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安市有多少人口】,西安市人口统计数据2022,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7个省会城市规模划分:2个超大、10个特大,杭州超南京2、西安市有多少人口,西安市人口统计数据20221、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7个省会城市规模划分:2个超大、10个特大,杭州超南京
省会城市是我国城镇化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入的主要方向。近年来,省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那么,当前省会城市的的规模类型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下称《资料》)梳理发现,当前,27个省会城市中,已有2个超大城市和10个特大城市。此外,包括南宁、合肥等多个省会也在积极向特大城市迈进。
2个超大10个特大 杭州超南京
城区人口是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显示,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小城市;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根据《资料》数据,27个省会城市中,共有12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超过了500万大关,其中2个城市超过了1000万大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州的城区人口达到了1487.8万人,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
广州作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一线城市中唯一的省会城市,也是整个华南地区的教育、医疗、交通、商业等方面的中心,城区人口总量非常大。作为“千年商都”,广州拥有大量的专业批发按市场,从业人员很多。
进入新世纪后,“东进南拓”成为广州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方向。天河、黄埔、海珠的琶洲等区域金融、互联网、高新技术企业、总部经济发展十分突出,集聚了大批大学毕业生。根据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局发布的数据,广州市2021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为1366.02平方公里。
广州之外,另外一个城区人口超过千万的省会城市是成都,数据显示,成都城区人口达到了1334万人。七人普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成都人口增量达到581.89万人,该增量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广州,高居第三,并且与第二名的广州差距非常小。十年间,四川全省人口进一步向首位城市成都聚集。从人口占比情况看,成都市人口2010年占四川省人口的比重为18.80%,2020年占比上升至25.02%。按照人口流动规律,流入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区,因此成都的城区人口规模也快速发展。
2个超大城市之后,共有10个省会城市城区人口处于500以上1000万以下的区间,为特大城市,分别是武汉、西安、杭州、南京、沈阳、济南、长沙、哈尔滨、郑州和昆明。这其中武汉和西安两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超过了900万大关,距离超大城市的门槛较近。
近期公示的《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预计到2035年,西安市城市服务人口将达2000万人、常住人口将达1500万-1600万、城镇人口将达1300万-1400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省会城市中,共有七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700万,其中6个是传统的大区中心城市,分别是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南京和沈阳。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这些传统的大区中心城市本身的基础就很不错,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沉淀了大量的教育、医疗、文化、产业等资源,大院大所、大国企等特别多。比如例如华中、中南开头的大学主要集中在武汉,西北开头的大学主要集中在西安,这些城市的集聚效应也很大,对周边的带动辐射能力都很强。
这6个城市之外,还有1个省会城市城区人口超过了700万,即位居第5的杭州,其城区人口达到了874.2万,比同处长三角的南京多了82.7万人。
历史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杭州的城区人口仅为90.5万,位居全国第21位,排在青岛、济南、昆明、鞍山等城市后面,而当时南京城区人口为170万,接近杭州的两倍。改革开放之后,杭州的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杭州的信息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人口流入,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
近年来,杭州也在积极补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短板。今年9月22日,杭州地铁19号线、3号线北延段、10号线后通段同时发出首班车,杭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拉满516公里,成为继上海、北京、广州、成都之后,全国第五个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多城迈向特大城市
在超大、特大城市之后,有9个省会城市城区人口处于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区间,为Ⅰ型大城市,分别是南宁、石家庄、太原、贵阳、合肥、乌鲁木齐、福州、长春、南昌。这其中,南宁、石家庄、太原城区人口均超过了400万人。这些城市中,包括南宁、贵阳、福州、合肥等多个城市明确了发展成为特大城市的目标。
比如,根据《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南宁将成为拥有1个主城区、4个副城新城、3个节点区域和1个特色生态环的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大都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枢纽城市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特大城市。
去年6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贵州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新闻发布会介绍,贵州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 提出到2025年 , 贵阳建成特大城市 。
在27个省会城市中,共有5个城市城区人口处于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区间,为Ⅱ型大城市,分别是兰州、呼和浩特、海口、西宁和银川。另外,27个省会城市中,拉萨是唯一的中等城市。
27个省会城市中,还有6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低于300万人,分别是拉萨、银川、西宁、海口、呼和浩特和兰州。其中,兰州城区人口已经达到了288.9万人,距离Ⅰ型大城市很近。有3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低于200万人,分别是拉萨、银川和西宁。这些城市所在的省域总人口规模都比较小,因此省会城市的城区人口规模也比较小。
2、西安市有多少人口,西安市人口统计数据2022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
陕西圆满完成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今天(5月19日)上午,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
▼普查主要数据
全省常住人口3952.9万人全省常住人口3952.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2.74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0.16万人,增长5.9%,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数据表明,我省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户别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21.13万户,集体户76.43万户,家庭户人口3597.54万人,集体户人口为355.3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3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3.22人减少0.69人。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人口地区分布分区域看,关中地区人口为2587.55万人,占65.46%;陕北地区人口为590.73万人,占14.94%;陕南地区人口为774.61万人,占19.6%。按常住人口总量,排在前4位的市依次是西安、渭南、咸阳、榆林。
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22.65万人,占51.17%;女性人口为1930.25万人,占48.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2下降为104.79。我省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85.22万人,占17.33%;15-59岁人口为2508.56万人,占63.46%;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9.12万人,占1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26.66万人,占13.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加2.6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9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6.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4.79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27.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556人增加为1839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6年提高至10.26年,文盲率由3.74%下降为2.75%。
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76.97万人,占62.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75.93万人,占37.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71.04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50.8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6.96个百分点。10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流动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326.71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99.32万人,流动人口为927.39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193.37万人,省内流入人口为734.0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25倍;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3.18倍;流动人口增长87.74%。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凸显。
民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930.63万人,占99.4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27万人,占0.5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降低0.0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05个百分点。10年来我省民族人口稳步增长。10年,西安市人口增长52.97%!
陕西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呈现出七大特点,此外,与2010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长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32.77%。
陕西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是人口数量平稳增长。
过去10年间,我省人口实现了从3700万到3900万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220多万人。增速高于全国0.52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04个百分点,净增人口数量在全国排第14位,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16位,与10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位次持平,反映出近十年陕西人口发展较为稳定。
二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9年,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是18397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2010年的1.74倍,在全国排位较2010年的第7位提升1位,居第6位,仅次于江苏省。全省文盲人口减少30.89万人,文盲率下降了0.99个百分点。
三是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人口性别比为104.79,低于全国0.28,比2010年下降了2.13。分地区看,渭南、汉中、宝鸡三地的人口性别比均在103 以下。
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儿人口685.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33%,比2010年增加了136.28万人,比重提高2.62个百分点,反映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取得成效。分地区看,榆林、延安、商洛等地的少儿人口占比达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526.66万,比2010年增加了208.2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13.32%,占比提高4.79个百分点,我省老龄化程度加深。
五是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从总量上看,全省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2472.76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172.21万人。从质量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年,比2010年提高1.2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187.59万人,占比48.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27.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6个百分点。
六是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人户分离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33.56%,占比较2010年提高17.77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23.46%,提高10.23个百分点。
七是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0年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了16.96个百分点,比上一个10年的增幅又上升了3.5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幅高出2.7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总的来说,十年来我省在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客观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
我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变化很大分区域看,与2010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其中,关中地区提高了2.77个百分点,陕北地区提高了0.11个百分点,陕南地区下降了2.8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与2010年相比,11个市(区)人口占全省比重“三升八降”,占比提高的三个市分别是西安、榆林、杨凌,分别提高10.08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占比下降的八个市分别是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安康、铜川、延安分别下降3.0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1.03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
各市人口位次发生改变,榆林前进2位,延安前进1位。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长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32.77%。得益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尤其是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陕南三市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陕南地区生态环境宜人,经济发展韧性强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是省委和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省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相信,随着陕南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人口发展的新变化。
陕西人口老龄化情况 从数量看,我省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岁以上人口将近7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9.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从结构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十年来,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6.3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0.9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4.7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7个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汉中、宝鸡、渭南、咸阳等地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全国范围看,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各地都将面临老龄化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贯彻落实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目前,我省已将养老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到《陕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中,特别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内容纳入规划。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先进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人们的身体素质日益改善,加之许多低龄老年人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为社会和家庭发挥余热的作用依然很大。
住房情况和死亡率数据此外,为反映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这次普查调查了普查对象当前居住住房的情况,包括住房间数、面积、住房来源、建筑年代、承重类型、生活设施等与人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目前以公报形式发布的数据,都是对普查主要数据的初步汇总数。有关人口居住状况的数据正在整理汇总中,下一步,陕西省统计局将以详细汇总资料的形式印刷出版,供社会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次普查惯例。关于人口死亡率,虽然老龄化在不断加深,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近年来我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基本稳定。
新闻来源:陕西统计局
本文关键词: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020年,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023总人数,西安市有多少人口,多大面积,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023年增长,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022总人数。这就是关于《西安市有多少人口,西安市人口统计数据2022(27个省会城市规模划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