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绍汝州风穴寺】,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介绍汝州风穴寺:中原名寺——河南汝州风穴寺2、介绍汝州风穴寺,女娲王国的神风故事1、介绍汝州风穴寺:中原名寺——河南汝州风穴寺
中原四大名寺: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汝州风穴寺。前三个闻名全国,而汝州风穴寺刚相对名弱一些。
风穴寺之名得之于风穴山,因为风穴山是汝州乃至全国的名山,风穴山有两个风洞在周代之前在全国就很有名气。风穴山的名字就源于这两个风穴洞,这是风穴山与别的名山不同之处。风穴寺附近的两个风洞,名为大风穴和小风穴,列入风穴寺的七十二景中第一和第二位。清代汝州进士任枫《风穴志略》记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
风穴寺的佛教传承,初为天台,后为临济。唐开元间,有天台七祖贞禅师在此修习止观。唐末,禅宗临济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风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广弘佛法。史料称“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传,灯灯相续。彪炳史录者,虽曰不尽出于风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风,一时独盛。固亦法运中云龙风虎之会也欤。”风穴寺景色优美,四季宜人,故名闻中外,被誉为中州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吸引了海内外诸多佛子游人。佛教传承历史悠久,初为天台宗,天台七祖贞禅师长期住持风穴寺,成为天台宗的大本营。五代时期,禅宗最优秀的支脉临济宗取而代之,在风穴寺将临济宗发扬光大。清初,临济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再住风穴寺传法,故风穴寺有“天台临济两祖庭”之说。与少林寺相比,风穴寺历代高僧多为学富五车的文豪,保留和传承着儒、释、道大量的精华内容,让学者专家们流连忘返,自古就有“武少林、文风穴”的说法。
风穴寺大门
进大门来到前院
前院主殿:天王殿
接引佛:弥勒笑佛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
西行进入西院
西院主建筑:钟楼
钟楼
西院主建筑:关公殿
关帝像
前院的小型碑林
二门,可以进入正院
进入正院
中佛殿
中佛殿如来像
中佛殿顶
西配殿
西配殿供奉的六祖
西配殿
东配殿
东配殿的玉佛
玉佛
玉佛
过中佛殿进入主院后部
主院后部
各朝代的石碑
七祖塔
七祖塔
大雄宝殿
在雄宝殿
释迦牟尼
31释迦牟尼
地藏殿
沿石径到后院
接圣桥
大慈泉,观音阁
流杯亭
沿石阶上行
恩波亭
望州台
望州亭
方丈院
回望风穴寺
下碑林
2、介绍汝州风穴寺,女娲王国的神风故事
一切人文皆水文。汝水(汝河)在《山海经》、《诗经》、《水经注》上都榜上有名,故事颇多,也叫汝海。
汝州以前是临汝县,1988年更名汝州,现在汝州还有临汝镇。城市顾名思义,挨着汝河。汝河在古人眼里发源于天息山(现在嵩县车村镇的摞摞沟),古代的汝水是神水,甚至女娲国度(氏族)的繁衍地。传说归传说,现在汝水流域还有很多女娲故事和庙宇。汝字右边是女字,或有一定深意。汝水还被称为汝海,或是水大,也或是曾经龙门未开凿时,积水成湖(海),大禹治水之后,原始大湖水下降。
风穴寺是俗称,山是风穴山,少室山的南部余脉,是嵩山大家庭一员。白云禅寺是正经名字,历史上还叫过香积寺、千峰寺、开元寺等。文化就是一种人文痕迹的积累,风穴寺也是在不断的建、毁、迁、修中一步步走来。寺庙的位置大致如此,毁与建的过程中,具体方位细节上会有变动迁移。
2019.12.22拍摄的寺庙门
为什么叫风穴寺?
首先说说风穴。古人(大概宋朝元朝)的谚语:汝州的风,许州的葱,濮州的钟。意思是汝州风很大,许州(现在河南许昌为核心的区域)的葱长的大,濮州(以濮阳范县为核心的周边区域)的钟做的大或声音大。这个时候汝州管辖较大,也不仅仅是现在的汝州市区域。
汝州的风大主要是地形的问题,汝州北风穴山属于箕山山脉,山上有深洞,洞里往外出风,古人对洞里出风(空气在冷热不同环境下的水平物理运动)有一定的神仙志怪认识,风穴之山的名字在先秦时候就有名。这也是风穴山继而风穴寺名字的主要来历。据说有科学精神的古人如沈括(宋朝写《梦溪笔谈》)就专门调研过风穴山风穴的原理。
汝州网友探寻的可能的风穴洞现状,已经坍塌
北宋时,有慧空禅师写了一首偈子(佛家的哲学段子):钱塘潮头来,成都药市集。叵耐汝州风,吹落毛僧笠。汝州风与钱塘潮、成都药市并称当时三大天下之奇观。汝州风的另一种文化说法,是指佛家流派的交流争论。被汝州和尚打败(辩论不过),就是被汝州风吹落。明清时候汝州就已存风伯庙。风伯庙是老百姓在山下为祭祀风穴山风穴洞里的风神而建,全国有风神庙的不多,所以,汝州山风的故事也是很深厚的。
<喷空>小编查找的平顶山大风研究资料,也没完全明白汝州大风的道理。
风穴寺有泉水,很是传奇。请教汝州一个老师,以前流入洗耳河(就是洗耳恭听那个来历;洗耳河是北汝河小支流),现在下游河道成为田地,已经淤塞未知。
泉水是桃花溪源头,山谷里有溪流,泉水汇聚,因为岸上山间有桃树,当地以及一些材料上称为桃花溪(渠),名字都是人为取的,为了区别好记,实际上没什么太正式的官方水文称呼。
《世本.氏姓》记:“天皇封弟(通娣)娲于汝水之阳,因称女皇,其后为“女氏”。汝水,古写女水,汝女相通。现称北汝河,是由女娲族活动而留名,女娲封地女娲国在此之实证。汝州还有中山寨出土七千多年前之10孔骨笛,是女娲时期之佐证。汝州女娲文化厚重,无可比拟。《诗经》上有《汝坟》篇,就是指的发生在古汝河岸边的故事,也证明了古“汝坟之国”的存在,或是小国、或是氏族。多认为是女娲氏的族群后裔。现在平顶山还有汝坟桥、汝坟店这个地名。古代的叶县(现隶属平顶山市,古汝河流域)也曾经叫过“汝坟县”。以前沙河是汝河的支流,现在汝河分为南北,北汝河(汝州、汝阳、汝坟、临汝等地名根源)成为沙河的支流。
风穴寺的泉水算是汝河的支流源头之一,最长的根源源头在嵩县车村镇,古人称为天息山。风穴寺的泉水是汝州境内知名的矿泉源,上世纪八九十十年代地矿地质部门就检测出富含有益矿物质,地下又有麦饭石石层 ,是优质的矿泉。现在还存有多个泉水昼夜不息。
远远的山门,离寺庙还有1000米的样子,如果能走,最好是步行,虽然刻意人为的电瓶车也不贵(单程5元 往返8元),因为风景在路上,不然容易在电瓶车上错过夷园、水系等路边小景。
夷园里面的刘希夷之墓。夷园的名字大概就是从此而来。
刘希夷是唐朝诗人(唐高宗、武则天那个时候),最出名的诗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青年才俊,汝州本地人,过早去世(大约30岁)。
夷园门口的光绪22年的碑刻,刻录的是寺庙老名字。香积寺也好、千峰寺也好、风穴寺也好,历史上不断毁与建中,没有严格在原基础上复制。位置大致相同,但细节区位有偏差。香积寺的古碑立在这里,<喷空>笔者估计曾经是古香积寺的位置。
夷园里有人古装拍摄,2019.12.22
正法久住,佛音广闻。<喷空>小编认为,心有所境、所景、所静者,皆是礼佛。风穴寺在唐朝被重视,唐玄宗有所敕封,佛家一些宗派在这里成为一时中心,一个佛塔是七塔。还有9999斤的铁钟之类的,也是吸引游客的名头。
风穴寺保存较好,也和在特殊年代被用于军工医院、学校之类的有关,免于毁旧破坏。
寺内的武术班(非和尚)晨练
寺内登高,雾霾虽盛,远山还能看到。寺庙建设与狭窄的山谷,几乎三面环山
图片为自北向南,寺庙在建筑上的价值,一方面是在狭窄山谷里用足了智慧空间,一方面是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建筑传承,有“古建博物馆”之荣
图为寺后的所谓龙泉。泉水的确不错,常年不息,也是嵩山附近不常有的。曾经一些武大影视在这里拍摄过。水边见过几只松鼠,感觉自然生态还是较好的。水是汝河支流,至于是否流入了洗耳河或者其他河流,没有勘察。问过汝州的老师,说以前流入,现在可能有河道荒废。
这就是关于《介绍汝州风穴寺,中原名寺——河南汝州风穴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