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干燥蒸发水分的量
蒸发量计算公式:H=50(Pm-P)(1+0.135Vm)[L/(d·m)]。
露天的每年大约蒸发3/4000毫米。平均到每天就是1cm水位下降。夏天的话,看环境温度和风速,一般在1cm左右。因为夏天温度高,1000平方米蒸发1cm大约就是10吨水。
%。经过一次浓缩的蒸发水分量,不能大于进料量的80%。料液过多,加热蒸汽不足,则管下部积液过多,会形成液柱上升而不能形成液膜,失去液膜蒸发的特点,传热效果大大降低。
提高干燥速率的途径(化工原理中复习题)
1、措施:1)提高热空气进干燥器的温度和降低其湿度; 2)提高热空气通过物料的流速 3)改变热汽空气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如将物料充分分散在气流中,增大气、固两相接触表面,或气流垂直通过比平行通过物料层效果好)。
2、干燥速率取决于水分在表面的气化速率(表面气化控制阶段)主要受物料外部条件的影响。
3、提高干燥时气流速度而使恒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增大。干燥中,与临界点对应的物料含水量xC称为临界含水量,临界点是恒速与降速阶段之分界点,在恒速阶段与降速阶段内,物料干燥的机理和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是各不相同的。
为什么说干燥过程既是传热过程又是传质过程,其传热及传质推动力分别是什...
1、干燥过程中,物料需要吸收热量,是传热过程;物料中的水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并扩散至空气中(干燥过程)是传质过程。它们的推动力分别是温度差和浓度差。可以参考化工原理方面的书籍。
2、由于湿物料表面处水分气化的结果,使无物料内部与表面之间产生水分浓度差,于是水分由内部向表面扩散。因此,在干燥过程中同时进行着传热和传质两个相反的过程。干燥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传热和传质的推动力。
3、原因在于将传热传质过程分为热气流与物料表面的传热传质过程和物料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是干燥理论上提到的。
4、原理 新鲜食品的腐败变质是酶和微生物引起的许多化学变化造成的。酶是食品本身的组成部分,需要适当的水分,才能发挥其作用,如将食品的水分降到1%以下,酶的活性就会消失。
化工原理对流干燥包括哪些传递过程,它们的传递方向和推动力分别是什么...
1、干燥过程中,物料需要吸收热量,是传热过程;物料中的水分由液态转化为气态并扩散至空气中(干燥过程)是传质过程。它们的推动力分别是温度差和浓度差。 可以参考化工原理方面的书籍。
2、温度差,水汽分压差。材料工程原理中的对流干燥过程中传热的推动力是温度差,传质的推动力是水汽分压差。该基础知识是材料工程原理考试的基础知识题。
3、其实化工原理可以分成几个大部分,流体流动(包括伯努利方程、离心泵及安装高度),传热(包括对流、热传导、辐射)和传质过程(包括蒸发、吸收、精馏、干燥等),分别对应动量、热量、质量传递。
4、同理,物料的水蒸气分压Pw大于热空气的水蒸气分压Pa物料内部的水分传递过程也与上述热量传递过程类似,不过传递方向相反,烘干机是由里向外进行。
化工原理实验干燥速率曲线测定中思考题的解答,求解啊谢谢
,湿球温度和干球温度可以很容易确定空气状态。同时湿球温度也是恒速阶段物料的表面温度。湿纱布加水过多,那就被空气带走的越多,那湿球温度就不准啦。
在恒定干燥过程中,空气干燥硅胶,该题可以从干燥速率曲线来分析。空气流量增大时,干燥速率增加,临界含水率不变,温度增加,对干燥速率增加,临界含水率降低也不变。
措施:1)提高热空气进干燥器的温度和降低其湿度; 2)提高热空气通过物料的流速 3)改变热汽空气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如将物料充分分散在气流中,增大气、固两相接触表面,或气流垂直通过比平行通过物料层效果好)。
查询了资料显示,不用乘2 干燥实验归纳 实验目的 了解洞道式循环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掌握恒定条件下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 *** 。测定湿物料的临界含水量XC,加深对其概念及影响因素的理解。
化工原理实验Q与传质单元高度因素有关。q代表物料热状况,其数值大小可以用来判断物料状态,小于零为过热蒸汽,从精馏过程来看,在平衡蒸馏中q是这样定义的,q=W/F,也就是表示液化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