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 正文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三大节日是哪三个)

大家好,本篇文章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相信很多人对侗族的传统节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侗族的传统节日以及侗族三大节日是哪三个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2、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侗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侗族歌节 侗族有哪些节日 1.花炮节 是侗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广西三江、龙胜和湖南通道等地,以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花炮节最为热闹,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 2.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著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 《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3、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4、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5.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6.姑娘节 7.尝新节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区把这一天作为尝新节,有的地方择吉日尝新。 8、蔽判赶歌会 农历七月二十日,是贵州省剑河县高坝地区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赶歌会。这一天,姑娘、小伙子们打整得利利落落,约上伙伴,三三两两赶赴高呗歌场。在这之前,青年们一般会把农活提前干完,同时积极收集、改写或新编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届时同歌中强手匹敌。中午,赶歌会的中心——高坝寨头的绿草坡变成了人山歌海。曲调别致的盘歌、情歌、山歌声此起彼伏。男女青年们借歌会寻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谈天论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过歌会成为幸福伴侣的。传说,高坝赶歌会是为了纪念一个忠于爱情的侗族女歌手而兴起的。 9、过冬节 也就是“冬至”,这天所有侗族地区地人们都过侗年,相当于过春节,各地区活动热闹非凡,有赛芦笙、多耶、侗戏、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广西南宁没能回家过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这天在南宁的很多侗族同胞们都会聚集在一起欢歌、交流。 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m< 侗族有哪些节日是特有的? 1,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裂耐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餈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2,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死的恋人而兴起的。 3,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宏源改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 4,侗族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5,姑娘节 在湘黔桂边境的少数民族,要过农历四月八日的“姑娘节”。相传这个习俗来自侗族杨姓。每年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须要回到娘家来,与自己家的亲姊妹和姑嫂们欢度佳节。届时,姊妹们唱歌说笑,共同制作一种节日食品——乌饭餈粑。在她们回婆家去的时候,还要带着许多乌饭餈粑,分赠给亲友吃,也好补偿“姑娘节”这一天小伙子们的寂寞。四月八吃乌饭(又叫黑饭)是一个古很老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侗家女英雄杨八美。乌饭是用一种带黑色浆汁的叶子渍水,把侗区特产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侗族的重要节日 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乾,与野蒜(胡葱)、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请问侗族有什么节日。 一、年节 二、花炮节 三、赶社 四、斗牛节 五、播种节 六、姑娘节 七、尝新节 八、赶歌会 九、过冬节 苗族和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苗族在服饰上是非常接近 侗族男装多以青黑色亮布为主——一种以天然燃料靛蓝染色的布料,裹包头,裤腿裹绑腿,偏北的侗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侗族女式的发型是偏髻,偏于左侧——这是与苗族很大的区别,苗族的发髻是盘于头顶脑后 侗族某些的银饰与苗族接近,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侗族有银帽,但是没有银角,侗族银物中有类似汉族妇女的步摇等装饰 侗族女装有裙装和裤装之分,裙装是百褶裙,与苗族类似,但是上衣侗族服饰有唐代遗风,是开襟露出抹胸,不过一些支系也与苗族服装类似,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侗族的服饰就是汉服 侗族的春节习俗 侗年(侗族过年)简介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锦屏县九寨区一带。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举行。当地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德高望重的族首,因为拒绝向 *** 进贡, *** 带人包围村寨。族首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乡亲的安全,挺身而出,被 *** 充军戍边。后来这位族首获准从边疆还乡,此时正是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当地人吹芦笙,弹琵琶,敲锣打鼓去看望这位族首。后人便把这一天成为侗年。节日里,除打餈粑外,各家还杀猪宰羊表示庆贺。过年之晚,人们以肉食为主,忌食蔬菜。煮的米饭多于平常,以示“吃剩有余”.晚饭前,老人们在神龛和“祖宗角”摆上祭品,烧香焚纸,以祭祀祖先,招请祖宗来过年,幷包有全家发达幸福。然后全家欢宴。出嫁的姑娘及亲友也在侗年是前来祝贺。节日当天的主要娱乐活动是斗牛,晚上鸣炮宴请胜者。青年男女通过玩山、对歌、跳芦笙等活动,寻找伴侣。同时还演出侗戏。这些节日活动一直要延续到春节。春节受汉族影响, 各地侗族也过春节, 并且十分隆重。农历年底, 侗族村寨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家家忙着打年粑、酿年酒、杀年猪、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侗族的“ 春节” 和汉族一样也俗称“ 过年”, 有大小年之分, 但与汉族的小年不完全相同, 汉族过小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 相传是敬灶神。侗族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为小年, 又叫“ 姑婆年”, 是纪念姑婆的节日, 意思是祖宗各代的姐妹出嫁后, 过年快结束时回家探亲团圆。这天, 除过年的食品外, 侗家还用几个粑粑夹着酸肉敬奉姑婆, 作为“ 飨年”, 并用甜酒祭奠, 说是有的姑婆、姑母不会喝烧酒, 就饮甜酒, 反映了侗族人家俱有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各地侗族的春节活动既有相同内容, 又有地方性的特点。三江侗族农历三十过大年, 除夕当天宰猪杀鸡鸭祭祀祖先,又用酸汤煮鱼祭莫一大王。初一的清晨用烧肉和酸肉祭祖。同乐地区的杨姓侗族初一除用酸肉外, 还以甜酒祭祖, 到达摩娘娘庙(萨堂、圣母祠) 去祭祀, 同乐独峒一带的侗族放鞭炮驱逐“ 野鬼”。马胖一带的吴姓侗族不设祖宗神龛, 除夕这天, 杀猪宰鹅,首先去祭祀飞山庙杨公祠, 然后祭祀土地庙和“ 萨坛”, 最后在火塘边烧香摆饭桌吃晚饭, 在饭桌前说几句请祖宗一起过大年的话。初二后, 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请吃油茶或喝酒, 寨上吹芦笙,唱侗戏, 进行“ 月也” 集体交游。榕江侗族称“ 春节” 为“ 达年”,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就开始打年粑、酿酒、打扫卫生。喂牛的人家要为牛备足年料。农历十二月二十七、二十八日杀年猪,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贴春联、门神。小伙子给未婚妻送礼, 新郎迎接新娘回来共度佳节( 因侗族新娘有不落夫家之俗) 。除夕之夜, 家家燃香点烛, 摆设供品敬祭祖先。大年初一零时, 鸣炮辞旧迎新。初一早上用茶水祭祖, 传说此时是祖先的“ 斋时”, 晚上才供奉酒肉。当天不往屋外倒水和垃圾, 表示全年财喜不外出。初一饭菜均吃前一天做好的, 意为上年剩下的, 以示年年有余。除夕晚上和初一整天不请客。初二这天, 寨上妇女到萨堂祭祀“ 萨岁” 祈求保佑, 兄弟请已出嫁的姐妹回来吃饭, 同时亲友也可以互请。初三以后寨中开始玩龙舞狮、演侗戏、“多耶”、“行歌坐月”、芦笙会、唱大歌等, 节日期间充满了欢乐气氛, 直至正月十五把龙送下海, 春节结束。□过侗年流行于榕江、通道、三江等地。内容是缅怀祖先, 祭祀农耕。相传侗族祖先从远道而来, 原以打猎为主, 后学会开荒种田, 从事农耕而获丰收, 秋后举行欢庆活动, 从此世代相传为侗年。也有的地方相传杨姓祖先是一位将军, 因被派远征, 担心在春节前不能回家团圆, 族人商议,......>>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 *** ,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 *** 。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节: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习俗: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 插花/打歌节:二月初八,习俗: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左脚舞” 密枝节:二月初八,习俗:祭龙树、野餐 祭龙节:二月初八,习俗:跳芦笙舞 赛衣节:三月二十八日习俗:赛衣 三月会:三月二十八,习俗:赶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习俗:物资交流、赛马、赛龙舟、歌舞 绕三灵: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习俗:绕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节:六月二十五日,习俗:驱邪求吉、祈求丰收 本主节:日期不一,习俗:供奉“本主”、诵经唱文,焚香磕头、歌舞、游乐、竞技等 石宝山歌会:七月末八月初三天,习俗:弹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节:一月三日,习俗: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 纳西族 米拉会/棒棒会:五月十五日,习俗:赛马、农具交易会 祭天:节期不定,习俗:祈年求丰,消灾除邪 骡马大会:三月七月,习俗:牲畜交易 三朵节:二月初八,习俗:赛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会:七月中旬,习俗:大牲畜交易、对歌 摩梭人 朝山节:七月二十五日,习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结交阿夏 景颇族 目脑纵歌:一月十五日,习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会:藏历除夕,习俗:跳神节目 赛马会:五月初五,习俗:搭帐篷,野炊、宴客、赛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阳节:五月初五,习俗:赛马、跳锅庄舞、弦子舞、野餐 雪顿节:藏历六月底七月初,习俗:晒大佛、跳藏戏、过林卡 布依族 牛王节:四月八日,习俗:吃牛王粑、给牛散食、歌舞 傣族 泼水节,习俗:歌舞、赛龙舟、泼水、放升高 采花节,习俗:采花献佛 送龙节:公历一月,习俗:送祭品给龙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习俗:祭祖、对歌、荡秋千、宴请 阿玛突:二月属龙日,习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节:八月第一二个龙日,习俗:尝新、祭天、祭亲奠 苦扎扎:六月,习俗:对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习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节:二月二日,习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节:三月第一个属牛日,习俗:祭母、唱思母歌 壮族 陇端节:三月,习俗:物资交流、青年男女对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节:二月八日,习俗:上刀山、跳嘎 赛歌会:腊月或正月上旬,习俗:赛歌、沐浴 澡堂会:春节,习俗:沐浴、交友 *** 开斋节:回历十月一,习俗:礼拜、赠“油香”等 古尔邦节:回十二月,习俗:团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芦节:十月,习俗:跳芦笙舞、物资交流、 扩拾节:正月初一,习俗:接新水、跳芦笙舞、狩猎 祭太阳神:立夏日,习俗:敬献神灵、祈祷年丰 佤族 拉木鼓节:腊月,习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瑶族 盘王节:五月二十九日,习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转山会:五月五日,习俗:转山、歌舞、鸣枪 阿昌族 会街:九月十五日,习俗:耍青龙、白象、跳象脚鼓舞 基诺族 祭大:三月,习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节: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习俗:铜鼓舞、对歌寻偶 独龙族 卡雀哇:腊月,习俗:剽牛、祭天、跳锅庄、互邀作客 爱伲族 耶苦扎:六月,习俗:打秋千、跳舞、聚餐 怒族 鲜花节:三月十五日,习俗:采集鲜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腊月二十九日,习俗:射箭、打石头靶、歌卜(猜唱)、荡秋千、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

侗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侗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活路节、尝新节、三月三、林王节等。

1,活路节

活路节为贵州镇远县报京、报友、白岩、龙奔、平明、奶对、高坎、巴锁、高度沟等侗寨于春耕大忙前的节日。节日在每年除夕日至正月上旬逢戊日的第二天举行。

2,尝新节

尝新节,俗称“吃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每年夏历六七月间新谷登场时择日举行。

3,林王节

历史上的侗族先民,为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举行了一兆衫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旅拿,产生了千千万万难以忘怀的英雄。“林王节”就是锦屏县寨母一带的侗家人纪念明代英雄林宽的节日。

4,祭牛神节

新晃侗族自治县以侗、苗、回族居多。回族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祭牛神”的活动是新晃县内侗、苗所共有的一种祭事活动。原因在于他们都是敬牛的民族。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祭牛神,称为“牛辰节”或“洗牛身”。

5,芦笙节

芦笙节,为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拆猜搭如十三坡、古龙坡)。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disabled和enabled哪个是开启(电脑第一道bios密码怎么设置)

下一篇: 河南面糊茄子做法,色泽好看酸鲜香嫩的河南烧茄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