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指南 > 正文

评测荣耀 V30 Pro性价比如何及华为 MatePad Pro 图赏

导读: 去年底,荣耀 V20 系列靠着 IMX586 的独占期实实在在火了一段时间,打得使用三星 GM1 的机型一个措手不及,真假 4800 万之争也引起...

去年底,荣耀 V20 系列靠着 IMX586 的独占期实实在在火了一段时间,打得使用三星 GM1 的机型一个措手不及,真假 4800 万之争也引起了一波口水仗。

今年荣耀的 V30 系列比去年来的还要更早一点,发布足足提前了一个月。这次 V30 系列还带来了更多的卖点,比如 IMX600 RYYB 这颗华为独占很久的 CMOS 传感器,比如麒麟 990 5G 这颗麒麟家族里最好的芯片。

双挖孔 LCD 屏,以及用上了更大底的相机矩阵

无论谁拿到什么手机,接下来都逃不开点亮屏幕这个步骤,但是在盯着几秒屏幕之后,我开始察觉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带着点熟悉又有点陌生。

半分钟后我才想起,原来这是「LCD 味」,在连续使用 OLED 屏幕多天之后,我已经对 LCD 屏幕产生了一种奇怪疏离感,直到荣耀 V30 Pro 把我的这些记忆像沉淀的果汁再次搅拌一样唤醒。

显然 LCD 材质和 OLED 材质在基本观感上就非常不同,OLED 屏幕对比度更好,你能看到十分艳丽色彩和黝黑深邃的黑位表现,而 LCD 屏幕则仿佛自带柔光效果,没有 OLED 那么浓烈的视觉刺激,自然你也不用再关心荣耀 V30 Pro 是否具备 DC 调光。

在荣耀这个品牌中,其实采用 LCD 才是常态,用 OLED 屏幕反而才是意外。这也证实了我确实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用过荣耀手机。之前看到挖孔屏就想当然认为是 OLED 屏幕,但其实市面上最早的挖孔屏就是 LCD。

在荣耀 V30 Pro 屏幕的左上角有着类似于三星 S10+ 的挖孔双摄设计,一部分人肯定会对这样的设计感到不适应,但思考一下 S10+ 以千万计的销量,完全不能接受挖孔的人并不占大多数,如果你真的很在意这个问题,那么就是真的对不上电波,肯定也不会把这台手机加入购物车备选。至于实际影响,看视频的时候会自动把画面缩减到挖孔以下,除了画面缩小了一点外感觉还好。

硬件规格上,这块屏幕采用了 6.57 英寸, 20:9 比例,2400×1080 的分辨率。熟悉的 LTPS Incell 工艺,以及支持 96%NTSC 色域和 DCI-P3 色域。从规格上说没有什么硬伤,毕竟 LCD 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要说最大的缺憾大概就是之前传言的 90Hz 在 V30 系列两款机型上都缺席了吧。

不过实话实说,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其实就已经很难见到升降式摄像头的新机了,水滴屏等异形屏的回归不仅仅是厂商的选择,其实更是大众的选择,而明年挖孔屏将会是绝对的主流设计,采用双摄挖孔的也并不只有荣耀 V30 系列。

顺着这两颗挖孔前置说下去,这两颗前置一颗是最近被用很多的 3200 万像素摄像头,另一颗则是 800 万像素的超广角前置,聚会自拍的时候超广角能发挥不错的作用,另外也支持 AI HDR+ 效果以及人像超级夜景这些算法。在前置这种空间有限的地方,算法加持的作用会比较大。

有意思的是即便你关掉所有的 AI 和美颜,在暗光环境下相机还是会将界面反转成白色达到一个柔光补光的效果。另外这个美颜算法真得能把人 P 很白,我就不放自拍照了。

真正的重点在后置的三枚摄像头矩阵,上面还真就明明白白写着「MATRIX CAMERA」。三摄分别是 4000 万像素主摄+1200 万像素电影镜头+800 万像素 3X 长焦。

主摄是索尼 IMX600 RYYB CMOS,1/1.7 英寸的大底,在目前的手机传感器性能中依然是第一梯队,这颗传感器早已因为 P30 Pro 和 Mate 30 Pro 发扬光大,把 Mate30 Pro 的主摄搬过来,荣耀 V30 Pro 主打拍照的心思也就路人皆知了。

在传感器加持下,主摄这颗摄像头表现一如既往,尤其是在亮度一般环境光线复杂的室内,配合 AI 的多帧合成能够达到很出色的宽容度。

副摄是一颗 1200 万像素的电影镜头,电影镜头可以说是 Mate30 系列上开始打出的新概念,相比普通的超广角镜头来说视野没有那么广,但是比主摄要更广一些。同时 CMOS 的比例采用了 16:9 的比例,这样的时候拍摄裁切更少,在以 16:9 或者更宽比例进行拍照摄像的时候有效像素更多,最后就是五轴的智慧防抖系统,支持暗光除颤。

其实从 Mate30 系列到 V30 系列,可以看到华为已经不想再拘泥于完全传统的超广角-广角-长焦的组合,「电影镜头」并非说一定要用来拍视频,但华为至少是在鼓励用户去拍视频。

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 Vlog 的广泛流行,比如网络方面 5G 的支持等等,华为判断到视频会是接下来一个流行的应用场景,所以才将传统的超广角镜头定制优化,并包装成「电影镜头」概念,在用户习惯了华为的设置和画面之后,用户粘性也会逐渐上升。

当然这颗「电影镜头」本身的规格也不差,像素上虽然不及 Mate30 Pro 那颗 4000 万的,但还是给了 1.4μm 的大像素,如果仅拍摄 1080p 分辨率视频,还可以进一步四合一到 2.8 μm,另外在视频防抖方面非常出色。

最后一颗是 3X 光变的 800 万像素长焦头,比起常见的两倍长焦来说,拍摄中景有着更好的构图空间,远景的效果也更好,但是近景偶尔会觉得焦段略长。画质方面则表现不错。

夜间模式依然很「暴力」,极限暗光是 RYYB 传感器的优势,能够把画面亮度堆到很高。一贯的偏色问题我倒是几乎没有碰到,不知道是不是有进一步优化。实际上目前的城市环境中已经很少会碰到极限暗光的场景,下图这种环境找了很久(自动模式),而开启了夜景模式后却因为曝光时间太长反而容易糊,多数情况下自动模式已经完全够用,况且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相机也会自动启动多帧合成提亮降噪,只是没有夜景模式那么暴力。

在实际使用之后其实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想,就是 AI 技术在华为和荣耀的手机上权限越来越大了,打开 AI 模式之后,当识别到取景器中出现人物的时候经常就会自动的切到背景虚化的人像模式。

以往的 AI 增强比如增加蓝天和草地的饱和度,又或者美食模式让食物变得诱人,这些在我看来都是会画面细节部分的增强,而并非改变你拍照的意图,但是自动切换到人像模式的确有一种 AI 在帮你判断你想要拍什么的感觉。

另外一个感想就是这个时间晚上用夜景模式拍好冻手啊,5-8 秒的超级夜景手持真的很难在冬天使用,如果它能缩到两秒钟我还是愿意用一下。突发奇想一下,AI 其实可以根据定位和当地实时温度自动来设定夜景模式拍摄时长上限,那应该还是挺有意思的。

当然实际使用的时候你也可以不让 AI 来管这么多,但 AI 更加广泛频繁的应用让我更多意识到了华为在 AI 技术方面是有着非常高度自信的,以及实际体验中非常迅速的识别与切换,都让我感觉背后海思的这颗麒麟 990 5G 芯片如今已经非常可靠。

麒麟 990 5G 带来了双模 5G,但续航让人很安心

这次荣耀 V30 Pro 有两个最为核心的卖点,其一是 Mate30 Pro 上同款的 IMX600 RYYB 主摄,另一核心卖点则是在机身内部你看不到,却对体验影响最为重要的麒麟 990 5G。

相比麒麟 990 5G,我们更为熟悉的可能是麒麟 990,在早先上市的华为 Mate30 系列上主力出货的型号搭载的就是麒麟 990,而最高端采用了 990 5G 的 Mate30 Pro 5G 则在前几天才上市。

如果细看,其实麒麟 990 5G 与 麒麟 990 已经在几个方面拉开了差距,麒麟 990 5G 用上了 7nm+ EUV 工艺,板级面积相比业界其他方案小 36%,因此得以集成 103 亿个晶体管。当然最重要的是给荣耀 V30 Pro 带来了 SA/NSA 双组网方式的 5G 网络支持。

另外核心上采用了 2+2+4 的大中小三丛集设计,性能核心依旧采用的是 A76 架构,但是相比麒麟 990 频率上又做了小幅的提升。达芬奇的 NPU 架构也是老生常谈了,通过增加性能核心的形式,以「双大核+单微核」的组合提升 NPU 性能,进而增强手机在 AI 应用场景下的实力。

其它规格方面,V30 Pro 内存与存储空间规格共有三种,分别是 6GB+128GB、8GB+128GB 以及 8GB+256GB,加上 UFS 3.0 以及华为一直做的系统优化,流畅度方面在 EMUI10 这一代已经是市面第一梯队,在体验中也没有出现过卡顿现象。

荣耀 V30 Pro 配备了一块 4100mAh 的电池,比主流的 4000mAh 略大一点。续航优化也比绝大部分厂商要更好,用起来会让人有种安心感。充电速度用上了 40W 快充,实测 15 分钟内从 2% 临近关机的状态充到了 50%,30 分钟充电超过 70%。最后涓流稍长,50 多分钟时还在显示 99%,一小时出头完全充满。

另外荣耀 V30 Pro 还支持 27W 的无线充电,80 分钟左右能够充满。

实用型外观设计,侧边指纹位置很舒服

其实我很少会把设计与手感的放到硬件部分的最后说,因为这是一款很典型的实用主义设计的机型,它没有很多那种花哨的东西,比如说曲面屏甚至是瀑布屏,也没什么隐藏式的听筒和屏幕发声技术。V30 系列的卖点不在这边,去年的 V20 让人记住更多的也是 IMX586 那颗 4800 万像素的摄像头。

当然 V30 Pro 的设计并没有什么犯错的地方,后背的四曲面设计减少了一部分握持时对厚度的感知,凹陷的电源键集成了指纹识别的功能,位置正好在我大拇指的指肚部分,左手握持时食指也能很自然的按到这颗电源键。

这意味着你用最舒服的姿势拿起 V30 Pro 之后很少需要再进一步调整握持姿势,这种舒服可能最初很难被察觉到,但感受却是潜移默化的,因为在卖的更贵的手机上也有不少反面案例,比如 S10+ 过高的电源键和 Note10+ 左手设计的电源键,每次使用都需要主观强迫自己去适应。

至于具体的握持感,在不戴手机壳的情况下握持感良好,厚度比较适中,整体略有分量。在目前手机中既不是轻薄的一边也不是很厚重的一挂,毕竟电池也达到了 4100mAh。

颜色方面荣耀 V30 有冰岛幻境、幻夜星河、魅海蓝星和曙光之橙四种,但荣耀 V30 Pro 则缺少了最后一种橙色,只有白、黑、蓝三种。有时候确实也觉得现在手机颜色起名太花里胡哨了,光看命名很难想象色彩的样子。

我手上拿到这台是冰岛幻境的配色,理论上是白色但是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淡金色和粉紫色,虽说一开始会觉得有些花哨,但后来发现其实比想象中耐看不少。

至于系统部分,荣耀系列现在搭载的 Magic UI 现在实质上就是 EMUI 换皮,荣耀 V30 系列上搭载的 Magic UI 3.0(具体是 3.0.1)在绝大部分功能上是和 EMUI10 一致的。

显然最早的 Magic Live 系统从去年的 Magic UI 2.0 开始就已经回不来了,但是如今随着 EMUI10 做的越来越好,Magic UI 也得以吃到更多的好处,比如光是返回桌面的图标运动轨迹,我这一个多月已经见过几十个帖子在夸赞这一点。

千呼万唤,华为 Mate 家族新成员,也是第一款冠以 Mate 称号的平板电脑华为 MatePad Pro 终于在 11 月 25 日正式登场。

在正式体验这款新品之前,我们不妨先通过图赏来看看这台首款使用挖孔屏技术的平板电脑,究竟「长」得如何。

华为 MatePad Pro 的正面是一块 10.8 英寸的 16:10 2K 全面屏。挖孔屏设计再加上只有 4.9mm 的边框使得 MatePad Pro 的屏占比高达 90%。

四边边框等宽的设计也使得新机正面看起来更加「井然有序」,更加精致。

华为 MarePad Pro 的采用镁合金框架,既保证了质感,也无需牺牲强度和重量。

值得一提的是,MatePad Pro 的金属中框还采用了天线渗入式技术,将天线完全隐身于其中,让中框的一体性得以保全。

MatePad Pro 的背部共有两种材质供用户选择,分别是玻纤和素皮。我们手上的这台为玻纤材质,这种复合材料具有韧性高、质量轻等特点,换成「人话」就是耐摔加轻便。

MatePad Pro 背部也采用了「雾化」设计,让后盖相比起玻璃和亮面塑料都更不容易留下指纹,这对于像我这种手汗偏多的用户来说,要友好不少。

背部的颜色也整体偏简洁,没有多余的元素,只有竖直的摄像头模块、亮面反光的华为 logo 以及哈曼卡顿调音的标志。

是的,MatePad Pro 上部和下部共有四个扬声器开孔,配备四声道立体声,并由 BMW 御用音响厂商哈曼卡顿进行调音。

虽然屏幕达到 10.8 英寸,但华为 MatePad Pro 的整机重量也只有 460g,厚度也仅有 7.2mm,单手握持浏览文档、视频也毫不费力。

至于配色方面,华为 MatePad Pro 共有四种颜色供用户选择,分别是贝母白、夜阑灰、青山黛以及丹霞橙。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说华为 Mate Pad Pro 的专用配件。实际上华为 MatePad Pro 与手写笔 HUAWEI M-Pencil 以及华为智能磁吸键盘搭配使用才能进化成「完全体」。

先来看看全新的手写笔 HUAWEI M-Pencil,这支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体性相当强,全身上下找不到一个按钮也找不到一处开孔。

当然设计也十分简洁,除了一个华为 logo「亮明身份」以外,再无其他多余设计。

侧边六棱柱的设计使得这支笔握起来更加舒服,写起来相当自如。

其中一个侧面具有一个挖槽,实际上这是一个防呆设计,让用户可以准确地将这支笔通过磁力吸附在 MaePad Pro 的侧边上。

其实这个吸附设计除了让这支笔更方便收纳以外,也让充电变得更加简单。只需要吸在 MatePad Pro 上面,HUAWEI M-Pencil 就能进行无线充电。

至于华为智能磁吸键盘整体设计也是以简洁为主。由于采用磁吸设计,所以在键盘上除了摄像头的开孔之外,我们也见不到任何多余的开孔和卡扣。

键盘的安装也十分简便,只要平板靠过去,键盘就能将它吸住。

当需要展开使用时,键盘能将 MatePad Pro 撑起来,并提供两个坡度供不同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中选择使用。

这是第一款 Mate 系列平板电脑,其实单从外观来看,被冠以 Mate 这个名字,不无道理。

MatePad Pro 的材质质感,继承了华为旗下高端手机 Mate 30 的设计基因,而整体设计所带来的规则和秩序感,又似乎在和 MateBook 系列一脉相承。

当然,这样的传承,除了在外观上体现以外,在使用体验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点我们在接下来的深度评测中再跟大家娓娓道来。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五年制大专学校排名2022最新排名 五年制大专学校排名

下一篇: 新款全封闭电动三轮车 全封闭电动三轮车哪个牌子质量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