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笏山怎么读】,笏山怎么读音,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中国古代官员的“笔记本”——笏板2、笏山怎么读?3、山东栖霞笏山怎么读?4、硬读《随园诗话》(27)1、中国古代官员的“笔记本”——笏板
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广韵》载:“笏,一名手版,品官所执。”《史记·夏本纪注》曰:“曶(笏)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可见笏是古代大臣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笏(hù),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释名》“笏,忽也,备忽忘也。”《广韵》载:“笏,一名手版,品官所执。”《史记·夏本纪注》曰:“曶(笏)者,臣见君所秉,书思对命者也。君亦有焉。”可见笏是古代大臣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关于笏板的用途和规格也有明确记载,大臣上朝时一般都事先在笏板上记录参奏的内容,以防止遗忘;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也可以记录君命或旨意。《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笏板上窄下宽,除了参奏之用亦有遮口秽,以示对帝王尊敬。《礼记·玉藻》:“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就是挡住自己的脸,用以彰显龙威,上朝面见天子眼睛要望着笏板,表示对天子的敬意。
笏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诸侯。”(范宁注:搢,插也;笏,所以记事也);另有“天子执圭,臣子执笏”的记载,学术界普遍认为笏在商朝就可能敖使用了,是古代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办公用具,发展到后来演变成一种地位的象征。如《北史·李穆传》载:“其一门执象笏者百余人。”是说一家有百余人位居高位。明朝归有光《项脊轩志》载:“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讲的是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归有光将来也能执笏在朝为官。
再看看古人用什么材质做笏。《礼记·玉藻》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的是笏的材质,天子是用美玉;诸侯是用象牙;大夫是用竹,但要用有斑纹的鳖鱼皮来纹饰;士也是用竹,但其下端可以用象牙。
笏板的使用历朝也有要求,例如唐朝规定,官员把笏板插在腰带上,骑马上朝,《新唐书·卷126·张九龄传》记载“公卿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唐武德四年以后,使用笏开始有了等级之分,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对形状也有规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后直,五品以上,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
明代则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用象笏,五品官以下执木笏,如《正字通》上载:“明制,笏,四品以上用象牙,五品以下用木。”明朝规定四品官以上执象笏,五品官以下执木笏。
笏的废弃使用是从清朝开始的,到了清朝,因习俗及礼节不同,笏板逐渐废弃不再使用了。
携带笏板的数量也有变化,原则上一人只用一只笏,但公务繁忙的官员则允许用几个,几个拿不下,就备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后称为“笏囊”,甚至多了官员个人拿不动时,就带着一个随从背着一同上朝。《旧唐书·张九龄传》记载:“皆搢笏于带,而后乘马,九龄体羸,常使人持之,因设笏囊。”唐代张九龄为相时年事已高,每日公务繁多需要大量携带笏板,按唐制骑马上朝,笏板插在腰带后再上马跨骑很困难,于是找人缝制一个放笏的袋子,称为“笏囊”,让随从拿着,跟他上朝,后来竟成时尚,官员纷纷仿效,以显示公务繁忙。帮他背笏囊的随从,就有些像当代官员的秘书了。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纸张的发明及广泛运用,笏板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笏板私用,则具有书籍的功能,称做“牍”。官员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则称为“笏”。后世纸张普及后,笏便成为礼节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
综上所述,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以玉作为主要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发生改变,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众臣在朝中手执朝笏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另外作为记载大事时使用。遇到朝政大事或对皇帝禀报国事时,便把重要事件写在朝笏上,以作备忘之用。朝笏兴于周废于清,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阶区分,为官阶地位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笏板在道教仪式中作为法器普遍运用,道教中朝板又称为“简”和“笏”,是一种重要的法器,用于道士们在科仪斋蘸时使用,具体使用方法为拿在手中或平端于眼前。其意义是,以朝板怀抱,表示法师向帝尊奏告,朝拜时均是两手恭执朝笏于胸前,以表尊敬。
注:以上图示均来自网络。
2、笏山怎么读?
笏山,读音hù shān。笏,hù,声母h,韵母u,声调四声。
山,shān,声母sh,韵母an,声调一声。
笏的基本释义:1、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2、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3、金银的计算单位。
铸金银成笏形,一枚为一笏。扩展资料相关组词:玉笏、袍笏、滑笏、敛笏、笢笏、笏带、竹笏、木笏。1、玉笏 [ yù hù ]释义:玉制手板。
2、袍笏 [ páo hù ]释义: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官服和手拿的笏板。3、滑笏 [ huá hù ]释义:水波动荡不定貌。
3、山东栖霞笏山怎么读?
山shān 东dōng 栖qī 霞xiá 笏hù 山shān。栖霞市,隶属于山东省烟台市,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腹地,东临牟平区、海阳市,西襟招远市、龙口市,南与莱阳市毗邻,北与福山区、蓬莱市接壤。
1月10日14时,山东栖霞五彩龙金矿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22名工人被困井下。
4、硬读《随园诗话》(27)
查慎行,(1650—1727),杭州府海宁花溪(今袁花镇)人,清代翰林, 著名诗人、藏书家。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故又称查初白。
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
自6岁开始学诗,一直至去世前夕才放下诗笔。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东巡,由大学士陈廷敬等推荐,诏随入都,入直南书房,四十二年(1703)赐进士出身,特授翰林院编修,后充武英殿总裁纂述。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筑初白庵以居,潜心著述。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犯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到两个月即去世。
著有《敬业堂诗集》,分为五十卷,又《续集》六卷,是“编裒其生平之诗,随所游历,各为一集”者。 白描,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多用白描的手法;鲁迅的作品,也有许多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白描特点: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白描也是中国画技法之一,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的画法。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州(府治在潜山县)桐城人。
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 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
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居士像》、《免胄图》等。 钱琦,(1709-1790),字相人,清代官员。一字湘纯,号屿沙、述堂,晚号耕石老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二年(1737)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河南道御史、江苏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平生以“虚心实力”四字自勉。好为诗,与袁枚相交五十年。著有《澄碧斋诗钞》十二卷,《别集》一卷。
申甫,(1706—1778),字及甫,号笏山。祖籍江都,其父任衢州西安驿丞,而居家于衢城。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以诗名。
六年,乡试中式,授中书舍人,历官至副都御史。有《笏山诗集》。 毕沅,(1730年—1797年),字纕蘅,亦字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著名学者。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
嘉庆元年(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世职。
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续司马光书,成《续资治通鉴》,又有《传经表》、《经典辨正》、《灵岩山人诗文集》等。 梓,指刻板,付印。宋应星《天工开物序》:“故归梓删去。”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袁枚称查慎行善用白描,惜未举例。
兹举其《青溪口号八首》之三、六,供读者体会。其三:“溪女不画眉,爱听画眉鸟。夹岸一声啼,晓山青未了。
”其六:“渔家小儿女,见郎娇不避。日暮并舟归,鸬鹚方晒翅。” 皆突�。
本文关键词:笏山拼音,笏山怎么读?,笏山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笏山怎么读拼音,笏山什么意思。这就是关于《笏山怎么读,笏山怎么读音(中国古代官员的“笔记本”——笏板)》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