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关于【春分的由来和民俗】,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春分的由来和民俗:3月21日春分,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老传统不能丢2、春分的由来和民俗,古人为何特别重视

1、春分的由来和民俗:3月21日春分,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老传统不能丢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4个节气,代表着真正的春天来临了,这个节气的特点也很明显,是不同时间的分界点。#春分节气美食#

  除了气候变化上有些许差别,其实在各个地区还有不同的习俗,可以多多了解一下!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春分的气候特点:

  1、昼夜平分,平分春季

  春分这个“分”有两个意思,一个“分”指的是昼夜的平分,这样一天里面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第二个“分”指的是季节的平分,春分节气到后,这就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从立春到立夏正好90天,春分正好一分为二。

  2、春暖为主

  在春分前后,季节温度还不是很稳定,忽冷忽热,特别容易生病,还会有“倒春寒”的现象,但是主要的气候还是以温暖为主。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春分的4大习俗:

  习俗一:立春蛋

  在春分这天会有“立春蛋”的习俗,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人们用这种方式来庆祝春分,渐渐地演变到现代就是祈求好运的传统习俗。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习俗二:春祭

  在二月份,有的地区就会开始扫墓祭祖,俗称春祭。民间会举行杀猪、宰羊等一些比较有规模性的活动来开祖祭祖。

  习俗三:粘雀子嘴巴

  春分粘雀子嘴的意思就是将麻雀的嘴粘住,这样就不会去吃庄稼破坏庄稼,影响收成。渐渐地演变成,这个时候民间大多数人家就会不干农活,煮上一锅汤圆全家一起吃汤圆,还会做上几十个实心汤圆,用竹子叉上放在田坎上,名曰粘雀嘴。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习俗四: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是中国岭南的一些地区,他们吃的是一种野苋菜,非常嫩绿。

  但是在其他地区就很少能吃到这种菜,所以就会根据当地自己的习俗,在春分这个节气吃到当地时令的春菜。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春菜:

  一、 韭菜

  推荐菜谱:韭菜炒猪肝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准备食材:韭菜、猪肝、大蒜、红辣椒、生抽、老抽、

  制作方式:

  1、 韭菜择干净,清洗干净后切成段;

  2、 猪肝切成小片,可以在水里面泡一会,去除一下血沫;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3、 将猪肝血沫泡掉之后,加入调味去腥的佐料给它腌制一会;

  4、 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油热将猪肝放入进去炒至变色;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5、 接着将韭菜放入进去,炒至变软,加入一点盐调味;

  6、 最后加入一点大蒜和干辣椒就可以了,不喜欢吃辣椒可以不放。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二、 芦笋

  推荐菜谱:芦笋炒虾仁

  准备食材:虾、芦笋、淀粉、盐

  制作方式:

  1、 将虾头掐掉,去虾壳,将剥好的虾仁用水冲洗干净,从背部将虾切开;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2、 粘点淀粉,用擀面杖敲成薄片;

  3、 芦笋清洗干净,切成小段,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将芦笋焯一下水,煮10秒钟,捞出沥干水分;

  4、 接着也将虾肉放入进去焯水变色,捞出;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5、 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油热将蒜末放入进去炒香,将芦笋和虾片倒入锅中;

  6、 最后加入一点盐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了。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三、 春笋

  推荐菜谱:春笋炒肉

  准备食材:笋、猪肉、生姜、小米辣、生抽、盐、糖、生抽、淀粉、大蒜、胡萝卜

  制作方式:

  1、 将肉用水清洗干净,切成块状,再切成薄片,往肉片里面加入料酒去腥,再适量的加些生抽、糖、盐和淀粉腌制,把肉片腌制一会;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2、 春笋剥去外皮,清洗干净,给春笋切成片;胡萝卜切成细丝;

  3、 起锅烧油油热,将大蒜片和生姜放进去炒出香味,将肉放入进去炒至肉丝变色;

  4、 接着将春笋也倒入一起翻炒,翻炒片刻后倒入胡萝卜丝翻炒,等蔬菜变软之后加入盐、糖和生抽调味即可;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5、 出锅撒上一些小米辣,不吃辣的也可以不撒。

  (蛋蛋)

2、春分的由来和民俗,古人为何特别重视

原标题:【二十四节气】古人为何特别重视“春分”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似乎没有立春那么热闹,但在气象学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秋分、冬至、夏至一起构成四大节点,从春分起,太阳顺次到达黄经0度、90度、180度、270度。“人间最美春分后”,这个时节,草长花开,莺歌燕舞,春光明媚,温暖宜人……

倪方六

古人如何理解春分

古人对这种天文现象观察得很仔细,汉代佚书《孝经纬》称:“斗指卯,为春分。分者,半也,当(春季)九十日之半也,故谓之分。”这就是“春分”的意思。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更具体:“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这里的“斗指卯为春分”“至卯而中分”是什么意思?

大概唐朝时,出现了一套新的方位表述系统,传统的八卦和十二地支、十天干表述法被打通、合并,从中选定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干、亥、壬、子、癸、丑、艮、寅共24个字,表示不同的向位,形成一个较以前“四面八方”更为复杂、精确的“二十四山”时空系统。“二十四山”可推向位,当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时候,又可断时序,依据北斗星“勺柄”的变化而来。斗柄被设想为指针,指向某字,就是某方向某位置,或某月某节气。也就是说,北斗星的“勺柄”指向“卯”时,就是春分节气,系农历仲春二月。而将“卯”与“春分”对应当是刻意为之,与春分前后植物生长是吻合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同样的,“秋分”在“二十四山上”相对应的是“酉”字,“酉,就也”,意思庄稼成熟,万物已入。古时“卯”“酉”二字写作,字形相似,一开一关,所以在植物生长上春分与秋分形成“出”与“入”的关系;对动物而言,则是“生”与“死”。

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对二十四节气的解释更为独特:“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阴日损而随阳,阳日益而槛,故为暖热。”对于“春分”的得名,董仲舒认为,“至于中(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说法应源于此,董仲舒所谓“正东”相当于“子”位,是冬至节气,“正西”则是“午”位,乃夏至节气,春分正好位于二者中间。

“春分”节候有何不同

春分过后,意味着春天最美的时候到来了。古人找出3种代表性自然现象作为“春分”至下一节气“清明”这15天的物候特征,谓之“春分三候”。《逸周书·时训解》称:“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意思是,春分那天,燕子到来;再过五天,出现打雷声;再过五天,雨天能出现闪电。

春分物候与秋分物候同样是对应的。春分时“雷乃发声”,秋分则“雷始收声”。如果出现反常现象,古人认为不是好兆头。

南北朝时,南方曾将黄莺鸣声作为春分节候现象。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这种如乌鸦的鸟是一种黑枕黄莺,鸡叫之前就会架架格格地叫起来,荆楚地区农夫只要听到这种鸟叫,就知道到了耕耘时节,应下田忙活了。

与此同时,古人还从植物开花现象中发现春分与其他节气的不同,称为“春分花信”。这个时节,春色二分,蓓蕾孕艳,芳菲酝酿,红紫胚胎,蕴含着勃勃生机和无限希望。清《广群芳谱》引宋吕原明《岁时杂记》称:“一月二气六候,自小寒至谷雨,四月八气二十四候,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风信应之。”与物候一样,每五天有一种代表性花卉:“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后,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次第迎春,竞相开放,美不胜收。其中海棠花最受追捧,历代写海棠的诗文多,如唐代诗僧齐己的《海棠花》:“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宋苏轼的《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古人喜欢在春分节气前后赏花,魏晋时还流行设“花朝”,俗称“百花生日”,是中国传统的“花神节”。晋周处《风土记》称:“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花朝”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十、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但大多以二月十二为“花朝”。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二月》“花朝”条称:“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幽人韵士,赋诗唱和。”

江南人最讲究过花神节,据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到了二月十二花朝之期,人们会用五色彩丝或五色彩绸系在花枝上,赏花因此又称作“赏红”。清江南人蔡云在《吴歈百绝》诗集中有诗描写过苏州花朝:“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春分对古人的影响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春分对古人最大的影响在历法和农业生产上,春分前后龙角星在黄昏时出现(即所谓“登天”“龙抬头”),是农事全面开始的信号,农谚称“二月雨水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麦到春分昼夜长”“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春分以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得调整,正式进入“春季模式”。汉朝时流行的《易纬·乾凿度》称:“方此之时,天地交,万物通,所以顺四时,法天地之道。”意思是说,春分到来后,应适应自然,跟着时序走。过去还有“春分迎日”的风俗:“引寅宾日出,皆谓春分。”

古人特别看重春分,皆由昼夜等长现象而来。在儒道家看来,春分与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平衡”的两个节气,古人称为“中”或“和”,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传五代钟离权所撰道家著作《灵宝毕法》亦称:“是时,阴中阳半,其气为温,而时当为春分之节。”

春分时古人最迷信的天体是太阳,故有春分“祭日”的习俗,与秋分“祭月”应对。春分祭日从秦汉至明清都是“国礼”之一,先秦时期的《礼记·郊特牲》称:“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清《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春分祭日,秋风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古代民间则有春分“竖鸡子”“食汤圆”等习俗,为什么要吃汤圆呢?说是“粘雀子嘴”,祈庄稼免遭麻雀破坏,实际上鸡蛋和汤圆与太阳有相似的形状,隐含祭日风俗。

春分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春困”,所以古人强调要“心态平和”和“午休”。清《遵生八信笺·二月修养法》称:“当和其志,平其心,勿极寒,勿太热,安静神气,以法生成。”

春分后虽然莺歌燕舞,草长花香,但气温并不太稳定,易出现俗称的“倒春寒”,有“春分前后怕春霜”一说。因此,古人还有针对性地提出这一时节的修身养性和身体保健方法。《太平御览·时序部五》引《齐人月令》称:“春分不杀生,不吊疾。君子齐戒,衣夹衣,导引,不食生冷。”其中的“衣夹衣”和“导引”意思是,要注意保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本文关键词:“春分”的由来,春分的由来是什么,讲解一下春分的由来吧,春分的由来和民俗有哪些,春分 由来。这就是关于《春分的由来和民俗,2大节气特点和4大习俗要了解》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芹菜鸡肉的做法 芹菜鸡肉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抖音保存自己内容带水印是什么意思 水印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