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关于【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官至太子太保2、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明朝宗室中的极品

1、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官至太子太保

前段时间,笔者从临沂市区到莒南县板泉镇拜访朋友。寒暄一阵之后,笔者提议到周边走一走,参观一下相关的人文古迹。朋友一开始提议去渊子崖,不过笔者之前已经去过。朋友思索片刻,再次提议说:“我们去王璟故里参观一下吧。”这个地方,笔者听说过但未曾实地探访,因此朋友提议之后,就欣然成行。

说起来,王璟故里距离渊子崖也不算太远。从板泉镇驻地,沿着向刘庄方向的道路行驶,过了渊子崖之后向西转,就可以来到大白常村(现在叫白常社区)。而从大白常村再往西,就是沭河了。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根据莒南县地名资料记载,大白常这个名字其实也与沭河有关。相传,王姓于北宋末年迁此建村,村庄座落在沭河东岸,以河流似白色的布带,水流不息,而取名白常;后因村大,改称大白常。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大白常村是一个王姓聚居村庄,进村之后随便打听,“王璟”这个名字无人不知。实际上,村里还建了一座“王璟故里”的牌楼,就在南面的村口处。

对于当地人来说,“王璟”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但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下面还是根据史料记载,简要介绍一下王璟的生平。

王璟是明代人,在《明史》中有传。《王璟传》开篇就说:“王璟,字廷采,沂人。成化八年进士。”这里的沂指的是沂州。在明代没有莒南县的区划,板泉镇一带属于沂州的辖区,后来沂州升级为沂州府,这里就属于兰山县管辖。到了上世纪中期,莒南县设立,板泉镇才划了过来。

王璟考中进士之后,为官干练且有操守,因此逐渐身登高位。他先后任河南省登封知县、两京御史、巡抚山海关、保定诸郡等职务。弘治九年晋为光禄寺少卿。弘治十四年再升为南京鸿胪寺卿,是年擢 都察院佥都御史,理两浙盐政。进入正德年间,他一度被罢官,不过很快就被重新启用。正德十年,他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不久升为左都御史,后封太子太保。

在明清时期,“太子太保”只是一种虚职,但它背后代表着很高的荣誉。封为太子太保,意味着进入“三师”的行列,只有朝廷的肱骨重臣才能得到这一待遇。整个临沂历史上,能官至太子太保的人也并不多。王璟成为太子太保之后,也给整个白常王氏家族带来了莫大的光荣。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如今,在大白常村还有一处文物古迹,那就是“王璟御封林”,这也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严格来说,现在这处文保单位,是由两处古迹合并而成。因为王璟的地位,他在世时,朝廷曾为他的祖、父进行加封,形成了“王氏御封林”。王璟去世之后,朝廷赠官“少保”,谥号“恭靖”,也御赐葬林,称“王璟御葬林”,原址在临沂老城外东南三里处的姜园。后来搬迁至大白常村,与祖茔合在一处,统称为“王璟御封林”。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御封林的正屋为“王璟祠”,左右两侧分别是祖茔碑、王璟墓碑以及石人石马等,庄严肃穆,底蕴深厚。因为这里相当于白常王氏的家庙,加上王璟的历史地位较高,御封林对面也修建有戏台。

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郯城地震时,御封林也受到影响,古人曾立碑记叙此事,这又增添了这座古迹的历史价值。

如此村庄,能有这样一位历史名人,沂蒙大地真可谓底蕴深厚、人杰地灵。

2、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明朝宗室中的极品

前言:有明一代,宗室犯法似乎已成为常态,往往为后世史学家所诟病。得益于朱元璋的封藩制度,明令后世子孙实禄不治事,永享帝国的红利。导致这些宗室们在封地无所事事,欺男霸女,搅扰地方,无恶不作。当朝皇帝念在“亲亲之情”,往往不予追究。以至于在明英宗正统时期,竟然发生辽王朱贵烚霸占亲妹,此等有违人伦的皇室丑闻。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辽王府,图侵删

站队错误的辽王一系

首封辽王朱植,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生于洪武十年,母妃韩氏。根据《荆州方志》记载,其母妃韩式是高丽进贡来的妃子。如果方志记载属实,那么朱植是明代皇室中少有的“混血王子”了。

洪武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第二次封藩,未及周岁的朱植被封为卫王,同时册封的还有蜀王朱椿、湘王朱柏等兄弟。

册封皇子椿为蜀王、柏为湘王、桂为豫王、楧为汉王、植为卫王,改封吴王橚为周王。——《明太祖实录》

随着局势的变化,卫王朱植尚未就藩,就被朱元璋改了封地。当时,北元的残余势力依旧频繁骚扰明廷边境,辽东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辽东靠近高丽,高丽也蠢蠢欲动屡出兵范界。朱元璋思量之下,欲改封朱植为辽王,镇守辽东。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以武定侯郭英第三女为朱植的正妃。并且命朱植岳父郭英先行前往辽东营造辽王宫室。

洪武二十五年,朱植正式改封辽王,就藩广宁。辽东条件艰苦,朱元璋考虑到辽东民弊兵乏,只得以树木栅栏建成王府。身为皇亲贵胄,朱植并不在意,相比周王朱橚从条件艰苦的云南封国逃跑,朱植强朱橚太多。

筑辽王府于广宁,先是王之国未筑城府,树木栅于广宁西大淩河北,草创宫室以居之。——《明太祖实录》

朱植镇守辽东期间,还算小有功绩。与燕王朱棣相互配合防御北元、与高丽互市。但是也仅此而已,还未来得及再建功勋的朱植就被卷入了“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惠帝朱允炆为了避免辽王朱植、宁王朱权与朱棣相互联合,下诏朱植与朱权回京。朱权拒不奉诏,朱植却顺从地回京了,被削掉三护卫。

召辽王植、宁王权归京师,权不至,诏削护卫。——《明史.恭闵帝本纪》

朱植与朱允炆同生于洪武十年,共同成长与皇宫,相比谷王、珉王、代王等人,不是削爵就是幽禁。想来叔侄二人关系应该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仅仅是被削护卫那么简单。再加上朱植的岳父郭英曾征讨过朱棣,这也为后来朱植的结局埋下伏笔。

建文四年,明成祖朱棣即位。不等明成祖秋后算账,惴惴不安的辽王朱植当即表示辽东苦寒,请求改封荆州。原辽王三护卫也愿意献于辽东防务,仅别给荆州一护卫即可。明成祖欣然接受。

贤弟以辽地荒远,经涉海洋馈运为难,固请改国荆州。且以广宁重镇,就留三护卫于彼以益边防。欲于荆州别给一卫备使令,言之再三,郤而复至,谦约之诚,溢于言表。——《明太宗实录》

虽然朱植已经在夹着尾巴做人,但是明成祖并没有打算放过朱植,时不时的敲打一下。永乐元年,明成祖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说辽王朱植恣扰军民,纵容下人违法。就这样被莫名其妙的训斥了一番。

敕辽王植曰:王在国中素循礼法,于造作商贩之事,未尝妄为。今闻所遣内人在外纵恣挠法,侵扰军民,王之美名,此辈必惩治之,不可恕也。——《明太宗实录》

永乐十年,朱植又被莫名其妙的给罚了,这一回连罪名都懒得给了。辽王府仅存的一个护卫也被削了,堂堂太祖之子,朝廷亲王,竟然只有三百校尉可供驱使。

辽王植有罪,削其护卫及仪卫司,止给军校尉三百人备使令。——《明太宗实录》

朱植在战战兢兢中,又活了十余年,丝毫不敢逾越,死于永乐二十二年。每当朝廷宗室亲王、勋戚重臣死后,朝廷都会下令缀朝七日、三日、一日不等,以示哀荣。但是朱植,仅是照例遣官祭葬,连谥号也是次年明仁宗即位才给上的。

可见明成祖对于朱植的成见还是很深的,史称“嫌之”。好在朱植如履薄冰,明成祖也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惩罚他,也算是保住了辽王一系。

但是他的儿子,第二代辽王朱贵烚,却没有其父的觉悟。辽王一系本身就被明成祖嫌弃,朱贵烚袭爵之初还算老实了几年,颇有贤王之风。之后再封国荆州多行不法,令皇室颜面丧失,最终落了个削爵幽禁的下场。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辽王府一角,图侵删

伪装的“贤王”朱贵烚

第二代辽王朱贵烚,原是朱植的次子,于永乐二年被封为长阳王。辽王世子朱贵煐早卒,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老二朱贵烚于明仁宗洪熙元年袭辽王爵位。

从朱贵烚的前期经历来看,虽然没有其父朱植的低调,但是做事行径还是有一些贤王作风的。

①礼贤下士

宣德三年,辽王朱贵烚上奏侄子明宣宗称:荆州府官学,退休教授陈绍先,是荆州当地大儒,通晓经史,有贤声。请求以陈绍先为辽王府纪善。

辽王贵烚奏举前荆州府学教授陈绍先,端重有学,乞除本府纪善。——《明宣宗实录》

收到奏章的明宣宗感慨不已,想不到宗室中还有这等贤王,主动要求大儒辅导他学习经史,这在宗室中可是不多见的。明宣宗在吏部官员以有违祖制的情况下,明宣宗依然同意了朱贵烚的请求。

上谕行在吏部臣曰:王欲亲近儒者,讲论经史以资辅导,此意良嘉,其从之。吏部言:选才授官,出自朝廷,王岂可自择。上曰:朕推诚以待,宗室不必校此。——《明宣宗实录》

②兄友弟恭

宣德四年,身为长兄的朱贵烚又主动为弟弟、妹妹们主动请封。虽然这是身为一族之长应做之事,但是宗室之内兄弟阋墙,苛刻岁禄,拒不请名、请封之事时有发生。对于朱贵烚的请求,明宣宗都一一准许。

辽王贵烚奏,弟八人已封者三人,余皆长未封。妹三人已选仪宾,未嫁,俱无居宅,请令有司创建。——《明宣宗实录》

好一副礼贤下士、兄友弟恭的贤王做派,明宣宗也应该是基于这些琐碎事,对于辽王朱贵烚印象还是不错的。对于朱贵烚请求校尉、修葺王府、升迁王府官员等等,都是一一照准。

辽王贵烚奏,府中军校止二百人,不足于用。上命行在兵部,于荆州三卫实拨军旗三百人以益之。——《明宣宗实录》

辽王贵烚奏,本府正门自前未建,迎送诏敕表笺,俱于偏门出入。揆礼禾安,请向南置门。又宫殿外房舍墙垣,多因雨坏,亦请修治,从之。——《明宣宗实录》

对于明朝宗室来说,在封国内吃喝玩乐,安享一生,不捅大篓子,死后就能混个贤王的名声。如果还能在做几件有贤声的事情,那就再好不过了。不知是不是宣宗这些年对朱贵烚太好了,所奏事情都会照准,一时风光无二。让朱贵烚产生了错觉,也忘记了其父朱植夹着尾巴做人的日子,或者说先前的贤王做派都是伪装的。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辽王府龙壁,图侵删

撕下伪装:荒淫暴虐的朱贵烚

膨胀心爆发的朱贵烚,开始了作死的人生。

宣德七年,明宣宗收到来自荆州府的奏报。朱贵烚当初纳娶荆州左卫总旗薛冬宝的长女为妾,不久后又想把人家的次女娶回去。薛冬宝不从,并且次女已经许配了人家。朱贵烚大怒,找个借口把薛冬宝给投入大狱,刑部官员应该是知道薛冬宝是被辽王朱烚给冤枉了,略作惩罚便释放了薛冬宝。

遣书戒谕辽王,初荆州左卫总旗薛冬保,借役辽府。辽王既取有长女,又欲取其次,冬保不从,已纳赘壻。王怒,诬以他事执送刑部,赎罪复原卫,王怒不已,遂奏刑部官黄昱受赂释之。——《明宣宗实录》

朱贵烚不肯了,面子上也过不去,反过来诬告刑部官员收取了薛冬宝的贿赂,把人给释放了。明宣宗以事涉亲王,下旨复核,但是结果可想而知。不管是强娶民女,还是诬奏刑部官员,知道真相的明宣宗也并未多加斥责,把罪责归于王府官员。也算是给朱贵烚留了不少面子。

复书辽王曰:王前所言薛冬保事,验之皆非实。盖近例赎罪者,军复原伍,民复原籍,非独冬保然也。且刑部官,未尝有黄昱姓名,此小人之妄言。而王之过听也,法司必欲究治王府官巫罔之罪,朕虑伤王意,姑置不问。王自今宜戒慎,勿惑邪说,庶几享福于悠远。——《明宣宗实录》

这种强娶民女,发生在宗室之内,应该是在常见不过了,宣宗能宽宥朱贵烚也实属正常。那么接下来的一桩桩一件件,简直是又违国法,又违天伦。尤其是明宣宗去世后,明英宗幼冲登基,朱贵烚可以说是完全不把这个侄孙皇帝放在眼里了。

①对庶母不孝,殴打弟弟

宣德九年,辽王朱植庶妃、衡阳王朱贵㷂之母谢氏,上奏朝廷告朱贵烚“违礼背义”。先是克扣弟弟衡阳王朱贵㷂的岁禄,对庶母谢氏不孝。衡阳王呢,知道哥哥朱贵烚这种无礼行为,当然不服气,就跟朱贵烚言语上起了争执。朱贵烚身为辽王一系族长,怎能吃亏,把衡阳王抓起来打了一顿。

收到奏报的明宣宗,只有两边和稀泥了,给辽王、衡阳王各复书信一封。因为宗室之中叔侄相争、兄弟阋墙,甚至父子相互诬告等事件,实在是正常不过了。

书谕辽王曰:得王奏,诸弟因禄米有言王笞辱之。夫兄弟同气至亲,弟有未善,当从容委曲训谕,果若不听,亦当隐忍以尽友爱之道。何至遽加笞辱?此王之过也。又得衡阳王母奏王非礼之事,不止一端,朕固不尽信。特录以示王,果有其事,急宜悛改,如或无之,亦当加勉,以尽爱弟之道。——《明宣宗实录》

书谕衡阳王曰:尔母近奏辽王数事,辽王亦奏王及王之母所为未善,朕不之信。今录示王母子,有即改之,无则加勉。凡人兄弟同气,至亲兄有过举,弟湏隐忍顺受,益加恭敬,不可辄怀忿怨,王自今宜惇德秉礼谨事兄之道。——《明宣宗实录》

不知道是不是明宣宗的回复,让辽王朱贵烚误会了。以为明宣宗是偏袒他,朱贵烚非但没有“果有其事,急宜悛改,如或无之,亦当加勉”,反而是变本加厉。先是拒绝衡阳王母子进入辽王府家庙,拘禁王府校尉侍从。后又彻底断了衡阳母子的岁禄,导致衡阳王母子“忍饥终日”。衡阳王大小也是明太祖之孙,辽简王朱植之子,怎可如此对待?

辽王贵烚恨衡阳王贵㷂母子其过,遂绝往来。亦不容谒家庙,悉拘其左右使令之人。至薪米无给,或忍饥终日。——《明宣宗实录》

②犯大忌,请求归还护卫

宣德十年,明宣宗病逝,年方十岁的明英宗即位。

不知是仗着宣宗皇帝当年的宠信、纵容,还是仗着如今辈分高(英宗要叫辽王叔祖),竟然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明宣宗死后不久,辽王朱贵烚就迫不及待的请求小皇帝,增加岁禄、归还早年其父朱植被削掉的三护卫。

真不知道朱贵烚脑子在想什么,当初明成祖被迫“起兵靖难”不就是因为建文帝削藩?削掉的护卫还想还回去,是欺负新帝弱冲,还是意图谋反?正德时位于江西的宁王倒是还了护卫,后来用来谋反了。

明英宗可能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身边的大臣杨士奇等人知道,岁禄是给增加了,但是归还护卫之事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杨士奇等言:臣等看得辽王贵烚所奏,欲复护卫,难允。但言岁久人口益众,日给艰难,此理之。所有况各王禄米比辽府皆多,宜每岁加与一千石,用笃亲亲之义,从之。——《明英宗实录》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辽王墓,图侵删

③仗杀朝廷的王府属官

朱贵烚的请求归还护卫之事,皇帝没有答应。他本人也没有觉得有任何过错,继续在荆州府内爆发天性。不久后,朱贵烚又在封地闯下了大篓子。

正统三年,明英宗收到来辽王府长史杜预的奏报,说辽王朱贵烚经常外出同麻阳王等人喝花酒。喝酒就算了,碰到路上躲闪不及的行人,就殴打他人,严重的直接被打死了。

闻尔常出外饮酒,中夜方回,麻阳等王与尔同恶相济。亦常走马出入小巷,人不及避者,輙非法棰击,或伤害性命。——《明英宗实录》

面对长史的劝诫,朱贵烚不以为意。明英宗听闻后,特意派遣锦衣卫指挥前来宣旨,虽说已经出了人命,但是明英宗还是顾及到亲亲之情,只是严厉斥责,并没有实质性的惩罚。

朱贵烚反而不干了,把告密的长史杜预直接给杖杀了。这一下篓子可就大了,杜预虽然是王府属官,但却是朝廷派遣的直属官员。

这一举措,导致湖广三司官员勘察,这一查不要紧,朱贵烚这么多年的违法事全部给查出来了。仗杀长史、鞭打荆州知府、强买强卖、侵占湖港、克扣军饷、侵占民房等等诸罪。最严重的莫过于,为运送抢来的柑橘,逼死车夫杂役三十多人。简直是天理难容。

仗死长史杜述,擅笞荆州知府刘永,择强壮三百余人强买货物,侵占办课湖港,强网学舍池鱼,每年假以进贡于夷陵等州,江陵等县夺军柑橘,起州县人夫递送,逼死者三十人。——《明英宗实录》

其中查到一条,与两个已婚妹妹通奸乱伦。因为有损皇家声誉,被有关官员给隐匿不报。

④有违人伦,奸杀妇女十余人

其实明英宗应该是已经觉察到一二了的,也就是在锦衣卫指挥使宣旨的那道圣旨上,有这么一条。辽王各府王爷不要轻易出入,各郡主及王妃、母妃等人住处。需要行礼,行完礼立刻出来,不要逗留。

自今尔及诸郡王,皆毋轻出各郡主及郡王之母与妃皆毋擅入,若岁时行礼,礼成即出,毋久留,以召外议。——《明英宗实录》

明英宗此举应该是预防一二用的,但是没想到朱贵烚竟然真的这么色胆包天。霸占江陵郡主、泸溪郡主两位妹妹。而且此时这两位郡主早已出嫁了的。尤其是江陵郡主,是朱植的长女,宣德二年就已经出嫁,到此时应该有三十岁左右了。而且从辽王朱贵烚凶戾来看,这两位妹妹应该是被胁迫的。

连妹妹都不放过,更别说旁人了。朱贵烚累计掠夺别人妻女数十人,因为不从,被奸杀的妇女就有十几人。其中里面还有朱贵烚正妃的弟弟,千户曹广的妻子女儿。真可谓是惨绝人寰!

先是王与江陵、泸溪二郡主乱,又通千户曹广等妻女数十余人,非理奸死者十余人。——《明英宗实录》

这起丑闻本来是被有司官员隐瞒了下去,但是明英宗已经风闻到了一些消息。为了防止相互包庇隐瞒,派遣英国公张辅、驸马都尉赵辉(朱元璋驸马)等超级元老勋戚前去调查,才得以验证。

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

辽王墓,图侵删

后记:辽王朱贵烚结局

正统四年,经过数月的审理,辽王朱贵烚所有罪状被审理的一清二楚。朝廷廷议,辽王朱贵烚废卫庶人,责令看守先代辽王朱植陵园,岁禄一千石。

辽王罔顾大伦,难承国祀,宜从废黜...尔凶悖顽狠,淫秽无状,黩乱人伦,灭绝天理,伤败风化,污辱祖宗...依祖训削去王爵,降为庶人,令尔归守辽简王坟茔,岁给禄米一千石。——《明英宗实录》

是的,仅此而已,被废为庶人,而且还有岁禄。

正统十一年,辽庶人朱贵烚上陈奏疏:府中子女均已成人,府邸狭小,及成年子女已到婚配年龄,希望朝廷扩建府邸及解决子女婚配问题。明英宗都一一照准。

正统十三年,辽庶人朱贵烚因府中失火,房屋、财产全部被焚烧殆尽。朱贵烚一口没上来,活活给气死了。就这样,朱贵烚结束了荒淫、暴虐的一生,只是这报应似乎来的晚了一些。

明清史学者王春瑜先生说:“明代宗藩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对明王朝都是腐蚀剂,危害多端。说他们是‘弃物’,也就是理应被抛弃的社会垃圾之谓也。”

话说得很直白,但是很正确。明朝的绝大多数藩王们,只是耗费国家财富、民脂民膏的蛀虫,在封地又祸害百姓,扰乱地方安定的毒瘤。蛀虫,毒瘤仅此而已。

朱贵烚残杀军民数十人,奸杀妇女十余人,胁迫霸占‬亲妹‬。对于这种人来说,说他是垃圾、蛀虫、毒瘤都是夸奖他,这已经不是有违人伦那么简单,简直是有伤天和。

本文关键词:明朝王瑾,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资料,明朝王景,明朝重臣王璟,明朝王璟属于哪里人。这就是关于《明朝王璟三兄弟简介,莒南县板泉镇大白常村有位历史名人叫王璟》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什么独特 双子女的魅力为什么独特

下一篇: 支付宝扫福图片大全(支付宝扫福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