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热点 > 正文

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

大家好,本文将围绕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种类展开说明,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内容是一个很多人都想弄明白的事情,想搞清楚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方面需要先了解以下几个事情。

茄科植物的主要特征包括哪些的相关图片

茄科植物的形态学特征(根、茎、叶、花、子房的横切或纵切结构)

您好!开门见山不多说。茄科(Solanaceae)

(一)主要特征

1.多为草本;

2.叶:单叶或羽状复叶,互生,无托叶;

3.花:两性,辐射对称,单生或成聚伞花序,常由于花轴与茎结合,使花序生于叶腋外;花萼5,合生,形成果实时常增大并宿存;花瓣5,合生,多成折扇状;雄蕊5,与花冠裂片同数互生;子房上位,常具下位花盘,子房位置偏斜。*K(5)C(5)A5G(2:2:∞)。

4.果实:蒴果或浆果

最后附图说明一张。

茄科植物有哪些

番茄、马铃薯、辣椒等都属于茄科。

茄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地区,美洲热带种类繁多。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茄科形成了不同的种类及品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花冠多为合瓣,多数花冠裂片是5个,雄蕊与裂片数相同且互生,雌蕊1枚。

它们的果实形态、颜色、大小不同,多为肉质多汁的浆果,是我们食用的主要部位,但是马铃薯例外,食用部位是块茎。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茄科常见的蔬菜水果。

茄科的实用价值:

茄科中原产中国的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植物很多,如赛莨菪属、山莨菪属、天蓬子属、马尿泡属、天仙子属、泡囊草属、茄参属和曼陀罗属等,有的种含樟柳碱anisodine和红土豆碱bellaradine,其中含量较高、资源较丰富的种类有:山莨菪、马尿泡、天仙子、曼陀罗等。

在中国分布普遍、经济价值较大的茄科植物还有:挂金灯、龙葵、茄等。茄科常见的观赏植物有碧冬茄等。花萼宿存。

茄科植物相关问题

1、矮牵牛是碧冬茄的另一个中文名字,这种一物多名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如华重楼又叫七叶一枝花。它是茄科的,所以碧冬茄的名字比较合适的,你应该问“为啥碧冬茄又名矮牵牛”,我的推测是因为碧冬茄的花形很像牵牛,但又长得矮,所以叫矮牵牛比较形象,北京植物志就把矮牵牛作为碧冬茄的异名。百度百科的信息不完整是很常见的事情。

2、茄科的子房偏斜很好理解的,你看过茄子的果实吧,茄子不是直挺挺的,而是弯曲成带有一定弧度的,剖开来看里面的子房不是位于正中央的,而靠左或靠右。图片没找着,你可以自己体验,买个茄子或辣椒或西红柿,横切(拦腰切断)看看子房是不是不在正中央。

3、一个科因为有很多种,只能用一个模式种来代替科的花图式,图片里5是茄子的花图式,花轴是以●表示,花轴绘在花图式的上方,花轴的对方和两侧绘中央有一突起的新月形空心弧线(很扁的空心三角形,底下的大一些,两侧的小一些),以表示苞片和两侧的小苞片(如为顶生花,则●及苞片和小苞都不必绘出来)。花的各部应绘在花轴和苞片之间,花萼以具突起的和具短线的新月形弧线表示,图中有5个,而且是互相连接的,表示萼片合生;花冠以黑色的实心弧线表示,图中也有5个,而且互相连接,表示花冠合生;花冠里有5个小点点,表示5枚雄蕊,而且和花冠粘着,表示雄蕊着生在花冠上的。中心的是雌蕊,雌蕊以子房的横切面表示,图中看到外面包一圈,中心一斜杠,表示有2个心皮,仔细看斜杠没有平分这一圈,表示子房偏斜,斜杠中央两侧有白色的往外形成突出的图案,表示中轴胎座和胚珠(发育成种子)的数目很多以及着生方式。

花程式是* K(5)C(5)A5 G(2:2:∞),G下面还要一短线。*:表示花辐射对称;K:花萼,5枚,括号表示合生;C:花冠,5枚,括号表示合生;A:雄蕊,5枚;G:雌蕊,下面短线表示子房上位,第一个2表示两心皮,第二个2表示子房两室,第三个∞表示种子多数,括号表示两心皮合生。

茄科植物有哪些

1、茄子,叶片宽大,果皮为紫色,品种繁多。2、番茄,养殖时需要搭架绑蔓,茎叶上长有绒毛。3、辣椒,属于茄科植物,成熟后颜色为红色或者绿色。4、马铃薯,分为地下茎和地上茎两种。5、人参果,营养物质丰富,果肉为淡黄色。

茄科植物有什么品种 1、茄子 。

茄子属于茄科茄属,根茎直立,叶片宽大,一般单生,花柄和花萼上有绒毛和小皮刺,并且茄子含丰富的维生素,经人工培育有圆茄、矮茄、灯笼红茄等品种。

2、番茄

番茄也叫做西红柿,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叶茎容易倒伏,养殖时需要搭架绑蔓,而且番茄全株长有粘质腺毛,会散发强烈气味,叶片为羽状复叶,果实为扁球形或者近球形。

3、辣椒

辣椒是茄科辣椒属植物,通常作为一年生栽培,主要品种有柿子椒、朝天椒、簇生椒等,单叶互生,花萼呈杯状,果柄俯垂或者直立,未成熟的辣椒为绿色,成熟后多为红色。

4、马铃薯

马铃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两种,地上茎为菱形,植株长有柔毛,而地下块茎可以食用,形状为圆球形或者长圆形。

5、人参果

人参果的根、茎萌发力强,根系发达,分枝多,叶片为椭圆形,有绒毛,花朵密生在花梗上,形成聚伞形花序,成熟后的人参果果皮为淡黄色,果肉呈浅乳黄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

颠茄有哪些特征?

(吕桂兰)

颠茄(Airopa belladonna L.)别名颠茄草。北京、山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均有栽培。以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生物碱,叶含总生物碱0.09—1.32%,主要为1-莨菪碱,另外含东莨菪碱、去水阿托品、颠茄碱、东莨菪素、七叶树内脂、伞形花内脂等。颠茄植株各部位总生物碱含量,根为0.45—0.65%;果实0.31—0.70%;花0.24—0.65%;幼茎0.21—0.65%,粗茎秆0.04—0.25%。本品为抗胆碱药,制备颠茄流浸膏、颠茄酊、颠茄片及外用止痛药物的原料。用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胃肠道、肾、胆绞痛等,具有镇痛、镇痉、止分泌和放大瞳孔的作用,有毒性。

一、形态特征

株高1—1.5m。茎直立,上部叉状分枝,幼枝具疏柔毛,老时逐渐脱落。茎下部叶互生,上部一大一小成双生,具叶柄;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22cm,宽3.5—11cm,沿脉有白色柔毛。花下垂,单生于叶腋,花梗有腺毛;花萼钟状,5深裂,裂片有长尖头,果期梢增大成星芒状而向外展开;花冠钟状,淡紫色,5浅裂;雄蕊5,较花冠略短。浆果球型,随着果实成熟由绿色变成黑紫色,有光泽,果实直径可达1cm左右,内含许多种子。种子细小,扁肾形,有网纹(图16—37)。

图16—37 颠茄形态图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特性

颠茄原产于温暖潮湿地带,喜温暖湿润气候,怕高温与严寒。其个体发育可分苗期、叶簇期、抽茎、孕蕾、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等时期。花期6—8月,果期7—9月。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约需140天左右。植株生长最快时期为花期,从开花到种子成熟是颠茄全草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图16—38颠茄植株不同部位的产量比,叶:茎秆∶果∶根约1∶1.4∶0.6∶0.5。

图16—38 颠茄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颠茄原产于温暖潮湿地带,对温度要求较严,一般在20—25℃气温下生长良好,当气温超过30℃或雨水过多时易罹根腐病而死亡。北方地区栽培颠茄在5—6月份地上部生长迅速,7月份气温高生长缓慢,冬季不能在田间越冬,多作一年生栽培。

2.水分

充足的水分是颠茄出苗、保苗的主要条件之一。种子播种后是否及时供水是影响出苗率的主要因素,幼苗移栽后能否及时供给充足的水分则是成活的关键。苗期到花期地上部增长迅速对水分的要求较多,果期后则逐渐减少,若水分过多易发生根腐病,生物碱含量下降。我国南方地区栽培的颠茄比北方地区的产量高,但生物碱含量偏低,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如光照、温度与湿度等影响。

3.土壤和养分

颠茄根为多枝肉质的直根系,根长30cm左右,土壤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并能保持湿润的砂质壤土为宜,平地或山坡地均可。过于潮湿排水不良,或粘重的土壤均生长不良,易罹病害。

表16—38 有机肥加氮、磷、钾化肥对颠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注:试验盆钵:25×30cm每处理10盆、每盆1株。

有机肥:腐熟的猪圈粪加草炭

颠茄是喜肥植物,对肥料反应敏感,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施有机肥或化肥、单一种化肥或不同组合均能增产,尤以有机肥配合氮、磷、钾全肥,增产明显(表16—37、16—38)。

表16—37 氮、磷、钾化肥对颠茄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无机肥料氮、磷、钾肥在颠茄生长发育期能及时供给氮、磷、钾三大要素的需要,而有机肥则提供了全肥养分,并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有利于颠茄生长。北京地区施用腐植酸铵,棉籽饼和粪肥,增产效果明显,生物碱含量稳定(表16—39)。

表16—39 不同种有机肥料对颠茄产量及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注:小区面积:9×0.83m2。

肥料量(kg/区):腐植酸铵1.0;棉籽饼0.25;粪肥2.0。

施法:穴施

(三)生物碱积累动态

颠茄植株各器官都含有生物碱,其含量因物候期和生长条件而不同。颠茄叶和根在花期生物碱含量最高,叶0.66%;根0.56%。茎秆则在生长前期含量较高,开花后逐渐下降,从叶簇至孕蕾生物碱含量由0.35%升至0.52%,果熟期则低于0.2%(表16—40,图16—39)。

表16—40 颠茄植物发育阶段及其各部器官内生物碱的含量(%)

(引自全苏药用芳香植物研究所资料)

颠茄不同器官生物碱含量:叶高于其它器官,叶又以植株主茎及分枝上端幼嫩叶生物碱含量最高,可达0.70%,下端老叶0.4%左右;茎以幼嫩枝(0.5%左右)高于粗茎秆(仅0.1%左右根部以根皮含量最高约0.5%左右,须根次之,木质部低于0.13%;果(青果、成熟果)均在0.4%以上(表16—41)。因此,颠茄以叶、幼枝、果入药最佳。

图16—39 不同物候期颠茄各器官中生物碱累积动态。

表16—41 颠茄植株不同部位干物质重及生物碱含量采样日期:1980年7月30日,1981年7月20日。地点,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资源开发研究所。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根据颠茄喜光、适于湿润条件下生长的特性,应选择阳光充足、排灌方便、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为宜,土壤PH5.5—9均可,低洼易积水和盐碱地不宜种植。前作以豆科、禾本科植物为好。茄科植物,特别是前茬种番茄的地块不宜栽培。忌连作。整地要深耕细耙,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kg,耕后耙细整平,栽前按57—66cm的行距,作成高垄,准备栽种。

(二)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

1.留种

在颠茄生长期,选择生长健壮叶色深绿,叶片大而厚,果实大而丰满,无病虫害的植株留种,待果实成熟(紫黑色)时摘下,用水洗去果肉,将种子晒干,贮放通风干燥处备用。

2.催芽

颠茄种子发芽缓慢、不整齐,需进行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不断搅动至水凉后,再浸泡12小时,用湿布包上,放20℃恒温箱或温暖处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一、二遍保持湿润,防止发霉,待个别种子萌发时,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用温水浸泡7—8小时后,再加二倍细湿砂,拌匀放室内保持湿润、砂藏一个月后播种,也能提前出苗。

3.直播

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北方地区4月中旬在准备好的垄上开1—1.5cm深的浅沟,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压紧,立即浇水保持湿润,约10—15天出苗。晚秋播,在10月底至11月初进行,方法同春播,但种子不用催芽处理,每亩播种量约250g,次年4月即可出苗。长江流域秋播比春播产量高。

4.育苗移栽

我国北部地区,为延长生长期或在雨季前进行第一次采收,多采用阳畦育苗,于11—12月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作12×1.5m2左右的阳畦,将土起出培帮,畦内用人工配土,按园土∶砂∶草炭约3∶1∶0.5的比例混合铺畦底约30cm厚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2kg/m2,充分混匀备用。在1月底至2月中旬,于备好的阳畦内浇一次大水,待水渗完后,用处理过的种子,按10cm行距条播,再覆细腐殖质土1—1.5cm,阳畦上面盖玻璃或塑料薄膜,保持苗床温度和湿度,夜间加盖蒲席保温,白天揭开,约7—15天出苗。苗出齐后,减少浇水,以防湿度过大发生病害,温度过高时应适当通风,结合松土锄草,间苗,拔掉病弱苗。有条件时在定植前再移栽一次,即苗高3—4cm时,按行距7cm移栽到另一畦内,栽后绕水保苗。

定植地施足基肥,南方多用土粪、灰粪、牛羊粪等,北方则施猪厩肥、饼肥等,于4月底至5月上旬带土挖出,在作好的高垄上,按50cm的株距定植,立即浇水,经过移栽的苗,生长健壮,抵抗力较强,定植后成活率高,一般不再补苗。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直播地需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苗齐后可减少浇水次数,苗高2cm时,按7cm间苗松土,苗高10cm时可定株。移栽苗浇2—3次水,成活后及时松土锄草。

2.追肥

颠茄是喜肥植物、生长季节较长,其全草干物质及生物碱含量从花期开始累积较快,养分吸收也增强,所以需要补充速效性氮、磷、钾养分。一般在叶簇期追施硫酸铵15kg/亩,亦可灌稀人粪尿。过磷酸钙可在移栽前施入,用量15—25kg/亩,钾肥因地施用1—2kg/亩,施用草木灰的地区,可不再增施钾肥或减少施用量。

3.中耕培土

在第一次采收后可及时进行中耕培土,既消灭杂草又可防止二茬倒伏。

4.防涝排水

7—8月份颠茄生长旺季正是高温雨季,大雨后应及时排水,否则因地面积水,易造成大面积发病而死亡。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立枯病

(Rhizoctonia solani Kuhn.)

自种子发芽到生长期均可发生。发芽阶段受此菌侵害引起烂种;幼苗受害后,茎基部出现凹陷褐斑,后倒伏死亡;成株发病,在基部发生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并凹陷,皮层腐烂,上部茎叶萎蔫死亡。防治方法:(1)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忌与茄科作物及芝麻、花生轮作;(2)播种前用50—55℃温水烫种子20—30分钟;(3)发病期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撒施病穴,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4)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

2.猝倒病

(Pyihium sp.)

只在幼苗期、低温高湿的苗床内为害严重。染病植株暗绿色,最后软腐。防治方法:发病前喷1∶1∶200—300波尔多液保护。其它基本同立枯病防治。本病在移植后即不再发生。

3.疫病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

中后期发生,根、茎、叶均可受害。受害叶片,初呈水渍状圆斑,后逐渐扩大,病斑中部变为淡黄色,边缘模糊与正常组织无鲜明分界;茎上部受害时,呈现暗绿色病斑,病部凹陷、变细,软化易折:茎基部发病时,仅皮层出现褐色稍凹陷的长形斑,茎叶萎蔫;根部受害,组织变成黄褐色。腐烂变软。防治方法:(1)忌与茄科作物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雨季来临前喷1∶1∶12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3)高畦种植,注意排水。

4.青枯病

(Pseudomonas solanaccarum Smith)

在江浙一带,一般于5月中旬开始发生。6—7月发病严重,一直到收获。发病初期,植株顶端幼嫩部分在中午凋萎,早晚尚能恢复;到后期,晴天受害植株突然枝叶下垂、萎缩,刚死亡时,叶片青绿色,故名“青枯病”。纵面切开被害根茎,可见维管束已变褐色,用力一挤,可压出灰白色汁液。本病以土壤带菌,从根伤口侵入,在高温、多雨和田间积水时病情加剧。防治方法:(1)实行轮作;(2)早育苗移栽,增强抗病力;(3))开深沟,筑高畦,降低田间湿度;(4)中耕除草切忌损伤根部,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生石灰消毒。

5.枸杞负泥虫

(Lema decempunctata Weise)

又名金花虫,苗期至收获前均有发生,也代不整齐。成虫、幼虫均取食叶片,造成孔洞,严重时叶片被吃光。防治方法:(1)收获时清园,消灭残株;(2)用90%敌百虫800倍喷雾防治。

6.蚜虫

(Aphis sp.)

和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名腻虫。以成、若虫吸食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叶卷曲发黄。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7—10天喷一次,连续数次。

7.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

为害花、蕾、果实。花期开始产卵于苞片及嫩叶上,幼虫孵化后钻入蕾、花、果内为害,留种田注意及时防治。防治方法:开花期注意查卵,卵孵化盛期喷2.5%敌杀死2000倍液,10天后再喷一次。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一年可采收2—3次。6月底地上部封垄时采收下部老叶一次,以利通风透光,促进生长。7月中旬采收一次,雨季前选晴天,收割地上部,留茬20cm左右,以利再生长。采收后迅速干燥,防止霉烂;8月下旬采收全草,割下地上部,再挖出根部,分别处理干燥。晒干、阴干或低温(60℃以下)烤干,均对生物碱含量无影响。注意干燥时勤翻动,干透入库,在阴凉通风处贮存,一般每亩收全草约200—300kg。

(二)加工

地上部收割后,叶、花、果干后直接入药,茎轩干燥后切段,根刨出后去掉泥土,干燥后粉碎即成。从生物碱含量标准看:叶、花、果含莨菪碱在0.3%以上,质量较好,根0.25—0.45%属中等。木质化的粗茎秆低于0.1%的质量较差。

西红柿的特点

番茄的果实营养丰富,具特殊风味。

番茄是一种喜温性的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喜光,光饱和点为70000lx,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50000lx。也是短日照植物,番茄喜水,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

番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苛,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生长良好。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

植物学史

番茄起源中心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地带。在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番茄属分为有色番茄亚种和绿色番茄亚种。前者果实成熟时有多种颜色,后者果实成熟时为绿色。

番茄属由普通栽培种番茄及与栽培种番茄有密切关系的几个种组成,大体上又分为普通番茄和秘鲁番茄两个复合体种群。普通番茄群中包括:普通番茄、细叶番茄、奇士曼尼番茄、小花番茄和奇美留斯凯番茄、多毛番茄;秘鲁番茄群中包括智利番茄和秘鲁番茄。

栽培番茄的祖先是樱桃番茄。墨西哥较早驯化栽培,1523年,番茄由墨西哥传到西班牙、葡萄牙,1550年前后传到意大利,1575年相继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当时作为观赏植物。18世纪中叶始作食用栽培。

1768年米勒首次作出植物学描述,进行分类和定名。17世纪传入菲律宾,后传到其他亚洲国家。中国栽培的番茄从欧洲或东南亚传入。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的果谱附录中有“番柿”:“一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

由于番茄果实有特殊味道,当时仅作观赏栽培。到20世纪初,城市郊区始有栽培食用。中国栽培番茄是从50年代初迅速发展,成为主要果菜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红柿。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空间留言小情话(给女朋友空间留言情话)

下一篇: 四部韩剧几乎零差评(十部零差评高甜宠韩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