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 正文

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论文)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1500字论文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_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_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论文

  目前,在大学生心理教育领域存在着消极的态度,教育者过于关注大学生不够积极的层面而忽略了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层面,导致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启示》

  【摘 要】目前,在大学生心理教育领域存在着消极的态度,教育者过于关注大学生不够积极的层面而忽略了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层面,导致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处于对立的状态,阻碍了大学生积极心理学教育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应该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人们的积极力量方面,关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对大学生积极心理教育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144-02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表明,所谓的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护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是研究幸福、快 、满意的一门心理学科学。积极心理学要求,每一位心理学家都要以一种极其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人类的潜力、目的以及能力等等,并基于原来较为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技术,对积极心理学中人类的力量和人类的美德等方面进行研究。最近 起的积极心理学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与钻研,积极心理学主要强调摆脱以往的研究对象,对人的负面心理不要过分地关注与钻研。

  一、积极心理学简要介绍

  (一)积极心理学的重点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型研究模式,它由1998年美国的心理学 者倡导,对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与发展状况进行了批评总结。心理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二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三是识别少部分的天才儿童,并加以训练。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过分注重心理学中消极的方面,范围较小,始终围绕在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而忽略了对人类积极心理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从而给外界造成心理学就是所谓的“消极心理学”的错觉。由于心理学这种不正常的发展情况,20世纪末终于 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积极心理学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学 。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观层次上对主观体验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对幸福、满足、 观、快 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在于使人们满意自己过去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对未来保持 观的态度,主要是对人类主观上的幸福感的研究;二是对个人层次方面的个人特点进行研究,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工作能力、勇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对美丽事物的感知能力,做事的毅力,处理事情的宽容,发明创造的能力,洞察力以及个人的才能和智慧等等,想要培养或加强这些方面,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的积极情绪;三是对群体层次组织系统积极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积极社会、学校、家庭的建立,从而达到提高群众美德、增强群众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的目的。积极心理学是根据消极心理学而产生的,保留了消极心理学好的方面,舍弃了消极心理学不好的方面,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应用消极心理学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类积极心理的研究,对人类的 和价值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采取的方法更加科学,使心理学家更容易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人类的活力。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使人们对生活的信念更加坚定,帮助人们寻找获得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在消极心理学影响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来自于消极的态度

  一直以来,我国心理学始终采取消极的取向来衡量心理健康的 。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非健康的或者是病态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定义为测量有没有具体的精神疾病,致使理论学者和理论实践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解,他们基本都认为只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说明心理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心理疾病。这种对心理的理解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潜能意识的开发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的核心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都集中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方面上。使人们对大学生积极良好的心理教育培养缺乏应有的 和内涵。

  (二)因过于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而忽视了积极方面的培养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遵循以往的教育方式,过分注重消极方面,具体就是解决学 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这种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通常被 师当作是问题的根本来源,教育者常常觉得大学生存在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或是将消除心理缺陷或弱点当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此以往,容易使心理没有问题的大学生也开始关注自身的消极方面,从而忽视自身的积极品质。所谓的消极心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就是忽略帮助大学生开发潜能、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因过分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而削弱了教育的功效

  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中普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人与人交往的问题、培养意志力的问题以及良好的行为等等,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要把大学生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如何克服该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意见、对策,并且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心理问题为重点内容,进行相互讨论。在心理教育中常常采用心理测试的手段去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解决心理问题上,导致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由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组成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认为心理就是不健康的代表。心理健康教育过分注重心理问题,从而忽略了潜力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个体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最积极的方面,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所谓的积极心理学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研究,以发现人类本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良好品质,并通过这些进一步深入挖掘人类的无限潜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为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界定心理健康

  以往的心理教育取向模式往往都是消极的,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非健康或心理有问题的方面,把所谓的心理健康定义为没有精神疾病。很显然,这既不全面又不科学。心理健康存在两个方面的 :一是主观,心理健康在于自身的主观体验,影响主观因素的潜在因素只能作为客观条件。二是积极层面,所谓健康心理不是指心理的消极方面少,而是积极的方面比较多。

  (二)关注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并且应当有着积极的 和追求,涉及到积极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心理的重点需要放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向上的思维、积极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方式等。

  (三)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多数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因而大学生与心理学教师处于对立的状态。虽然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流观念中,也时刻强调不要使大学生与心理教育教师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之间应该相对平等, 良好的咨询关系,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中,应该做到熟练运用解决心理问题的沟通方式,但这仅仅是我们的 愿望和原则。在咨询者,即问题学生观念的影响下,这些都形同虚设,只是我们 的愿望,实际情况很容易导致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相对立。教育者没有把自己融合在心理健康教育里,而是将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上,把大学生即被教育者放在问题学生的位置上,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心理是有问题的,这样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潜意识,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及高度警惕,使学生和 师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小心翼翼地生怕 过多的接触心理教育 师或心理室,而令同学感觉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四)重视积极心理教育方面的教育

  在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缺乏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心理问题为重点,只关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层面,这样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常常处于校园其他工作之外,往往被看成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开的一门学科,或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甚至有的学校还把心理教育与其他的学科划分 ,好像大学生心理教育课只是心理辅导和咨询者的工作,别的 师与心理教育没有关系,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心理教育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健全系统的支持,难以达到 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阐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积极心理学的实际概念,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护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是研究人类面对生活的态度和 观的心态的一门心理学科学。积极心理学要求,每一位心理学家都要以一种极其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人类的潜力、目的以及能力等等。基于原来较为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技术,对积极心理学中人类的力量和人类的美德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达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的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烨,薛松.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J].才智,2011(8).

  [2]关涵.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江科学,2014(10).

  [3]彭捷芳.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教育,2014(1).

  [4]刘璐.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2).

  [5]周文芳.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4).

  [6]杨薇.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9).

  作者简介:

  汪大伟(1985-),男,土家族,籍贯:湖北省鹤峰县,学历: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学工部。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相关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1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摘要:如今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 观,因心理原因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迫切需要。本文旨在通过调查探求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健康教育措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大学生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出来,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发展慢,未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作用。因此,通过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分析,有助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一个月前,我们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三种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生心理联系密切的量表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的新生进行了心理测试调查。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群体水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健 果出现问题,那么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 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 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 更强烈、更复杂。可见如今大学生心理问题愈发严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六点。1.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了网瘾,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2.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踏着 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述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 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3.学习与生活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答案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4.情感困惑和危机当前,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大学生的性困惑问题,在性意识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中产生心理矛盾。其次是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这是诱发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5.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 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6.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不当的家教方式、单亲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消费上的浪费攀比、对贫困生的歧视、学习节奏过于紧张等等。大学生的心理困原因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 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出现,并且人数越来越呈上升趋势 四、大学生健康教育措施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2.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渠道。心理训练应不拘一格,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根据具体对象,充分运用放松、暗示、音 、表象、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他辅助手段、设施,设计特定的情景,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改变其心理面貌养成预期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要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健 展。 参考文献:[1]贾伟.《善待心灵》[M].地震出版社,文柯.《心理学改变生活》[M]. :世界出版社,詹姆斯.《心理学原理》[M]. : 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阐述了在高校如何及时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具体措施,积极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调 能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 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 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 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 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 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 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 和协调 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当代人普遍存在不 应社会,最欠缺的就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究其原因,与教育过程不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 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从不参与一切社会活动;因一些小小的失误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等都是心理问题的反映。大量调查表明,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 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 应不良等。所以、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 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1.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上大学前,不少学生没有远离家门,饮食起居由父母包办,形成了较强的依赖心理。而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往日家庭的特殊照顾,有的学生因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生活上不能自理;有的学生因开支无计划而出现“经济危机”;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生活的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不知道也不会关心他人;加之水土和饮食方面的差异以及气候,语言环境与作息时间的变化等。大学新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郁郁寡欢,致使有的学生出现烦躁,紧张不安等焦虑情绪和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2.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 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 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3.择业的难题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变化,市场带给大学生更多的择业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也增加了择业难度,加重了大学生的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而毕业生自身的素质,性别、专业以及社会关系等又制约着择业的自 ,对于少数大学生来说,甚至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一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 应力弱的大学毕业生是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心绪抑郁,使他们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 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 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特别是要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的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党团活动,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 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为大学学习生活打好良好的基础,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 ,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 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 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 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 应能力。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 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 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 、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 自如,走向成熟,迎接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1]孙志强.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陶明达.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思考[M].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出版社,陈国海.大学生心理与训练[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关键字:社会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义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 ,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 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处在读书生涯与社会生涯的转型阶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为值得关注,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从而不断调整自己态度,行为,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 应社会的能力。把社会实践与心理健康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才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诸如学习压力,情感困惑,人际关系紧张, 与现实冲突,考研与就业焦虑,经济困难等等,但因缺乏社会实践而引起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自我意识冲突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虽然如此,因只有学习经历少有生活实践经历的中学毕竟对人生的认识较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有些大学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在这一时期内,他们会经常产生一些自我意识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的我与现实的 冲突。第二,独立的我与依附的 冲突。一方面,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还存在依赖心理,另一方面,不断成熟的自我 独立。同时,自己对自己有 与规划,从单一的学习价值评价体系变成到综合的能力价值评价体系,大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与现实还存在距离。2、人际关系问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只学习,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一方面, 交朋友,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不能正确的摆正心态,缺乏人际交往技巧,这都容易使他们陷入人际交往误区。正是 这种高期望值与低成就值,造成心理巨大落差,使得人际失调,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了社交恐惧症等各种心理疾病。3、就业心理问题高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求职道路上一片空白,没有明确的职业方向,没有合理的自我定位,面试时回答问题没有思路等,导致找工作频频受挫,出现自我矛盾和迷茫,自尊心受伤,就业焦虑等心理。许多学生表现出经验不足,承受能力差等问题,稍遇挫折就容易走上极端之路。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大学路照片(大学路鱼山路为什么火)

下一篇: 碧蓝航线北卡罗来纳(碧蓝航线北卡罗来纳强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