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 正文

股票如何找卖点(股票的卖点怎么把握)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股票如何找卖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股票如何找卖点以及股票的卖点怎么把握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选择股票的卖点2、股票的买点、卖点如何把握?

如何选择股票的卖点

如何选择股票的卖点在股市里面,这句“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绝大多数股民都听说过。 后台也经常有粉丝向我提问,应该如何正确卖出,本来入手的时候好好的,但是 错过了几个卖出的机会,最终弄巧成拙。

我今天给大家总结了5点,认真记好。先跟大家说说,为什么大部分人总感觉自己卖不好呢?根本的原因我认为有两点:1、追求卖在最高点很多股民,哪怕少卖了一点点,第二天看着股票继续上涨,哪怕第三天跌下来了,都会悔恨莫及。为什么我不多拿一天呢?不得不承认,这种追求极致的态春芹配度挺好的,但是用在股票上,只会害了你。 你每次都想这么做的话,那么你总是生活在无尽的悔首亏恨中。2、搞不懂自己的实际能力最近网上特别流行一句话扒指:前几年凭运气赚的钱,这几年凭本事亏光了。说的其实就是人只能够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钱!就比如,你选择一个票,是 技术上看好,还是 基本面业绩优秀准备长期持有,你内心必须十分清楚,如果这个逻辑都没有搞明白,那就是稀里糊涂炒股。那么偶尔的获利必定会被长期稳定的亏损所取代。如果以上两点,你能够深刻理解,并且不断反思自己,那么我相信,你会对自己的炒股能力有一个质的 。那如何卖的技巧呢?我总结了自己的几个经验,抛砖引玉。股市技术千千万,我仅仅是其中沧海一粟,望大家多多指教。第一:放量滞涨当股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拉升之后,利好持续不断,市场一片看好,但是股价却在高位持续放量滞涨,这就是一个卖出信号。喜欢 朋友经常会看到我说放量滞涨出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近期的白酒板块,就是典型的这种形态。

股票的买点、卖点如何把握?

近期很多朋 系我,说看 个好股,但是把握不住买卖点应该怎么办,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针对这个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技巧。都是干货,希望 分享能让朋友们更清楚股市中买卖点的问题。

股市中有句 话:“技术指标千变万化,成交量才是实打实的买卖。”可以说,成交量谈销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场上多空双方对市场某一时刻的技术形态最终的 程度。

在K线语言的研读中,开始时是不需要注重成交量的,比如看K线形态,此时的成交量是没有意义的, 它已经淹没在大形态之中,就如同诸多单日K线一样,在形态中早差单个K线不足以改变大形态和趋势;如果继续深入研读,想要判断大致的价格拉抬时间,此时的成交量就成为关键因素,此时它就已经成为短线交易者必须注意的一个因素,是力量之源。

大盘买卖点:

买点:上涨过程中,每次回踩一条长期上涨均线时再次收复5日和10日均线,上下不论。

卖点:1、下跌过程中,每次回抽一条长期下降均线如30日或60日后,再次跌破5日或10日线。

2、大盘破10日线,也最好减仓,并且减仓幅度大点。

自下而上,大盘站上下面那根线可以开始建仓。在没有站上第二根线的时候,仓位必须控制在5成以下。站上第二根后可以加到7、8成。大盘破5日线,也可以开始减仓。需要提醒的是,大盘一旦跌破10日线,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个波段一般看的是10日均线,大盘突破5日均线,如果个股K线在5日、10均线上仍有良好的运行势态,此时可以暂时不动陆侍皮继续观望。

个股买卖点:

买点:与上述第一点同理。在第一点大盘站上第一个均线时。就要拿下符合K线符合条件的股票。该股票的k线业必须是第一根均线之上,当然最好是选择在5、10日线上方的股票。

卖点:个股跌破10日均线,就要选择 了,但是大盘或者个股只要不是迅速杀跌,最好结合尾盘来做决定。跌破5日均线就可以逐步减仓了,减仓的幅度参考各方情况,没有跌破10日可以保留5成以上。如果5日均线远离10日均线,跌破5日均线,减仓幅度也最好大一些。

股市上有句俗话听过的人肯定不少:买得好是徒弟,卖得好是师傅。可见卖点的重要性,对于股市发出的卖出信号流过心的概括如下,也可以参考一下:

1、KDJ呈现两极形态即见顶

2、MACD死叉为见顶信号

3、长上影线须 小心

4、双头、多头形态避之则吉

5、高位十字星为风险征兆

6、击破重要均线警惕变盘

7、单日“T+0”买卖降低成本

8、补仓出货须谨慎

9、二波弱势反弹出货

10、箱形下缘失守为弱势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钙锌可以同补吗(钙铁锌三合一好还是分开补好)

下一篇: 未来的交通工具作文400字六年级(未来的交通工具作文300字二年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