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普小常识 > 正文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关于【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今天向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只因天时地利人和皆备2、天府之国是我国的什么省3、天府之国是哪里

1、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只因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9个“天府之国”,它们分别是关中平原、北京近郊平原、成都平原、江南地区、太原盆地、闽南丘陵平原和台东地区。作为最适宜于人类生活的地方,关中平原是最早被称誉为天府之国的地方,但时至如今,天府之国称谓最深得人心的非川西的成都平原莫属。那么天府之国为何会从关中转移到川蜀,从西安转移到成都呢?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称谓最深得人心的非川西的成都平原莫属。

成都平原的“天时”

上期我们详细讲过了关中平原为何能成为天府之国,又是如何丢掉了“天府”的美誉。但成都所在的川西平原并非简单从衰落的关中手中继承了天府之国的头衔,而是额外拥有自己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据《太平寰宇记》的记载,成都曾是古蜀国的都城,按照蜀语,成都的含义就是蜀国终了的都邑,或者说最后的都邑。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公元前316年,秦国出兵相继灭亡蜀国和巴国后,下令“移秦民万家实之”。

春秋时期,川西的成都平原是古蜀国的领地,川东的平行岭谷是巴国的地盘。公元前316年,秦国出兵相继灭亡蜀国和巴国后,下令“移秦民万家实之”。此后,不断有北方的关中移民迁往四川,带来了先进的工具与农耕技术。由于水土丰饶,少有自然灾害,蜀地耕作发展迅速,很快成为秦国除关中外的另一大粮仓,新的天府之国由此开始养成,此谓天时。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偏居西南,四面关山阻隔,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地形封闭,山川险固

成都平原的“地利”

四川盆地偏居我国西南,四面关山阻隔,北有秦岭,东有大巴山,西有青藏高原,南有云贵高原,地形封闭,山川险固,直到唐代,四川腹地都没有多少大规模战乱,成为一块远离战乱的“世外桃源”。处在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则是坝子、丘陵、河谷自成天地,源自青藏高原的河水滋养出一片沃土。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大后方,成都平原不仅无祸事,反而接收了大量因北方战乱迁居到此的移民,人口红利妥妥的。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明皇幸蜀图》,传为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一说李昭道)创作的绢本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为局部

比如东西晋之交的“永嘉之乱”酿成的“衣冠南渡”,中原汉族士族等臣民相随南逃,而逃亡的目的地,除了长江中下游,还有四川。再比如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时代,这段时间,从“明皇幸蜀”到唐末黄巢起义时的“僖宗幸蜀”,四川成为了唐王朝最后的回旋之所,也成为了人口迁移的另一个主要方向。这数次的人口大量迁徙,致使成都平原人烟稠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繁荣不逊江南,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四川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大后方,成都平原不仅无祸事,反而接收了大量因北方战乱迁居到此的移民。

于是人口的迁入,让成都平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仅秦汉这一段历史阶段,成都就已经成为了全国性的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7.6万户,近40万人,更别提后世屡次内迁的庞大人口了。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和山河险固缔造的战略大后方地位,都成为了成都成为新天府的“地利”优势。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发源于川西雪山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的“人和”

除此之外,成都还有一项与关中平原类似的“人和”优势,就是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的影响丝毫不逊色于秦代另一项水利工程—郑国渠。在都江堰修建之前,虽然成都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种,但是发源于川西雪山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溃决堤岸、泛滥成灾,河道的位置也一再变更。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

这种情况直到蜀郡太守李冰修建都江堰后,把岷江滔滔江水化为滋养沃野的生命之水,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自古水患频频的成都平原也因此蜕变成“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土,即便是如今2200多年后,依然在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滋养了超过1000万亩良田,约6000多平方公里的成都平原也因此成为中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都江堰也成了“镇川之宝”,而建造者李冰,原本籍籍无名的郡守,靠这个伟大的工程名垂青史,甚至封神成圣。随后,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进一步推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境内达到了“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现象。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进一步推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

而当成都平原成为当仁不让的天府之国,则是到唐朝时,李白为成都写了一首诗,诗中有“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人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的句子,当时的成都是史称“扬一益二”的富足之地,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秦”与“蜀”比较而对蜀地地位加以确立的诗句,成都因此取代了秦“天府之国”的美誉。这便是“人和”优势。

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

随着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在这片沃土上推进时,高楼覆盖良田,田园牧歌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成都平原相比关中平原,虽然得到“天府之国”桂冠的时间要晚于后者500多年,但却持续时间悠久,其他六个“天府”早已经随着时间更迭洗牌多次,唯有成都平原一直保有天府之名,这是其自身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只是随着现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在这片沃土上推进时,高楼覆盖良田,田园牧歌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上期回顾:关中为何能成为中国最早的天府之国?天府为何又从西安去了成都?

备注:本文仅为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转发。另文中配图部分引自网络,如有版权私联请删。

2、天府之国是我国的什么省

天天府之国是指我国的四川省。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为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东连重庆,南邻云南、贵州,西接西藏,北接陕西、甘肃、青海。

四川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位于中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三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差悬殊,地势呈西高东低的特点,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构成。四川省分属三大气候,分别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总体气候宜人,拥有众多长寿之乡,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区、长宁县等90岁以上人口均超过千人。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3、天府之国是哪里

“天府之国”是指四川省成都市。天府之国最早出现在秦朝,指秦朝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关中自古就号称“陆海”、“天府”,尤其在秦朝时期修建郑国渠之后,一时间更是富甲天下,被古人誉为“金池汤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国”。

“天府之国”出处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成都简介

成都,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四川省辖地级市,是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19年,成都市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总面积14335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093.8万人。

本文关键词: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市,天府之国是我国的哪座城市,天府之国是我国什么省?,天府之国指的是哪个,天府之国是我国的什么地方。这就是关于《天府之国是哪里,天府之国指的是我国的什么省(成都平原为何能成为中国公认的天府之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寄快递上门取货,快递可以上门取件吗(上门取件1小时成标配)

下一篇: 曲阜市第一中学,“第一中学”(中秋念师恩I在曲阜一中求学的日子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