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月白、鸦青、绾色……中国颜色的秘密,都在这里了2、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生活中常见的青色1、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月白、鸦青、绾色……中国颜色的秘密,都在这里了
提到颜色你会想到什么?
赤橙黄绿青蓝紫?红花绿叶、蓝天白云?还是高级灰、雾霾蓝、鼠尾草绿以及能逼疯直男的口红色号?
无论你的答案是哪一种,都只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我们都默认颜色=色彩。
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可不是颜色本来的意思。
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里是这么写的,“颜,眉目之间也;色,颜气也”。清代专门解释古代典籍的男人文字训诂(gǔ)学家段玉裁的注释说的更明白,“心达于气,气达于眉间,是之谓色。凡羞愧喜忧必形于颜,谓之颜色”。
通俗点说就是,人的各种心情都会在脸上表现出来,凡此种种都叫做颜色。《屈原列传》里说屈原披散着头发在江边游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是这么个意思。
大约一直到唐代,颜色才发展出色彩的含义。
你以为“颜色”这个词已经很坑了?不不不,关于中国颜色,还多的是你不知道的秘密。
最神秘的颜色
01
青色
青色是什么颜色?
这个问题放在现代光谱中很好回答,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波长在500—485的颜色就是喽。
但问题一涉及中国传统颜色,难度立马变成地狱级。
青瓷的青,确实说蓝不蓝、说绿不绿,跟现代意义上的青色系比较契合。
但想一想我们常说的青菜、踏青、青青河边草、青山绿水……这里的青,显然指的是绿色。
而青天、青花瓷中的青又变成了蓝色。这里必须说明一点,古代最初是没有蓝色这个概念的,所谓 “青出于蓝”中的蓝,指的是一种叫做蓝草的染料。
按说青色本身就介于蓝绿之间,指代蓝和绿还比较说的过去。但问题是,我们有时还会把头发称为“青丝”,把黑眼珠称为“青眼”。
很明显,这里的青跟蓝、绿以及现代意义上的青色都没什么关系,而是指黑色。
综上,青色既可以是蓝色、绿色,也可以是蓝绿间色,偶尔还客串黑色,是中国最神秘的颜色没错了。
02
苍色
毛主席的《清平乐·六盘山》中,有一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而苍龙又叫青龙,可见苍色有青色的意思。
所以苍色继承了青色的部分属性,即可以表示绿色,比如苍松、苍山、蒹葭苍苍。也可以表示蓝色,比如苍天。
神奇的是,苍色并没有继承青色的另一重代表色——黑色。相反,还发展出一种与之相对的颜色——灰白色,比如我们常说的白发苍苍。
如果说有哪一种颜色,可以在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上跟青色抗衡,那一定就是苍色。
最有欺骗性的颜色
中国古人是充满诗意的,这一点只听他们给颜色取的名字就能充分感受出来:竹青、黛蓝、水绿……
但这些好听又诗意的名字,有时是充满欺骗性的。
01
月白
月白不是白。
月白,顾名思义指的是月亮的颜色。但在古人的认知里,月亮的颜色并不是纯白,而是带着一点淡淡的蓝色。So,月白色其实是一种淡蓝色。
月白色泰西纱常服袍 清光绪 故宫博物院藏
02
鸦青
鸦青也不是青。
鸦青指的是乌鸦羽毛的颜色,是一种黑中带有紫绿光的颜色,简单粗暴一点讲,近似灰色。
03
雪青
看到这里,是不是自觉已经掌握了古人命名的规则?后面跟的颜色是什么无所谓,前面那个用来类比的事物才是通往正确答案的钥匙(月白中的月亮+鸦青中的乌鸦)。
那按照这个规律,雪青色不就是白色喽?
然而,雪青色其实是一种淡紫色。(至于为什么,别问我我不知道)
雪青缎地广绣百鸟朝凤纹紧身料 故宫博物院藏
04
青莲
同样名字中带青,但实际上是紫色的中国传统颜色,还有青莲。
青莲本是一种莲花,颜色为紫中偏蓝,久而久之人们就用青莲来代指这种颜色。
05
百草霜
百草霜,按照名字去推断,可能是指草的颜色——绿色,也可能是霜的颜色——白色。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情况,指的是下霜时(秋天)草的颜色——黄色。
但不好意思,以上三种猜测都不对,百草霜实际上是灰色。
根据《本草纲目》记载,百草霜其实就是由上百种草烧完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一层跟霜一样轻柔的烟墨,说白了就是锅底灰。锅底灰的颜色,自然就是深灰色。
完全摸不着头脑的颜色
如果说以上几种颜色,名字中至少提供了猜测的方向,那有些传统颜色就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01
香色
《清史稿》中规定,后宫中嫔的“朝袍、龙袍俱用香色”,香味我们倒是知道,但香色是个什么颜色?
幸好,还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代服饰来揭示答案,大概就是下面这种茶褐色了。
02
绾色
绾(wǎn),指盘绕、系结,所以我们通常将盘发称为绾发。如果这样一个动词,变身成中国传统颜色,是不是完全无从想象的感觉?
当当当,答案揭晓,是浅绛色。
03
缥色
《甄嬛传》里,果郡王第一次见到甄嬛时,甄嬛正在溪水里泡脚,果郡王称赞甄嬛脚白时说了一句“缥(piǎo)色玉柔擎”(出自李煜《子夜歌》)。
缥色是个什么颜色?
就是当天甄嬛衣服的颜色,准确一点说是淡青色(结合青色的特性,也可能是淡绿、淡蓝)。
04
秋香色
绝大多数人看到秋香,只会想到唐伯虎,至于秋香色是什么颜色,实在摸不着头脑。
其实秋香是一种由绿+黄调成的中间色,随绿黄两色的调配比例不同,秋香色的颜色也有所区别。
就像秋天的草木一样,初秋时,树木刚刚开始变黄,但整体颜色还偏绿。
到了深秋时节,便是真正的草木枯黄。
最“贱”的颜色
现代人认为品红、黄、青三原色,是一切颜色的母色,其他颜色都是由这三种颜色调配出的 “第二次色”“第三次色”。
中国古人的想法也差不多,他们把赤、黄、青、白、黑五种颜色叫做正色,把用正色混合得到的颜色称为“间色”。
大约在春秋时期,“间色”开始进入五色系统,同“正色”一同构成了中华传统色的基础。
但稍有不同的是,在古人的认知里,五正色对应了五行里的金、木、水、火、土,共同构成了这个世界,因而是尊贵的象征。
历史上皇帝的衣服都是正色
相应的,无论间色的颜值多么高,都是卑贱的代名词。当然,这里的贱指的是地位低下的意思。
间色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绿色,还因此发展出了中国人谈之色变的一个词——“绿帽子”。
早在春秋时期,间色刚刚登上历史舞台时,人们就给卖老婆卖女儿的男人戴上绿头巾,“以别贵贱”。唐代时,官员也会给犯错的手下,戴上绿头巾作为惩罚。
到了元朝,政府进一步规定所有的妓女都要穿紫色衣服,妓女家里的男性亲戚则一律要裹绿头巾。
戴上绿头巾,说明家里有娼妓。如果有谁家的老婆红杏出墙,人们也会用戴了绿头巾来嘲讽他。久而久之,“绿头巾”“绿帽子”就变成了 “老婆出轨”的代名词。
我是彩蛋
《国家地理》杂志
2017年整理的51种中国传统颜色
-End-
内容来源:宝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生活中常见的青色
中新网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上官云)此前,有关“天青色”的话题登上了热搜。青色意象引发了不少人对“青”这一颜色的好奇。青色的视觉感受和物理属性为什么会让人产生情绪上的某种倾向?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文化轨迹?
《青色极简史》作者、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包岩正在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她表示,中国的青色是可以引发人们联想到中华文明特色的颜色。青色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承结合度非常高,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
从青瓷到青衣,从绘画到诗词,从器物到思想,我们生活中的每一种青色都有故事,而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是一条经纬交织的、中国历史的文化痕迹。
资料图:一件“官”字款天青色花觚柴瓷亮相上海华瓷文化发展研究院上海分院成立大会。潘索菲 摄
中新网:您为何说 “青色”是一种特有的东方色?
包岩:中国的“青色”这个词是一个很特别的、很复杂的颜色词语。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种其他语言的色彩词语能够完全对应中国的“青”,没有一个词能进行完整准确的翻译。青色的寓意,是需要通过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记忆与联想去感应的。
青色与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结合度非常高。青字表义灵活,在中国的汉语中与其他字词广泛结合,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且万变不离其宗;它在中国古代很长历史时期内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颜色;它转化为器物服饰的色彩,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各个阶层的生产生活,且常常被赋予特殊意义。这些特殊的文化遗迹,都是西方的色彩语言中所没有的。
中国的青色还是一种吸纳了各种环境要素并不断产生寓意变迁的色彩,是可以引发人们联想到中华文明特色的特殊颜色。比如,它能够反映兼容并包的民族特性,折射以儒释道为主流的中国哲学,展现着含蓄、坚韧而不张扬的国民性格;它可以反映从朴素到华丽的宽广审美尺度,也可以引发从轻灵到沉稳的视觉感受。
能具备这些特点,都是因为它根本不是一种单一的色彩,而是一种杂糅的颜色。青色有时是蓝色融合了明丽的黄,有时融合了热烈的红,有时偏绿,有时偏蓝,有时偏紫,有时呈现出暗黑的苍青色。
试问这样杂糅的色彩,如何能找到一个外族文化的词语来与之对应?很难找到的。
中国的青色被赋予特殊文化意味的历史也很长。在中国的国家治理、生产生活、宗教主张、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都有青色的影子。东亚国家受中国哲学思想及文化影响很大,但是在欧洲,青色的文化寓意变迁轨迹与中国的完全不同。我在《青色极简史》这本书里做了几个维度的分析。因此,中国的青色具有独特性。
《青色极简史》。包岩 著 现代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哪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与青色有关?
包岩:有很多。我们听得最多的可能是《诗经》里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句因为被曹操的《短歌行》给借用过,所以传播范围比较广。
我们通过《诗经》《楚辞》《乐府诗集》《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研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先秦两汉的诗文中出现的“青”字是很少和其他字连用的,都是以叠字“青青”出现。
而到了魏晋,青字开始被组词出现在诗词里了。从谢灵运的山水诗往后,唐、宋、元、明,都有一个带青字的词语使用频次远超其他青字词语,始终占据首位,这个词就是“青山”。我查找了《全唐诗》《全宋词》《全元诗》《明诗综》,发现历代诗人都在高频率地使用“青山”一词。
李白的《望天门山》里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还有孟浩然《过故人庄》里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青山”都是写实的青山。
我们读了可能会认为这里写的是山而已,不是色彩。但是“青山”对“白水”,“青山”对“绿树”,诗词讲究对仗,词性要对得上,这青一定是色彩的。
《青色极简史》内文。现代出版社供图
我在《青色极简史》中专门拿出一章来讲中国古代诗词对青色色彩词语的使用。还有一章专门讲一些带有青字的常用词语比如青楼、青衣、青山的寓意变迁。其中王维对青字的引用,对青色色彩在诗中的应用,都是登峰造极的。
比如王维那首《过香积寺》,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也含有青字,但是描绘的画面却十分寂冷。可以说,王维在大自然中对青绿的深浅明暗进行了敏锐捕捉,用文字渲染出了一幅幅青绿山水画作。
中新网:古代“青色”的提取、制作需要哪些基本流程?
包岩:在古代,提取青色颜料或染料无非两种途径,一个是植物提取,一个是矿物提取。
青色是古人广泛使用在织物上的颜色,我们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蓝草可以染色。在《天工开物》里,就清晰地记载了如何从植物中提取青色染料。北京西四环有个蓝靛厂路,就是明永乐年间,宫里头派人在此种植大片的蓼蓝、山蓝和菘蓝草用来提取靛蓝的地方。
想要提取靛蓝就把这些蓝草放在缸里,“水浸七日,其汁自来”。这些蓝草渗出蓝色汁液之后,每一石汁液再放进五升石灰,搅冲几十下,蓝靛就凝结出来了。然后等待水静止,蓝靛就会沉于底。
资料图:《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 杜洋 摄
“凡蓝五种,皆可为淀。”咱们中国种植和提炼蓝靛的技术是很领先的。后来,我们的蓼蓝植物及蓝靛生产技术被输入欧洲,摧毁了欧洲长达几个世纪的菘蓝种植业和染色业。
还有来自矿物的青色颜料,一种是由宝石青金石研磨提取的群青。造价昂贵,提炼的过程繁复,因而常常被用在宗教场所的壁画、皇宫装饰等场合。
由于群青十分昂贵,画家们并不总是用得起,因此他们经常使用的是另外一种蓝色——石青。石青又叫蓝铜矿,根据提炼的次数不同,颜色有深浅之分,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四青。在中国画当中,三青使用最为常见。
我们熟悉的《千里江山图》就是用了石青颜料。在北京西郊模式口,有一座明代的皇家寺庙法海寺,寺里的壁画堪称中国壁画一绝。其中,水月观音、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的饰物应该是用了石青或群青两种颜料。这个矿物质颜料的好处是不褪色,可以历经千百年仍艳丽如初。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本文关键词:浅青色和浅蓝色的区别,淡青色属于什么色系,淡青色和什么颜色搭配好看,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是什么,浅青色是什么颜色。这就是关于《浅青色和淡青色的区别,月白、鸦青、绾色……中国颜色的秘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