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有大气层吗】,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月球有大气层吗:在月球上看地球,有什么“恐怖”的地方?为何让人恐惧?2、月球有大气层吗,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1、月球有大气层吗:在月球上看地球,有什么“恐怖”的地方?为何让人恐惧?
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自然天体,同样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天体,那么地月系统到底是如何带给人类恐惧感那?
当我们仰望星空最先看到的就是皎洁的月亮,它的视直径跟我们白天看太阳其实相差不大,这种最熟悉的感觉自然无法带给我们恐惧,但有一种说法认为在月球上回望地球,会让人类感觉到恐惧。
但是很可惜,人类从地球上看月球很容易,只需要夜晚抬头向上看即可,但是从月球上看地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在人类的历史上一共有12人登上过月球,1969年-1972年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成功6次把12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6次载人登月的着陆点都是在月球的正面,由于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导致它一直都是正面示人,因此也不存在被遮挡的情况。
如果从月球上回望地球,地球的视直径要更大一些,它悬挂在月球的高空,位置几乎不会发生改变,地球就像是一件精美的瓷器悬挂在那里。
当然不仅仅这12位宇航员从月球上回望过地球,由于每次载人登月都是三名宇航员参与,其中有一名宇航员会留守在指令舱中,等待着另外登月的两名宇航员凯旋,如果他们无法返回,他将独自回到月球。在等待的过程中,这6名宇航员也可以从月球上空来回望地球。
而像阿波罗8号试验飞船就载人绕月飞行但是并不着陆,宇航员就看到了美丽的“地出”。
那么这美丽的画面为什么会让人恐惧?
类似的照片大家在网上一定看到过很多次,无论是宇航员拍摄的还是一些探测器记录下的,我们的第一感受就是非常精美,例如下图中月亮女神号拍摄的美丽“地出”,你能看出恐怖在哪吗?
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这幅景象的本身,而是“身临其境”的问题。当宇航员真正的踏上了月球,那里是一片陌生的世界,由于环境的特殊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是奢望,在距离家园38万公里之外陌生危险的环境中,当我们回望地球,会在内心中不断地暗示自己,我远离了那个绝对安全的家园,自然而然也就升起了恐惧之心。
这种恐惧的来源并不是因为距离,而是因为危险地处境。
曾经登陆月球的12名宇航员他们在返回地球一段时间后都得上了一种怪病,在他们从月球返回地球的几个星期内都经常感到鼻塞、打喷嚏、流眼泪,症状上跟花粉过敏类似。
起初科学家也并不清楚原因,后来发现始作俑者竟然是细微的月壤,这种物质在月球上非常丰富,它们的直径不足一毫米,非常的细小。例如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之所以那么柔软就是因为月壤的存在。
这些粉末状的微粒会粘在宇航员身体的任何部位,当进入飞船后脱掉宇航服,就会受到这些月壤颗粒的侵扰。
在月球上最微不足道的月壤都可以给我们造成巨大的麻烦,这就是危险所在。当然月球的环境这只是冰山一角,月球是一个极其荒芜的星球,根本不存在大气层接近于绝对真空,因此说要想自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那都是奢望,因为根本没有。
简单设想一下,如果因为宇航服出现故障无法使用,那么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真的可以等到地面上的救援力量吗?答案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自然是不能的,此时我们只能是无助的遥望着远方的地球,没有温馨只有恐惧。
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不仅如此温度还会非常的极端,由于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导致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严格相等,一昼夜大约是28天,夜里极寒没有太阳的直射温度可以低至零下180摄氏度,而在白天阳光充足温度可以飙升到130摄氏度以上,整个昼夜温差达到了300摄氏度。
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抬头回望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自然是充满着恐惧,恐惧的不是地球,而是自己远离家园38万公里,处在一个危险陌生环境中。
设想一下,未来人类如果进行载人登陆火星,那么是否也会这样恐惧哪?要知道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最近也要5500万公里,最远的时候4亿公里。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月球有大气层吗,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
地球是一个拥有生命、具有勃勃生机的星球,能够支撑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除了液态水、磁场和适宜的温度以外,含有适量氧气的大气层也至关重要大气层不但为地球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物质资源,同时也保护着地球免受或者减弱地外小行星的撞击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月球有大气层吗,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有什么“恐怖”的地方) 月球有大气层吗,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有什么“恐怖”的地方)](https://ss0.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687514476,2486638302&fm=253&gp=0.jpg)
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
地球是一个拥有生命、具有勃勃生机的星球,能够支撑生命诞生的基本条件,除了液态水、磁场和适宜的温度以外,含有适量氧气的大气层也至关重要。大气层不但为地球生命的诞生和繁衍提供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物质资源,同时也保护着地球免受或者减弱地外小行星的撞击影响。
虽然大气层中的气体物质较轻,但作为整体存在,它们仍然会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距离地面越近,则气体的密度越大,产生的大气压强就越大。而距离地面越远,由于受到的引力影响逐渐减弱,气体物质的密度就会逐渐减少,大气压强持续降低,直至接近真空状态。那么,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到底有多大呢?
其实,很早以前,人类就对大气层的厚度数值感兴趣。连同其它自然地理和天文现象一起进行了持续不断地研究。最早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描述,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经做过推想,人类脚下的地球由四个“实层”和一个“虚层”所构成,其中四个“实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火层、气层、水层、土层,一个“虚层”则位于火层以下,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存在。只不过,当时亚里士多德并未就每一个层级的厚度做出推测。
到了近代,随着人类物理科学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地球本身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64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彻利和维瓦尼,应用实验的方法确认了大气层是存在重量的这一重大结论,由此推测出地球的大气层必然存在着一定厚度,最后通过实验推测出大约8公里的数值。
然而,8公里的数值肯定不是大气层的精确上界。随着气体物理科学、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有条件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到上世纪40年代,人类掌握了火箭发射技术,利用火箭,人们将大气层的上界拓展到400公里以上。
随后,又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意识到极光现象的产生,是地球大气层参与的这一结论之后,人们又把距地面1200公里左右的高空,即产生极光的地方,视为地球大气层的边界。
上世纪中叶,美国科学家施皮策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外大气圈”的概念,将距地面500-1600公里的区域视为外大气圈,认为1600公里高度或许就是地球的大气层边界,在这个高度上,大气组成物质已经与宇宙空间逐渐融为一体了。
目前,科学界对于大气层厚度的主流观点,认为其高度的界限,应该处于距地面2000-3000公里。划分的依据是针对高空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中,中性气体物质的平均密度对比而得出的。按照星际空间内中性气体物质密度每立方厘米存在1个的这个标准,在距地面2000-3000公里高度的地外空间中,正好与这个数值相吻合。
“地冕层”随着地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发现,在远离地球的星际空间,其中性气体的密度,要远低于每立方厘米1个的这个标准,所以,科学界越来越觉得地球大气层的厚度,仍然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复杂,从地球到星际空间的过渡带,也势必会相当长,绝非一条界限所能够划分得清楚的。
于是,科学家们试图利用宇宙中更加具备普遍性的标准,来定义地球的大气层。在上世纪中叶时,斯皮策所提出的“外大气圈”概念,用现在地理书籍中的术语表示,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散逸层”。在散逸层中,大气的密度已经变得非常稀薄了,这些仅存的微量气体,在太阳辐射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都发生了电离,使得这层结构中,单纯的质子、氦原子核的含量,大大超出中性氢原子的数量。由于受到地球的引力变得很小,所以散逸层中被电离的物质,有一部分会被进一步激发从而逃脱地球的束缚,飞入宇宙空间中去。
但是,关于散逸层的上边界到底延伸到哪里,至今也没有定论。于是有科学家运用太阳“日冕”的概念,将其应用到地球的大气层中,提出了“地冕”的概念,来形容包围地球的、非常稀薄、处于电离状态的“氢原子云”层。
构成“地冕”的“氢原子云”层,主要是质量最轻、密度最小的氢原子,它们来源于地球大气层中的水蒸气、甲烷等含有氢元素的气体物质,当在高空中,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发生电离,氢原子被“释放”出来,一部分沿着原有运动速度和轨迹逃离地球,一部分则返回地球散逸层的底部,等待着下一次的“飞升”,另外还有一部分则短期地保留在了散逸层的“地冕”之中,发生着循环往复的与太阳风交换电荷的使命。
正是由于散逸层的上部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带实在太长、而“地冕”层由于组成物质的周期性不能大幅度延伸的这一结果,所以,有科学家将可以通过实验获取其厚度数据的“地冕”层,作为地球大气层的边界。
“地冕”层的上界到底在哪里?高空处的氢元素,会与来自太阳的紫外线等高能辐射发生散射现象,继而发生辉光。其中发出光线的最强谱线为莱曼阿尔法辐射,是氢原子中的电子,从主量子数 n = 2 跃迁至 n = 1 时发出的。科学家们正是利用这一特性,从而来测定“地冕”的界限。
该项任务自然落到了可以高效探测星体周围等离子体的SOHO探测器,这颗探测器是于1995年开始发射的,围绕太阳进行运行,主要任务是对太阳的结构、日冕层、太阳风等开展研究,由于上面携带了可以过滤来自其它遥远天体发出的莱曼阿尔法辐射,所以可以很精确地测量日冕的情况。而这颗探测器的一个附属任务,则是对“地冕”进行观测,虽然在“地冕”中发生的莱曼阿尔法辐射传到探测器上已经很微弱了,但是由于探测器接收信号的超灵敏性,使得我们准确了解“地冕”的边界成为了现实。
根据监测的结果,“地冕”的上边界,可以延伸到距离地面63万公里左右,这个数值几乎是地球直径的50倍,也大大超出了月球和地球的距离。所以,从对“地冕”的最新研究中,我们可以认为,地球的大气层的可测上边界,就是“地冕”的上界,即63万公里的区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月球都被包含在地球的大气层中,而我们人类,到目前为止严格来说还没有真正离开过地球。
本文关键词:月球有大气层吗?成分是什么,金星有大气层吗,月球恐怖照片胆小勿入,月球有大气层吗大气层里有水吗,月球有大气层吗图片。这就是关于《月球有大气层吗,为什么月球表面无大气层(有什么“恐怖”的地方)》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