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琦君作品赏析,琦君作品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琦君作品赏析,琦君作品,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人活一世,草活一秋1.我们像一个个音符走进谱子里。
2、2.我的年龄亮在我的眼睛里。
3、3.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及他。
4、有朝一日狂风起,只见青松不见他。
5、4.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6、5.凭窗而看,河里船行,岸上人走,一切在逐渐深浓起来的烟雾中活动,脉脉含情,极其新鲜;又似曾相似,十分亲切。
7、水草气味,淤泥气味,烧饭的豆秸烟微带忧郁的焦香,窗下几束新竹,给人一种雨意,人“远”了起来。
8、我这样望了许久,直到在场上捉迷藏的孩子都回了家,田里的苜宿(有个草字头)消失了紫色,野火在远远的山头晶明的游动起来,我才回过身来。
9、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颜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10、7.小英子的家像一个小岛,三面都是河,西面有一条小路通到孛荠庵。
11、独门独户,岛上只有这一家。
12、岛上有六棵大桑树,夏天都结大桑葚,三棵结白的饿,三棵结紫的;一个菜园子,瓜豆蔬菜,四时不缺。
13、院墙下半截是砖砌的,上半截是泥夯的。
14、大门是桐油油过的,贴着一副万年红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15、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
16、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礁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关鸭子的栅栏。
17、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
18、正背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是瓦,一半是草。
19、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
20、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
21、两边是卧房。
22、隔扇窗上各嵚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亮亮的,—这在乡下是不多见的。
23、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
24、一边种着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
25、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26、栀子花香得充鼻子。
27、8.芦花才吐新穗。
28、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29、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30、清浮萍,紫浮萍。
31、长脚蚊子,水蜘蛛。
32、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33、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走了。
34、……9.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
35、这里的人也不一样。
36、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习俗,他们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观念和街里的穿长衣念过的“子曰”的人完全不同。
37、媳妇,多是自己跑来的;姑娘,一般是自己找人。
38、10.像一只饥饿的鸟,到处飞,想给儿女们找回一口食。
39、回来时总带着满身的草屑灰尘。
40、11.茶担子。
41、金漆木桶,桶口翻出,上置一圈细瓷茶杯,桶内和杯内都装了香茶。
42、花担子。
43、鲜花装饰的担子。
44、挑茶担子、花担子的扁担都极软,一步一颤。
45、脚步要匀,三进一退,各依节拍,不得错步。
46、茶担子、花担子虽无很难的技巧,但几十副担子同时进退,整整齐齐,亦颇婀娜有致。
47、12.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48、13.之乎者也矣焉哉,七字安排好秀才。
49、14.越冬的麦粒在松软的泥土里睡得正香。
50、15.北京人喝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个层次,喝红粱大曲、华灯大曲的乃至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是高层次,喝茅台的是最高层次。
51、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52、 2)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53、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54、 3) 语言的美不在一句一句的话,而在话与话之间的关系。
55、 4) 流动的水,是语言最好的形象。
56、 5) 曾见一些青年同志写作,写一句,想一句。
57、我觉得这样写出来的语言往往是松的,散的,不成“个儿”,没有咬劲。
58、 6)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
59、语言的后面是有文化的。
60、 7)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61、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62、” 8) 他(韩愈)提出一个语言的标准:宜。
63、即合适,准确。
64、世界上有不少作家都说过“每一句话只有一个最好的说法”,比如福楼拜。
65、他把“宜”更具体化为“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
66、 9) 一泻千里,戛然而止,画舫笙歌,骏马收缰,可长则长,能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67、 10) 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
68、 汪曾祺散文的好句摘抄 1) 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
69、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70、 2) 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
71、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
72、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73、 3) 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
74、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75、 4) 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76、 5) 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77、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78、 6) 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
79、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
80、”这是不可能的。
81、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82、 7) 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
83、“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
84、“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5、 8) 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86、 9) 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87、 10) 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88、 11) 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
89、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90、 12) 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
91、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
92、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93、 13) 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94、 14) 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
95、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96、 15) 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
97、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98、 16)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99、写下来也可以。
100、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
101、记忆里保存了这种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102、 17) 我认为一篇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作的。
103、作者写了,读者读了,创作过程才算完成。
104、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写尽了。
105、要留出余地,让读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补充。
106、 18) 我们的语言都是继承了前人,在前人语言的基础上演变脱化出来的。
107、很难找到一种语言,是前人完全没有讲过的。
108、那样就会成为一种很奇怪的,别人无法懂得的语言。
109、 19) 我一直都错怪 是你带走了一切 其实一切本来就会离开 只有你如约而来。
110、 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
111、 我的孤独认识你的孤独 20) 如果平日留心,积学有素,就会如有源之水,触处成文。
112、否则就会下笔枯窘,想要用一个词句,一时却找它不出。
113、 语言是要磨练,要学的。
114、 汪曾祺散文优美段落的摘抄 1)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
115、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
116、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117、 2)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118、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119、 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120、 虔诚地呼唤风。
121、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
122、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123、 3)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124、 4)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25、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126、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127、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128、 5) 真的是很当心很当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没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没有一个人可以好到尽头,有时候会很绝望地这么想,于是,在“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129、”这样的字句里,感动。
130、 我能看到你,我们还在彼此俩俩注视,我们彼此好好的,这是何其温暖的事。
131、 6)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132、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133、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134、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135、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136、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7) 豆腐点得比较老的,为北豆腐。
137、 点得较嫩的是南豆腐。
138、再嫩即为豆腐脑。
139、比豆腐脑稍老一点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
140、比豆腐脑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141、 豆腐压紧成型,是豆腐干。
142、卷在白布层中压成大张的薄片,是豆腐片。
143、东北叫干豆腐。
144、压得紧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页或千张。
145、 豆浆锅的表面凝结的一层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乡则简单地叫做皮子。
146、 8) 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147、 9) 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
148、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149、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10)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150、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151、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152、草木的枝叶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153、 11) 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
154、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155、 12) 为什么现在会有点不能忍受文学作品的夸张?不过明明是随感杂谈就不能真诚一点吗?果然是会抱怨别人身上自己的恶习啊… 13) 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156、 14) 倾向性不要特别地说出。
157、 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
158、 怎样表现倾向性?中国的古话说得好:字里行间无论怎么写,都会有倾向性的。
159、 15) 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
160、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161、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是有道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积淀。
162、语言的文化积淀越是深厚,语言的含蕴就越丰富。
163、 16) 他(韩愈)所谓“气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绪饱满,思想充买。
164、我认力他是第一个提出作者的精神状态和语言的关系的人。
165、 17) 语言的美,不在语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而在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大的信息,即让读者感觉“想见”的情景有多广阔。
166、古人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167、 18) 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
168、 19) 不少作家充分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169、语言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应该提到内容的高度来认识。
170、 20) 语言不是外部的东西。
171、它是和内容(思想)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172、语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样,可以剥下来,扔掉。
173、豆汁儿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174、 小时看京剧《豆汁记》(即《鸿鸾禧》,又名《金玉奴》,一名《棒打薄情郎》),不知“豆汁”为何物,以为即是豆腐浆。
175、 到了北京,北京的老同学请我吃了烤鸭、烤肉、涮羊肉,问我:“你敢不敢喝豆汁儿?”我是个“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的,喝豆汁儿,有什么不“敢”?他带我去到一家小吃店,要了两碗,警告我说:“喝不了,就别喝。
176、有很多人喝了一口就吐了。
177、”我端起碗来,几口就喝完了。
178、我那同学问:“怎么样?”我说:“再来一碗。
179、” 豆汁儿是制造绿豆粉丝的下脚料。
180、很便宜。
181、过去卖生豆汁儿的,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串背街、胡同。
182、不用“唤头”(招徕顾客的响器),也不吆唤。
183、因为每天串到哪里,大都有准时候。
184、到时候,就有女人提了一个什么容器出来买。
185、有了豆汁儿,这天吃窝头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
186、这是贫民食物。
187、《豆汁记》的金玉奴的父亲金松是“杆儿上的”(叫花头),所以家里有吃剩的豆汁儿,可以给莫稽盛一碗。
188、 卖熟豆汁儿的,在街边支一个摊子。
189、一口铜锅,锅里一锅豆汁,用小火熬着。
190、熬豆汁儿只能用小火,火大了,豆汁儿一翻大泡,就“”了。
191、豆汁儿摊上备有辣咸菜丝--水疙瘩切细丝浇辣椒油、烧饼、焦圈--类似油条,但作成圆圈,焦脆。
192、卖力气的,走到摊边坐下,要几套烧饼焦圈,来两碗豆汁儿,就一点辣咸菜,就是一顿饭。
193、 豆汁儿摊上的咸菜是不算钱的。
194、有保定老乡坐下,掏出两个馒头,问“豆汁儿多少钱一碗”,卖豆汁儿的告诉他,“咸菜呢?”--“咸菜不要钱。
195、”--“那给我来一碟咸菜。
196、” 常喝豆汁儿,会上瘾。
197、北京的穷人喝豆汁儿,有的阔人家也爱喝。
198、梅兰芳家有一个时候,每天下午到外面端一锅豆汁儿,全家大小,一人喝一碗。
199、豆汁儿是什么味儿?这可真没法说。
200、这东西是绿豆发了酵的,有股子酸味。
201、不爱喝的说是像泔水,酸臭。
202、爱喝的说:别的东西不能有这个味儿--酸香!这就跟臭豆腐和启司一样,有人爱,有人不爱。
203、 豆汁儿沉底,干糊糊的,是麻豆腐。
204、羊尾巴油炒麻豆腐,加几个青豆嘴儿(刚出芽的青豆),极香。
205、这家这天炒麻豆腐,煮饭时得多量一碗米,--每人的胃口都开了。
206、 八月十六日 ※选自:《人间草木》※ 《泪珠与珍珠》琦君 我高一时念的英文课本,是奥尔珂德的《小妇人》。
207、文中马区夫人对女儿们说的两句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208、”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启示。
209、其实,我们那时的少女情怀,并未能体会什么忧患,只是喜爱文学语言本身的美。
210、 又有一次,读谢冰心的散文,非常欣赏“雨后的青山,好像泪洗过的良心”一句,觉得她的比喻实在清新鲜活。
211、不知愁的少女,总是喜欢写泪与愁的诗。
212、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素丝,徒夸好颜色。
213、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
214、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的四句诗,既写实,却又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
215、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
216、” 他又问我们:“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我抢先回答:“因为老人的脸布满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也颔首微笑说:“你懂得就好。
217、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纵横的悲伤呢?” 几十年的光阴过去了,老师的话言犹在耳。
218、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在返乡探亲热潮中,忧患备尝,天各一方的亲朋,能得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219、“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20、人生至此,才能体会杜老“眼枯即见骨”的哀痛。
221、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说起“眼枯”,一半也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我丈夫一向自诩“男儿有泪不轻弹”,现在却也得在眼科医生那儿借助“人造泪”以滋润干燥的眼球。
222、欲思老泪横流而不可得,真是可悲。
223、 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要为他的冥顽不灵而掉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他爸爸说:“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眼里,要用泪水冲出来。
224、”孩子傻愣愣地摸摸我满是泪痕的脸。
225、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226、 记得有两句诗说:“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想像得真美。
227、然而我还记得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天使的眼泪,落入正在张壳赏月的牡蛎体内,变成一粒珍珠。
228、”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裹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229、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这一粒珍珠,又何尝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最后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坐在深山岩石上。
230、他解说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一直流着泪。
231、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232、 基督徒在虔诚祈祷时,想到耶稣为背负人间罪恶,钉在十字架上滴血而死的情景,信徒们常常感激得涕泪交流。
233、那时,他们满怀感恩的心,是最纯洁真挚的。
234、这也是奥尔珂德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相信通过琦君作品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