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 正文

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课文《纪念白求恩》)

各位网友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以及课文《纪念白求恩》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解析

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考点是什么?该怎样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文解析

第 12 课《 纪念白求恩 》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集体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写作背景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 三、字词 冀(jì): 1.希望:~求(希望得到)。~幸。~望。~希。 2.中国河北省的别称。 3.姓。 派遣(pài qiǎn): 1.以赋予或给予正式证件或授权的证明文件的方式委派 2.派往某特定目的地 3.命令地位低的人去干某事 殉职(xùn zhí):指的是某个职务人员因为公务事而死亡,是一个褒义词。 动机(dòng jī):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 狭隘(xiá ài):基本含义是指不宽阔,现在更多的引申为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宏大宽广。 极端(jí duān):形容词、名词。指事物发展的端点状态,两个最高峰,两个互为对立的方面。 热忱(rè chén):热心;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诚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质或状态。 冷清(lěng qīng):冷落寂寞;冷静而凄凉。 纯粹(chún cuì):指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 佩服(pèi fú):钦佩;信服。是由于对方具有某种优秀品质而产生的主观情感。 高明(gāo míng):见解独到不同凡人,或技艺高超。 鄙薄(bǐ bó): 1、指轻视;看不起;2、浅略微薄(多用谦辞)。3. 轻视;厌弃。4. 指相貌猥琐,不厚重。 出路(chū lù); 1.关闭的地方或空间向外的通道 2.能够向前发展的途径;摆脱逆境的门路,前途 3.商品的销路 拈轻怕重(niān qīng pà zhòng):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贬义) 漠不关心(mò bù guān xīn):漠:冷淡。态度冷淡,毫不关心。(贬义) 麻木不仁(má mù bù rén):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贬义)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见异思迁(jiàn yì sī qiān):迁:变动。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  四、结构层次 《纪念白求恩》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五、课文分析 1.这段文字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分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 :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 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他是资本主义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虽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 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从阅读角度来说,让读者先产生“情”,再认识“理”,情理结合,大大增强了议论的逻辑说服力。 3.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是包含在共产主义精神中的,文中为什么并列提出? 明确:并列提出是为了强调。 4.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5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什么?作者为了突出这一精神,分 几层来写的? 明确: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第二个方面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分三层写:第一层(从开头到“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正面介绍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二层(从“从前线回来的人”到“无不为之感动’勺,从侧面烘托白求恩的这种精神。第三层,作者再次号召大家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6.作者赞扬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时,用了怎样的论证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用了对比论证,将白求恩同志与“不少的人”的情况相比较。 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毫不利己;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专门利人。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担子挑轻的,光替自己打算,喜欢自吹;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从对工作、对人民两个角度进行比较。) 这样一比较,一正一反,褒贬分明,批评中肯。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强调了学习白求恩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 7.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 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映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部分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 8.白求思同志共产主义精神具体表现在第三个方面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这一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为什么这一部分内容写得少? 明确: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白求思大夫是个杰出的医生,他医疗技术的高超是解放区军民都了解的事,所以作者只用一句话作了概括,而不作过多的论述。 9.作者回忆了同白求思同志的交往,写了哪些内容?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明确:作者按时间顺序先后写出两人的会面和通信。 10.“只见过一面”的“只”字流露出怎样的心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说明了什么? 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见白求思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 11.“我是很悲痛的”可以改成“我很悲痛”吗?为什么? 明确:不行。“是”在这里有强调作用,语气很沉重,朴实地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12.向白求思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学生齐读“从这点出发,……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短语“一个……的人”组成排比形式,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说的? 明确:“高尚”指人格,“纯粹”指品质;“有道德”指修养;“脱离了低级趣味”指志趣;“有益于人民”指人生意义。 13.归纳写作特点。 ①夹叙夹议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本文夹叙夹议,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 切,为议而叙,论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其中,一、三、四段都是先叙后议,第二段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整个段落夹叙夹议的特点更加明显。夹叙夹议,既能使读者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求恩同志,又能使读者懂得向白求思同志学习什么,为什么向他学习。 ②对比鲜明。文章二、三两段都有对比。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更加突出, 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③用词贴切,句式讲究。如第一段中“以身殉职”一词,充分说明了白求恩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于献身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段中的两个“极端”,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拈轻怕重”“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是个人主义思想的生动写实。多变的句式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如“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到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一句中,“凡亲身...的工作的”是“军民”的定语,为了突出这一定语,把它们的位置后移了。“无不为之感动”,这一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结尾用“就是一个……的人”的排比句式,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角度再次肯定了白求恩的精神,突出了“纪念”的重要意义,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六、拓展延伸 词语的感彩 感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感彩除传统所认定的褒义、贬义等类型之外,还应有恐怖、喜悦、痛苦、悲凉等情感类型。如“英明”“英雄"”等词含褒义感彩;“奸臣”“腐败”等词含贬义感彩;“骷髅”“僵尸”含恐怖感彩;“成功”“捷报”等含喜悦感彩;“失败”“失恋”等含痛苦感彩;“秋风”“落叶”含悲凉感彩等。之外,还有不能体现特殊情感倾向的中性感彩,如“山”“水”“跑”“走”等。感彩的词语十分丰富,就像人的语言一样。其中有些词义可能一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彩,如“艾滋病”既有憎恶的贬义感彩,又同时具有恐怖感彩。人对于物体或者他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可以是褒义,可以是贬义,也可以是中性的。感彩还有更多的词义,应用范围较广。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考点是什么?该怎样学习?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以说理为主,兼有叙述和抒情。全文高度概括了白求恩支援抗战、以身殉职的英雄事迹,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对他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予以高度赞扬,并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课文属于夹叙夹议的议论文,学习以论为主的写法,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那么,该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这篇课文呢?

第一,少讲概念,切忌死教。

这篇文章,有的人喜欢机械简单地讲解灌输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死概念,比如议论文三要素什么的;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把握人物形象,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从而获得人生思考,汲取人生智慧,获得人生启示。

第二,勾画圈点,区分叙议。

揭示课题后,可以提问开头:白求恩是谁?学生结合小学学习过的《手术台就是阵地》及预习课文的相关内容来回答,之后让学生明确第一段前两句话就是概括介绍白求恩的,并明确这是记叙的表达方式。

接着提问: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概括回答:白求恩是一个具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人。

把握内容后可以导读第一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个外国人”之后的句子和之前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异同,引导明确后者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赞美。

最后,让学生区分出其他段落的记叙文字和议论文字来。

第三,学习精神,思考人生。

结合课文的观点,投影白求恩事迹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

示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跨洋越洲,鞠躬尽瘁,胸怀天下,舍己为人,白求恩,你是世界的巨人,你是我们的标杆。

第四,悟读写法,实践运用。

导读第一段,明确课文先叙述后议论,记叙文字是作者展开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是生发点,不可或缺。

导读二三段,明确用了对比的方法,把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或物或人拿来比较,使得作者表达的意思更为鲜明、突出。

导读“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这个句子,明确作者连用两个双重否定句,突出强调了要表达的意思,读来铿锵有力,斩钉截铁。

导读“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个句子,明确作者运用排比句式,观点鲜明,气势流畅,热情洋溢,收束有力。

最后,设计一个叙议结合的写作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不知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有何建议,欢迎讨论,欢迎留言。想了解更多内容,快来关注“三尺讲台一路行吟”吧。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儿童记忆力训练游戏(幼儿记忆力30个小游戏)

下一篇: 游记300字(游记优秀作文200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