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提携祸国殃民的人,砸缸救人可能从未发生过2、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小学老课本之司马光砸缸1、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提携祸国殃民的人,砸缸救人可能从未发生过
聊聊历史上真实的司马光。
北宋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历史课本里提到过两个人,一个是王安石,一个是司马光。
王安石
大家对这两个人并不陌生,王安石除了大家熟知的变法之外,还有他的诗词,比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诗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让我们对王安石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那么我们对司马光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们对司马光的认知来自于两个故事,一是他砸缸救人,二是他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自于《宋史》,上面记载说: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这个故事很有可能是假的。
有人立刻会站出来反驳,反驳之前先看完我的分析。
这个故事中孩子掉进去的容器不是缸而是瓮,那么瓮长什么样呢?请看下图。
瓮
瓮是口小肚大的容器,这样的容器孩子要掉进去,那么这个瓮得做得很大才行,否则孩子的头能钻进去,但是肩膀过不去。
书上说这件事情发生在司马光7岁时,古代7岁的孩子就算营养再不好,1米高的身高总还是有的。
这样看来,这个瓮的高度就不可能低于1米,否则就不可能没于水中,再加上故事描述说是登瓮,登就意味着有高度差,所以这个瓮的高度应该不低于1.5米,因为孩子在水里如果伸手可以抓住瓮的边缘,那还需要司马光砸啥瓮呢?
司马光砸缸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大的瓮,明清时期才有这个技术烧制出来,而宋代还做不到。
宋代的烧制技术达不到,这不是我随口胡诌的,而是马未都先生说的。
所以司马光砸瓮的故事不足为信。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故事呢?可能是为了凸显他有这个智商编撰《资治通鉴》吧。
那么,司马光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司马光
我给司马光的评价是八个字:心胸狭隘,有眼无珠。
为什么说司马光心胸狭隘呢?
因为他跟王安石是死对头,王安石变法,他坚决反对,即使被任命为枢密副使之后,他依然我行我素,以辞官不干来对抗王安石变法。
枢密副使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王安石变法时,给他这样高的职位,他辞官不干,退居洛阳,花了15年时间写这部《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即使你跟政敌政见不合,但是你读的圣贤书不是告诉你“上不负社稷,下不负百姓”的道理吗?怎么就为了一己私怨而弃国家和人民而不顾呢?
当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司马光上台之后,对之前的变法不是客观公正地对待,而是只要是王安石搞的变法,全部都要废除,并且要在5天之内全部废除。
不仅如此,将责任全部推给王安石,并且打击曾经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请问这是不是心胸狭窄呢?
王安石变法就算不够完美,但是依然为北宋带来了繁荣,这是历史证明了的,怎么你司马光却视而不见呢?
反观王安石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政敌的呢?
作为变法反对者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即将人头不保,王安石却上奏为自己的政敌说话,保住了苏轼的项上人头。
苏轼
司马光和王安石的人品,谁才是真正的君子,大家自行判断。
司马光除了心胸狭窄之外,还有眼无珠,为什么这么说呢?
司马光要求在5天内强行废除王安石的变法,这么重大的事情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激起民变,可能动摇国之根本,但是司马光不管,他就是这么积极地反对王安石。
蔡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他启用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北宋六贼之一的蔡京。
蔡京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鱼肉百姓、祸国殃民,为北宋最终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不过司马光最后也得到了自己的报应,被他提携的蔡京后来飞黄腾达,做到了宰相之位,对这位曾经提携他的贵人,他给了这样的回报,将司马光的官位一降再降。
不得不说,最终司马光打脸了自己,他以为自己聪明,还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却连蔡京这样的卑鄙小人都看不透,难道不是有眼无珠吗?
大多数人对历史的认知仅限于小学和中学课本,对于真实的历史很多人并不了解,当你看到整个历史全貌时,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比心胸狭窄和有眼无珠的司马光而言,有思想有能力有文采的王安石更值得推崇。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2、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小学老课本之司马光砸缸
这几天,关于小学课本中插图的争议频频登上热搜。问题的焦点在于,那个“吴勇工作室”把小学课本里的孩子们画的太丑了。此外还有色情和政治方面的倾向性。这些丑化的插图都出现在数学课本中,其它教材的插图还算正常。
我想起那个著名的《司马光砸缸》。在网上找了一下,这篇课文是小学人教版一年级的课文。赵丽蓉曾有个小品,是和司马光砸缸有关的。老太太一会儿说成“司马缸砸光”,一会儿说成“司马光砸光”,就是不说“司马光砸缸”,令人捧腹,实在是小品中的经典。
小学课本中是这样描述司马光砸缸的。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史书记载,司马光自幼就特别聪明。他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讲述得清清楚楚。
司马光小时候真的砸过缸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司马光小的时候就没有可以砸开的缸。能用石头砸破的缸只能是陶瓷制品。据考证,我国到了明代才有了制作陶瓷大缸的技术。宋朝时期,只能烧成小口的瓮。一旦做大口的缸,烧后的成品就会布满裂纹,强度非常低。
在《宋史》中,关于司马光砸缸是这样记载的:“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后来,这段文言文的描述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司马光砸缸就变成了司马光砸瓮。
现在的大荷花缸,不用说司马光小时候,就是长大了也很难从底部砸出一个大洞出来。
原来,司马光并没有砸过缸,难怪赵丽蓉不肯说司马光砸缸,是因为老太太学识渊博,知道历史真相啊!
历史上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不遗余力的阻挠王安石新政。最后,他留下来一部书和一个故事。故事很可能是杜撰出来的,书却是真实存在的。司马光对后人贡献最大的也是《资治通鉴》,而并不是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
整部《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代君臣成败之事等方方面面,要比砸缸的故事精彩很多。
本文关键词: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原文视频真人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视频,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图片,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视频,司马光砸缸真实故事版本。这就是关于《司马光砸缸的经典故事真实版,砸缸救人可能从未发生过》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