时裂开大口吞噬了这对母女,之后又重新合上。原来,那两根竹笋是巨龙的两只龙角,正是这只旱龙造孽才造成了此地的干旱灾情。母女俩之死让当地人明白了干旱的原因,于是,周边的博昌村、坡训村与丁村和大样村乡民合力一起,奋起群击,终将被母女俩砍伤的旱龙一举降服,并让巨龙从口中吐出清泉水,造福百姓。泉水附近的洼地也渐渐地汇成了景色秀美的湖水。
后来,湖中漂浮起一块木头,并随着水流向东流至了大样村。村民认为是母女俩成仙显身。于是,大样村召集湖水流经的博昌村、坡训村与丁村一起商议,将这块木头雕成龙婆神像,在湖的北岸玉龙泉水边立庙祭祀,并得至官府加持。从此,龙婆庙,便成为羊山地区官府与百姓降龙祈雨的祭坛神庙。
#刚峰说海南# [email protected]
本文墨客家具木材,墨本家具设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