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巡按是什么官职】,古代巡按与巡抚的区别,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巡按是什么官职:戏曲里的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为啥什么事都能管2、巡按是什么官职,古代巡按与巡抚的区别1、巡按是什么官职:戏曲里的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为啥什么事都能管
看戏曲经常会出现一个叫做八府巡按的官员,比如京剧《四进士》中毛朋是八府巡按到河南进行巡查,《玉堂春》中苏三的相好王金龙得中状元后任八府巡按到山西,正好在洪洞县下马巡视,看到有谋私亲夫一案,才和玉堂春得见,才有了后来的三堂会审。
只要有冤情就要大官来昭雪,戏曲里的大官都是皇上派来的手里拿着尚方宝剑,比如上面说的八府巡按。形成套路以后被很多有冤情需要平反昭雪的剧目所引用,比如《窦娥冤》里有,《陈三两》里有,《八珍汤》里有,《胭脂宝褶》里有……
那么八府巡按是多大的官,历史上真的有八府巡按这个官吗?因为戏曲里的官职大多是参照明朝的官职设置的,包括戏曲的官府也是参照明朝的官服设计的,所以我特意在明史里查找了当时的官职。当然历史上并没有八府巡按这样一个官,和这个官比较接近的有两个:一个是巡按,一个是巡抚。下面我们就看看这两个官职。
一、巡按
巡按之名始于唐代,唐天宝五年(746),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但并没有形成定例。京剧《谢瑶环》里的女巡按谢瑶环就是被武则天派去江南巡查,赐尚方剑巡按江南,并命"凡侵夺民田鱼肉百姓者,勋戚贵胄一不宽贷" 。这出戏反应了唐朝巡按的历史史实,但是时间被提前到了武则天时代。
此后,一直到明代巡按才成为常设官职,明朝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对应十三个行省,十三道的监察御史在内负责南北二京的巡视,在外则负责十三省的巡视,御使也会有两块金印分别是监察御史印曰"某道监察御史印",以及巡按印曰"巡按某处监察御史印"。其中巡按印是临时性质的,某人被选中为巡按后接受巡按印,用毕归还内府。按照《明史·职官二》的记载,巡按的职责包括官员的考查、冤狱的平反、赈济灾民、惩恶扬善等都在其中。
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按临所至,必先审录罪囚,吊刷案卷,有故出入者理辩之。诸祭祀坛场,省其墙宇祭器。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那么巡按的官职是多大呢,在洪武初年的时候,"各道置御史或五人或三、四人,秩正九品",也就是说在当时作为各道御使的巡按仅仅是正九品官。到了洪武十七年,巡按才由正九品转为正七品。
为什么巡按职责重大却官职卑微呢,我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不用设置太大,因为巡按是代天子巡狩,相当于特使,地方官员自然不敢轻视。其二就是不能设置太大,因为巡按的作用还是在于巡查而不是处理,巡按品级低必然会顾忌官场伦理,不能胡来,只需要把地方上的事情如实向皇帝汇报就可以了,所以说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二、巡抚
巡抚这个词大家肯定不陌生,看过清宫戏的都知道清朝省级地方官有总督和巡抚,巡抚类似于现在的省长。但巡抚不是清朝才有的,明朝就有了巡抚,只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临时差遣,并没有形成制度。史书记载,巡抚之名源于明太祖朱元璋差遣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后来明朝也多次派出巡抚来抚治流民,整饬边关,督理税粮,总理河道等事,可见巡抚是做具体事务的。因为巡抚需要节制地方官员,并且对地方有监察权,所以此时的巡抚多加副都御使或佥都御使头衔,称为巡抚某处右副都御史或称巡抚某处右佥都御使,地位高于巡按。
后来巡抚成为常设官职并逐渐向地方化和制度化转变,由中央的派出大员转化为地方的军政长官,由临时性的差遣转化为永久性的机构。土木堡事变后,因应国家形式自景泰年间开始常设地方巡抚,一省一巡抚,除了督导民政开始接管军务,同时巡抚的品级提高,同时加衔也提升为都御使,由原来的中级官员变身高级官员。除了行省的巡抚外,同时设置专门巡抚,比如巡抚地方军务的巡抚。
因为行省的巡抚是一省一巡抚,而巡按对应的也是一省一巡按,所以两者的区域重叠,而且巡抚又加了都御使的头衔,和巡按形成了名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并且品级高于巡按。虽然巡按御史在履行职责时仍保持独立性,巡抚不得干预,但事实上此时的巡按只能查核纠劾了。
所以我认为,戏曲里的八府巡按的原型应该是明朝早期的巡抚,或者后期巡抚加上巡按的权限。因为很多剧中既有行政权限又有检查权限,只有早期的专项巡抚才有这样的威望和权力才敢那么干,比如太子朱标巡抚陕西,地方官只能通力配合。只有官职品级和权力同时超越地方官,那些人才能真正的低头服软。
至于为什么叫八府巡按,那时因为明朝时期的北直隶(今河北、北京、天津)、河南、陕西、福建、贵州等地都是管辖八个府,还有的省份不足八个省,因此就有这个八府代替一省。表示对一省的巡视,比如《四进士》、《八珍汤》都是发生在河南,《陈三两》发生在北直隶,所以用八府巡按。当然后来套用到其他戏曲中时,直接把八府巡按当成一个官职了。
当然有的戏曲里还出现过七省巡按这个官职,当然历史上也是没有的。但是也是由原型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洪承畴,就曾经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清朝的年羹尧也曾经总督西北五省军务。在编戏的人看来,五省军务都能总揽,那巡抚五省、七省的应该也不在话下。
当然,八府巡按这一官职的出现还是寄托了人们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反应了古代劳动人民希望能天下太平、拔除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黑恶势力过上幸福生活的想法。当然,这样的想法还是有点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因为幸福都是自己争取的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2、巡按是什么官职,古代巡按与巡抚的区别
在各种反映明清时期的影视剧中,除了总督、巡抚、知府、知县这些地方官以外,还有道台。对于道台的权力和等级划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道台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逐步成为了省与府之间的监察机构。从道台的等级、权力各方面的情况来说,略高于知府。但由于道台的类型非常复杂,今天,我们仔细聊一聊道台。认真的说,道台是明朝逐步出现的官职,在清朝统治时期,逐步固定化。
首先,我们聊一下我国古代历史上的行政官员和监察官员。在秦汉时期,我国开始推行郡县制度。朝廷直接任命各个郡的太守,但随着人口的增多、经济的发展,划分出来的郡县也越来越多。对于地方上的情况,朝廷并不了解。因此,在西汉统治的中期,朝廷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州,例如荆州、徐州等等。
每个州设立刺史或者州牧,这些官员并不是行政官员,而是监察官员,不直接管理地方事务,而且负责监督各地官员的行为、政绩。随着时代的变化,州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因此在唐朝统治时期,先后出现了贞观十道和天宝十五道的说法,例如河北道、陇右道、剑南道等等。道与汉朝的州类似,也属于监察区。每个道设立采访使等官职。进入宋朝统治时期,朝廷改道为路,路也属于监察区,例如广南东路、荆湖北路等等。
在宋元时期,道曾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元朝统治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元朝把全国划分成为了10个行省。但元朝的行省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明朝建立以后,虽然沿用了行省制度,但是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明朝把全国划分成了10多个省份,每个省份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相互制约的模式。其中,布政使负责全省的经济、民政、人事任免等工作,按察使负责全省的治安和司法工作,至于都指挥使,则负责全省的军队管理工作。
每个省划分成为若干个府和直隶州,州府下辖若干数量的县。由于一个省的面积辽阔,对于各地官员的实际情况,省级官员并没完全清楚。早在明朝建立的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便发现了这些问题,下达了这样的命令:“恐守令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布政使司所属设试佥事,凡官吏贤否、军民利病皆得廉问纠举。”
从这个时候开始,道台的雏形已经开始出现了。到了洪武29年,又把全国的按察分司划分为41个巡道,分巡道正式出现。明朝的道台非常复杂,分为很多类型,例如分守道、分巡道、兵备道、督粮道、提学道、清军道等等,由于道台的类型非常复杂,在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当然,在所有的道台中,分守道、分巡道和兵备道最常见,它们分别隶属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由于是监察官员,而不是行政官员,对于道台的选拔有很高的标准,一般选择清流进士担任。此外在地位上,监察官员也高于行政官员。例如分巡道一般挂按察佥事的头衔,属于正五品官。但是在座位排序的时候“佥事方面官,宜入殿坐长史上。”换而言之,正五品的佥事座位在正四品长史之上。按照当时的规定:“各道兼带布按二司衔,著为例。”分巡道或者分守道,属于布政使衙门、按察使衙门的派出机构。
清朝入关之后,继承了明朝一系列的官员制度,鉴于明朝道台制度过于复杂的问题,清朝开始了合并和改革。除了分守道、分巡道、盐法道等比较常见的官职,清军道、协堂道等官职全部撤销。在一些比较特殊的省份,甚至不再设立分巡道或者分守道。按照《清史稿·职官三》中的记载:“全国守道减为十三,巡道却增加到八十一。”在很多地区,分守道兼管分巡道的工作,或者分巡道署理分守道的工作。
由于分巡道、分守道属于派出机构,与知府等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一直是糊涂账,双方都很不满。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为了解决道台与知府之间的权力划分,乾隆皇帝下达了这样的命令:“钱谷、刑名二司分任,道虽兼衔,事难越俎,且知府为道所辖,而参议、佥事衔者,阶级反较知府为卑,不足以表率。”在此之后,分巡道、分守道的地位,开始凌驾于知府、知州等地方官员之上。
对于分守道、分巡道的任务安排,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过这样的话:“风宪之设在整肃纪纲,澄清吏治,非专理刑名,尔等分明大体,毋拘拘绳墨之末。”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则更加细致化。在《清朝通典》中记载:“分守、分巡及粮储、盐法各道或兼兵备,或兼河务,或兼水利,或兼学政,或兼茶马、屯田,或以粮盐兼分巡之事,皆掌佐藩臬,核官吏、课农桑、兴贤能、厉风俗、简军实、固封守,以倡所属而廉察其政治。”
换而言之,分守道主要负责监察人事、经济、农业等工作,分巡道则负责监察司法、治安、官员作风等工作。雍正皇帝非常注重官员队伍的建设,雍正元年的正月初一,雍正皇帝便向全国的分巡道、分守道们,下达了明喻:“尔等官历佥司,所以赞襄藩臬,承流宣化者也。分守、分巡职居协理。如守巡两道首法已惠民,凡府州县之廉洁贪污,俱宜细加察访,不时密详督抚,以凭举劾;地方有土豪武断,尤宜禁戢剪除,卫民除莠,乃称其实。”
雍正皇帝用公开文件的方式,鼓励道台们努力工作,不要怕得罪人。无论是封疆大吏,还是地方豪强,都要勇于弹劾、为民除害。对于道台们的工作目标,也有严格的规定:“务使一路风清弊绝,所部事理民安,入其疆无愁叹之声,见其民无憔悴之色,然后尽守巡之职。”认真的说,道台制度确实曾经起到了监督官员、刷新吏治的作用。
但是分巡道、分守道等机构仅仅是省级机关的派出机构,权力范围比较有限。在官场整体日益腐败的情况下,道台们也无法独善其身。到了清朝的中后期,无论是分守道还是分巡道,一般不会轻易弹劾官员。清朝灭亡之后,总督、巡抚、知府等官职退出了历史舞台,道则继续使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每个省下辖若干个道,每个道设立监察员。直到北伐战争之后,行政区划开始重新改革,道才正式成为了历史。
本文关键词:明朝巡按是什么官职,巡按是什么官职几品,巡抚相当于现在什么官,八府巡按是什么官职,巡按是什么官职始于什么时候。这就是关于《巡按是什么官职,古代巡按与巡抚的区别(戏曲里的八府巡按到底是个多大的官)》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