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关于不同朝代对学校的称谓,殷代对学校的称呼是的文章,现在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下不同朝代对学校的称谓,殷代对学校的称呼是,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1、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2、 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3、2、成均:相传为远古尧舜时的学校。
4、原始氏族公社后期,氏族的规模逐渐扩大,并组成部落联盟。
5、社会生活也趋向复杂化,除家庭生活、生产劳动和与外敌作战的军事行动外,还有各种祭祀、庆典等集体性的礼仪活动。
6、3、太学:封建时代的教育机构与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时代或设立太学,或设立国子监,名称不一,制度有变,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学府,生员被称为“太学生”或者“国子生”。
7、4、国子监:汉魏时代设立的太学,西晋改为“国子学”,隋朝的时候改为“国子监”,从此,国子监就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的学府,兼最高教育行政机构。
8、5、书院:唐宋至明清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9、一般都是私人建立,聚徒讲学,研究学问的场所。
10、宋代有四大书院。
11、明代的时候,我们所熟知的有东林书院,培养了杨涟、左光斗等一批东林党人士。
12、历史沿革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
13、那时学校的名字叫“庠”。
14、高一级的大学叫“上庠”,低一级的小学叫“下庠”。
15、到了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把学校又分成了四个等级,按级别叫做:“学”、“东序”、“西序”、“校”。
16、到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时,又把这四种学校的名字给为:“学”、“右学”、“左学”、“序”。
17、后来的朝代还有在王府里设立的学校,叫“辟雍”、“成均”等。
18、到汉代(公元206年~公元23年),最高一级的学校称做“太学”,下面分别称做“东学”“西学”“南学”“北学”。
19、再后来把“太学”改为“国子学”,“国子寺”,“国子监”。
20、汉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比较昌盛的时期。
21、汉代的学校分为官学与私学两种。
22、其中私学的书馆,亦称蒙学,系私塾性质,相当于小学程度。
23、到2012现在最近的明朝也有(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国子监”已经不是学校的性质了;成为国家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
24、而这时候一般的学校称为“书院”、“书堂”、“私塾”等。
25、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不但明确了整个学校教育制度,而且还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
26、《奏定学堂章程》里公布的小学课程是中国第一套正式的小学课程。
相信通过殷代对学校的称呼是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