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选知识 > 正文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每周心理学小知识(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关于【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每周心理学小知识,今天乾乾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内容导航:1、心理知识小科普|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2、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1、心理知识小科普|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心理学小知识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每周心理学小知识(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满意现在的自己吗?

可能很多人会摇头。

其实我们都想变好,也立了很多厉害的flag,但最后却很少能做到:

想减肥,却摆脱不开吃货标签;

想精进;却书本落灰沙发大睡;

想旅游;却钱袋两空经济紧迫。

我们明知道逆袭的好处,也渴望更精进的自己,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半途而废呢?

或许心理学能帮你改变现状。因为这是一门很神奇,也很实用的学科。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让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快速地由内而外重塑自己,收获跳跃式的成长。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每周心理学小知识(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1. 拥抱是最好的止痛药。

和好友或爱人拥抱时,身体会释放催产素,能起到止痛和减压作用。感觉累了,就抱抱ta们吧,拥抱能抵上一片止痛药哦~

2. 人的情绪在晚上最脆弱。

夜间时人会从「社会角色」转换到「个人角色」,释放情绪感受,所以晚上会疯狂剁手、想起前任、突发奇想做决定等。

想验证情绪是否正确,一个简单小方法:睡一觉起来后,如果还想做这件事情,再去做。这个举动能帮你减少90%的烦恼和不必要的消费。

3. 用「杯子技巧」试探对方想法。

通过杯子距离,可测量两个人的内心距离。如果有想更进一步关系的人,找个机会一起喝饮料,闲聊时不经意将杯子靠近对方一些。

如果他没动,表示不排斥你的靠近,若默默移动了,还是维持现状吧,对方没有进一步的打算。

4. 人在暴怒瞬间,智商为零。

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过: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

生气时死死憋住那句不该说却想说的话,等一分钟再开口,能灭绝未来70%的后悔。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每周心理学小知识(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

5. 大脑天生不爱思考。

大脑喜欢看视频>看图>看字,因为文字需要让大脑思考运转,加工消耗才能理解信息。所以写作或展示汇报时,一定要短文+图穿插,降低别人大脑的阅读难度,增加吸收信息量。

6. 找不到东西时,尝试从右往左看。

平时我们习惯从左往右搜寻,会自动忽略一些东西,改变方向,可以注意到细节,找到目标物。

7. 利用好峰值和终值,是变优秀的秘诀。

峰终定律表明,记忆由两个核心要素决定: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分为正向和负向(峰值);第二个是结束体验(终值)。

拿高中举例,高中生活虽都是枯燥学习,但我们回想起来的,是成绩进步/重大打击时刻(峰值),和高考完的狂欢夜(终值)。

转换成学习,很多人学习只想着好难、不想做(峰值),又逼迫自己学到吐(终值),所以害怕学习。

创造正向两值很简单:

一、学习中穿插最喜欢、擅长的科目/章节,学到快炸时,转换到喜爱科目(峰值)。

二、最满足时结束学习(终值)。村上春树写小说的方法,就是每天写到最嗨时停笔,第二天继续。欲罢不能的感觉,最迷人。

学会创造峰值和终值,你会爱上学习,也会爱上生活中一切事情。

2、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那认识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需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标准:

1、心理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

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故应该和环境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如果这种一致性和协调性遭到破坏,如对客观世界的歪曲或虚构,均提示异常心理可能发生。

2、心理活动内部协调性

个体心理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应是协调一致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也应协调一致,这种统一的心理活动保证了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并能进行有效的活动。如果个体的心理活动出现内部相互不协调,甚至出现分裂,即意味着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个体心理活动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及其表现有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内在稳定性,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均有着内在和必然的联系,随着个体的发展,心理活动的变化是稳定和有规律的,突然的、不符合规律的变化均预示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下降。

(三)心理问题的诊断

当出现心理不健康时,通常从以下方面综合判断心理是否出了问题:

1、与大多数人是否一样

心理专业人员一般会以生活中人们的普遍情况作为依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存在异常。例如,一个人在接受心理测试后被告知焦虑水平过高,那意味着他比与他年龄相当,生活环境相似的大多数人在这项测试上所得的分数更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意味着心理的健康、正常。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2、社会规范是否接纳

一般来说,异常行为大多是为社会规范所不接纳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则可推断其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试想你漫步在公园中,看到在公园的草坪上,一个青年女子衣着艳丽,在旁若无人的又跳又唱。面对此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许,你会在心理默:她心理是否有问题?可如果她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你还会认为她的心理有问题吗?

不过,运用社会规范这一标准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社会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准则,在每种文化之中,社会规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例如,倒退30年,男生戴项链或许会被看作“另类”,但是今天,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啦!要注意的第二点是,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不一定都意味着异常或不健康。

3、个人的生活适应如何

可通过一个人目前的生活适应状况推断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一个刚刚经历母亲去世的人,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脆弱易哭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之后他又恢复以前的状态,我们就认为很正常:但如果他迟迟不能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长期失眠,那可能他的问题已不是普通的困扰,而发展成为难以通过自我调适解决的心理障碍了。

4、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

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其主观感受如何?——焦虑、忧郁、痛苦、失落、烦躁、恐惧……大概你能想到的词语都是消极负面的吧?是啊,为心理问题所困扰时,谁的内心世界不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呢?所以,了解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出现问题的重要依据。

不过,这一判断标准也不是万能的。许多重度的精神病患者,虽然其心理出现了严重问题,但他本人并不感到痛苦。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每天都可谓是过节般的快乐。

当然,判断心理问题的任何一个标准都不是绝对的,必须综合考虑。正常与异常,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也是相对的,其间无明确的分界线。

二、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其作用: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1、心理咨询以谈话为主要方式

聊天时你可以海阔天空,嘻嘻哈哈,心理咨询时谈话可就不这样随意和轻松。在心理咨询的谈话是引导求助者放下顾虑和包袱,吐露自己的各种问题,而心理咨询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前来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也是在谈话过程中实现的。

2、心理咨询强调对求助者的尊重和理解

尊重求助者,不把他们看作是“病人”,咨询师和求助者是平等的。理解求助者,是从求助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体会求助者的感受。

3、心理咨询助人自助

或许你出乎意料,心理咨询并不会“告诉”求助者怎么做,而是要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发掘潜能,建立自己对生活作决策的勇气和信心。要坚定地相信每个人自身的潜能和力量,相信每个求助者自身的力量,帮助他们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

三、走出心理咨询认识的误区

错误认识之一:什么样的“心结”一下子都能打开

有许多咨询者把心理咨询神化了,想象中,心理医生该是心灵的上帝,手中如同握有万能的钥匙一般,什么样的“心结”一下子都能打开。然而咨询一两次过后,感觉没有收到自我预期的“晴空万里”的良好效果,便灰心了,不再咨询下去。要知道,心理疾患的产生常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它就如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消融的。心理咨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错误认识之二:给拿主意

有些咨询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时,希望心理医生能给拿个主意。这种想法是想当然的。心理医生和求询者是两个独立的人,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医生无权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求询者。他只是从旁提醒你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你开阔思路,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便于你最终作出明智的选择。

错误认识之三:算命先生

也有很迷信的咨询者,把心理医生看作是算命先生,认为心理医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透视求询者的内心世界。这种想法也很荒唐。心理医生对于你的帮助不是凭空的,是基于你所述事实的分析,是一种真情的传递而不是无中生有的精神麻醉。

错误认识之四:做思想工作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错!做思想工作是就事论事,心理咨询却是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启发、引导咨询者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令其终身受益,它较做思想工作的内涵要丰富许多。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共400多种流派,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八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研究心理的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威廉詹姆斯:研究心理的目的)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研究看得见的行为)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维特海默:心理学是一个整体)

⑤精神动力学派(弗洛伊德:意识分析 精神分析)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以人为本)

⑦认知心理学派(奈瑟尔:信息加工心理学)

⑧生理心理学派。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分析心理疗法。是通过内心的方式以自由联想、精神疏泄和分析解释的方法,把压抑在潜意识当中的某些精神创伤或者是痛苦体验挖掘或者是暴露出来,从中发现焦虑根源,启发并帮助病人彻底领悟认识自己,从而改变原有病理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暗示疗法。通过暗示去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暗示就是一个人不加批判的接受他人语言或其他的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信念、感情行为的一个现象,他的行为动机不是由自己形成的意见和信念产生的,而是旁人影响的一个结果,暗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像语言、文字、表情、手势、榜样等。

三、行为疗法。目的是修正不良行为模式治疗的动向是外显行为,主要的办法,是控制外部行为模式进而重建和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

四、支持疗法。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说服等等的一些方式,帮助和指导分析、认识当事人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学的应用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 data )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工作的。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

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对一个潜伏于特定形式行为下的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

控制发生的事情

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者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心理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心理咨询服务内容

1、学习心理咨询:厌学、意志薄弱、考试焦虑、学习方法不当等。

2、自我发展咨询:生涯规划、人格完善、素质提升、自我管理等。

3、人际交往心理咨询:代沟、异性交往困惑、孤独、猜疑、嫉妒、社交恐惧等。

4、新生适应心理咨询:无目标、无动力、空虚、盲目、悲观失望、自我意识偏差等。

5、情绪心理咨询:烦恼、愤怒、情绪不稳定、消沉、狂喜、压抑、过度焦虑、情绪低落等。

6、个性心理咨询:自卑、羞怯、虚荣、自我中心主义、暴躁、紧张、过度依赖、过于敏感。

咨询前应做的准备

1、勇敢地接受现实,面对自己的困难。

2、对自己充满信心。愿意为自己的改变付出一定的代价,相信自己的不良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3、打消顾虑,对心理咨询师要有充分的信任。心理咨询师会对你的“泄密”给予绝对的保密。

4、预先理顺自己的思路。将自己的心理困惑直截了当地提出来,认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5、倾诉要有所节制。因为一次咨询时间为50分钟左右,来访者的倾诉在10至30分钟即可。

6、你和心理咨询师是平等关系。可将咨询师看作是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尽可能地敞开心扉。

7、不必过分地关注自我的表现与形象。咨询师不关心表层的东西,而是更注重解决心理问题。

8、不要希望心理咨询师给你“决策”。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师帮助你看清问题,启发、疏导你的症结。解决问题的主动权在你自己的手中。

9、不要对一次咨询抱有太高的期望,大多数心理问题的解决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并且主要依靠来访者心理和行为的不断调整和自我激励去解决。

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概念是指:个体的心理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那认识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发展需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断个体的心理是否健康,通常有以下标准:

1、心理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

个体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故应该和环境保持一致性和协调性,如果这种一致性和协调性遭到破坏,如对客观世界的歪曲或虚构,均提示异常心理可能发生。

2、心理活动内部协调性

个体心理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应是协调一致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也应协调一致,这种统一的心理活动保证了个体具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并能进行有效的活动。如果个体的心理活动出现内部相互不协调,甚至出现分裂,即意味着心理健康水平下降。

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个体心理活动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发展及其表现有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内在稳定性,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将来的我均有着内在和必然的联系,随着个体的发展,心理活动的变化是稳定和有规律的,突然的、不符合规律的变化均预示着心理健康的水平下降。

(三)心理问题的诊断

当出现心理不健康时,通常从以下方面综合判断心理是否出了问题:

1、与大多数人是否一样

心理专业人员一般会以生活中人们的普遍情况作为依据,判断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否存在异常。例如,一个人在接受心理测试后被告知焦虑水平过高,那意味着他比与他年龄相当,生活环境相似的大多数人在这项测试上所得的分数更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意味着心理的健康、正常。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2、社会规范是否接纳

一般来说,异常行为大多是为社会规范所不接纳的,如果一个人表现出了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则可推断其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试想你漫步在公园中,看到在公园的草坪上,一个青年女子衣着艳丽,在旁若无人的又跳又唱。面对此情景,你会想到什么呢?或许,你会在心理默:她心理是否有问题?可如果她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你还会认为她的心理有问题吗?

不过,运用社会规范这一标准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社会规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准则,在每种文化之中,社会规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例如,倒退30年,男生戴项链或许会被看作“另类”,但是今天,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啦!要注意的第二点是,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并不一定都意味着异常或不健康。

3、个人的生活适应如何

可通过一个人目前的生活适应状况推断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如,一个刚刚经历母亲去世的人,可能表现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脆弱易哭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之后他又恢复以前的状态,我们就认为很正常:但如果他迟迟不能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走出来,长期失眠,那可能他的问题已不是普通的困扰,而发展成为难以通过自我调适解决的心理障碍了。

4、个人的主观感受如何

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其主观感受如何?——焦虑、忧郁、痛苦、失落、烦躁、恐惧……大概你能想到的词语都是消极负面的吧?是啊,为心理问题所困扰时,谁的内心世界不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呢?所以,了解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是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出现问题的重要依据。

不过,这一判断标准也不是万能的。许多重度的精神病患者,虽然其心理出现了严重问题,但他本人并不感到痛苦。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对于躁狂症患者来说,每天都可谓是过节般的快乐。

当然,判断心理问题的任何一个标准都不是绝对的,必须综合考虑。正常与异常,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也是相对的,其间无明确的分界线。

二、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其作用:心理咨询所提供的全新环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相适应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以便更好地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1、心理咨询以谈话为主要方式

聊天时你可以海阔天空,嘻嘻哈哈,心理咨询时谈话可就不这样随意和轻松。在心理咨询的谈话是引导求助者放下顾虑和包袱,吐露自己的各种问题,而心理咨询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帮助前来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也是在谈话过程中实现的。

2、心理咨询强调对求助者的尊重和理解

尊重求助者,不把他们看作是“病人”,咨询师和求助者是平等的。理解求助者,是从求助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切实体会求助者的感受。

3、心理咨询助人自助

或许你出乎意料,心理咨询并不会“告诉”求助者怎么做,而是要引导求助者认识自己,发掘潜能,建立自己对生活作决策的勇气和信心。要坚定地相信每个人自身的潜能和力量,相信每个求助者自身的力量,帮助他们自助,是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

三、走出心理咨询认识的误区

错误认识之一:什么样的“心结”一下子都能打开

有许多咨询者把心理咨询神化了,想象中,心理医生该是心灵的上帝,手中如同握有万能的钥匙一般,什么样的“心结”一下子都能打开。然而咨询一两次过后,感觉没有收到自我预期的“晴空万里”的良好效果,便灰心了,不再咨询下去。要知道,心理疾患的产生常常与咨询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它就如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改变愿望,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消融的。心理咨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唯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错误认识之二:给拿主意

有些咨询者面临抉择,无从决断时,希望心理医生能给拿个主意。这种想法是想当然的。心理医生和求询者是两个独立的人,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心理医生无权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求询者。他只是从旁提醒你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帮助你开阔思路,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便于你最终作出明智的选择。

错误认识之三:算命先生

也有很迷信的咨询者,把心理医生看作是算命先生,认为心理医生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能透视求询者的内心世界。这种想法也很荒唐。心理医生对于你的帮助不是凭空的,是基于你所述事实的分析,是一种真情的传递而不是无中生有的精神麻醉。

错误认识之四:做思想工作

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做思想工作。错!做思想工作是就事论事,心理咨询却是通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启发、引导咨询者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令其终身受益,它较做思想工作的内涵要丰富许多。

心理学基本知识

心理学共400多种流派,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八大流派:

①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研究心理的内容)

②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威廉詹姆斯:研究心理的目的)

③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华生:研究看得见的行为)

④格式塔心理学派(维特海默:心理学是一个整体)

⑤精神动力学派(弗洛伊德:意识分析 精神分析)

⑥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以人为本)

⑦认知心理学派(奈瑟尔:信息加工心理学)

⑧生理心理学派。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分析心理疗法。是通过内心的方式以自由联想、精神疏泄和分析解释的方法,把压抑在潜意识当中的某些精神创伤或者是痛苦体验挖掘或者是暴露出来,从中发现焦虑根源,启发并帮助病人彻底领悟认识自己,从而改变原有病理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格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暗示疗法。通过暗示去影响病人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暗示就是一个人不加批判的接受他人语言或其他的刺激,由此而产生特定的知觉、信念、感情行为的一个现象,他的行为动机不是由自己形成的意见和信念产生的,而是旁人影响的一个结果,暗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像语言、文字、表情、手势、榜样等。

三、行为疗法。目的是修正不良行为模式治疗的动向是外显行为,主要的办法,是控制外部行为模式进而重建和恢复良好的行为模式。

四、支持疗法。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说服等等的一些方式,帮助和指导分析、认识当事人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学的应用

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行为数据(behavior data )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当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时,他们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解释发生的事情

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地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在心理学的许多领域中,中心目标都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心理学家希望发现行为是如何工作的。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智力水平或自尊。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dispositional variables )。而有一些因素在外部作用。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

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心理学家,可以通过用他或她对人类经验的洞察力和以前的研究者对同一个现象已经发现的事实,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许多心理学家都试图确定几种解释中的哪一种能最精确地解释一个特定的行为模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要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对一个潜伏于特定形式行为下的原因的精确解释,常常能让研究者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精确的预测。

控制发生的事情

控制是核心的、最激励人的目标。控制意味着使行为发生或者不发生——引发它,维持它,停止它,并且影响它的形式、强度或者发生率。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心理学家使用科学的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本文关键词:心理健康小知识科普,每日心理小常识,每周心理学小知识,心理学小科普,心理知识科普小文章。这就是关于《每周心理小知识科普,每周心理学小知识(7条超实用的心理小知识)》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上一篇: 普者黑和坝美旅游攻略(坝美和普者黑哪个好玩)

下一篇: ai导出jpg有白边去掉方法(ai导出jpg有白边)



推荐阅读