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小常识 > 正文

常见的按摩穴位有哪些,常用按摩基本手法有哪些

关于【常见的按摩穴位有哪些】,今天犇犇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常见的按摩穴位有哪些经络、穴位和主要功能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合称,凡是直行干线都称为“经”,从经脉分出来、网络全身各部分的支脉叫做“络”。经络系统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正经”,一类叫做“奇经”;正经共有12条,奇经共有8条,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任脉和督脉,故通常称为14经脉,也是这两者的合称。

十四经共有361个腧穴,经脉排列次序,按气血循环流注依次为: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任、督二脉一前一后独自循环。

361个腧穴,每个穴位都有局部近治疗作用、循经远治疗作用和双向调整作用,因而根据穴位所在的经脉,就可以推断这个穴位的部分功能。例如列缺穴,位于肺经,故可以治疗咳嗽、气喘、咽痛等,又因该穴位于腕部,故能治疗腕部疼痛;又如后溪穴,位于小肠经,故可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目赤、耳聋等,该穴又位于手掌,故又能治疗手指疼痛不适,所以每一个穴位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有双向调整作用。

1.手太阴肺经

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前缘,主要穴位有11个,分别是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作用范围:喉、气管、肺和胸部疾患,如:咳嗽、气短和自汗等。

2.手阳明大肠经

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后缘,主要穴位有20个,分别是迎香、口禾髎、扶突、天鼎、巨骨、肩髃、臂臑、手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溪、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作用范围:头面、眼、耳、喉及发热性疾病,如:牙、咽痛,寒战,泄泻等。

3.足阳明胃经

主要分布在口唇、头面部,行于胸腹部,至腹股沟,再沿下肢外侧前缘下行,止于第二趾外侧端。主要穴位有45个,常用的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缺盆、乳中、梁门、天枢、水道、归来、气冲、髀关、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内庭、厉兑等。

作用范围:头、面、鼻、齿、喉、脑、肠胃、发热等,如:咽、鼻疾病,胃、肠疾病等。

4.足太阴脾经

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内侧前缘,主要穴位有21个,常用穴位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腹结、周荣等。

作用范围:胃肠疾患,胆道疾病,其次为生殖泌尿系统疾病。

5.手少阴心经

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后缘,主要穴位有9个,常用穴位有极泉、青灵、少海、通里、神门、少府、少冲等。

作用范围:对心与神志发生作用,包括胸腔疾病、心痛、胁痛、眼黄和口渴等。

6.手太阳小肠经

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后缘,主要穴位有19个,常用穴位有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肩贞、臑俞、天宗、秉风、肩中俞、天窗、天容、听宫等。

作用范围:头部侧面及耳部,可治热性疾病,耳聋、颊肿和咽痛等。

7.足太阳膀胱经

主要分布在头、背、腰、臀、下肢和足等部位,几乎贯穿全身。主要穴位有67个,常用穴位有睛明、攒竹、眉冲、通天、玉枕、天柱、大抒、风门、肺俞、心俞、膏肓、神堂、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跗阳、昆仑、申脉、京骨、至阴等。

作用范围:头、颈、眼、鼻、脑、腰背部及发热等,如:腰、背、项痛及痔疮、尿频等。

8.足少阴肾经

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后缘和胸腹部,主要穴位有27个,常用穴位有涌泉、然谷、太溪、大钟、水泉、照海、复溜、横骨、四满、肓俞、幽门、神藏等。

作用范围:以生育、小腹和肠道为主,也治咽喉与肺部疾病,口热、舌干、消瘦和视物模糊等。

9.手厥阴心包经

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中间,主要穴位有9个,常用穴位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等。

作用范围:以治胸、心、胃、神志病为主。如:心烦、心痛、心悸和精神疾病等。

10.手少阳三焦经

主要分布在上肢外侧中间,主要穴位有23个,常用穴位有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天井、肩髎、天牖、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等。

作用范围:头、耳、喉、胸胁及发热病,如:耳聋、咽肿、肩臂痛、手指活动不利等。

11.足少阳胆经

主要分布在头部,下行经腋、侧胸、侧腰臀部,沿下肢外侧中间行至足背,主要穴位有44个,常用穴位有瞳子髎、听会、上关、率谷、天冲、头窍阴、阳白、头临泣、目窗、风池、肩井、京门、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临泣、侠溪、足窍阴等。

作用范围:头、眼、耳、鼻、喉、胸胁、身体侧面和发热病等。主要病变是头痛、咽痛、眼痛、口苦和转身困难、肢体活动不利等。

12.足厥阴肝经

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中间,主要穴位有14个,常用穴位有大墩、行间、太冲、曲泉、足五里、期门等。

作用范围:生殖、泌尿与肠道系统、胸部及眼睛。如:胸满、腰痛和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等。

13.任脉

位于面部和胸腹正中线上,主要穴位有24个,常用穴位有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神阙、下脘、建里、中脘、上脘、鸠尾、中庭、膻中、华盖、天突、廉泉、承浆等。

作用范围:总领诸阴,主管男子疝气、女子带下、腹中结块、月经不调、流产、不孕等。

14.督脉

位于头后部和背部正中线上,主要穴位有28个,常用穴位有长强、腰俞、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百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等。

作用范围:总督诸阳,主治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脊背疼痛、精神失常、小儿惊风等。

15.常用奇穴

(1)头部14个,常用穴位有四神聪、鱼腰、印堂、上明、太阳、耳尖、球后、金津、玉液、翳明、安眠等。主要作用于头部、五官和神志。

(2)胸腹部2个,即子宫、三角灸。主要作用于妇科疾病和疝气、腹痛等。

(3)背部6个,常用的有定喘、夹脊、腰眼、十七椎等。主要作用于肩、腰、背、腿部疾病、咳嗽、喘息、便秘等。

(4)上肢9个,常用的有肩前、肘尖、二白、中魁、腰痛点、外劳宫、八邪、四缝、十宣等。手臂穴位较为敏感,各穴位作用部位不同,可涉及到全身各个部位,如:中魁可治疗呕吐、呃逆、食欲不振等;外劳宫可治疗落枕、手臂肿痛等;十宣可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和手指麻木等。

(5)下肢9个,常用的有环中、鹤顶、百虫窝、膝眼、胆囊、阑尾、八风等。主要作用于下肢疼痛、肿胀等疾病和特定穴位如胆囊、阑尾相对应脏器疾病。

本文关键词:很常见的按摩法是什么,常用按摩,按摩的种类及方法,常见的按摩手法有哪些,常用的按摩。这就是关于《常见的按摩穴位有哪些,常用按摩基本手法有哪些》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散利痛几个小时吃一次,何时服用散利痛

下一篇: 黄玫瑰的寓意 黄玫瑰有什么寓意,黄玫瑰的寓意(送给不同性格妈妈们的6种玫瑰花颜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