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古代计时工具水钟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古代水钟的计时原理,古代计时工具水钟,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
2、根据等时性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
3、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
4、自公元85年左右,浮子上装有漏箭的受水型漏壶逐渐流行,甚至到处使用。
5、2、历史遗留。
6、现存最古老的水钟是阿孟霍特普三世(公元前14世纪)统治时期的产物——1905年在凯尔奈克的阿蒙神庙发现了它的残片。
7、风之塔希腊世界也拥有较为精致的水钟,发明家亚历山大的克特西比乌斯于公元前270年左右制造的水钟即为一例。
8、这台水钟的水流由多个活塞进行精确控制,能驱动从响铃和活动木偶到鸣禽等各种自动装置——这或许就是最早的布谷钟!雅典的“风之塔”是天文学家安德罗尼卡于公元前1世纪初所建,顶部有多座日身,内部有一只复杂的水钟,时间在刻度盘上显示,围绕刻度盘转动的圆盘可显示恒星运行和一年中太阳在各星座中间运行的轨迹。
9、俯视图在公元72年,佛教僧侣和数学家一行制作了一个有发条装置、称作“水运浑天俯视图”的天文仪器。
10、从这个名称可以想见,水为之提供了动力——但机械原理对其运行起着调整的作用。
11、遗憾的是,没过几年,这台用钢铁制造的机械便开始锈蚀;另外,那台时钟也由于天气寒冷引起内部结冰而出现种种问题。
12、976年,张思训用水银替代水,建造了一台时钟,但有关的详细资料却绝少传世。
13、仪象台我国古代对水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14、最著名的例子是北宋初年(大约公元1086年)苏颂设计制造的“水运仪象台”。
15、天文学家苏颂按照宋朝英宗皇帝的诏令进行设计并于公元1090年建成的“水运仪象台”堪称中古时代中国时钟的登峰造极之作。
16、他的装置是一座天文钟楼,高逾30英尺。
17、顶部有一架体积庞大的球形天文仪器,即浑仪。
18、浑仪为铜制,靠水力驱动,用于观测星相。
19、钟楼内放置天球仪,即浑象,其运转与上面的浑仪同步,故可随时对两者进行比较。
20、钟楼前面是一座木阁,分5层各开一门,无论白天黑夜,每隔一段时间,便有木人出现。
21、木人击鼓、摇铃、打钟、敲打乐器、出示时辰牌。
22、所有木人都由巨大的报时装置操纵。
23、这架装置则由巨大的枢轮提供动力,枢轮上有木辐挟持水斗,水从漏壶中滴入水斗,使整个仪器每个时辰前进一个水斗。
24、苏颂的大时钟从1090年起一直运转到1126年;随后被金朝拆开,运至北京,在那里又运转了几年。
25、苏颂的“水运仪象台”是中古时代中国时钟制造的登峰造极之作;遗憾的是,在后来的100年里,由于战争的原因,这些技术没有能够最终保留下来。
26、水运仪象台高三丈五尺六寸五分(约12米),宽二丈一尺,是一座上狭下广的三层木结构建筑。
27、全台由水斗、木轮、钩状铁拨等组成传动系统。
28、它的计时部分原名“昼夜机轮”,是一具精巧的水钟。
29、在这里,苏颂使用了相当于现代钟表中的擒纵器的一系卡子和枢轮杠杆装置,通过大小齿轮的啮合控制水斗转动和枢轮运轮运转速度。
30、整个计时部分共有五层木阁:第一层是昼夜钟鼓轮。
31、轮上有三个不等高的小木柱(起凸轮作用),可按时拨动三个木人的拨子,拉动木人手臂,一刻打鼓,时初摇铃,时正敲钟。
32、第二层是昼夜时初正轮,轮边有24个司辰木人,表示12个时辰的时初、时正,相当于24小时。
33、该轮上的24个木人随着轮子转动按时在木阁门前出现。
34、第三层是报刻司辰轮,轮边有96个司辰本人,每刻出现一人。
35、第四层是夜漏金钲轮,可以拉动木人按更序法钲,报告更数,并且可以按季节调整,以适应昼长夜短的变化。
36、第五层是夜漏司辰轮,轮边设38个司辰本人,木人位置可按季节变动,从日落到日出按更序排列。
37、苏颂主持制造的这架水运仪象台,不仅继承了我国汉、唐以来的天文学和机械学上的成就,同时还有创新。
38、昼夜机轮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它所用的擒纵装置也被公认为世界上机械钟的祖先。
相信通过古代计时工具水钟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