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焦裕禄和他的家人】,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焦裕禄和他的家人?王文凯家风无言,润物无声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世风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焦裕禄以其淳朴的工作生活作风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言传身教,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家风故事,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焦裕禄和他的家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焦裕禄和他的家人
王文凯
家风无言,润物无声。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世风。高度重视家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焦裕禄以其淳朴的工作生活作风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言传身教,在短暂的生命里留下了许多感人的家风故事。
以身作则:“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
焦裕禄一生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用过的一床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衣帽鞋袜也都是缝了又补,补了又缝,虽然破旧得厉害,还是舍不得换掉,同志们劝他换新的,他却说:“灾区群众比我更需要,目前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咱要为国分忧,过几年紧日子。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讲革命工作,那怎么能行呢?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等到国家富强了,群众生活富裕了,我自然也就穿好衣服啦!”焦裕禄患有肝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焦裕禄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想带爱人和孩子们一起回老家探亲。从一名贫苦的农民成长为一名县委书记,这在现在的人看来也是一件风风光光的事情。但他此行却异常简单,除了带孩子们给祖上上坟,就是看望了一些故旧亲朋。据焦裕禄的侄媳妇赵新爱老人回忆说:“1964年春节,焦裕禄回家探亲。那年,自己刚刚和焦裕禄的侄子焦守忠订婚,听说家里回来了大干部,于是也来看看。没想到,焦裕禄穿着一身土不拉几的灰大衣,脚上一双布棉鞋,一口博山腔,根本不像个干部!”朴素,是焦裕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焦裕禄作为兰考县的一把手,除了统筹指挥全县工作,还始终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分子,和群众一块劳动,一块唠家常。他曾说:“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必须和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他还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兰考工作的475天里,他心里牵挂的始终是群众的利益,每次下乡,都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来都不享受领导待遇。可以说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通过深入交往,渐渐地群众就把他当作与他们一样的庄户人,啥话都愿意和他讲。焦裕禄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充分体现出一位优秀共产党员虚怀若谷的崇高风范。
严管子女:“啥是丢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的丢人。”
焦裕禄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县委书记的孩子就觉得“高人一等”。母亲曾给大女儿焦守凤做过一件花色衣服,从小学一直穿到初中,不仅小了还满是补丁。那时候,正是小姑娘爱美的年纪,同学们都笑话她:“县委书记的姑娘穿的还不如我们呢。”她觉得委屈,便央求父亲给她换件新衣服。焦裕禄却板着脸说:“县委书记的孩子并不特殊,要说特殊,只能是更加爱学习、爱劳动,而不是爱攀比。”
让焦守凤记忆最深的是,1963年夏天,她初中毕业,几家单位提出给她安排工作,话务员、教师、干事……一个个体面的工作让她心花怒放,但很快被父亲泼了冷水:“这些单位你都不能去,走出学校门就进机关门,你缺了劳动这门课。”焦裕禄亲自把她送到了酱菜厂。焦守凤一天要腌上千斤萝卜,切几百斤辣椒,晚上,两只手被辣椒烧得火辣辣地疼,睡不着觉,只好起来打盆凉水泡手。十七八岁的大姑娘每天高强度地劳动不说,还要挑着沉重的担子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焦守凤觉得丢人,哭过,闹过,但焦裕禄只认一个理:“别人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他对焦守凤说:“啥是丢人?好吃懒做,贪图享受,才是真正的丢人。”
焦守凤工作以后,慢慢地理解了父亲。她以前对父亲的要求很困惑,凭什么焦裕禄的女儿就要比别人多吃苦呢?后来她处处吃苦,有时候还会被别人比较,她总是说,焦裕禄的女儿就应该这样吃苦。焦守凤所在单位有两次分房子,她都态度鲜明地拒绝了:“晚上回来能有张床睡觉那就是好的,我不要求多高的条件。”其实焦守凤家里的条件比较差,她夫妇、大儿子儿媳以及她女儿和外孙,一家近十口人挤在两间平房里。焦守凤一辈子严格要求自己,女儿冯晓红下岗了,她想让妈妈向组织说说困难,哪怕帮她解决一个临时工也行,焦守凤把当年父亲焦裕禄告诫自己的话告诉给她:“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多年来,过得再苦再难,焦守凤也从没有向政府提出帮助和救济的要求。她说:“有困难找政府帮助,在焦家没有这样的风气。”
家风传承:“焦裕禄的家人这个称呼,你们几个做儿女的得当得起。”
焦裕禄病危时,省、地两级组织的干部问他:“你对后事有什么交代,对党还有什么要求?”他除了要求死后葬到兰考的沙丘上外,还特意叮嘱他的妻子说:“俊雅,不要哭,你要坚强,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我没想到我走得这么快、这么早。这么多年,你跟着我没少操心受罪。咱们还有两个老人、六个孩子,这担子都压在你一个人肩上了。你辛苦一点,要教育好孩子,多叫他们参加劳动……困难会有的,领导上会照顾的,但你不要给组织上找麻烦,生活上要艰苦一些,不要伸手向组织上提要求。”
在焦裕禄的影响下,徐俊雅对子女也是严加管教。她经常对几个子女说:“你们如果工作干不好,人家不会说你们是徐俊雅的孩子,而是说你们是焦裕禄的孩子。”“焦裕禄的家人这个称呼,你们几个做儿女的得当得起。”90年代中后期,兰考刚流行装电话,在乡里当乡长的儿子焦跃进也兴冲冲地打算在家安一个,没想到这个想法遭到了母亲的坚决反对,徐俊雅问他:“你装个电话,是不是打算在家遥控办公呢?一乡之长你不跟群众同劳动,怎么了解群众的想法和困难?”虽然装个电话不是什么奢侈之举,但徐俊雅想的不是装电话的问题,而是这个举动背后的意味。在徐俊雅看来,当年焦裕禄当兰考县委书记的时候,用一双“铁脚板”走遍了兰考的乡村,焦跃进作为一乡之长更应该如此。
徐俊雅始终不忘焦裕禄临终前的嘱托,“日子再苦再难也不要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你要把孩子们教育成为红色的革命接班人”。这是丈夫的遗训,也是焦家的家规。几十年里,徐俊雅坚持符合老焦这两句话的事就做,不符合的“说出个天来也不行”。后来,徐俊雅也做过县里领导,但她没有为自己或子女谋过半点私利。徐俊雅时刻用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孩子,将焦裕禄精神传承下去,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焦裕禄二女儿焦守云曾在焦裕禄祭日代表全家写过《给父亲的一封信》,信中说,“您去世后,我们一直记得您临终前的嘱托,日子再苦再难也没有伸手向组织上要补助、要救济……早已过了不惑之年的我们,同样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像其他人一样,我们也面临着‘票子’‘房子’‘孩子’等种种生活中的难题。家中一样有人下岗,有人待业。虽然也有人当上了‘七品’县官,但大多数都在普通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工作着。我们无论过得好与不好,都记住您的教诲,靠自己本事生活。我们姊妹6人都是共产党员,都可以无愧地对您说,我们都是您的好儿女”。
(作者系开封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焦裕禄干部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网
,本文关键词:焦裕禄和他的家人们的故事,焦裕禄的亲属,焦裕禄和他的子女,焦裕禄 家人,焦裕禄的家庭。这就是关于《焦裕禄和他的家人,焦裕禄和他的家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