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他们的故事之前,我们必须简述这支队伍过去的历史。
1991年,受到自己车队在中低阶方程式取得的成就所鼓舞,一代枭雄Eddie Jordan决定进军F1,并把原本和自己同名的车队改名为Jordan Grand Prix。受益于过去中低阶方程式的经验,Jordan非常善于挖掘潜力新秀,Schumacher兄弟、Rubens Barrichello、Eddie Irvine、Giancarlo Fisichella等F1名宿,都是被Eddie Jordan挖掘出来,在Jordan车队开始自己的璀璨生涯。
进入F1,Jordan车队花了几年的时间才成功站稳脚步,到1994年才由Barrichello为车队夺下第一座颁奖台成绩,并在隔年加拿大站由Barrichello及Irvine为他们夺下队史第一次的双颁奖台成绩。
之后,车队仍持续进步,直到1998年,得利于混乱无比的比利时大赛,Jordan车队喜迎队史唯一一次1、2名完赛。
1999年,是Eddie Jordan最辉煌的一年。旗下车手Heinz-Harald Frentzen获得了包含两胜在内的六座颁奖台成绩,整季下来一直都有争夺世界冠军的机会,最终以年度积分第三坐收,车队排名亦仅次于法拉利和迈凯伦,稳坐季军。
之后,Jordan车队开始走下坡,慢慢从颁奖台挑战者,变成积分圈边缘人,直至2003年,来到因雨影响而非常混乱的巴西站,Fisichella为车队拿下如回光返照般的最后一胜,至此车队算是气数已尽,连年垫底的情况下,Eddie Jordan于2005赛季开始前将车队转售予Midland集团,并在2006年正式更名Midland MF1 Racing,Jordan车队的名字消失于F1的历史洪流之中。
之后几年,这支车队经过转手,成绩仍然丝毫不见起色,直到2007年底,由印度翠鸟航空 (Kingfisher Airlines) 创办人Vijay Mallya收购车队股份,并改名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印度力量(Force India) 车队。
2008年赛季,印度力量的VJM01表现只能用乏善可陈来形容,整年下来一分未得。意识到管理阶层严重缺乏野心,Mallya决定进行人事改组,提拔James Key及Mark Smith分别担任为技术及设计总监。James Key正是现在麦队的技术总监。
除此之外,Mallya也决定放弃跟法拉利的合作,转与1995年起一直独家供应迈凯伦的Mercedes洽谈引擎供应合约。题外话,迈凯伦过去真的很爱独家供应,莫怪会要求本田也要独家供应。
除了获得奔驰引擎,印度力量也同时获得了来自迈凯伦的技术支持,包括变速箱及液压系统,并协议无论未来车队表现如何,这样的技术支援都将持续下去。迈凯伦也同意将提供印度力量KERS系统(Kinetic Energy Recovery Systems,动能回收系统),唯他们因为车辆设计搭配不上而婉拒。这些,正是印度力量迈向成功所踏出的第一步。
然而,毕竟这些支持来的晚了些,VJM02赛季初的表现也是不甚理想,开幕战两位车手Fisichella及Adrian Sutil差点包办末尾。但是,众人还是多少看得出印度力量战车的潜力,他们也逐渐与Toro Rosso在后段班激烈竞争。
第四站巴林站,Force India正式导入第一波大规模升级,正式完成当年度赛车的底盘、加装该年引起轩然大波的双扩散器、牺牲KERS系统获得的紧致车身,以及首度的大规模鼻翼更新。
这些,在接下来的摩纳哥站为他们带来了甜蜜的果实。
得利于BMW和Toyota在街道赛的挣扎,印度力量队史首度双双闯进Q2,最终正赛Fisichella完美的执行了一停策略,以2秒的差距落后小牛的Bourdais,获得第9。虽然还是没得积分(换到现在已经开张了),大家开始真正注意到这匹黑马。
尽管印度力量后续仍有继续进步他们的赛车,但毕竟整体资源相较于竞争对手们略显不足,研发进程上还是相对落后…… 直到在瓦伦西亚举办的欧洲大奖赛,他们再次带来升级。改良版的鼻翼及扩散器,工程师们预估这会为战车带来0.5秒左有的增益。
此言也真的不虚,Sutil在该场比赛的排位赛仅以0.02秒落后BMW的Nick Heidfeld,位居第12,并在正赛以第10名完赛。伴随着高昂的士气,车队来到了一周后的比利时站。
自由练习,印度力量分别在FP2及FP3排上了第6及第8。众人开始嗅到这支车队很可能获得队史第一个积分的味道。
即便如此,当Fisi抵挡住Toyota的Jarno Trulli,勇夺队史首个杆位时,众人还是跌破了眼镜。
正赛起跑,Fisichella稳健冲出,力压从第6起跑一路杀上第2的Räikkönen,取得稳健的领先。然而,Lewis Hamilton及Jenson Button引发的四车碰撞把安全车给召唤出来。重新起跑后,Kimi在Kemmel Straight利用了尾流及KERS的帮助,呼啸超越Fisichella,取得领先。
之后,即便Fisi整场比赛尽了最大努力,但缺乏KERS系统的赛车就是缺了那一口气,最终只能以不到1秒差屈居第2。话虽如此,不只车队兴奋无比,大家也对他们刮目相看,印度力量完美的向众人诠释何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样的战果,也让法拉利提拔了Fisichella至车队,取代暂时顶替Massa出赛的Luca Badoer。
下一场意大利站,排位赛Sutil不落人后的拿到第二,车队再次获得了前排起跑机会,而因应Fisi出走提拔上来的预备车手Vitantonio Liuzzi,也获得了不俗的第7。
来到正赛,Liuzzi表现得非常杰出,一路爬升到第4位,直到第22圈因为传动轴故障退赛。Sutil成功的接手了他空下的位置,帮助印度力量连续两场比赛获得大量积分。正是这两场比赛,让所有人注意到了这支车队,也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
十年过去,印度力量可说是三大车队外最强大的挑战者之一。虽然去年因为财务危机,车队被迫转卖,但如果总和前半及后半季的积分,他们仍然高居车队积分榜第四。今年前几场比赛下来,Racing Point的表现略显挣扎,但仍稳定的有闯进积分区的表现。希望他们能记得前身Force India过去成功的经验,克服各种不同的困境,再一次浴火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