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李政道 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

导读: 今天来聊聊关于李政道,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李政道,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

今天来聊聊关于李政道,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李政道,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1946年,李政道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跟随理论物理大师费米做研究。

2、1949年,杨振宁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访问,情商所长奥本海默(美国原子弹之父)邀请李政道也来到普林斯顿。

3、根据大陆凤凰网研究指出,此时二人之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导火线竟然是论文署名顺序的问题。

4、按照英文著作惯例,署名按英文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因此应该是「李政道和杨振宁」。

5、据传杨振宁提出要求,希望排在前面,因为他比李政道大4岁。

6、后来李政道、杨振宁又合著了一篇论文,也为日后的重大发现—「宇称不守恒」奠定了基础,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957年宣布2人获诺贝尔物理奖。

7、当两人前往瑞典领奖时,又为了排名起争执。

8、杨振宁希望授奖时他能在李政道之前,并且去说服李政道夫人秦惠莙。

9、秦惠莙认为,假如为这件事闹出笑话,让外国人看不起,太丢脸。

10、李政道勉强同意。

11、但是对杨振宁的这些要求,李政道觉得太无聊。

12、终于,他们不再合作。

1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所长奥本海默对此失望至极,因为,奥本海默曾说,他最喜欢看到李政道、杨振宁在校园里面讨论物理。

14、两人之间决裂,实属华人科学界的重大损失。

15、资料拓展:宇称不守恒理论: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不对称.由吴健雄用钴60验证。

16、科学界在1956年前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就是说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1956年,科学家发现θ和γ两种介子的自旋、质量、寿命、电荷等完全相同,多数人认为它们是同一种粒子,但θ衰变时产生两个π介子,γ衰变时产生3个,这又说明它们是不同种粒子。

17、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在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各种因素之后,大胆地断言: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但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通俗地说,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居然不一样!用科学语言来说,“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18、在最初,“θ-τ”粒子只是被作为一个特殊例外,人们还是不愿意放弃整体微观粒子世界的宇称守恒。

19、此后不久,同为华裔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用一个巧妙的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从此,“宇称不守恒”才真正被承认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科学原理。

20、吴健雄用两套实验装置观测钴60的衰变,她在极低温(0.01K)下用强磁场把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把另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这两套装置中的钴60互为镜像。

21、实验结果表明,这两套装置中的钴60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而且电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对称。

22、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相信通过李政道与杨振宁决裂事件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网络运营是什么职业类别的 网络运营是什么

下一篇: fg电子 fg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