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小常识 > 正文

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每次用多少)

关于【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今天犇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药材基原】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CaSO4)。古人认为本矿石质地晶莹,内含脂膏,故名石膏。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研细生用或煅用。以色白、半透明、无杂石、纵断面纤维状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传统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现代功效】解热(同时抑制发汗中枢,故其解热而不发汗,尤其适用于高热),镇静,镇痛,抗炎,免疫调节作用。

【主治病症】热病壮热不退,烦躁口渴,神昏谵语,发狂,发斑,中暑,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口舌生疮,消渴;痈肿热痛,疮疡不敛,湿疹,烧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宜生用,煎汤,15~60g(大剂量150~240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煅研细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虚寒证禁服,脾胃虚弱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服。

【拓展应用】

一、内科诸疾

1.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为了探讨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的效果,卫氏选择性地对符合病情的40例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所选40例患者不论病程长短,只要见到高热(体温在39℃以上)、汗出、口渴三症,即在大剂石膏使用之列。其中尤以高热和汗出的程度为其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都不在此列。40例患儿均以服用单味生石膏为基础,若仅见高热、汗出、口渴三症者即用单味生石膏;兼有便秘者加大黄;兼有手足掣动者加钩藤;兼烦躁者加知母或栀子;兼咳者加杏仁。生石膏当用武火单味速煎,待药温频频引服(呼渴即服),不拘时限,热退为止。若加大黄,当先煎生石膏,另以麻沸汤(沸开水)将大黄渍之,兑服。40例患者用药后都达到退热的满意效果。其中24小时内退热者5例,占12.5%;24~48小时退热者27例,占67.5%;48小时后退热者8例,占20%。热退后饮食复初者37例,占92.5%;饮食欠佳,有轻微损伤胃阳者3例(此3例均未按“中病即止和温药送服”的医嘱执行),占7.5%,但经服食稀粥及益胃药后很快复初。

患女,3岁,1995年12月22日初诊。患儿2天前因受凉而发热,流清涕,曾用青霉素及退热药等未见好转,入院时体温40℃,烦躁哭闹,昼夜不安,先后肌注柴胡注射液、氨基比林,鼻滴安乃近等,热仍不退,遂邀卫氏当夜急诊。症见高热,口渴,汗多,嗜睡,摸之哭闹,手足有时微掣动,皮肤灼手,颜面鲜红,疲惫无力,时而惊呼索饮,食欲不佳,唇舌干燥,两天未解大便,无鼻翼翕动、气喘等症,舌红苔黄,指纹紫滞。此为外邪未解,入里化热,胃热津伤,腑气不通,且有厥阴肝木动风之象。治宜清热通腑,生津息风。处方:生石膏120g,知母10g,钩藤10g,大黄5g。嘱患儿呼饮即给,温药为宜,并喂食稀粥以助药力,调养胃气。24日复诊:险证全除,患儿嬉戏如常,唯舌红无苔津少、食欲欠佳,继以益胃汤加炒扁豆、山药,2剂而愈。

体会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最适用于外邪入侵所致的气分实热证。张锡纯说:“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并言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毫无寒中之弊……世之不敢重用石膏者,何妨若愚之试验加多以尽石膏之能力乎?”本组观察表明,如果切中病机,确系外感病邪入侵而致的气分实热证,病理变化以里热见证为主者,即可放胆大剂投用,不但疗效明显,而且毫无寒凉损伤胃阳之弊;若内伤食滞,脾胃功能低下或素体虚弱者,大剂投用,不但疗效不显,反而损伤胃阳而致食欲更难恢复。其剂量一般以100g左右比较合适,热邪重者可用至200g左右,且宜温服,服药间隔时间宜短,方可取得药到病除之效。若剂量小于60g,且服药间隔时间过长,疗效则很差,有时虽一时控制了病势,但不能持久,很容易复发加剧。

因小儿“稚阳未长,稚阴未充”,肌肤疏薄,脏腑娇嫩,不耐邪侵。一旦患病,既要及时果断,急截其病势,又不可过用寒凉,免伐小儿生生之气,临证宜“衰其大半而止”,不必尽剂。特别是脾胃素虚,经常便溏的小儿,尤须中病即止,且用量宜小,严重者最好不用,或辅以益气之品。张锡纯说:“石膏煎汤……乘热饮之,则敷布愈速,不待其寒性发作,即被胃……吸去,此寒因热用,不使伤胃之法也。”为防止大剂石膏损伤胃阳,故可温药送服,或药后给稀粥以调养胃气,或热退后给予益气生津之品,以促使胃气来复。

2.石膏、鸡血敷脐治疗小儿高热雄鸡血10滴,生石膏5g。鸡血与石膏捣成泥状敷于脐部,外用胶布固定。一般1小时内起效。考证鸡血,气味咸平,无毒。石膏气味辛寒,无毒。张元素说:“气味俱薄,体重而沉,降也阴也。”二药相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升中有降,降中有升,阴阳升降俱备,经脐弥散全身,抗邪外出,可获良效。

3.石膏青蒿散敷肺俞穴退热石膏青蒿散组成:石膏100g,青蒿100g,蒲公英30g,黄芩20g。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凉开水或蜂蜜共拌成糊状,涂在纱布上贴于肺俞穴,每次50g,每日2次。注意:若局部皮肤未发现有刺激反应可每日敷,连用3天。

杨某,女,6岁。1986年2月夜间突然发热,体温39℃,胸透正常。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辨证为风温感冒。经用桑菊感冒片及阿尼利定(安痛定)等热势退,后又反复发热。改用石膏青蒿散肺俞穴敷之,连用2日,热势渐退,5日康复,追访未复发。

胡某,女,1岁。发热头痛2天,体温39℃。某医院诊断为:风热感冒。经用青链霉素、病毒灵等热势仍不退,随用石膏青蒿散肺俞穴敷之,2日后体温恢复正常。

4.石膏芫荽汤治疗暑温高热采用石膏芫荽汤治疗本病30例,效果良好。石膏芫荽汤组成:石膏60g,芫荽30g。以清水1 500ml,煎至400ml,分2次饮用,每隔4小时1次。10岁以下小儿减半量。治愈2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90%。热退时间最长3天,最短5小时,平均20小时。

黄某,男,35岁。1993年6月15日初诊。患者素体健康,2天前于酷暑烈日下装车劳作,汗出较多,又乘凉饮冷过度,当夜感身热口干,伴头痛乏力。翌日即来门诊就诊,症见身热如焚,面色潮红,多汗口干。腋温39.5℃。舌质红而苔薄黄,脉象弦数有力。血常规:白细胞7.1×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9,嗜酸性粒细胞0.01。治用本方2剂,药后当天下午开始退热,半夜体温正常。

5.生石膏苍术治疗感冒案李某,男,5岁,1978年7月3日初诊。发热39.4℃,膝以下温度偏低(热不过膝,口渴,呕吐酸腐,鼻塞,脉滑数,舌红苔黄腻。拟生石膏粉6g,苍术3g,各另包,嘱其将苍术加水3匙,煎汤,分上、下午2次冲石膏粉服,翌日热退,足温正常。

张师云:“石膏生用以治外感实热,断无伤人之理,且放胆用之,亦无不退热之理。”李儿乃感冒发热,用生石膏粉“逐热外出”,苍术祛湿,使其膝下温度复常,故热退湿去而平。

上官氏治小儿实热外感,尝以生石膏研极细粉末,佐以兼证药物,直接内服。如咳嗽佐杏仁、百部煎汤,恶寒佐柴胡,腹胀佐鸡内金、神曲,腹泻佐石榴皮、葛根,均每获效。

6.生石膏治疗暑热案陈某,女,3岁,1977年8月13日初诊。半个月来发热38.6~40.2℃,无汗,口渴多饮,溺清长,余无异常,经打针、口服退热药罔效,而改服中药。疏以生石膏粉20g,每日饭后1小时服3g,西瓜汁30ml送下。服药后2天体温为38℃,渴意明显好转,但形体欠丰,续服原方1周,另用西洋参20g分7天(每日3g),开水泡代茶,随意饮用,夜前服完,1周后体温为37~37.6℃,口渴、尿频。嘱续服原方半个月,第二年秋季追访,未再复发。

由于患者素体肺胃阴虚,感受暑热之气,则暑气蕴遏肺胃,熏灼皮毛,腠理闭塞,耗气伤津,而出现是证,禀张师“石膏性凉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之理,且西瓜又有“天生白虎汤”之称,两药“相助为理,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7.石膏萸黄散外敷涌泉治疗小儿肺炎运用醋调石膏萸黄散外敷涌泉的方法,治疗小儿肺炎18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治疗方法:取生石膏10~15g,吴茱萸3~6g,生大黄3~6g,共研细末,用陈醋适量调和成饼状,以纱布固定于两足心涌泉穴,每24小时更换1次。此法适用于无脑水肿、严重缺氧以及心衰休克表现的患儿,若出现上述表现时,当首先对症处理,使其得以缓解后再用此法治疗。结果:退热175例,咳喘消失154例,肺部啰音消失127例,共治愈115例,占63.89%,好转59例,占32.78%,无效6例,占3.33%。

8.六一散加石膏治疗小儿胃热流涎六一散又名天水散,出于《伤寒标本》,原为治疗暑湿证,身热汗出,口渴心烦,小便短赤等症而定。郑氏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方加石膏治疗小儿胃热流涎往往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方用生石膏18g,滑石18g,甘草3g。水煎服。本方为郑氏祖传秘方,专治小儿胃热流涎。中医学认为: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胃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口角流涎。方中滑石甘淡而寒,质重而滑,淡能渗湿,寒能清热,重能下降,滑能利窍,既能清热又能利湿,为本方主药。石膏助滑石清泻胃火为辅,少佐甘草既可清热和中,又可缓和滑石、石膏之寒滑太过。三药配合,共奏清胃利湿之功。胃热清,心脾得和,而口角流涎自愈。

王某,男,2岁。常流口水,夜啼,久治不愈,后服本方痊愈。雷某,女,半岁。经常流口水,衣服湿透,久治不愈,后服本方(指六一散加石膏)痊愈。

9.大剂量石膏治疗剧烈头痛魏某,男,34岁,于1996年12月12日入院。20天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头昏、胸闷、恶心、乏力,经多方治疗(用药不详)无效。1天前,突感整个头部剧烈疼痛,势如斧劈,呈持续性,触及发梢、头皮亦痛,以至辗转反侧,呻吟不止。心烦,口渴引饮,小便如浓茶、量少。舌红苔黄厚干燥,脉沉弦有力。体格检查无特殊发现。入院后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无效,后用黄连温胆汤以清热泻火、化痰除湿,药用黄连、枳实各15g,黄芩、茯苓、滑石(包煎)各20g,陈皮、法半夏、竹茹、生大黄(后下)各10g,甘草3g,亦无效。思之再三,患者素体痰湿内盛,本次发病,初为寒邪困表,继而化热入里,与痰湿相结为患,黄连温胆汤应为对症之方,舌苔黄燥,小便黄少,可知火热炽盛,津液已伤。烦渴引饮,说明热在阳明,胃火上冲,故头痛如劈。若继用苦寒,恐劳而无功,再损津液;若纯用甘寒,又恐火热难除。故将上方去生大黄,加生石膏(先煎)120g,以清胃泻火,生津止渴。1剂后,头痛稍减,但旋即如前。药虽中的,但剂量不足,将石膏加至360g,4剂后,头痛基本消失,口已不渴,头部有搏击跳动感,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滑。上方去滑石,石膏减至300g,加石决明(先煎)、怀牛膝各40g,钩藤、菊花(后下)各30g,3剂后,诸症消失。

体会石膏,辛、甘、大寒,清热生津,除烦止渴,解肌,擅清阳明之火。煅用无此功效。《药性论》用以治疗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烦渴。《医林绳墨•头痛》曰:“石膏治头痛,非胃火不可加。”本案头痛,乃痰热内蕴,胃火上冲所致,故用石膏。火热重,用量亦重,先后用量共达2 460g。

10.黄柏石膏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应用黄柏石膏粉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62例,疗效满意。方法:将黄柏粉与生石膏粉按7∶3的比例混合均匀备用。治疗时取适量药粉,用水或米醋、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以纱布、塑料薄膜等覆盖固定。每日敷1次,一般连续敷用2~3天。患儿多于敷药2天后开始见效,体温渐降至正常,腮腺肿胀消失。62例中敷药2天治愈者51例,3天治愈者8例,4天治愈者3例。

陈某,男性,12岁。因高热达39℃,伴发冷、双侧腮腺肿胀1天来诊。诊为流行性腮腺炎,予黄柏石膏粉水调外敷,每日1次,2日后痊愈。随访未复发。

11.芭蕉根汁配合石膏治癫狂芭蕉根同石膏性俱大寒,本为清热解毒之品,但亦有施治予癫狂症者;徐氏尝见伯父之荪用芭蕉根汁同石膏治癫狂症,获殊效。

吕某,男,19岁。因病后与母不睦,以致神志不宁,时痴呆不语,时狂走高歌,面目唇舌常赤,脉洪盛,神识乍有清时,与语则如常人。若发时,虽壮夫弗能执也。服中西安神镇静之药均未见效。后延徐氏诊之,以芭蕉根一握,捣汁约半碗,生石膏粉二两,先将石膏用三大碗水煎至一大碗滤出,和以芭蕉根汁,1日服完,速服5日全愈,后未见再发。

12.重用石膏、金银花治疗热痹王氏随其父临床十余年,临证每遇热痹患者,其父恒在辨证方中重用石膏90~120g,或金银花30~60g,可迅速缓解病情,痹痛消失。后王氏在临证中仿效斯法,屡试屡验。

白某,男,43岁,1996年8月24日初诊。患者3天前出差步行数十里,途中涉水过河,下午又大量饮酒,当晚即感左趾关节红肿疼痛,次晨患处红肿灼热疼痛加剧,不能行走,呻吟不休,某医予服吡罗昔康(炎痛喜康)、青霉素和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无效,查左趾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伴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少津,根部较厚,脉弦细数。四诊合参诊断为热痹,辨证热邪夹湿,痹阻关节,治法以清泄邪热为主,伍以利湿通络之品;方药以桑枝汤加味:石膏120g,知母15g,桑枝30g,防己18g,木瓜15g,忍冬藤30g,丝瓜络10g,薏苡仁30g,牛膝15g,定心藤15g,地龙12g,甘草6g。2剂煎服,日服1剂。26日次诊,左趾关节红肿灼热明显消退,疼痛缓解,余症随消,出现心悸、乏力、汗出,随于上方减石膏量至60g,加太子参30g,麦冬15g,五味子10g,继服3剂,诸恙悉除。

二、妇科诸疾

1.生石膏治疗妇人少腹灼痛石膏功擅止痛,《神农本草经》载其能治“腹中坚痛”,是治疗妇人少腹灼痛以凉手熨之稍舒、烦躁、口舌生疮、舌红、苔黄糙或少苔、脉大有力之良药。张锡纯对妇人少腹疼痛、灼热之证,生石膏常用至四两,而每奏奇功。临床上,蔡氏对于急慢性附件炎、宫颈炎、阴道炎,出现少腹灼痛,生石膏每用至30g以上,以透热止痛,少佐熟地黄引药归经,屡试屡验。

张某,33岁,工人。1995年2月13日就诊。患者近半年来,自觉少腹灼痛,时作时止,经做妇科检查,提示;子宫颈中度糜烂,阴道黏膜明显红肿。经环丙沙星内服、妇炎栓外用治疗,病情无缓解。近2个月来,少腹灼痛加重,得凉稍舒,口干口臭,心烦,带下黄稠,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有力。证属热伏冲任所致。先投山药、墨旱莲各20g,黄柏、车前子、连翘、桃仁、女贞子、乳香、没药各10g。服10余剂,带下减少,而少腹疼痛灼热之症未见缓解。遂于原方加生石膏60g,熟地黄15g,连服5剂,少腹疼痛灼热之症减半,原方生石膏减为30g,继续服用1周,诸症悉除。经妇科检查,未发现异常。

2.生石膏治疗妇人呕逆生石膏亦能止呕,张锡纯以单味石膏煎服,治疗呕吐不止之症,每获桴鼓之效;张仲景则首创竹皮大丸治疗“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开石膏治疗妇人产后呕逆之先河。临床上可用以治疗妇人恶阻、产后呕吐、经前紧张综合征出现呕吐者,临证时以口气臭秽、口干口渴欲冷饮、心烦懊侬或喜怒无常、狂躁等胃热见症为辨证要点,其降逆止呕之功非赭石、枇杷叶之类所能及。

蔡氏曾治夏某,34岁,干部。1992年2月12日就诊。述近1年来,经前半月周期性出现恶心呕吐,伴心中懊侬、精神恍惚、头痛头晕、月经量多等症。曾在某院诊断为经前紧张综合征,予谷维素、地西泮(安定)、龙胆泻肝汤、旋覆代赭汤等治疗无缓解。此次经前诸症又作,患者惶恐不安而求诊于余。诊察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经追问病史,患者告曰,每次病前,必先感口气臭秽。此乃脾胃蕴热,非重剂生石膏不能除,遂投下方:生石膏60g,栀子、知母、藿香各10g。连进3天,患者欣然来告,药后呕吐立止,诸症减轻。再投竹叶石膏汤调理1周,诸症悉除,随访2年无复发。

3.生石膏治疗热入血室、经水淋漓不断石膏又是治疗热入血室、经水淋漓不断之要药。《温病条辨》记载:“妇人温病,经水运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辛凉退热,兼清血分,甚至十数日不解,邪陷发痉者,竹叶玉女煎主之”,方中生石膏用至六钱,为群药之冠。临床上笔者每以此方加减,治疗经期及产后感染所致急性盆腔炎出现热入血室、热盛阴伤证候者,获得良效。

王某,29岁,农民。1991年7月19日就诊。患者产后数日,因受凉出现发热恶寒,继则但热不寒,体温高达39℃以上,阴道下血,淋漓不止,血色鲜红,夹少量紫色瘀块,伴心烦,口干口渴,腹部灼热,大便干结,尿黄,曾在他处按热入血室辨治,服小柴胡汤数剂无效。近3日来,出现神志恍惚,时清时昧,阴道下血增多。舌红少苔,脉弦数。证属热入血室,热盛阴伤。遂以竹叶玉女煎加减:生石膏120g,生地黄、蒲公英各20g,麦冬、知母、川牛膝、竹叶各10g。服3剂,热退身凉血止,原方生石膏减为30g,续进4剂,诸症悉除。

三、皮科诸疾

1.石膏治疗接触性皮炎取石膏100g,水煎取液1 000ml,待温,浸泡患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一般治疗1天可见效,3~5天可治愈。治疗期间禁食辛辣及刺激性食物。

连某,女,26岁,干部。1991年10月2日就诊。自诉2天前因家具上油漆,双手指沾上油漆,当时用肥皂、汽油将双手洗净。当晚自觉手指、手掌发痒,自用皮康霜软膏外搽无效。次日双手红肿灼热,有小丘疹,瘙痒难忍。诊为接触性皮炎,嘱以上方浸泡双手,治疗3天,诸症消失。

2.大黄石膏滑石粉海螵蛸治疗乳头乳晕湿疹在临床中用大黄石膏滑石粉海螵蛸治疗乳头乳晕湿疹3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治疗方法:取大黄60g,熟石膏60g,滑石粉60g,海螵蛸60g,共研细末,分为3份,每日取1份用香油适量调糊状敷患处。

孙某,女,1989年为第二胎哺乳期。初诊见乳头乳晕红肿,随即出现粟粒大小的丘疹和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糜烂面,面上有大量渗出液。诊断为乳头乳晕湿疹。中医学认为,此系风、湿、热客于肌肤或心火炽盛,脾胃湿热与风邪相搏而发病。按上述方法于局部用药,当日疼痛明显减轻,渗出液减少。3日后,疼痛、渗出液基本消失。均未见不良反应。

四、外科诸疾

1.大黄煅石膏水调散治疗急性淋巴结炎、急性腮腺炎、带状疱疹、外伤性软组织肿痛和炎性肿块等自制的大黄煅石膏水调散应用于上述诸病,总有效率90%以上。方法:大黄100g,雄黄50g,寒水石100g,煅石膏60g,淀粉少许。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患处,每日更换1次,7~14日为1个疗程。1~2天使肿胀明显消退的48例;3~6天明显消退的50例;7~12天明显消退的12例;无效的10例;总有效率90%以上。

体会凡是创面已经破溃流脓者禁用此药。个别患者使用本药后,局部皮肤有过敏反应。其表现为局部出现皮疹,发痒,有的出现水疱。如出现上述情况者,立即停药,局部涂甲紫(龙胆紫)或用雷夫诺尔纱布外敷,几天后过敏反应即可消失。

2.云南白药加大黄煅石膏治疗褥疮云南白药10g,大黄40g,煅石膏40g,共研细末,褥疮部位按常规消毒后,均匀撒满该药,外用消毒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治疗35例,痊愈29例,好转6例。未见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减少褥疮部位的受压和摩擦。

3.石膏治疗烧伤近20年来,陈氏以石膏为主治疗水、火、油烧烫伤1 000余例,效果较好。刘某,女,2岁。不慎将右手伸入炸油条的热油中烫伤,就诊时患儿整个右手掌出现大泡,手背及腕部皮肤剥脱。当时用剪刀剪除手掌大泡。用石膏15g,冰片15g,研面,凉开水调糊状敷伤处,大约5分钟后,患儿停止哭叫。第3天换药,伤处已结痂,2周后脱痂痊愈。随访1年患者伤处未出现瘢痕挛缩,手指及手腕活动自如。

郭某,女,40岁,干部。双手抱暖水瓶时发生爆炸,热水由腹部浇到两大腿内侧,腹部及两大腿内侧出现水泡,敷烧伤湿润膏1周后来我院治疗。视腹部大部、两大腿内侧皮肤脱落,部分伤处已形成脓苔。当时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后右半边再敷烧伤湿润膏,左半边用石膏20g,冰片15g,儿茶20g,研面,凉开水调糊状敷伤处。3天后视敷烧伤湿润膏的伤处未见有明显变化,而敷石膏的伤处已结痂,经用生理盐水清洗敷石膏处开始脱痂,2周后全部脱痂,而敷烧伤湿润膏处仍有少量脓苔,后用生理盐水清洗改敷石膏,10天左右脱痂痊愈。

4.大黄石膏散治疗输液外渗自拟大黄石膏散治疗输液外渗51例,疗效较佳。方法:将大黄、煅石膏等量研成细粉,混合均匀装入广口瓶中备用,使用时依外渗部位面积大小,取适量仙人掌,去刺洗净后,捣成糊状,也可用75%乙醇(酒精),与上药调和涂于双层无菌纱布上,厚度0.6~1cm,敷于患处。外用绷带包扎,以防水分蒸发降低药效。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5.鸡蛋清调石膏粉治疗肌注炎症用鸡蛋清调石膏粉治疗肌注炎症8例,效果满意。方法:先将患部用酒精擦拭干净.然后用生鸡蛋清将细石膏粉调成胶糊状,摊在纱布(或干净布也可)上,贴于患处,胶布固定,24小时后更换。一般患部红肿疼痛者用此法治疗,5天内治愈。局部硬结的用此法,需10天左右治愈。

杨某,男,24岁,工人,肌注庆大霉素后3天,局部红肿,疼痛,行动困难,用上法后,3天治愈。部某,男,41岁,静脉滴注红霉素后数日,发现注射部位有索条状硬结,约3cm,用上法治疗,10天痊愈。

6.煅石膏粉剂外用治疗感染创面应用煅石膏粉剂外敷治疗感染创面56例,收到良好疗效。方法:煅石膏粉经消毒用无菌瓶储存。感染创面上分泌物和窦道用苯扎溴胺(新洁尔灭)液及过氧化氢(双氧水)、生理盐水清洗,切除坏死组织。通过彻底清创,用雷佛奴尔纱布覆盖创面,煅石膏粉洒匀,或用鸡蛋清与煅石膏粉和匀外敷创面。窦道则用煅石膏粉纱条引流,无菌纱布包扎,每日换药1次。

7.黄柏石膏粉治疗扭伤应用黄柏石膏粉治疗各种关节扭伤30例,均收到较好疗效。方法:黄柏粉3份,石膏粉1份,放入小换药碗或水杯中,缓慢加入3%樟脑酒适量,调制成糊状,即可应用。使用时先将患部用温水洗净、擦干,敷患部即可,为防止干燥使药物失去作用,可上盖油纸,然后用纱布或绷带包扎,每日换药1次。

应用此方法共治疗踝、膝、腕、肘、指等关节扭伤患者30例,其中29例患者临床治愈,1例因敷药后发生局部皮肤过敏而改用其他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在敷药5小时后疼痛明显减轻,肿胀在1天内渐消退。经2~7天(平均5天)治疗,基本治愈。

8.石膏生肌散治疗各种溃疡和疮疡石膏生肌散系席庆福老中医所拟订。席老常用此方治疗各种溃疡和疮疡溃后脓水将尽或脱腐生新的阶段;特别对于溃后肉色淡而少红活,新肉生长缓慢者,效果尤佳。组成:生石膏1 000g(去尽泥土杂石)碾碎为主药,黄芪100g,党参100g,当归100g,桂枝30g,乳香、没药各50g,冰片20g。制法:除冰片、石膏外,余药加水2 000ml,煎取药汁1 000ml,将药渣再加水1 000ml煎取药汁500ml。两次煎液混合过滤,将药液与碎石膏在铁锅内同煮,干后,继续在锅内焙锻至石膏熟透为止,冷却后加入冰片过碾极细末瓶装备用。

临床应用:无论阴证阳证,溃后腐肉已脱时先用淡盐水洗净患处,将生肌散薄而均匀地撒于患处(不可撒之过多,多则易于结成痂盖);或调入适量凡士林制成油膏亦可外敷,外贴膏药或纱布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应用注意:疮疡脓毒未清、腐肉未尽之时不能过早应用,否则反而留邪恋毒。

9.石膏外敷治疗痈肿周氏先师张锡钦擅长中医外科,随其临诊期间,曾见老师用石膏外敷治疗痈肿,每获良效。方法:将生石膏、冰片按9.5:0.5比例研成极细末备用。使用时视肿块大小,在石膏冰片粉中加入少许食醋及适量冷开水,调匀成膏状,然后直接敷于肿块上,外用纱布固定,若药粉干燥时即用冷开水湿润。每日换药1次,待肿块消失后停药。运用此法治疗外科痈肿40例,治愈38例,2例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5%。

王某,男,12岁,1998年5月15日初诊。右侧小腿生一肿块疼痛已3天,曾在某医院注射青霉素4次未见好转。诊时见患者右小腿承山穴处有一肿块,约6cm×6cm,局部红肿热痛,扪之坚硬,经穿刺无脓液。遂用石膏冰片粉150g,加入食醋2ml和适量冷开水,调匀后外敷肿块。次日肿块明显缩小,红肿痛热基本消失,用药4天痊愈,停药后未复发。

五、五官科诸疾

1.石膏细辛汤治牙痛生石膏45g,细辛4.5g。上2味药水煎2次,药液混匀,一半漱口,一半分2次服下,日1剂。统计38例,其中辨证属风火牙痛者14例,胃火牙痛24例,全部治愈。服1剂药痊愈者10例,2剂药痊愈者16例,3剂药痊愈者8例,4剂药痊愈者4例。未发现不良反应。

吴某,男,42岁,农民。牙痛10余日。就诊前每日肌注青霉素160万U 2次,并间断服用“去痛片”,痛仍不得止。查患者牙龈红肿,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辨证属胃火牙痛,投石膏细辛汤,漱口后3分钟痛止,3剂痊愈。

《华佗神方》谓治牙痛“宜辛散,忌凉遏”。笔者在临证中细心体验,认为治疗牙痛应有两忌:一忌辛散太过。辛散之药多热性,与火不宜。二忌过于寒凉。因寒凉遏伏火邪,使邪无出路。本方原出自《疡医大全》,方中生石膏、细辛,其性皆辛,妙取石膏之辛寒与细辛之辛温相配伍,使其辛而不热,寒而不遏。因其与病机相得,故收效理想。

2.煅石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应用煅石膏治疗耳郭假性囊肿17例,取得满意疗效。方法:①以碘伏或酒精棉球将患耳严格消毒,于囊肿最低处以注射器将囊液全部抽出,然后以消毒棉球压迫片刻以止血。②无菌干棉球堵塞外耳道口。③以煅石膏100g加水45~60ml搅拌均匀,使之呈可塑或流动状态。④将耳郭内外侧包埋,厚度1~1.5cm,可将外形修整少许,使之表面圆滑,约5分钟后,煅石膏凝固于耳郭。⑤1周后用石膏剪拆除石膏。⑥伴有感染可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注意事项:①石膏处于流动期(即操作时间)为4~6分钟,将耳郭内外侧包埋时动作宜迅速。②石膏将耳郭包埋厚度1~1.5cm,不宜过薄,如过薄则石膏易脱落;亦不宜过厚,如果过厚则增加石膏重量引起耳部不适。③以石膏剪拆除石膏时勿伤及耳郭。

本组病例中,54只耳采用此方法1次均获痊愈,其中有12例来本院前曾多次行穿刺抽液或切开引流治疗,但始终未愈,并有轻度感染,应用煅石膏压迫1周后,感染消除,囊肿消失,未再复发。有7例在1~2周后复发,再次应用此法将囊液抽出后以煅石膏压迫1周,均未再复发。

六、其他

正确使用石膏,首先必须辨证准确并注意以下几点:①剂量必须用足。石膏味辛性寒,善清气分实热。如果切中病机,确系外感病邪入侵而致的气分实热证,病理变化以里热证为主者,可大剂量投用。无论单用或复方,儿童一般用量为60~100g,成人可用至150~200g,至于其他情况,石膏的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酌定。②石膏的服法亦应特别讲究,煎汤徐徐温服是常用的服法。徐徐温服,既利于散热,又可护胃。乘热服之,得石膏寒凉之性,随热汤发散之力,化为汗液尽达于外。此乃寒因热用,护胃之法。亦有单服石膏末之法,主要用于阳明热盛或兼呕吐、便结等证。③用石膏时一般应与山药同煎,这样可使药液成混悬液状。既能增加石膏的摄入量增加效果,又能避免石膏的滑泄作用。④使用石膏还应分清生石膏和煅石膏的不同性质和用途。无论煎服还是单服,一般均为生石膏,外用者一般为煅石膏。

本文关键词:石膏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点影响结石,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每次用多少,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有哪些?,中药生石膏。这就是关于《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中药生石膏的功效与作用每次用多少)》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杏子属于上火还是降火,杏子会上火吗(杏子上火吗甜杏和酸杏有什么区别呢)

下一篇: 头发头顶太黄了小窍门,怎么让头发变黄(怎样能让头发变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