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关于【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地道战主要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2、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

1、地道战主要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20世纪60年代,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反映抗日战争敌后战场游击战术的影片《地道战》和《地雷战》曾经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是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为了打击敌人、保存自己,在不利的地形和极其简陋的武器装备条件下,化整为零,在与敌周旋、殊死战斗中创造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冀中地区必须坚守不能后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规模“扫荡”。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和反“蚕食”斗争,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941年以后,日伪军强迫敌占区的老百姓在冀中地区周边建据点、碉堡1000多处,使冀中根据地基本区的面积、人口减少2/3。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冀中军区希望将机关、部队撤至太行山根据地,待形势好转再返回冀中。晋察冀军区领导认为可以考虑冀中军区的意见,而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坚持认为应该坚守冀中根据地,因为冀中地区是华北重要产粮区,日军正急于将华北变成兵战基地。从冀中的客观条件来看,是易攻难守的大平原,而且以八路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一旦撤出,几乎不可能再返回来。因此,从战略上看,必须不惜代价,在冀中地区抗击日军的“蚕食”和“扫荡”,既要拖住日军,又要为后来的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相结合。在日伪冀中进攻之初,八路军面临两大困难:一是冀中地区地处平原,无险可守;二是缺枪少弹,武器装备简陋且极度缺乏。这也是为什么冀中军区曾经考虑退守太行山一线的原因,打算利用山区地形,便于坚守。然而,从整个大局着眼,尽管八路军无险可守、武器缺乏、装备简陋,也不能让出冀中平原地区,那就需要发挥高度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想办法改造地形,使平原的地形像山区一样有利于坚守;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和土办法,制造有杀伤力的武器;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地道最初源于人民的创造,冀中的民兵、党员干部、老百姓过去为了防备敌人追捕,挖过“蛤蟆蹲”、地窨子、红薯窖,敌人来了,人可以藏在里面,但最大的问题是蹲在里面只能藏不能打,而且一旦被敌人发现,跑都跑不了,所以“蛤蟆蹲”逐渐变成了两个口,既能藏又能跑,但还是不能打。后来在八路军工程技术干部的指导下,地道发展为地上、地下工事相结合,地上工事能够掩护地道口,打击敌人;地下工事要扩挖坑道,打好隔断,防水、防毒、防火,打藏结合,既能隐蔽自己,又能打击敌人。

地雷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但过去只是作为障碍物使用,埋在阵地前,形成雷场,杀伤敌人有生力量。红军时期曾经用竹筒、罐子、木盒子装上黑火药,做成地雷用以杀敌。抗日敌后战场地雷战得到推广、应用,一方面与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过于简陋、缺乏有关。八路军用洋油桶、茶壶等坛坛罐罐或者用石头制造雷壳,这种自造的土地雷成本低,一个土地雷和一颗子弹的成本差不多,但杀伤力却比一颗子弹大得多,有了地雷就能缓解极端缺乏武器的困难。另一方面从战术应用的角度来说,过去对地雷的应用法则是在阵地前方形成雷场,以迟滞敌人进攻。地雷战中的布雷不是完全被动的防御,而是用来封锁敌军交通,迟滞敌军行动。敌人进村袭扰,地雷就埋在水井口、灶台旁、牲口棚和门窗处,无处无雷,无处不炸,吓得敌人不敢进村。

麻雀战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的时期,在和日军作战中总结出的战术打法,特点是忽聚忽散、忽隐忽现、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用袭击、伏击、阻击的办法,找准机会对敌人进行零敲碎打。麻雀战需要配合地道战、地雷战使用,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这样才能隐蔽、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体现人民战争特点。在党的领导下,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把群众经验提炼、总结、升华、推广,集思广益,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这些游击战术。

地道战后来发展成了连成一片的地道网,户连户、村连村,这时的地道不是一家一户的地道,而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工程。这时的地道战发挥的作用也不仅仅是防御,反而具备了进攻的条件,可以用来逐渐包围敌军的据点,极大地拖累敌人,分散其兵力,为最后反攻做准备。地雷战增加了日军“扫荡”的难度、阻滞了“蚕食”的速度,使敌人不敢轻易进占村庄进行抢掠,有效地保卫人民的劳动果实和生命财产。八路军把推广地雷战当成人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造成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局面。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麻雀战不断袭扰敌人,以最小的代价,给敌人制造最大的困难,打得他们闻风丧胆、坐卧不宁,逐步争取战争主动权。

2、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

去年深冬应邀为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的一些文物保护项目拍画册,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个不是常识的常识:地道战的故事发生在哪儿?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日落西山、天色傍黑之时我们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曲阳桥乡的高平村,村西头有一个小小的烈士陵园。这里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村中尚保留抗日战争时候的地道,并建有抗日战争纪念馆。想当年高平村的村民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地道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天上暖暖的晚霞和墓地瑟瑟的寒风衬托出了陵园的肃穆,讲解员轻声告诉我们,电影地道战里的原型高老忠和高传宝的原型就是这个村里的烈士刘傻子。而电影地道战的剧本素材也完全是从这里取材并写作的。电影的编剧任旭东先生当时在村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当年编剧任旭东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听说了高平村的事迹,于是便来到了这里,详细的了解了村里在抗战时期的情况。当时的高平村虽然处在鬼子炮楼的层层包围之下,却从未被占领。高平村从1943年秋开始,动员全村的老百姓抗战挖地道,动土十万余方,建立了户户相通、家家相连、四通八达、能攻能守,长达八十多里地的地道网,成为了当时全县闻名的抗日模范村。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在其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成功地反击了敌人5次围剿。特别是最后一次,来了2000多日伪军打了整整一天,最后丢下59具尸体大败而逃。高平村当年还有一个杀敌英勇的村民获得了晋察冀军区授予的“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任旭东抓住了高平村这些真实感人的抗敌事迹,写进了《地道战》的剧本里。

在一次采访中,他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老民兵,回忆中老人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高平村的地道战歌:埋好了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激动的任旭东老师立刻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这就是电影地道战主题歌的雏形。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

虽然电影地道战的拍摄完成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这部电影歌颂了一代人,教育了一代人,激励了一代人。那种不惧强暴、勇于反抗、智勇双全、敢于胜利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们这个时代。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一代名臣范仲淹是高平村人。不断有史料证明,这里是北宋范仲淹的生身之地。“真定名藩,生身在彼,”范仲淹写给友人的信中的这些文字,透露出一代名臣与高平村的不解之缘。寥寥数语点出了高坪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底蕴。

本文关键词:地道战主要内容300字,地道战主要内容100字左右,地道战主要内容100字,地道战主要内容简介,地道战主要内容500字。这就是关于《地道战主要内容,地道战电影讲的是什么内容(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地雷战和麻雀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爱护眼睛小常识手抄报内容 爱护眼睛小常识

下一篇: 白点树胶怎么清洗 白点树胶怎么清洗才干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