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小常识 > 正文

谁知道芦笙舞的文化,介绍一下。(芦笙舞是什么舞种)

关于【谁知道芦笙舞的文化】,介绍一下。,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芦笙舞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舞蹈形式,在上古传说中,常常把人类的生存、繁衍和葫芦联系在一起,《诗经》中的:“君子阳阳,左执簧”,是关于吹奏笙簧起舞的最早描述。后来慢慢发展成现在芦笙的样子。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名人倪骆著《南韶野史》中有“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的记载。在《黔苗诗说》中更有诗为证:“晓妆斜插木梳新,班驳花衣紧裹身。吹动芦笙铃响处,陌头踏月唱怀春。早筑霜场合牡牛,争言善祝赛丰收。童男童女齐施彩,嘹亮芦笙舞不休。”可见,芦笙舞早已是苗族人民传统节日中的重要活动内容了。

苗族芦笙舞基本上可分三类:

1.群众性的芦笙舞。苗语叫“究给”。每当节日,苗胞都涌上芦笙场跳芦笙,芦笙舞队由一支庞大的芦笙队伴奏或领舞,芦笙队呈“一”字型排开,原地吹奏,群众围着芦笙队舞蹈或是由芦笙队带头行进,边舞边吹,群众跟在后面形成圆圈舞蹈。有的芦笙队中还配有芒筒,使芦笙舞曲更加浑厚雄壮。这种形式的芦笙舞,不限人数,男女老少均可参加,舞蹈动作跟随芦笙乐曲变化,一般比较简单。男的动作矫健潇洒,女的轻快柔美,随着苗家姑娘身体的跳动,佩带的银饰发出和谐悦耳的声响,更增添了浓郁的苗族风格。

2.表演性芦笙舞。苗语叫“丢捞比给”。这是一种男子竞技性的芦笙舞,多半在传统节日里举行,舞曲明快,节奏强烈,动作的技艺性较高。舞中动作非一般人能掌握,多半由各村芦笙能手参加比赛。黔西北地区这类舞蹈最有代表性,比赛时,多为一人独舞或两人一组边吹边舞,有斗鸡步、老虎下山步、快步等,还在快速中作出跳跃、旋转、矮蹲等动作,尤以蹲转技巧为最。每逢比赛时,群众围观者甚多,情绪十分热烈。

3.风俗性芦笙舞。这是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一种群舞形式。这种舞蹈也只有未婚男女青年参加。各地跳法不同,其中以黔东南丹寨、凯里等县的“讨花带”和黔中地区的“牵羊”最有特色和代表性。“讨花带”是在男女共舞中,男青年边舞边吹着优美的芦笙曲,乐曲表达的内容是:“好朋友,好朋友,给我花带,给我花带,拴在芦笙上,拴在芦笙上”。然后,姑娘也边舞边把自己绣好的精美花带,拴在自己相爱的小伙子的芦笙上。“牵羊”的形式也饶有风趣,舞时,男青年在前面边舞边跳,姑娘们在后面踏着节奏舞蹈。与此同时,男女青年们也在相互观察和试探着,绕场数周后,姑娘们就开始把自己的花带系在自己看中的男青年的后腰上,然后,姑娘牵着花带的另一头,跟着男青年后面继续舞蹈。这时,有趣的场面出现了:有的男青年身后同时牵着四五位姑娘,队形好似孔雀开屏,优美别致,十分好看;而有的男青年身后却空无一人。这时,英俊善舞的小伙子,就可以从中选择到心爱的姑娘了。

当今中国的食俗特点及分析

广西博白县是一个客家人比较集中的地方,岁时食俗与汉族其他客家地区很多相同或基本相同,但由于本民系发展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历史背景等等,岁时食俗也别具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对此地客家人岁时食俗现状作简要说明,探析客家人岁时食俗的主要特点,找出蕴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人文内蕴。

春节,汉族地区的人们十分重视过旧历年,当地人也不例外。自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即为过年做节日食品了。家家户户裹蒸粽、炸酥角、做年糕、爆米花、炒瓜子、蒸叶包糍等。必购制的年食有大公鸡、鲜活鱼、芹菜、葱、蒜、茨菇、生菜、肥猪肉、金桔、 柑子、橙子、金线柚子等。同时还要大扫除。

年三十这天,做年食、做年菜最为繁忙,俗语说:“年三十的砧板——没得闲!”这天清晨,即开始宰鸡、剁肉、酿油豆腐。祭祀结束之前,谁也不准吃锅里煮出来的东西,下午两点多钟,大家就陆陆续续准备除年了,即“除旧迎新”之意。主要分几个步骤进行,先祭祀土地神,庄稼人没有土地就无法生活,理应将土地放第一位,贡品需用全鸡,酒、茶、香、蜡烛等,以感谢土地神为我们提供的粮食,保佑明年继续大获丰收。二是供奉当帝,即是天神,希望明年风调雨顺。三是还福,即当年为全家祈福了的,现在则要还福,保佑全家健康平安,四是祭祀猪舍,牛舍,鸡舍等,祈求六畜兴旺。五才是祭祀宗庙祖先,,一般由男士摆供品祭祖宗了。供桌上,除摆放蜡烛、香、茶杯、酒杯、香炉、纸钱及筷子外,一般少不了年糕、汤浸整鸡(鸡肠挂嘴上,鸡肝、鸡肾、鸡心摆在鸡颈下,鸡血则放在鸡背上)、汤浸带皮半肥瘦的猪肉等。这些祭品取吉祥、生财、勤奋之意。祭过祖宗,一家人才围桌而食,上席由长辈坐。除夕晚宴上,酸甜扣肉、白切鸡、油豆腐酿、木耳炒猪肉等菜是必不可少的。饭后,小辈们上街走运气,长辈们坐在家里守岁接财神(讲究的还要算财神到达的时辰,准时燃放爆竹)。

正月初一,全家要早早起床,主妇们则五点多钟就开始准备祭品,这一餐不另煮荤菜,只热除夕所剩之菜,有从“旧年吃到新年”之意。家家户户将自家所有的荤菜都端到供厅,摆上蜡烛、香、茶杯,筷子等,然后大家穿戴整齐,就是全村人跪拜祖先,对着祖先说出自己新一年的愿望,祈求祖先保佑得以实现。接着就是燃起炮竹,以图大吉大利,一般会持续半个小时,随着声声炮竹,新年的喜气推向高潮。而后收拾返回家中做饭做菜,全家人围桌而食。一年之始,人们都希望万事如意,希望有个好预兆。此心理愈强,禁忌也就愈多。这天,小辈们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利市包)。此日多不宴客,也不大喜欢客人来拜年。小孩子不许哭闹,不许说不吉利的话,更不可同人吵架争执。打个喷嚏,要说“大吉利市”!打烂家具也要说声“岁岁(碎)平安”或“落地开花结果”。还不可扫地,以免将财运扫光。饭后,青少年们多上街游玩,老人们则喜欢到田间地头走走。

初二开始走访亲朋好友。如家中来客,先蒸煮年糕、叶包糍给客人饮茶尝吃,再做饭菜招待。如客人说不吃饭,则用甘蔗、瓜子、糖果等招待,出嫁的女儿多在这天带着丈夫“回门”。女儿所带礼物也多是粽子、叶包糍、水果之类的年货,家中若还有婆婆公公(祖父母),还要带上半边白斩鸡、香酒。初四、初五、初六也是走亲戚的好日子,初三不出门、不宴客,还要全家早起大扫除,将“穷鬼扫地出门,让福神进屋”。

初八为“老爷过门”日,即组织一大群村民将平时供奉在“玉皇堂”的两位“老爷”请出来游村,进每个村的供厅,送财送福。该村村民准备好炮竹、茶水、酒、年糕,还有一碗大米以及一大块熟猪肉。上完香,等同来的德高望重的人说几句祝福的话,收了那碗米,就可以送老爷出村了。

元宵节这天按旧俗,一大早就将熟鸡、熟猪肉、鲜果及酒菜放供桌上,向天神祭拜祈福。祭完即撤供。这个地区多做落水包,其馅馅用萝卜丝、肉丁、虾米等制成。晚上月明星稀,青少年们专门到菜地里偷摘生菜,即“偷生”、“偷青”,多偷葱和蒜,意谓聪明和会算。而被偷的人家是不会骂偷菜的,因为越骂,偷菜的当年会更幸福,而自己会晦气。

清明该地区清明祭祖为一件大事。扫墓时祭品有烧猪肉、整只熟鸡,或鹅。忌讳用鸭子,还有糯米饭,花生,酒茶等。清明节这天,人们早早起床,准备好祭品,用箩担装好就出发了。每到一个坟前,先用铲,锄头将坟头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再用石头或泥块将沾了鸡血或鹅血的香纸压在坟头上,然后经祭品摆出来,上香,点燃鞭炮,年老的就讲起了该祖先的生前之事,让后辈们记住本宗族的祖先。祭祖回来还要做好饭菜,请“祖先们回家共进晚餐”,祭完撤供,全家分食祭品。通常是糯米饭和花生让孩子们在祭祖路上分食了,但大人们从不怪罪,认为孩子们吃得越多,会长得更快更好。

本文关键词:谁知道芦笙舞的文化内涵,芦笙舞的介绍,芦笙舞是什么舞种,谁知道芦笙舞的文化程度,芦笙舞有哪些主要表演形式。这就是关于《谁知道芦笙舞的文化,介绍一下。(芦笙舞是什么舞种)》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黄梅戏究竟起源于哪个地方,关于黄梅戏发源地

下一篇: 以备不时之需的标准解释是什么不时什么意思,怎么理解以备不时之需的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